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政策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18 17:07:38
  • 《浅谈中小企业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论文》
  • 浅谈中小企业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论文

    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尤其是应用极其广泛的议论文,议论文具有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的特点。我们要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浅谈中小企业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国家的政策支持对于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财政和税收政策的扶持。然而,关于扶植中小企业的力度是具有局限性的,目前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系统还存在许多漏洞。对于中小企业在新局势下建立一个有效的财政支持系统势在必行。

    关键词:

    财税政策;经济转型;中小企业

    1.如何发展中小企业财政政策

    1.1分析财税扶植政策的的发展情况

    为了维持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财政部构建了科技型基金、国际市场拓展资金、服务系统项目补助资金、发展项目资金和平台式服务系统项目补助资金等专项资金。中央政府全面利用财政和货币手段,逐渐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系统是为了更有效地处理中小企业资金融资的困难。财政部有关数据系统显示,2011年安排项目金额128.7亿元为小企业发展,2009年全国5,547家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已达5,960万元,同比增长1,045万元。2009年当年共为37万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总额10,796亿元。

    面临2008年下半年经济增长迅速下降的状况,国务院出台看一系列计划,实行踊跃的财政政策和合理广泛的货币政策。在2010年~2011年,我国依然坚持保证财政政策方向不变的原则,而且对于调控的有效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的进行不断的提升,目的在于巩固和开拓这些积极举措的结果,同时为内部扩展、结构优化、民生改善、推进改革和保持经济稳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1.2税收奖励政策的形式

    政府目前提出了一系列的税收奖励政策,其主要目的是在发展过程中对于中小企业的降低负荷。重点是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税率从33%下降至25%是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在2010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期间,在根据20%的最低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方面上,对于年应纳税所得额少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薄利企业,所交费用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2)实施优惠政策在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方面,对于适合条件的软件企业、自主开发生产动漫产品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

    (3)把增值税微型纳税人的征收率自6%和4%降至3%。实行于2009年1月1日起。

    (4)对微型企业年应纳税额6万元(原为3万元)以下的减半收取所得税,这种做法是让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期限延长实施同时扩大规模。

    2.财政税收政策在中小企业中的缺点

    2.1财税政策的缺点

    我国的财政政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是从目前实行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角度分析,税收政策中缺乏对于把中小企业当作一个特殊群体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扶持的理念。税收政策将各种税收法律、法规和补充通知分散且不分类别的应用在中小企业的扶持里面。例如对于在所得税的相关规定当中没有区分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对高新技术企业、新办三产企业、新办企业、国家认定的新办企业、三废利用企业、福利企业等给予优惠。即便将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在增值税中有所区别,然而并不是按照《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区分的标准。

    2.2竞争力的培训对于中小企业的影响

    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目前我国实行的各种财税政策是给予直接或间接的财务扶持,在数量的投入方面比较重视,却忽略了另一个比较具有重要作用的财税政策——培养企业竞争力的'效果。对于中小企业国家给予各种直接的财政资金的扶持和税收奖励政策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对于发挥财政政策的长期引导作用来说,对于培养竞争力对于中小企业有很大的影响力。

    2.3财政政策的全面、系统性不足

    目前财政政策给予中小企业的扶持围绕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供给、科技创新、行业发展、区位地理等方面,然而所涉及的这些方面对于中小企业还是远远不够的,它还包括很多全面的发展其中包括人才需求、组织创新、产业和投资导向等,然而目前的财税政策并没有过多地涉及这些方面。

    2.4综合努力力度不够

    目前部分直接财务支持是我国现有的财政政策的支持方式,例如安排预算应用于中小企业的进展资金、、科技创新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对于使用财政政策手段较少的是财政贴息、政府采购等。

    在税收政策奖励方面也只局限于所得税、增值税等方面,对于减免税收的方法只提供了税率式、税额式两种,对于中小企业利用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资源税等其它税种以及利用迅速折旧、投资抵免、延期纳税、税前还贷等税收优惠方式扶持较少。

    3.关于发展中小企业财税政策的意见

    3.1提高财政投资

    财政投资对于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仅限于马马虎虎。对于财政资金的投资力度中央政府应给予大力的支持,对于各部分资金的投入力度也应该严格的分类,例如:项目基金、创新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

    3.2财政政策的影响性

    想要处理好融资在中小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当对于中小企业信誉业务极力扶植,加强对于中小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从而可以鼓励担保机制积极的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3.3财政投资的效率

    一方面我们应当对于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法规、发展计划、纳税登记、投资支持等“一站式”政府信息服务,增强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支持,为中小企业提供发表策略建议的平台,这样能够对中小企业发展中所具有的问题及时发现。另一方面,应当利用有限的资金创造无限的社会价值,要规范中小企业的管理规章制度,财政资金的使用透明度得以提高。

    3.4关于税收法律制度的详情

    首先,可以税前列支对于有贡献的技术人员所得的奖励;可以提升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对步入中小企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中小企业可以按高于普通企业的比例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中小企业员工的培训费用培训中心可以免收征税;其次,中小企业的科研费用,可以按照相对的比例在税前进行扣除,对于科研成绩突出,取得奖励的个人,可以减收个人所得税;最后,只要是聘用失业人员达到合理标准并给予合法待遇的中小企业,可以拥有税收减免优惠的政策。

    3.5税收优惠政策规模扩大化

    中央政府应当拓展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及规模,放宽小型薄利企业的认证标准,这样能够使更多的中小企业得到振兴和提高。税收优惠政策设计的税种繁多,其中包括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企业税、个人税、印花税等。

    3.6税收奖励政策实施

    我们应当在税收奖励政策的实施上构建合理的评估系统,从而评价这些政策在实施过程和效果中出现的问题,综合现实情况对政策进行改进。此外,为了避免国税、地税之间交叉管理所造成的责任不清、征管不统一、税收不公平、漏征漏管的现象,可以将其由一个税收部门进行统一征管。

    总之,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中小企业具有无法替代的战略位置,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能够显示出它鞭策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当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空间,同时应该提高技术进步以及经济的增长,拟定适合的财政税收政策从而能够在面对中小企业发展中所遇到问题时进行处理。(作者单位:吉林省地矿勘察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刘香菊. 浅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与效率提高[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4).

    [2]庄佳林. 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11,(11).

    [3]刘得扬,杨征. 海外创业板市场监管制度对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启示[J]. 商场现代化,2009,(9).

    【浅谈中小企业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论文】

  • 《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论文》
  • 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论文

    为解决“三农”发展所需资金的短缺问题,国家创新建立了村镇银行这一新型金融组织形式。经过三年多的经营运转,它们究竟发展得如何呢?我们为此于今年七八月对安徽省已开业的村镇银行做了一个全面调研。总体来看,村镇银行的发展势头甚好,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盈利良好。但我们也发现有三个问题需要我们注意并亟需加以解决,因为它们对村镇银行的未来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服务“三农”的目标设定与商业银行行为的管理方式冲突

    国家设立村镇银行的目的主要是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而各地银监局对村镇银行的管理完全依照对商业银行的管理方式进行,对注册资本金、存贷比等指标实行严格管制。这样目标设定和管理方式之间就发生了冲突和矛盾。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和分散的个体、农村地区是欠发达地区,它们使对“三农”的贷款风险要大于对工商业的。利用对以非农存贷为主的商业银行管理方式,让村镇银行去经营比非农存贷为主的`商业银行所经营产品——工商业存贷风险都大的产品——涉农存贷,即使利率高一点的前提下,这也是不公平的而且也很难做到。所有村镇银行对此都有反映。因此让村镇银行今后能够生存下去,或是国家主动改变当初对村镇银行的目标设定,但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改为服务非农,就违背了国家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村镇银行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或是村镇银行被动改变国家对其的目标设定,主要服务工商业及城市。当前一些村镇银行已开始有这种趋向。但这与国家设立其的目标是相悖的,国家也决不会让其长期、大规模进行甚至会把其撤消掉。

    在目标设定和管理方式发生冲突的情况,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改变管理方式对管理方——国家和被管理者——村镇银行来讲,都是最好的选择。在管理方式改变方面,村镇银行希望在现有管理方式的基础上,政府能够给予有别于其他商业银行的政策,在注册资本金使用和存贷比方面对它们放宽点、税收优惠的年限能够长点等,使其能够在和其他发展已久、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竞争中先生存下来。其实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降低对涉农贷款的风险。由于涉农贷款风险比较大,保险公司不愿意对涉农物质保险,因此这种风险补偿机制应该在政府的主导下,由政府、村镇银行和保险公司参加。

