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风尘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3 16:11:08
  • 《包含风尘的成语,带有风尘的成语》
  • 成语大全频道精心搜集了12个关于包含风尘的成语,带有风尘的成语及解释。同时列出分开包含“风”字和“尘”字的成语。

    [风尘之会] fēng chén zhī huì
    风尘:比喻战乱;会:时机。指战乱发生之际。

    [风尘之变] fēng chén zhī biàn
    风尘:比喻战乱。指战争的灾乱。

    [风尘仆仆] fēng chén pú pú
    风尘: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仆仆:行路劳累的样子。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风尘碌碌] fēng chén lù lù
    碌碌:辛苦忙碌的样子。形容在旅途上辛苦忙碌的样子。

    [风尘肮脏] feng chen ang zang
    在污浊的人世间挣扎。风尘:指污浊,纷扰的生活。肮脏:高亢刚直的样子,引申为强项挣扎的意思。

    [一路风尘] yī lù fēng chén
    形容旅途辛苦。

    [仆仆风尘] pú pú fēng chén
    仆仆:行路劳累的样子;风尘: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形容奔波忙碌,旅途劳累。

    [沦落风尘] lún luò fēng chén
    沦落:流落,指陷入坏的境地。风尘:旧指娼妓的生活。旧指妇女不幸沦为娼妓。

    [流落风尘] liú luò fēng chén
    流落:因生活所迫而留居他乡;风尘:指纷扰的生活。穷困潦倒,漂泊江湖。

    [久历风尘] jiǔ lì fēng chén
    经历过很多艰苦的日子。


    【以下成语分开包含“风”字和“尘”字】
    [遗风逸尘] yí fēng yì chén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教和超逸的事迹。

    [接风洗尘] jiē fēng xǐ chén
    指设宴款待远来的客人,以示慰问和欢迎。

  • 《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800字》
  • “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宋江无疑是《水浒传》中形象最鲜明,刻画最深刻复杂的人物。他是仗义疏财的及时雨,更是孝亲敬长的黑三郎;是忠君爱国、胸怀大志的呼保义,也是接受招安、下场凄惨的梁山黑宋江。

    在宋江的故事一开始,他的仗义就已表现出来。得知好友晁盖等人劫了生辰纲后,宋江顶着风险私传讯息使之脱险。但日子好过了没几天,便被外室阎婆惜无理要挟。宋江无奈与愤怒之下杀了阎婆惜,不得已四处奔波。

    奔波途中,宋江结识了多位好汉,准备一齐前往梁上落草。但此时宋父来信称自己病故骗宋江回家奔丧,结果宋江被擒,发配江州。

    到了江州,宋江结识了戴宗与李逵。一日宋江大病初愈后,独自上浔阳楼喝酒。由于好友皆不知所踪,宋江闷闷不乐,便借着酒劲在浔阳楼上题诗一首,却被后来的黄文炳理解为反诗。戴宗救宋江不成反而把自己也拉下水。二人处刑日,各路好汉劫法场救走了二人,帮宋江报了仇,杀了黄文炳全家,接了家人上了梁山。

    “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本可以选择在郓城安心地做一个押司,公事公办,平凡地了此一生。但他为了兄弟间的仗义私释晁盖,致使流亡。到了江州,浔阳楼上的宋江并未收敛自己的锐气与志向,意气风发,展露了野心,正欲大展宏图,却不慎被黄文炳破了美梦。

    晁盖死后,宋江担任梁山一把手,带着兄弟们归顺了朝廷。招安的抉择并非错误,而正是他对梁山的负责体现。梁山并不大,继续造反极有可能被镇压。与其看着自己的努力湮灭,宋江选择了暂时屈服于这个黑暗的时代。最后,梁山好汉们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衣锦还乡;有的沉疴染身安眠地下,有的归隐乡野重回平淡。而宋江作为腐败的朝廷的牺牲品惨死官场。

    宋江忠义,但在如此的时代,忠义始终救不得自己。

    宋江凄惨,但在如此的时代,永眠或许是一种解脱。

    梁山固然大,但满足不了他的壮志。朝廷固然大,但容纳不下他的正直。

    “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一开始就效忠于朝廷的老臣贪腐无能又深得宠信。造反被招安诚心为朝廷出力的宋江却不得一个好下场。是蔡京高俅过于狡诈骗得皇帝对其深信不疑,还是宋江造反给皇帝的印象过于深刻致使其忠义却不被相信?黑暗的政治,腐败的官僚,激烈的阶级矛盾,这样的背景下,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