    二、“三农”概念的扩大与否

    “三农”是村镇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各地银监会对与此相关的贷款有明确的指标要求。据调研情况来看,涉农贷款额占总贷款额的比例最低要求也在55%以上。涉农贷款风险比较大,村镇银行为这种躲避风险,就随意扩大“三农”尤其是“农民”和“农村”的概念。农民以户籍上的农业人口为准,农业人口进城创业和从事非农产业也计算在涉农贷款之内;农业,包括在城镇里进行的农产品加工;农村就直接定位在县域之内。村镇银行这种扩大“三农”概念的行为,使吸储的农村地区存款再回到城镇特别是县城所在镇、所发放的贷款再多为工商业服务,不能真正起到服务“三农”的作用。“三农”概念的大小成为当前村镇银行和国家相博弈的焦点,也成为村镇银行的国家设定目标能否达到的关键。如果不能及时对“三农”概念做一个妥切的界定,就会重蹈当年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逐渐从农村地区撤出来的覆辙,背离国家设立村镇银行的国家目标。目前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担忧的问题。

    政府对此应该早点对“三农”概念做清晰界定,阻止村镇银行随意扩大“三农”概念的行为。我们建议:对于农民的界定,应该以职业为准,限定为从事农业的生产经营者;农村的地域范围,因为县城所在镇比较发达而且其发展所需资金也比较容易从国有商业银行获得,所以限定在此之外的区域比较好;相应地,农业指在县域范围内的生产经营和在县城所在镇外进行的加工。:

    三、认知度低造成吸储难

    吸储难是所有村镇银行当前遇到的最大问题,这也是关系其能否生存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没有存款自然就无法贷款,村镇银行也就无法运转。从调查统计数据看,目前几乎所有村镇银行的存款都依赖于地方政府给予支持的对公存款,占其存款总额的90%左右。而对银行发展至关重要的个人、企业存款很少,占其存款总额超过10%的很少。究其原因,村镇银行认为除网点少、有折无卡、农村剩余资金有限等因素外,重要的是存款者对它们的认知度低。国有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经营,在人们心中已留下根深蒂固的良好印象,而村镇银行刚开始创办,人们对这一新生事物不熟悉,在心理上还不十分愿意接受。同时他们认为村镇银行是民办银行,在其处存款没有在国有商业银行处存款保险。基于这些因素考虑,人们往村镇银行存款的愿望不是很强,行为也不是很积极。吸储的多少决定着放贷能力的大小,因此吸储难成为制约村镇银行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要打破这种困境,村镇银行应该在建立一年后赶紧在乡镇设立分支机构,方便人们办理存贷款业务;选择合适的媒体(包括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积极宣传自身具有的优势,让人们尽快认识、了解村镇银行的性质和服务内容;建立行业协会,联合起来和人民银行协调,早日建立银行支付结算系统、加入人民银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系统,提高存贷款的办理速度。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村镇银行的知名度,促进人们对其的信任度,进而提高人民到村镇银行存款的意愿。另外,政府也可允许村镇银行在地级市设立分支机构,用于专门吸储,把吸储来的存款投放到“三农”上来。

    【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论文】

  • 《交通运输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论文》
  • 交通运输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论文

    2015年,在稳增长、促内需政策支撑下,交通建设投资保持高位并稳步增长,客运结构加快调整,货运增速全面回落,港口货运低位波动。2016年,交通建设筹资难度进一步加大,实施精准有效供给面临严峻考验,建议找准供给侧改革着力点,紧抓改革创新契机,加速推动交通运输业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

    一、2015年交通运输运行情况

    (一)交通建设投资高位继续增长,增速有所回落

    2015年,我国交通运输铁、公、水、航四大领域合计完成建设投资2.51万亿元,虽同比仅增长6.4%,增速较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但规模依然较大,在交通运输能力整体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背景下,完成这种投资规模和增长速度实属不易。在完成的交通运输建设投资中,公路和铁路仍然占据重要份额,约占总投资的91%,是投资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水路投资在需求滑坡的影响下总体处于零增长状态,但产业梯度转移和中西部经济的发展,使得内河建设投资增速加快,对水运投资贡献较大;民航投资也出现较大变化,仅较上年增加约20亿元,对投资增长的贡献最小。

    (二)全社会客运量增速大幅回落,运输结构调整加快

    2015年,全社会共完成客运量221.44亿人,同比增长0.5%,增速较上年回落3.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占总量85%以上的公路运量的下降,公路出行中虽小汽车持续增长,尤其是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通行诱增了大量的需求,但长途运输被高速铁路分流,短途运输因城镇化、轨道交通、公交化出行等的影响而不断下降,使得公路旅客运输增长动力下降。高速铁路的网络化发展,带来了出行方式的革命,长途旅客选择高速铁路出行的几率增大,为铁路客运增长提供了动力,促进了铁路客运总量维持高位增长;水路增速大幅收窄,在旅客运输中的份额继续下降;民航依然保持了两位数左右的增长,在铁路中短途分流明显的情况下,反映我国长距离旅客运输需求的不断增长。

    (三)铁路大宗货物危机加剧,全社会货运量增速全面回落  2015年,铁、公、水、航合计完成货运量450.17亿吨,同比增长4.4%,增速较上年回落2.7个百分点。铁路受煤炭、钢铁、矿石等传统大宗货运量下行加剧影响,总体降幅继续加大;公路虽然在快递需求强劲增长的带动下运量有所增长,但所占比重较小,不足以影响运输结构,使得整体增速依然低于去年;水路和民航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速趋缓。

    (四)港口货运低位波动,长江带动效应开始显现

    2015年,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14.5亿吨、集装箱2.1亿TEU,同比分别增长1.8%和4.3%,增速分别下降3.3个和2.1个百分点。从年内演变看,外贸货物先降后升,下半年虽有回升但势头不稳,全年同比增长1.4%;内贸货物先升后降,9月份开始转向负增长,全年同比增长1.9%;从全年增速看,内贸优于外贸、内河快于沿海、集装箱好于散货,1—11月内河港口的外贸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实现了9.2%和8.2%的高速增长,长江水运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

    二、2016年交通运输面临形势

    (一)投资收益继续递减,交通建设筹资难度加剧

    经过“十一五”时期以来的两个五年规划累计约20万亿元的高强度投资,我国综合交通网络规模已大幅提升,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需要,但在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城市群之间、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以及综合枢纽等方面仍然存在设施短板,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尚有差距。这些亟待建设完善的交通项目,很多投资回报效果不如以往,甚至根本无法盈利,社会资本进入积极性不高,再加上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筹资难度加大。

    (二)新常态下供需出现新变化,精准有效供给难度加大

    回顾2015年,我国交通建设投资快速增长,客货运输增速双双放缓,铁路运输客增货减、公路运输客减货增、水运内河港口增速反超沿海,打破了常规态势,交通运行在方式间、客货间、区域间、品类间呈现出新变化,交通运输发展呈现明显新常态,传统普适性行业政策效应大幅下降。加快适应新常态,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发展将面临更复杂的环境,精准有效地满足差异化、高水平运输需求的难度也将加大。

    (三)“交通运输+”涌现,行业管理引导能力面临考验

    一年来,产业跨界和融合创新在交通运输领域不断出现并迅猛发展,道路货运+金融担保、快运快递+电子商务、旅客运输+旅游消费,以及“互联网+”便捷交通和高效物流等一批“交通运输+”业态破土而出并发展壮大。这些业态创新适应和培育了新需求,带动了行业效率的提升,但与交通运输现行管理方式和政策存在明显冲突,正确应对和合理引导行业融合创新发展,推动交通运输业朝更高水平转型升级,对政府部门的管理引导能力提出了考验。

    三、加快转型升级发展建议

    (一)坚持“五大理念”,找准交通运输供给侧改革着力点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交通运输要做好“先行官”,需要更大气力、更为精准地谋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创新性供给方式的成长。在开局之年,应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尽快明确“交通全面小康”的深刻内涵,为“十三五”乃至中长期交通运输发展和现代化指好路;找准推动交通运输供给侧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交通运输结构性改革,扩大高质有效供给,为国家层面改革创造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

    (二)紧抓改革创新契机,加速交通运输业转型升级

    2016年,交通运输业面临的形势可能更加严峻复杂,倒逼改革的动力将与日渐强,交通运输业应顺势而为,紧抓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一是深入推动综合运输体系改革,去除妨碍整体发展、各自为政的传统理念,形成一体、协调、系统的管理模式;二是更加包容、更加主动地推动交通运输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创新,破除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障碍,催生“交通运输+”产业新形态;三是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要求,注重利用市场化手段,在清理规费以降成本、增加基础设施和高端服务供给以补短板、淘汰长江老旧落后船型以去产能等方面,加速推动交通运输业转型升级。

    【交通运输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论文】

  • 《浅谈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论文》
  • 浅谈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论文

    工业的不断发展能够在安置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同时工业之间的创新性发展也是市场动力的体现。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的优化工业发展形式才能更好的给工业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进而促进我国工业总产值的提升,解决好产能过剩的问题,提升经济效益。以下对工业经济形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对当前情况下工业运行特点的分析和研究

    1.经济运行的内在增长驱动力不足

    我国在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总体运行形势中体现出了喜忧皆有的情况,在2015年的年初具有一定的平稳性回升趋势,全国的总体规模出现了下滑性。但是和2012年的发展情况下对比,基本算持平的状态。这样的工业经济发展情况中,从下半年开始,呈现逐渐的回落形式,伴随着国家积极稳健货币政策的出台以及财政政策的影响,在2015年的四个季度中,工业的增长速度呈现下滑的趋势。工业经济企业的稳步性发展和投资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并且和社会融资以及规模型增长之间有着关联性。在房地产投资过热的情况下,要想对工业结构进行分析就需要看房地产对于内需消费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我国当前的内部消费增长动力非常弱,很多制造业出现了投资和效益增长都缓慢地情况。因此,说工业经济的增长,在内动力方面还呈现很多的不足之处。

    2.工业品出口有所恢复但是市场波动上的风险依然存在

    市场时充满着竞争力的市场,具有优胜劣汰和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在2015年初,我国的工业出口产品在总体上增长了20%,这样和2014年以前相对比,有所回升。在工业发展规模上,出口的交货值要比同期所有增长,大约增长了8%,相对于前往几年也有将近两个点的增长力。从出口的目标和目的上看,我国在一些新兴国家的产品出口上,有上升的趋势。对于发达国家的产品出口并没有太多的增长性。出口的商品一般都是纺织类、服装类以及鞋类产品,国外一些房地产市场的回升性,极大的带动了家具的出口,这样的增长情况让我国的出口业更加完善。

    3.工业向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自主创新力度不足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正是技术革命的深化时期,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因为信息和网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3D打印机的出现,大数据以及互联网+等等都是让人和机体进行有效的智能结合,这些在制造业上已经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倪端。在最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制造业在结构上正在不断的升级和深化,主要表现是使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促进行业的集体化发展。例如,在上海、广东以及重庆等地方,已经在新兴技术产业方面出现了40多个发展基地,在工业机器人得使用数量上也一直则增长。这样在未来还会有所突破。3D打印机在市场上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突破了传统行业的局限。在2016年的下半年预计此项技术在市场的规模上会突破100亿元。我国在智能化发展以及创新方面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性,但是和国外一些先进的国家相对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性,主要的产品也集中在制造业的家电和金属方面。因为自主创新能力非常薄弱,很多地方的创新力还不是非常足,依靠于对国外的引进,例如,使用手臂方式的机器人或者集成式的机器人,在技术上无法突破瓶颈,因此在短期内还需要不断的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以此和西方一些科学技术发达国家相抗衡。

    4.产能过剩的风险依然存在

    我国从2012年开始就进行产能过剩化解工作,因为市场的.导向性作用,对于劣势企业有了淘汰的机制,这样倒闭效应就更加明显,市场的潜在风险加大。主要表现在,产能过剩可能导致银行在贷款方面的风险非常大,当前在产能过剩的行业上一般都有非常高的负债率,这种负债率还在持续的上升。例如,在化学纤维方面,钢铁以及有色金属方面的负债率已经达到了50%以上,由于在产的负债率不断的上升,并且产业利润还在不断的下降,这种作用会让一些存在产能过剩的行业在资金上存在一定的压力。其次,很多的债务违约情况出现,非常有可能引起系统性风险的产生。很多企业除了银行借贷以外,还会使用民间借贷的方式,民间借贷在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渠道更多,债务结构也更加复杂,因此牵连的债务人就更多。若是企业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况,非常有可能引发负债外逃的情况,这种债务纠纷引发的社会风险会更大。最后,产能过剩对于地方的财务增长具有一定的负面性影响。很多地区因为产能过剩情况非常严重,并且他们已经成为地方财政的主要税收来源,接续产业的迟缓性,差能过剩企业的淘汰,让企业的总体数量减少,这样地方税收政策锐减。市场的淘汰性牵动着万千企业,更牵动着万千企业职工的根本利益,这样所引发的失业救治问题就非常明显。

    二、工业经济形势政策建议研究

    1.对财政和税收政策进行调整,优化工业产业结构

    有效的税收和财政政策能够对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技术的创新产生非常大的促进性作用,国家可以在产业结构政策的锐减方面发挥更加积极性的作用,以此强化企业的利润受惠面,这样的政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的负担,尤其是高科技行业。可以增加微观的主体在经济活动方面的目标,减少一些不科学性的收费,以此减少企业的负担和压力。对于科研方面的指出和税收的政策要及时的减除,强化企业在税收方面的折扣,促进企业技术的强化和改造,让企业利用财政和税收方面的政策,当作自己前进的梯度,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这样对于区域性目标的建设和新格局的落定以及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促进性作用。

    2.市场对于产能过剩问题的有效调节

    市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作为一个杠杆出现,不仅仅能够淘汰落后的企业,还能够对产能过剩的问题进行调节。对于产能过剩进行调节是资源优化使用的结果,强化对资源的有效使用主要是在工业方面对资源的更好利用,低能耗、环保以及安全性的生产,制定出完善的科学的行业准入条款,禁止一些高污染、高耗能和低水平以及低效率的生产能力的企业进入到市场中,由此也针对市场情况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生态保护补偿体制,以此引导一些投资者对产品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技术上的结构。对于一些因为产能过剩被市场淘汰的企业实行补偿和圆柱,鼓励不符合市场情况的企业退出市场,还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在投资上准确的观察市场的情况,以此减少盲目投资情况的出现。政府还可以对工业决策以及投资方面进行引导,对企业进行监督,以此给企业指明更明确的投资方向。

    3.工业领域的体制改革,给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活力

    企业的发展需要注意短期投资以及长期投资政策的有效性连接,让市场和企业的活力有效释放,深化体制改革,以此激发出市场对企业作用的潜在能力。对于政府的投资体制进行完善和改变,不断的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产业的效益,在较大的企业中实行股份制的改革,完善企业经理人结构,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的整体创新力得到提升,并且企业的整体素质也在提升。发挥好市场的导向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让资源要素在价格上有新的突破,以此完善价格机制,建立起更加公开的透明的以及合理的资源价格机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工业经济形势进行分析与政策建议进行了阐述,文章一共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对当前情况下工业运行特点的分析和研究,表现为经济运行的内在增长驱动力不足、业品出口有所恢复但是市场波动上的风险依然存在、工业向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自主创新力度不足、产能过剩的风险依然存在对于未来工业发展的建议有对财政和税收政策进行调整,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市场对于产能过剩问题的有效调节、工业领域的体制改革,给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活力。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提升工业生产能力和工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春立.中国的放射化学教育与核工业发展——以北京大学为例[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5,37(5):381-384.1.

    [2]吕铁,贺俊.“十三五”中国工业发展的新形势与政策调整[J].学习与探索,2015,22(6):78-83.3.

    【浅谈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论文】

  • 《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论文》
  • 关于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论文

    工业的发展牵动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并且工业也是国民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处于核心的位置上。对工业形式发展的分析和研究能够找出更多的对策和建议,对未来的走势进行估测,以此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升经济增长指数和经济效益指数。基于此,本文对工业经济发展形式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以此完善企业的政策和建议。

    工业的不断发展能够在安置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同时工业之间的创新性发展也是市场动力的体现。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的优化工业发展形式才能更好的给工业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进而促进我国工业总产值的提升,解决好产能过剩的问题,提升经济效益。以下对工业经济形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对当前情况下工业运行特点的分析和研究

    1.经济运行的内在增长驱动力不足

    我国在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总体运行形势中体现出了喜忧皆有的情况,在2015年的年初具有一定的平稳性回升趋势,全国的总体规模出现了下滑性。但是和2012年的发展情况下对比,基本算持平的状态。这样的工业经济发展情况中,从下半年开始,呈现逐渐的回落形式,伴随着国家积极稳健货币政策的出台以及财政政策的影响,在2015年的四个季度中,工业的增长速度呈现下滑的趋势。工业经济企业的稳步性发展和投资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并且和社会融资以及规模型增长之间有着关联性。在房地产投资过热的情况下,要想对工业结构进行分析就需要看房地产对于内需消费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我国当前的内部消费增长动力非常弱,很多制造业出现了投资和效益增长都缓慢地情况。因此,说工业经济的增长,在内动力方面还呈现很多的不足之处。