    可悲的不是宋江,是那个时代。

    腐朽的终究无法重愈,只能等待新生。

  • 《温一壶月光窖藏》
  • 风尘俱静,素雅纯粹,我缓缓伸出双手,将月光装在壶里,用文火温起来。回望四季的瓶瓶罐罐, 或满是人间烟火,或悄然蕴藏生命的真谛。

    春阳,暖风,嫩香椿芽,那嫩嫩的芽,泛着淡淡的油光,将积蓄一冬的热情释放。一片片叶子被择好,码好,洗净,切碎,晒在太阳底下,外婆将它拌在黄瓜丝里,放上些嫩笋丝,浇上点醋,淋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白瓷碗,蓝底纹,麦香面,嫩香椿,一箸入口,三春不忘。我倚着树,贪婪地卷食着凉面与香椿,身旁一树花开一树暖,一朵朵晶莹剔透。一簇簇鲜亮娇艳,一树树绚丽璨然,味蕾的狂欢在舌间奏响。

    夏日,清晨与夜晚,竹林与茶香。

    清晨天未晓,隐约听到几声鸡鸣,料峭山风吹我醒,便独身去山中漫步。山上笼着一层奶白色的雾,我浮在雾里,穿行在竹林中。山谷里万籁俱静,只听见我踏竹叶的轻声。登上山岗,远眺原野,它似乎沉睡着,但空气中却分明有一丝生命的气息。东边山上太阳轻盈地跃出来,生命苏醒了,那气息,从沉睡的土地里迸裂,爆发,喷涌而出!思索不久前还是一片寂静的原野,感慨这充满生机的世界,想罢,这便是大自然的轮回。

    夜里,想沏一壶茶,取一个烧得微黑的小铁壶,舀一瓢山泉水,“哗啦啦”倾入壶中,再把壶吊着,静心谛听水烧开的声音,空气中不时传来火花跳跃的“咔嚓”声,除此之外,便只有火唤醒水时,水满意的“咕噜”声了。远看山林, 山也睡了,等待着新一天的到来。把早准备好的茶叶倒水里,茶叶接纳了水的魔力,舒展开来,翠绿的叶,随着我的思绪起起伏伏,待茶汤变绿,我端着茶,静心品尝。忽听见山谷里“隆隆”的隐约的声音,却又听不真切,仿佛自远方而来,我沉浸在这远古的回声里,心念轮回,出了神。

    秋夜,城际,云卷云舒。

    开学后 每每一抹金辉斜照入屋,我常离开书桌伫立窗前,看一片薄薄的云层在天际铺开,仿佛一叶轻舟在澄静的江水中漂流。傍晚的天空又清又浅,这时凝视天边的云影,心沉淀下来,推开窗,让光和空气透进来,心底的尘埃散尽了,光线汹涌而入,闲情正当,眺望远方。等余霞散去,待华灯初上。片刻,窗外不再有云和天光,街边跳跃着暖黄的灯光,都印在窗上,形成了流动的风景。

    每当闲暇的下午恰逢阳光,我总捧一本唐诗。树荫微动,掩映于桌上的清辉,泛出一片青翠,眼前便是与时光对酌的白衣隐士,在豪迈的字句中,是他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胸怀;是他在夜里对饮成三人的背影,诗句中的他,写尘世风景,写万象物语,墨香氤氤。我似乎逆着时间,随红军走过八万里长征,听到1949年10月1日举国的欢腾;我似乎来到法布尔身旁,与他共探昆虫世界的奇妙;我似乎来到一位女子旁,与她静看花开花落,谈淡人生,拥抱诗和远方。

    严冬,寒风,冷冽如冰。阳台上,盆盆鲜泽的花只剩几片枯叶坐守空枝,在寂静中飘摇成影。窗外,也是满目单调的白。正叹息,一抹艳红闪现,一阵兴奋从脚底酥酥地传到头顶,视线欲望穿那白雪掩盖下的荒园。