    2.工业品出口有所恢复但是市场波动上的风险依然存在

    市场时充满着竞争力的市场,具有优胜劣汰和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在2015年初,我国的工业出口产品在总体上增长了20%,这样和2014年以前相对比,有所回升。在工业发展规模上,出口的交货值要比同期所有增长,大约增长了8%,相对于前往几年也有将近两个点的增长力。从出口的目标和目的上看,我国在一些新兴国家的产品出口上,有上升的趋势。对于发达国家的产品出口并没有太多的增长性。出口的商品一般都是纺织类、服装类以及鞋类产品,国外一些房地产市场的回升性,极大的带动了家具的出口,这样的增长情况让我国的出口业更加完善。

    3.工业向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自主创新力度不足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正是技术革命的深化时期,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因为信息和网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3D打印机的出现,大数据以及互联网+等等都是让人和机体进行有效的智能结合,这些在制造业上已经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倪端。在最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制造业在结构上正在不断的升级和深化,主要表现是使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促进行业的集体化发展。例如,在上海、广东以及重庆等地方,已经在新兴技术产业方面出现了40多个发展基地,在工业机器人得使用数量上也一直则增长。这样在未来还会有所突破。3D打印机在市场上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突破了传统行业的局限。在2016年的下半年预计此项技术在市场的规模上会突破100亿元。我国在智能化发展以及创新方面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性,但是和国外一些先进的国家相对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性,主要的产品也集中在制造业的家电和金属方面。因为自主创新能力非常薄弱,很多地方的创新力还不是非常足,依靠于对国外的引进,例如,使用手臂方式的机器人或者集成式的机器人,在技术上无法突破瓶颈,因此在短期内还需要不断的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以此和西方一些科学技术发达国家相抗衡。

    4.产能过剩的风险依然存在

    我国从2012年开始就进行产能过剩化解工作,因为市场的'导向性作用,对于劣势企业有了淘汰的机制,这样倒闭效应就更加明显,市场的潜在风险加大。主要表现在,产能过剩可能导致银行在贷款方面的风险非常大,当前在产能过剩的行业上一般都有非常高的负债率,这种负债率还在持续的上升。例如,在化学纤维方面,钢铁以及有色金属方面的负债率已经达到了50%以上,由于在产的负债率不断的上升,并且产业利润还在不断的下降,这种作用会让一些存在产能过剩的行业在资金上存在一定的压力。其次,很多的债务违约情况出现,非常有可能引起系统性风险的产生。很多企业除了银行借贷以外,还会使用民间借贷的方式,民间借贷在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渠道更多,债务结构也更加复杂,因此牵连的债务人就更多。若是企业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况,非常有可能引发负债外逃的情况,这种债务纠纷引发的社会风险会更大。最后,产能过剩对于地方的财务增长具有一定的负面性影响。很多地区因为产能过剩情况非常严重,并且他们已经成为地方财政的主要税收来源,接续产业的迟缓性,差能过剩企业的淘汰,让企业的总体数量减少,这样地方税收政策锐减。市场的淘汰性牵动着万千企业,更牵动着万千企业职工的根本利益,这样所引发的失业救治问题就非常明显。

    二、工业经济形势政策建议研究

    1.对财政和税收政策进行调整,优化工业产业结构

    有效的税收和财政政策能够对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技术的创新产生非常大的促进性作用,国家可以在产业结构政策的锐减方面发挥更加积极性的作用,以此强化企业的利润受惠面,这样的政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的负担,尤其是高科技行业。可以增加微观的主体在经济活动方面的目标,减少一些不科学性的收费,以此减少企业的负担和压力。对于科研方面的指出和税收的政策要及时的减除,强化企业在税收方面的折扣,促进企业技术的强化和改造,让企业利用财政和税收方面的政策,当作自己前进的梯度,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这样对于区域性目标的建设和新格局的落定以及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促进性作用。

    2.市场对于产能过剩问题的有效调节

    市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作为一个杠杆出现,不仅仅能够淘汰落后的企业,还能够对产能过剩的问题进行调节。对于产能过剩进行调节是资源优化使用的结果,强化对资源的有效使用主要是在工业方面对资源的更好利用,低能耗、环保以及安全性的生产,制定出完善的科学的行业准入条款,禁止一些高污染、高耗能和低水平以及低效率的生产能力的企业进入到市场中,由此也针对市场情况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生态保护补偿体制,以此引导一些投资者对产品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技术上的结构。对于一些因为产能过剩被市场淘汰的企业实行补偿和圆柱,鼓励不符合市场情况的企业退出市场,还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在投资上准确的观察市场的情况,以此减少盲目投资情况的出现。政府还可以对工业决策以及投资方面进行引导,对企业进行监督,以此给企业指明更明确的投资方向。

    3.工业领域的体制改革,给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活力

    企业的发展需要注意短期投资以及长期投资政策的有效性连接,让市场和企业的活力有效释放,深化体制改革,以此激发出市场对企业作用的潜在能力。对于政府的投资体制进行完善和改变,不断的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产业的效益,在较大的企业中实行股份制的改革,完善企业经理人结构,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的整体创新力得到提升,并且企业的整体素质也在提升。发挥好市场的导向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让资源要素在价格上有新的突破,以此完善价格机制,建立起更加公开的透明的以及合理的资源价格机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工业经济形势进行分析与政策建议进行了阐述,文章一共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对当前情况下工业运行特点的分析和研究,表现为经济运行的内在增长驱动力不足、业品出口有所恢复但是市场波动上的风险依然存在、工业向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自主创新力度不足、产能过剩的风险依然存在对于未来工业发展的建议有对财政和税收政策进行调整,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市场对于产能过剩问题的有效调节、工业领域的体制改革,给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活力。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提升工业生产能力和工业效益。

    【关于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论文】

  • 《二孩政策下学前教育的师资供给建议论文》
  • 二孩政策下学前教育的师资供给建议论文

    摘要:“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将为我国每年带来300~500万新增人口。截止到2021年,因“全面二孩”政策所产生的新增人口需增加幼儿园专任教师达49.59万名。因此,“二孩”的到来给家庭和幼儿园教育带来新的挑战,也对教师的知识与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学前师资还存在诸多问题:教师数量整体不足、师资质量参差不齐、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等。为积极应对挑战,我国学前教育师资的供给要重视几点:合理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和拓宽用人渠道以迅速补充师资缺口;提升职前教育培养层次和加强职后培训以确保师资质量;增强幼儿教师职业吸引力和提高待遇水平以稳定师资队伍;实行地区和城乡差异化供给机制以保证师资有效供给。

    关键词:学前教育;“全面二孩”政策;师资供给;幼儿教师

    “全面二孩”政策是顺应我国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而对我国人口政策作出的重大调整。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我国将迎来新一轮“婴儿潮”。这种人口变化趋势势必对我国的教育产生极大的影响,学前教育将首先受到挑战。庞丽娟教授针对学前教育应对“二孩”的冲击指出: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短板中的短板,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严重不足[1]。另有学者指出:教师质量与学生的成就有着密切关系,因而必须把教师放在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首要位置[2]。可见,学前教育的质量与幼儿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学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探究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现状及挑战并提出建议,在当下显得尤为必要。“全面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影响的相关研究,主要从“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对学龄人口的预测[3]、“全面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的影响[4]、“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5]、“全面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6—7]等方面展开,至今鲜有深入探讨“全面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师资供给影响的研究文献。基于此,笔者结合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现状,分析“全面二孩”政策下学前师资供给所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一、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现状

    (一)学前教育师资整体数量不足,地区和城乡差异显著

    1.学前教育师资数量缺口较大《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规定:“全日制幼儿园每班配备2名专任教师和1名保育员,或配备3名专任教师;小班班级规模为20~25人,中班班级规模为25~30人,大班班级规模为30~35人”。按照以上配备比例,小、中、大班生师比最大限额分别为12.5∶1、15∶1、17.5∶1,平均生师比为15∶1。2012-2015年间,我国幼儿专任教师总量虽然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见表1),但生师比均大幅度高于国家标准基线,远未达到国家要求。显然,学前师资总量不足,且缺口较大。其中,2015年生师比为20.79∶1,师资缺口达79万人。2012年以来,我国幼儿专任教师总量的增幅在2015年达到最大,为11.22%。若专任教师按照每年11.22%的涨幅增长,预计要花3~4年的时间才能补足现需专任教师的缺口。通过对比2015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各省(市)学前教育生师比数据可以看出,2015年我国仅3个省市低于国家幼儿园生师比标准基线15∶1,符合《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的要求。其中,生师比最低的地区北京,为11.58∶1;生师比最高的地区广西,为30.25∶1,约是北京的3倍。由此可见,我国东、中、西部各省市幼儿园生师比差异甚大。2015年全国生师比平均水平为20.79∶1,其中有15个省(市)生师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有1个省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有4个省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西部地区有10个省(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可见,幼儿园生师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主要集中于中、东部地区,不同地区间生师比差异较大,西部地区师资缺口相对较大。此外,同一区域内部生师比差异也较为明显,如同为西部地区的内蒙古生师比为15.93∶1,而广西为30.25∶1。根据2015年幼儿园班级数以及《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规定的每个班级配备2名专任教师的要求,可以计算出2015年应该配备的专任教师数量。通过分析2015年全国幼儿园园数、班级数、实际和所需专任教师数量后发现,2015年我国城、镇、乡实际幼儿专任教师数量均未达到所需专任教师的数量,城区、镇区和乡村都不同程度地缺乏学前教育师资(见表3)。对比城区、镇区和乡村幼儿园实际专任教师与所需专任教师的数据发现,实际专任教师数占所需专任教师数的比例有很大不同:城区最高,约占93%;镇区较高,接近72%;乡村最低,仅有40%。由此可见,我国城乡学前教育教师数量差异较大,乡村幼儿教师严重匮乏。

    (二)学前教育师资整体水平偏低,质量参差不齐

    幼儿教师质量直接关系学前教育质量,关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的养成。“教师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教师的学历与专业背景。”[8]《幼儿园管理条例》规定:“幼儿园园长、教师应当具有幼儿师范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程度,或者经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合格。”结合2015年全国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学历情况统计得出,幼儿园园长与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为97.89%,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仅占19.75%。世界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澳大利亚、西班牙、葡萄牙、挪威和瑞典等国,都明确规定幼儿教师的学历要达到本科及以上程度[9]。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比重偏低。在专业背景方面,2015年全国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专任教师1346856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65.67%[10]。通过对幼儿教师专业背景与学历的分析得出,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整体学历水平不高,有相当大一部分幼儿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另外,有研究者对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调查,发现幼儿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理念和专业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具体而言:幼儿教师普遍缺乏“在工作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的理念;幼儿教师对幼儿年龄特点的认识不深入,部分教师对幼儿好奇心、想象力不够尊重和重视[11];幼儿教师对通识性知识的掌握较弱,对教育政策、教育研究的最新动态以及特殊儿童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12];幼儿教师的观察能力、家园沟通能力和反思能力有待提高,“教师观察的方法适切性不足,观察记录不够完整”[13];幼儿教师反思较为形式化,途径单一且与实践脱离[14]。我国各地区、省(市)、城乡学前教育师资质量参差不齐。2015年全国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有2303134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有454865人,占总人数的19.75%[15]。通过对2015年我国东、中、西部各省市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1)不同地区的幼儿教师学历差别较大,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占比最高的地区是上海,为68.12%,最低是湖南,仅为9.71%;(2)同一地区的幼儿教师学历差别也较大,以东部地区为例,东部地区省市如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的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比例远高于广东、海南两个省份;(3)城乡之间也有一定的差距,全国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454865人,城区有258819人,占总人数的56.90%,镇区有149865人,占总人数的32.95%,乡村有46184人,仅占总人数的10.15%(见表5)。由此可见,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学历程度整体偏低,各省市间的师资水平差异较大,农村仍是师资力量最为薄弱的地区。

    二、“全面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的挑战

    伴随“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我国学前儿童数量激增,这势必对学前教育师资的数量提出挑战。同时,“二孩”时代新的教育需求也对学前教育师资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全面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师资数量上的挑战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首先会影响我国学前儿童的数量。人口统计学专家黄文政认为“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为我国每年带来300~500万的出生人口[16]。另有学者分析,“全面二孩”政策效果将于2016年开始显现,且政策实施后新增学龄前儿童将在2019-2021年迅速增多,并在2021年达到顶峰。其中,2019年因“全面二孩”政策新增适龄儿童接近600万人,2020年接近1100万人,2021年达到1500万人左右,之后增速开始回落[2]。根据专家学者们的研究与预测,从2019年开始,“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将对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园规模产生影响,到2021年,学前教育新增适龄儿童数量将达到顶峰。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适龄儿童学前毛入园率为75%[17],若2019-2021年间保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5%不变,那么到2019年,我国将有225~375万名“二孩”进入幼儿园。以此类推,到2020年,又将有225~375万名“二孩”进入幼儿园,此时幼儿园“二孩”人口数量将达到450~750万人。此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到2020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5%。截至2021年,新增225~375万名“二孩”,加上已在园的450~750万“二孩”以及由于2019年未能进入幼儿园而将于2021年接受为期一年的学前班教育的60~100万名学龄前儿童,我国在园“二孩”人数累计将达735~1255万人按照《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中提出的幼儿园大、中、小班班级规模幼儿园教职工配备要求,结合在园的“二孩”人口数量,可以推测出,2019年需要配备11.25~18.75万名专任教师,2020年需配备20.25~33.75万名专任教师,2021年需配备29.75~49.59万名专任教师(见表7)。由于“全面二孩”政策对学龄前儿童数量的影响将在2021年达到顶峰,只要保证达到2021年幼儿园专任教师的配备要求,2021年之后,幼儿园专任教师基本可以满足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要求。结合我国当前师资供给现状,如果按照以往师资供给增长率,2015年的师资缺口需要3~4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补充,而“二孩”对学前教育师资数量的要求会在2019年显现,这将对学前教育师资带来巨大挑战。因此,2018年既要快速补充目前学前教育师资缺口,又要应对“二孩”对学前教育师资数量的挑战。“实施‘全面二孩’人口战略后人口的刚性增加无疑将进一步加剧学前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5],这对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供给提出了巨大挑战。

    (二)“全面二孩”政策对学前师资质量上的挑战

    伴随“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单孩”家庭变为“二孩”家庭,致使家庭教育方式和幼儿园的教学、科研以独生子女为重点的思维模式发生转变。由于学龄前儿童处于发育不完善阶段,从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变为长子女,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出现不适应,从而产生心理或行为问题[18]。这些由“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所带来的问题,要求幼儿教师转变教育模式及唯智化的教育倾向,多关注儿童内心世界,既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家园沟通能力及自主反思与发展能力。1.学前教育教师要具备正确的、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是引导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的基础,主要包括对幼儿的认识与态度、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与态度以及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识与理解。具体要求教师尊重、关爱儿童,关注“二孩”时代下儿童的心理状态及发展需求。例如:当儿童面临家里增添弟弟或妹妹时,他们往往不希望弟弟妹妹的到来突然打破他们的生活,这时教师要给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呵护,帮助他们顺利度过缓冲期或调整期。面临“单孩”和“二孩”家庭的孩子,幼儿教师更要注重因材施教,需联合家长共同创设有利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人际心理环境及所需的物质环境。“二孩”时代,部分儿童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暴露出来,幼儿教师要转变教育方式,走进孩子的世界并观察他们的变化,研究他们的心理,寻找合适的教育方式,发挥好观察者、研究者、促进者等角色的重要作用。2.学前教育教师要具备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其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包括儿童发展知识、教育知识以及通识性知识。面对“二孩”的教育问题,幼儿教师还要具备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首先,要具备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储备相关心理辅导知识,以更好地因材施教和找出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症结并对症下药;其次,要具备专业的教育知识,对儿童的教育要遵循启发诱导、尊重儿童年龄特点及个性差异、均爱勿偏等教育原则,运用解释与说理、榜样与示范、陶冶与潜移默化等方式影响儿童,消除他们因家中“二孩”的到来所产生的消极情绪;最后,掌握与“全面二孩”政策相关的知识及信息技术等通识性知识,以利于幼儿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和家园沟通工作。3.学前教育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综合能力“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是其专业化发展在教育实践中的集中体现”[19],是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关键,包括行为观察和指导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及自主反思与发展能力等。了解孩子是教育的前提,幼儿教师只有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发现儿童不明显的异常行为,并对其行为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开创家园共育局面的重要因素,更是“二孩”时代幼儿教师需具备的基本能力。幼儿教师通过主动与家长交流孩子的教养方式、心理变化等情况,获得家长的信赖和支持,从而促进家园合作。自主反思与发展能力是提高幼儿教师综合能力、做好家园共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包括对家园合作工作的反思,以及幼儿教师对自身理念、知识、相关能力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再思考。“二孩”政策引发的相关教育问题从应然层面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凸显了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即要求幼儿教师具备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素养、全面的学前知识理论体系以及综合的教育能力。然而,我国当前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幼儿教师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65.67%,现阶段有1/3左右幼儿教师非科班出身,有很大一部分幼儿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理论素养有待提升。一定程度上,教师学历反映了教师队伍的理论知识、业务基础以及科学研究的水平,而时代的发展无疑对当前幼儿教师的学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全面二孩”政策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挑战,进一步对其专业背景、学历层次以及职前教育、职后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优化学前教育师资供给