    忙跑过去看,在一片飞雪中,出现了一缕红色,冲破冰雪的囚笼, 在一瞬间闪现,那是多么艳丽的一枝梅啊!如炽火般鲜艳的色彩瞬间充斥了我的双眼,尽管只有一支枝条从雪中钻出,枝头却缀满一朵又一朵梅,似真似幻的幽香似自高空而来的缥渺的歌声。白雪覆盖的大地上,所有的花都碾为乌有,只有梅傲然挺立在风雪之中.它,就是冬送给春的第一个吻。

    刹然间,心头一阵阵悸动。

    春日的香椿,不仅仅是味蕾的狂欢,还是年少的欣喜,更是对生活中美的发现,生活的欢乐与美好,寻觅后才会浮水而出。

    夏夜,引发的是少年的思考,的确,草木从死寂到重生,鸟儿从巢中飞向巢外,茶叶从干枯到碧亮,生命无时无刻不在轮回,时间也在轮回,从天明到日暮,从冬季到春季,从远古到如今,看似每一天都不同 ,但实际却是每一天的轮回,它稳稳如列车,带一批生命离开,又带一批生命启程。我曾不止一次地寻找生命的真谛 ,终究发现它于轮回之中。梦里,我循着时间,一路向前追溯,峰回路转,看见一位白衣隐士,他只按自己内心所想去做纯粹的事,令我心生羡慕。

    待他回首那刹,我才发现,他是我自己。

    秋日里,在书的国度中寻芳探幽,在喧嚣的城际看云卷云舒,竟如此简单,也许生活亦简单,充满美好。

    冬雪中,梅像流星,哪怕夜再黑他也要划过,留下一道光影;梅像纸鸢,哪怕风再大,也逆风飞,逆风舞,回望众生俯首。

    在永恒的轮回中抛去功名利禄的外衣,寻回生命的本真,自己便是自己,起身寻觅,发现生活中的简单与美好, 在遇上困难时,拥抱生活,拥抱诗和远方。

    在窖藏的回忆中翻找,尽是生活中的哲理与温情……

    初春时鲜嫩的香椿,给予味蕾冲击,唤醒心底那份珍情;幽幽竹林,夏夜冥思,温一壶茶香四溢,听生命苏醒;秋日华灯初上,将生命浸润于书香之中,寻芳探幽;凛冽寒冬,梅花逆风绽放,俯瞰众生。春夏秋冬,作者于永恒的轮回之中拥抱自然,为万物着色,感受生命的美好纯粹。世间万物皆有灵气,只待我们起身寻觅,去发现生活中所蕴含的哲理与温情。文章结构精巧,文字如云流水,于字里行间道出真谛,耐人品味。(学生点评:2104班孔妤蓝)

  • 《风尘一世》
  • 京城里,大街小巷,人来人往。喧哗声、车轮声盖过了天空。在一条小街上有一家茶馆,茶馆装点朴素,生意不算兴隆,但也不错。茶馆里面简洁干净,与其他的店铺并无两样,前台上坐着一位40多岁的老板娘正低头擦拭着杯子。台下有几桌客人喝茶闲聊,其中,有一桌的人儿一会儿笑,一会儿恼,一会儿叹口气,一会儿品口茶,时不时的还拍拍桌子跺跺脚。这周围的客人可按捺不住了:“这位老伯,你们方才在说些什么,竟如此尽兴?”

    “小兄弟是外乡人吧,知道这京城的念将军吗?就是那位有勇有谋深受老百姓爱戴的女将——念残月。”老伯反问道。

    “在下确实听说过这位念将军,不是太清楚,但也知道一些。念将军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战死了呀!”小兄弟天真的看了看老伯。

    “是啊,可这只是传闻,谁也不知道她去了哪,是死是活也无人知晓。”

    “那为何又再提她呢?”

    “我们啊,在聊她的风尘一世。这,是悲伤的一世,是普通人都经不起的风吹雨打啊!”