    (一)增数量,多措并举补充学前教育师资力量

    截止到2021年,因“全面二孩”政策新增幼儿所需配备的专任教师就达29.75~49.59万人,加上我国目前尚缺的幼儿教师,学前教育师资缺口数目之大令人震惊。当前,快速扩充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尤为紧迫。为此,需要打开思路,运用多种途径增加学前教育师资数量。1.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加强高校与幼儿园的合作“全面二孩”政策对师资数量的挑战在2019年开始显现,所以,当前扩大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规模很有必要。各地要加强师范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合理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支持具备办学条件的本、专科高等院校增设学前教育专业。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一毕业即将投身到一线教育,为了使其能快速融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要加强高校与幼儿园合作,加大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实习力度,本、专科学生在接受两年学校教育后,可以鼓励学生进园见习或实习。一方面,可以缓解师资紧缺的压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2.拓宽学前教育师资补充渠道,把好入口关由于本、专科高等院校职前培养模式需要3~4年的周期才能产生一届毕业生,不能满足当前快速增长的师资需求。为了快速补充学前师资缺口,应对“全面二孩”政策所带来的师资储备不足问题,需要运用多种形式补充师资来源,与此同时还要把好师资质量入口关。可通过以下途径快速补充师资:一是从中小学富余教师中遴选出有意愿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教师,进行一定时限的、有针对性的转岗培训,通过考核且能胜任学前教育工作后进入幼儿教师队伍;二是实行弹性招考制度,一方面积极面向有教育专业背景的师范毕业生和辅修过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招考,通过培训使其成为合格幼儿教师,另一方面面向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和有志从事学前教育且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社会人群招考;三是根据招考人员的专业和相关基础进行适宜性、差异化的培训,待其达到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获得幼儿教师准入资格后,进入学前教育师资队伍[5]。

    (二)提质量,加强职前教育、职后培训

    1.提升职前教育培养质量师范生教育阶段是幼儿教师储备专业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奠定其专业素养的重要阶段。各地开办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还需保证职前培养质量。《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指明了合格的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是引领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标准[20]。本、专科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培养优秀学前教育师资的重任,课程设置应贯彻《专业标准》的精神,着重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以及专业能力3个维度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展开培养。具体而言:首先,注重课程设置的'全面、合理,优化课程结构,合理设置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其次,关注社会的需要,“二孩”时代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掌握更多的心理学知识,高校可适当增设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如“育婴师”及“心理咨询师”等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最后,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学校可将教育实践纳入课程体系中,但教育实践要避免形式化。2.保证职后培训的有效性“二孩”时代,新老教师都将面临“二孩”政策对其专业素养的诸多挑战,职后培训是幼儿教师掌握先进理念、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的重要举措。为了保证职后培训的有效性,要注意3点。第一,将终身学习的思想渗透到培训中,促进幼儿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知识观念、增强家园共育意识以及探索适合“二孩”时代的新教育思维和教育方式。第二,培训的内容要涵盖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对相关政策的解读。具体包括:(1)解读“全面二孩”政策,将宏观政策具体化,深刻领会政策对幼儿园、家庭的影响以及对家长和幼儿教师提出的挑战;(2)重点分析“全面二孩”政策对幼儿教师提出的要求;(3)了解儿童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在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并分析“二孩”家庭中长子女的心理以及掌握疏导儿童心理的有效策略、方法;(4)了解当前家园沟通的现状,分析“二孩”时代对家园沟通的要求,并提出家园沟通的具体策略。第三,培训的方式要多样化。由于部分教师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外出学习培训,可采用面授培训、网络培训以及园本研修等混合培训方式,整合各种培训方式的优点,使培训效果达到最优化。

    (三)留人才,增加幼儿教师职业吸引力

    增加幼儿教师职业吸引力既是稳定现有师资队伍的良策,又是吸纳更多专业师资、高质量师资的重要举措。待遇差、地位低是导致幼教职业失去吸引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匮乏的重要原因[21]。当前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毕业后,由于幼儿教师的待遇差、地位低等因素而选择从事其他职业,导致大量专业师资流失,加剧了目前学前教育师资匮乏的现状。由此,增加幼儿教师职业吸引力、提高幼儿教师待遇水平、给予幼儿教师更多物质保障和精神关怀,是刻不容缓的教育大计。首先,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学前教育教师的地位和身份。其次,完善幼儿教师的工资和待遇保障机制,增加幼儿园教师编制。公办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参照当地小学教师的工资标准,逐步缩小在编幼儿教师和非在编幼儿教师的收入差距。确定非公办幼儿教师的最低工资标准,保证非公办幼儿教师工资按时发放。新增编制应面向公办幼儿园、普惠性质民办幼儿园,以激励幼儿教师进入不同性质的幼儿园。再次,呼吁社会更新教育观念,改变社会和家长视幼儿教师为“保姆、阿姨”的观念。最后,对在贫困地区、乡村工作的幼儿教师的工资和待遇实行适当倾斜政策,从而调动当地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稳定学前教育师资队伍。

    (四)因地制宜,实行地区、城乡差异化供给机制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供给在不同地区数量和质量都存在较大差异,“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不同地区新增“二孩”数量也不尽相同。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有必要实行地区、城乡差异化供给机制。首先,农村地区和中西部部分省市师资数量缺口相对较大,且师资水平相对较低,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和相应省(市)的扶持力度,向农村和师资严重匮乏的地区定向培养、定向输入师资,在保证“量”的同时,更要注重“质”。其次,为了缩小区域、城乡间师资数量和水平的差距,还可积极探索建立区域间、城乡间、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师资的合理流动机制,鼓励部分师资富余地区的教师向相邻区域或农村流动。再次,针对部分地区师资数量缺口相对较小,而师资质量不高的情况,要重点抓教师的“质”,加强对教师的各种培训,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学历进修等。再次,同一地区内还可建立城乡间师资流动学习站,流动学习站要定时组织交流会,在交流会中城乡教师各抒己见,相互学习。最后,由于“二孩”数量存在地区差异性,学前教育师资配置要基于各省(市)对新出生人口合理、科学的动态监测,各省(市)要根据所预测的学前教育发展规模来合理配置师资资源。

    参考文献:

    [1]庞丽娟.“全面二孩”时代学前教育如何补短板[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6(6):96-104.

    [2]李玲,杨顺光.“全面二孩”政策与义务教育战略规划———基于未来20年义务教育学龄人口的预测[J].教育研究,2016,37(7):22-31.

    [3]赵佳音.“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全国及各省市学龄人口预测———2016至2025年学前到高中阶段[J].教育与经济,2016(4):64-69,91.

    [4]郑益乐.“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的影响及建议———兼论我国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的现状与前景展望[J].教育科学,2016,32(3):83-89.

    [5]庞丽娟,王红蕾,吕武.对“全面二孩”政策下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的建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12-21.

    [6]李佩.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及措施[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4):83-87,92.

    [7]毛乐,曾彬,李阳.基于“全面二孩”情况下的家庭教育误区及对策[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6(6):89-92.

    [8]赖昀,薛肖飞,杨如安.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教师资源配置问题与优化路径———基于陕西省X市农村学前教师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J].教育研究,2015,36(3):103-111.

    [9]李敏谊,程旭.论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的困境与突围———基于第一期三年行动计划后的数据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5(4):65-69.

    [10]刘乐.幼儿园教职工数[EB/OL].(2016-10-12)[2016-11-12].

    [11]单清清.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12]宾晓亮.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13]吴亚英.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基于江苏省常州市的调查[J].中国教育学刊,2014(2):89-94.

    [14]陈敏.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及促进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15]忠建丰.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学历、职称情况(总计)[EB/OL].(2016-10-18)[2016-11-12].

    [16]王羚.学者预计全面二孩政策后每年最多多生600万人[EB/OL].(2015-07-24)[2016-02-16].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6-07-06)[2016-12-11].

    [18]沙莎.浅析二胎家庭中长子女的心理困境及出路[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5(6):84-86.

    [19]刘占兰.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3-9.

    [20]高闰青.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7):122-127.

    [21]张婉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幼教师资补充研究———以甘肃省为例[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二孩政策下学前教育的师资供给建议论文】

  • 《鼓励燃煤小火电绿色转型的政策建议论文》
  • 鼓励燃煤小火电绿色转型的政策建议论文

    “上大压小”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之一,“十一五”期间共关停小火电约7700万千瓦,预计“十二五”期间至少还要关停5000万千瓦。关停小火电在取得节能减排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在部分地区出现了一些问题。在适宜地区,将燃煤小火电改造成生物质电厂,可实现能源、经济和环境共赢,使我国“上大压小”政策取得更好的成效。

    小火电机组关停后的一些问题

    1.影响部分城镇冬季供热。很多地区的小火电都承担着冬季供暖的重任,据调查,为保障供热,一些平时处于停产状态的小火电,到了冬季不得不重新开启。

    2.造成很大投资损失。除了服役期满的以外,不少未到服役期限的小火电也被纳入了强制关停范围,关停造成了电厂投资方很大经济损失和人员就业问题。

    3.不利于农村电网安全运行。小火电作为农村小型支撑电源,是大电力系统的有益补充,在电网调峰中有重要作用。关停对农村电网稳定运行会产生不利影响。

    总之,部分地区关停小火电面临着较大困难,需要进一步寻找既能终止小火电的高耗能高污染、又能化解上述问题的更妥善的解决之道。

    改造成生物质电厂可使燃煤小火电实现能源、经济和环境共赢

    进行生物质能改造是燃煤小火电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生物质电厂与燃煤小火电厂结构基本相同,只要对燃煤小火电厂的燃料制备输送系统和燃烧系统进行改造,使之适合生物质燃料特点,高耗能高污染的燃煤小火电就可以改造成清洁环保的生物质电厂。丹麦等发达国家早已开展这种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燃煤小火电改造的前提条件是:生物质资源必须可靠且收集半径合理;小火电机组运行状况良好,服务期不超过土5年;周边交通能承受较大的燃料物流压力。根据当地资源量情况,燃煤小火电可采取纯烧或掺烧生物质两种改造方案。完成改造后,电厂可从上网电价增值、供热、增值税和所得税减免、CO2减排交易、SO2减排和燃料成本下降等途径获得经济效益。

    我国的小火电主要是燃煤机组,其中2/3分布在农林剩余物资源丰富的山东、江苏、河南、河北等10个农业大省。这些地区秸秆露天焚烧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着环境治理和交通安全。如果能用当地富余的秸秆替代煤炭做为燃煤小火电厂的燃料来源,则既能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供热,又能盘活小火电资产、获得多种经济效益,还为秸秆禁烧找到了出路!

    燃煤小火电改造成生物质电厂已在我国成功实践

    燃煤小火电改造在发达国家早有推广,2011年我国也有了成功实践。山东德州银河热电厂利用农林剩余物替代煤炭实现了热电联产,率先实现了“绿色转型”。

    银河热电厂是2003年为解决宁津县集中供暖问题而建设的燃煤电厂,2005年投运后一直亏损,2007年被迫停产,2010冬季为解决当地供暖又重新开启。为走出高耗能、高污染、依靠政府补贴才能运行的困境,银河热电厂利用当地秸秆、树枝、树墩等农林剩余物非常奉富的资源优势,2011年初和清华大学合作进行燃煤电厂改造,成功解决了燃煤锅炉掺烧、纯烧生物质的技术难题,当年冬季为城区首次实现了完全以生物质资源为燃料的热电联产。改造使银河热电厂实现了能源、经济和环境共赢:

    一是锅炉的能源利用效率更高。实践证明锅炉改烧生物质后在各种工况下运行稳定,无结焦结渣情况,机组可满负荷运行,并且锅炉热效率比燃煤时提高了2个百分点,飞灰、灰渣的可燃物比重显著下降。

    二是电厂从长期亏损转为盈利。即使不考虑CO2和SO2减排收益,银河热电厂就已具备显著的经济优势:年发电成本比燃煤时降低了25%,年发电收入增长了8土%,年经济效益从原来亏损3015万元转变为盈利1665万元。需特别指出的是,银河热电厂改造的投资成本仅为2000元/千瓦,工期仅为3个月,比新建一个同等规模的生物质电厂要节省80%的.投资,缩短9~15个月的工期。

    三是CO2和SO2减排效益显著。改造后每年可节省4.72万吨标煤的煤炭消耗,相应减少9万吨CO2排放和604吨S02排放。

    燃煤小火电改造在我国具有很大的推广潜力

    银河热电厂改造前面临的困境正是我国很多地区燃煤小火电现状的缩影,其成功改造为这些燃煤小火电实现“绿色转型”提供了示范。

    燃煤小火电改造在我国具有很大的推广潜力。据统计,我国单机容量10万千瓦及以下的小火电机组共有1.1~5亿千瓦,其中燃煤小火电机纽约为7900万千瓦,主要分布在10个农业大省,有条件进行生物质能改造。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量情况,将那些运行期限短、设备健康状况良好、周边道路通畅的燃煤小火电厂,改造成纯烧生物质或掺烧生物质的电厂,这既符合国家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产业政策,又适合乡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在适宜地区鼓励燃煤小火电改造的政策建议

    1.提高对燃煤小火电“绿色转型”可行性及重要性的认识。在乡镇建设大中型热电联产机组不太现实,在适宜地区利用生物质能改造燃煤小火电,可实现能源、经济、环境共赢。与新建生物质电厂相比,燃煤小火电改造的投资和运行成本低、建设工期短、经济效益好。改造燃煤小火电比新建生物质电厂更有意义!可以盘活现有资产、节约投资成本,使燃煤小火电关停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矛盾迎刃而解。因此,建议不要把所有燃煤小火电“一关了之”,应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动燃煤小火电尽快实现“绿色转型”。

    2.生物质发电项目的规划布局应优先鼓励燃煤小火电改造。要实现国家能源局提出的“2015年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300万千瓦”目标,“十二五”期间将要新建200~300座生物质电厂。为使产业有序健康发展,国家能源局正在研究制定全国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发展规划。建议政府加强组织引导,鼓励山东、江苏、河北、河南、山西、辽宁、黑龙江等农业大省,在生物质发电发展规划布局中优先考虑燃煤小火电改造项目建设。选择一批适合的燃煤小火电,规划改造为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

    3.尽快完善并落实对掺烧生物质发电项目的鼓励政策。燃煤电厂掺烧生物质,可以显著提高锅炉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在国外已成为生物质能利用的主流技术。目前我国小火电关停范围已扩大到装机容量10万千瓦以上的机组,对于容量大于3万千瓦的燃煤小火电,掺烧生物质是最优改造方案。但因缺乏掺烧量的计量和监测系统,现行的《可再生能源法实施细则》对掺烧生物质发电项目的优惠政策很难操作。建议国家能源局等有关部门尽快完善燃煤锅炉掺烧生物质的计量、管理和监测体系,使掺烧生物质项目也能真正享受到可再生能源的鼓励政策,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动燃煤小火电“绿色转型”。

    【鼓励燃煤小火电绿色转型的政策建议论文】

  • 《对当前宏观政策的几点看法与建议论文》
  • 对当前宏观政策的几点看法与建议论文

    应将调控重点从反通胀为主调整为反通胀与稳增长、调结构等并重,将政策重心从需求管理转变为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并重,货币政策要坚定不移控制通胀,财政政策则需在健全食品供给体系、稳定增长、促进创新、调整结构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一、宏观经济政策到了需要适当

    调整的时间窗口我国宏观经济已经部分实现“软着陆”,从当前的经济增长数据来看,虽然宏观经济政策是否立即放松尚需进一步观察,但进一步紧缩的理由似乎已不充分。而从物价角度来看,则仍然存在继续甚至进一步紧缩的必要。因此,笔者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到了需要适当调整的时间窗口。

    由于经济增长与物价变化的趋

    势分化,宏观经济政策到了需要进行目标分解、角色分工、以各司其职的时候。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不是需求冲击而是供给冲击,因此,需要将政策重心转变到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并重、以供给管理为主的方向上来,推动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二次转换。货币政策需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反通胀,财政政策则需要在稳经济、促创新、保供给、调结构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1.考虑到政策紧缩的滞后效应

    需要现在开始考虑政策调整总体来看,现在的政策紧缩程度已与2008年上半年相当甚至更紧,当然由于目前不可能再次发生危机,不必担心下一步经济增长会像2008年四季度那样急剧下滑,但物价也不会像2008-2009年那样容易控制,充分认识抑制通货膨胀的艰巨性十分必要。虽然目前还不能说已经存在明显的政策“超调”,但前期政策紧缩的滞后效应不能不提前考虑。由于银行创新等脱媒现象,货币供应量已不能全面反映资金供给情况,需要观察社会融资总量指标,但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包含的政策信息不可忽略。

    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从2010年2月开始下降已超过5个季度。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从2009年12月开始下降已超过6个季度。目前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均已略低于危机前水平,且狭义货币增长率已经慢于广义货币增长率。按照货币政策作用4-6个季度的滞后期,货币紧缩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将逐步显现出来。