    “在遥远的江城,有一大户人家——年氏,年老爷子已有七儿,却无一女,拥有一位女儿是老爷子最大的心愿。许多年以后,年府的四姨太终于生了位小姐,年老爷子可是喜欢。这位小姐有一头乌黑的长发,雪白的肤色,鲜红的嘴唇,高挺的鼻梁。尤其是那双清澈的丹凤眼,既如桃花般妩媚,又像丁香般纯粹,眉间有一朱砂痣,浑身散发着一种典雅朴实、天真和蔼的气质,因此取名为华素,字瑶辰。18岁时,父亲去世,几个哥哥无法无天,整天不是喝酒就是去青楼,一个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几位姨太也是无能,专宠自家的孩子,关系很是扭曲。所有人对年素都不是太好,年素仿佛也已经习惯了这种存在。她并不在乎,因为她道德母亲四姨太给予着她温暖和安慰。可好景不长,年家最后的积蓄都被那几位少爷给败光了。没有了以前的快活日子哥哥们哪能开心,于是便把气撒到了年素身上,打她骂她,不停地指责她。手脚不够,又拿来棍子。四姨太不忍心看着女儿受苦,便挡了过去。随后伴着声声惨叫,鲜血溅到了墙上,四姨太竟被活活打死了。他们冰冷的看着死去的四姨太和年素,‘活该!’然后棍子一扔就走了。年素抱着母亲的身体哭啊哭啊。她恨,恨父亲为什么就走了;她恨,恨哥哥们为何这么残忍;她恨,恨自己保护不了心爱的人......然而一切还没有结束,年素竟被大哥卖入了京城青楼。

    6个年头了,江城不再有年家,不再有年素,反而我们京城多了一名倾国倾城的戏子——红尘,红尘住在青楼,传闻在十几岁时被卖入了青楼,生了一副沉鱼之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青楼的招牌,卖艺不卖身。在赏花灯的那一天,她与苏府公子苏泽相遇,她对他一见钟情,他对她却只是玩玩罢了。红尘以为自己遇上了对的人,可谁不知道那苏泽是出了名的花花公子。苏泽向红尘许诺:‘明年的今日,我来娶你,你等我可否?说着便送给了红尘一块玉牌。青楼的几位姐姐也算善良,一直对红尘的旧事感到同情,不停地提醒她,希望她不要去相信苏泽,在青楼永远不要动情。可红尘硬是不听。她一直等,等啊等......终于,他们约定的日子到了,红尘满是欣喜。一天过后,红尘并没有等到心仪的那个人。‘砰!’一位姐姐推开了红尘的房门,‘红尘!不好了,那,那位苏公子昨日已和宋大小姐成亲了!’姐姐气喘吁吁的喊道。晴天劈一下,雨就下了,红尘心也碎了。她找到了苏泽,谁想苏泽冷冷地看向红尘:‘你,只是一个戏子罢了。’呵,只是一个戏子罢了,红尘傻笑着,笑当初的痴情,笑现在的落魄。

    又过了几天,京城大乱,不知红尘怎想,脱下了戏服,穿上了战衣,带领战士打下了一场又一场胜仗。最后一战战胜后就不见了。有人说她在那场战争中牺牲了,有人说她隐居山林不再问民间俗事。

    那最后一场战争便是距今9年前的那场,红尘自上了战场后就改名为念残月了。”老伯意味深长的讲着。旁边的人点头拍手。小兄弟感叹道:“这位姑娘还真是女中豪杰啊!这风尘一世还真是啊!尝到了亲情的痛苦,爱情的不是,最终没有放弃,选择了报国。”前台的老板娘似乎也听到了,低着头嘴里还说着什么,什么呢?好像也在说那位姑娘。

    傍晚了,黑色渐渐变暗,茶馆的客人也都走光了,前台的老板娘抬起头来,哦,她也有一双丹凤眼,眉间也有一颗朱砂痣。

    或许,这位老板娘可以为风尘一世加一个结尾,最后一场战争胜利了,京城太平,念将军又一次隐姓埋名在这京城的一条小街里,开了一家茶馆。

  • 《致我即将逝去的童年》
  • 拂去五月的风尘,迎来了六月的鲜花,孩子们用灿烂的笑容、甜美的歌声、欢快的舞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看着同学们沉浸在欢乐之中,想想自己马上小学毕业,告别小学生活,告别童年,不禁伤感起来。