    广义货币与狭义货币增长率变化的相对关系,则预示着下半年有出现比较大的经济减速压力。因此,不能不从现在开始考虑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问题。

    2.宏观政策需要从以需求管理

    为主转变为以供给管理为主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与应对危机的宽松货币政策有关,尤其是主要发达国家大量投放货币,但商业银行等并没有及时转化成为信贷,以致发达国家投放的`货币成为推动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和新兴市场国家资产价格上涨的过剩流动性,因此,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冲击主要是需求冲击。但我国面临的却主要是供给冲击而非需求膨胀。

    导致我国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依次包括:一是天气等因素导致的食品生产供给问题。二是内部供给冲击,主要包括劳动供求关系变化导致的劳动力成本及汇率升值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三是外部流动性、供给及意外冲击,主要是发达国家过剩流动性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以及北非中东动荡和日本地震海啸核危机带来的意外冲击。最后才是应对危机政策带来的需求冲击以及由此带来的通货膨胀预期等。由于食品冲击伴随夏粮上市在逐步减弱,流动性冲击及与其相关的预期因素已经释放,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是内外部的供给冲击,且这种压力正在逐步加大并将接替食品价格成为通货膨胀新的源泉,在此背景下,如继续采取以需求管理为主的紧缩政策,不仅无助于管理通胀,还将有负作用。因此,应该及时将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心从以需求管理为主转变为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并重、以供给管理为主。

    3.经济形势分化需要宏观经济

    政策适当分解目标,分工应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必然要求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对近年来的宏观政策体系进行必要的总结,推动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健全化。为此,要在宏观经济政策作用重心调整的同时,推动宏观调控从重预测向预测、对策并重转变,政策操作从“定向”粗放向“定量”精细转变以及不同政策工具从“齐抓共管”向“分工负责”转变。由于宏观经济政策最主要的两大目标发生不同方向变化,统一方向、步调一致的“粗放型”宏观经济政策已经难以适应,有必要对宏观政策目标进行必要的分解,对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进行适当的分工,进行“精细、量化”的政策搭配。从当前实际来看,可主要以货币政策完成反通胀任务,而主要以财政政策完成调整结构、稳定增长和改善生产供给体系等任务。

    二、对下一步财政货币政策的几点建议

    1.稳健货币政策:坚定不移反通胀并适当兼顾稳增长

    货币政策要积极运用政策工具,稳定通胀预期、防止输入型通胀与游资冲击,并在着力优化信贷结构的同时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

    ——不对称运用利率政策稳定通货膨胀预期。我国当前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之间存在3.06%一年期名义利差和约2.5个百分点综合利差,明显高于周边国家和地区,也略高于发达国家。面对新的形势,有必要不对称运用利率政策,提高存款利率以稳定通货膨胀预期,稳定贷款利率以稳定经济增长,并发出明确坚定的反通胀和稳增长信号。

    ——在优化信贷结构的同时保持货币供应适度增长。由于金融系内在缺陷,紧缩政策往往对中小企业造成较大影响。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过了2008年上半年,有必要进一步调整优化信贷结构,以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同时,由于物价上涨部分尤其新涨价部分的非需求拉动性质,如果再继续紧缩货币供应,不仅无助于反通货膨胀,反而有损于未来经济增长。有必要促使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可在四季度物价逐步稳定后采取必要措施促使狭义货币增长率适度回升至15%左右的长期趋势水平。

    ——积极运用汇率政策对冲输入型通胀压力和国际游资冲击。当前情况下运用汇率政策十分必要且利大于弊,有利于减缓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加以运用。

    ——相机运用准备率政策对冲游资冲击。在国际资本进一步流入的情况下,可以继续运用准备率政策。否则需要审慎运用,以免造成金融机构流动性紧张等负作用。

    2.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保供给,稳增长,促创新,调结构

    应对复杂经济形势,需要财政政策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一方面要改善生产供给,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稳定需求以稳定增长,同时要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以推动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建设农产品生产供给稳定机制。利用财政超收资金着力建设农产品尤其食品稳定生产与供给机制而非简单的增加生产。同时加大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农产品生产供给体系建设,农业科技推广、畜牧防疫保健等支出。

    ——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快保障房建设,加大自主创新等结构调整支出。提高农村电脑推广和城市电脑普及补贴。

    ——推进税制改革与结构性减税。进一步减轻个人和中小企业等税收负担。降低消费升级关键产品进口环节税收。

    【对当前宏观政策的几点看法与建议论文】

  • 《不喜欢弟弟妹妹的他》
  • 在二胎政策放开以后,他的爸爸妈妈想给他生一个小弟弟或者是小妹妹,他特别反对,总是威胁他的爸爸妈妈说,等弟弟大了就教坏他,让他抽烟喝酒打架,他总是告诉别人他特别不喜欢小孩子,更接受不了自己也有一个亲弟弟或者是亲妹妹这样的事实,但是他改变不了什么,他还是多了一个弟弟。

    开始的他不喜欢哄弟弟,还是不是地捣乱,让爸爸妈妈操碎了心。我们都以为他的弟弟会被他折磨着,我们都讨厌看到他这么不喜欢小孩子的任性模样,但是那毕竟也是别人家的家事,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

    后来听说情况好转了,他爱上了逗弟弟,让弟弟开心地笑起来,甚至喜欢上了给弟弟照相,时不时的在自己的网络空间上秀自己弟弟的照片,当听到有人夸他弟弟的时候,他总是特别的开心。但是他还是嘴上不承认,他自己明明是爱弟弟的。

    直到有一天,他的爸爸妈妈都出门了,只剩下他和弟弟在家,弟弟突然发了高烧,他看到后什么话都没有说,背起弟弟就来到了小区里的诊所,他急的满头大汗,满脸委屈,差点就哭了出来,他担心弟弟会很难受,直到弟弟的高烧退了下来他才舒了一口气。

    这么不喜欢小孩子的一个人,终于还是被孩子的可爱给改变了,现在的他总是各种夸自己弟弟的优点,还会劝说自己身边的人疼爱自己的弟弟妹妹。

    这可能就是血缘关系的神奇吧,两个有血缘关系的人天生是没有隔阂的,总有相亲相爱的一天。

  • 《我家的老妹600字》
  • 二胎政策后,看到别人都有个弟弟妹妹,拉着手出去玩,我心里真是羡慕,要是有个弟弟或妹妹跟我玩,我就不会那么寂寞了,无聊的时候,还能把他当高级玩具玩呢!于是,我成天吵着妈妈再给我生个弟弟或妹妹,这不,圆圆——我的妹妹,就成了我们家中的一员。

    圆圆生下来,第一次见到她时,嘿呦,别提多搞笑了!大眼睛宽嘴巴塌鼻梁,像个男孩子,我还以为是个弟弟呢。还好现在五官长回女孩儿的样子了,越来越可爱了。

    圆圆现在11个月了,脾气也一天比一天大。妈妈睡觉不陪她,就会又哭又叫,像在责备妈妈的失责;从她手中拿过她的“宝贝”,立马哭着爬来追你,把人心都萌化了;把她交给陌生人抱抱,就伸出两只小手直往脸上打。看着心都疼!于是她就有了“王母娘娘”这一称号。

    别以为脾气大的人个个都是傻大个,她呀,机灵得跟狐狸似的。圆圆才四个月的时候,就开始会认人了。陌生的邻居逗她,她就直往我们怀里缩;如果要抱她,不碰也还好,一碰就“哇——”得嚎起来。像这样机灵的臭事可多了。有一次,圆圆在床上爬,爬到床沿快从床上掉下来了,我赶快大喊一声“摔”,她马上意识到:再不停下就得摔个狗吃屎了。赶快往回爬,手在胸前晃几下,算是安慰自己了;还有一次,她拿起手机充电线准备咬下去时,妈妈瞪起眼:“骂”看着妈妈严厉的眼神,她就像只知错的小猫,放下手中的电线,乖乖的爬走了,非常机灵。圆圆不仅机灵,而且非常贪吃。有一次,我正喝着牛奶吃着面包,她屁颠屁颠地爬过来,出神地望着面包,我假装没有看见,故意一扭头,吃得“吧唧吧唧”响,馋的她直流口水,又是装笑又是哼哼,最后居然还哭起来。没办法,只好分一小块给她吃,吃的她眉开眼笑,回味无穷,然后爬上椅子,还想抢牛奶,我只好把她抱住喂她喝,可她边喝边玩,最后打翻了牛奶,她的脸也成了大花猫,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看!这就是集贪吃、霸道、机灵于一身的可爱的妹妹!说起她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讲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