    记得那是一年级的时候,老师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便想:既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我种鸡蛋也能收获鸡蛋了。放学后,我便兴冲冲地把鸡蛋种在土里等待收获。我足足等了一个星期,鸡蛋还没发芽,于是我连忙刨开泥土开。一股比牛粪还臭的怪味迎面扑来,再看看鸡蛋已成黑糊糊的一团。我难过地哭起来,知道原委的妈妈却在一旁哈哈大笑:“鸡蛋是不能种的,不要以为什么东西都可以种出来,比如孩子就不是种出来的。”听了妈妈的话我也含着泪也笑了起来。

    冰心奶奶曾经说过: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不知什么时候,眼角已挂着几颗泪珠,的确,童年的时光不多了,我们将要跨入中学的大门。到那时,我们的纯真将会被成熟替代,童年的快乐只能含泪回忆。现在,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已不多的童年岁月,为将来种下一个美好的、值得回忆的童年种子,让它在心灵深处,慢慢发芽、成长、开出美丽、纯洁、灿烂的花朵。

    珍惜我们为时不多的童年时光吧,紧紧地抓住童年的尾巴,好好学习,不要等它逝去时空悲切。

  •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的意思及全诗欣赏》
  •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译文] 短小的纸张斜着运笔,闲时写写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看着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戏着分辨茶的等级。

    [出自] 南宋 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注释:

    霁(霁)jì雨停止,云雾散,天放晴朗。

    卖花声,是临安的本地风光。小楼深巷二句,化用陈兴义《怀天经智老因访之》诗句“杏花消息雨声中”。

    矮纸,即短纸。草,草体字。

    细乳,指沏茶时水面泛起的白色泡沫。分茶,品茶。分,鉴别之意。此二句,写春雨初晴,闲居无事,以写字、分茶作为消遣。

    素衣犹及二句,化用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句“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意谓京城里肮脏势力,把人品都玷污了。

    译文1:

    世态人情这些年来薄得像透明的纱,谁让我还要骑着马来客居京华呢?只身住在小客楼上,夜里一听到春雨淅淅沥沥,明天早上,深幽的小巷中就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短小的纸张斜着运笔,闲时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看着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戏着分辨茶的等级。作为一介素衣,不要兴起风尘会沾污我衣的慨叹,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

    译文2:

    如今的世态人情薄如绸纱,可是谁让我骑着马来客居京华呢?住在小客楼上,一夜里听到春雨的声音,明天一早,深幽的小巷中便会有人卖杏花了。短小的纸张,我斜着运笔无聊地写写草书,在小雨初睛的窗边,看着沏茶时水面呈现的白色小泡沫,游戏般分辨茶的等级。作为一介素衣,不要因为风尘仆仆而感叹,一到清明,我就可以回到家中了。

    译文3:

    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呵,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赏析:

    这首诗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在京城临安所作。“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写世情淡薄,悔不该出来做官。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陆游在江西做地方官时,因为开仓赈济百姓,竟以“擅权”罪被革职返乡。闲居六年后又被起用回朝,重新做官,客居京华。这两句诗饱含着作者深刻的思想矛盾:一方面渴望为祖国尽忠效力,而另一方面又着实厌倦仕世官场。“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写作者在小楼上听了一夜的春雨,清晨深巷里卖花女的叫卖声又再次响起。此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把江南早春雨后清晨的美好气象和民俗风情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来,但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彻夜未眠。春雨初霁,空气清新,本是良辰美景,而诗人却只以“闲作草”“戏分茶”来消遣,实际上是暗示自己在政治上无所作为的无可奈何之情。末句“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说不要感叹白衣在京城中会污染成黑衣,清明之前还可以赶回家呢。明是写羁旅之苦,实际上是说官场的浊恶及归乡避世的愿望。

    这首诗不同于一般诗作先绘景后抒情的套路,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整首诗的情绪在开篇即达到高潮。后面三联逐渐回落。无论是夜不能寐听春雨,天明百无聊赖“作草”“分茶”,还是自我安慰说“清明可到家”,都是开篇两句的注脚,都是本已厌倦官场却又客籍京华的无奈之举。整首诗在情思的气势上由高到低,而又浑然一体。

  • 《随想 2005》
  • 四月 风尘一路

    21日

    谢绝。

    与我并行而去的时光。

    22日

    还在行走。

    我的目光已经定格。在遥远的都市。

    热腾腾的如一锅正在沸点的开水,无尽的狂热。

    也许都市不知道,就像我不知道。

    在它的边缘,坐着看客。

    23日

    烟尘里的夕阳很模糊,甚至让我感觉嘈杂。纷繁的细节里,我不知如何是好!疲惫,所以选择离开,所以让烟尘继续飞扬,扬起一阵清晰,一阵迷茫。

    24日

    聆听。

    我右耳边的铃声。

    最平静的停滞,一处墙角,一点风情。

    25日

    不停生长的纹路,像夏天一样浮躁。

    躲在阴里,回忆是在地面午休的阳光。

    一片,又一片。像微笑的酒窝,像绿色的姑娘。

    轻风和一起开放的朵。

    给莫名加了一点明朗的调味剂。

    26日

    你们还好吗?我亲的朋友。

    责问的时候,我一直沉默。离开的时候,我也一直沉默。

    我们一直平凡,就像讨价还价。我们一直宝贵,就像干净的文字。还记得我吗?我亲爱的朋友。我记得你。

    27日

    喊出来吧!然后你会得到难得的舒畅。

    日子里积了太多的不快,干吗忆起往事?

    昨天是雨,明天是风,今天才是彩虹。

    28日

    其实你本可以发现的。

    藏在书桌里、书包里、书本里的秘密。

    天然的绿色,只有用心,才可发现。

    耐心躲了几世以后,猛一抬头,天很蓝!!!

    我们说着,笑着,绽放着。

    29日

    可以提示我吗?两种各自生长的方向。

    白色,你代表了谁的思想?

    这样正直,这样驰远。

    我选择了,因为我可以走了。

    转瞬,已一万年。

    30日

    你好吗?我的四月。

    一开始的时候,我就想和你打个招呼,给自己一个别人的问候。

    我已经注意到了,风不再那么冷了!这也许是个好兆头。

    走路时一不留神,我发现路边已经有了绿色。

    一根一根青绿的小草,在有点灰暗的地方勇敢的露出了头。

    真是幸运,我看到了。

    四月,你在听吗?我知道,你能听得到。

    匆匆,四月是白驹过隙的匆匆,不伤感,但令人怀念。

    我们歌唱青春,我们歌唱未来,我们如出水芙蓉――崭新,精美。

    那些寂寞的时间,已被冲淡成一个微笑,甚至不可寻找。

    我在墙头上房檐上看到了几只麻雀,于是我不禁忆起童年――

    拎着弹弓打的时光,哭着喊着要钱买冰棍的时光。

    在草丛里蹲了大半天只为抓一只蝈蝈而结果往往连蝈蝈的影子都看不到的时光。

    四月,你有童年吗?你知道天真吗?你不会不知道。

    我这样回忆,又这样自然的苏醒,就像春天

    我把那些往事变成高处的水,倾盆而下,于是有了落差,有了美。

    其实经不起考验的,除了脆弱,还有什么呢?

    仰天一笑,我还是我,你还是你。

    四月,在这里,我写成了结尾,不是油滑,是神秘。

  • 《父爱,我为您自豪》
  • 伴我成长透过岁月的风尘,我不会忘记父亲憨厚的秉性,深沉的神情。他为了我们的成长,煞费苦心,任劳任怨。过着庄稼人平凡的日子。我的父亲养育了五个子女。随着孩子们的长大上学,家庭负担越来越重,日子也逐渐窘迫起来。特别是哥哥念大学、我念高中·妹妹念初中的时候,父亲的笑容变成了拧紧的绳·由于耕作的劳累、生活的艰苦,父亲额上刻满了道道岁月的创痕。我不忍心看到父亲的皱纹再继续增多,有一次我对父亲说:“爸,你太辛苦了,我还是回家帮忙吧。”这句话竟像针一样深刺着他,使他痛苦难忍,脸上露出难以置的神色。他沉默了一会儿,和蔼地说:“我这么多年来,不辞劳苦,节衣缩食,把你们拉扯大,盼望你们将来考上大学,没想到你们这么不争气,唉……”他的声音虽是那么的低沉苦涩,但却令我的心头为之震憾。

    父亲欲犊情深,并为我们的未来编织了美丽的梦想,而我却那么地对父亲不理解。我模糊的眼睛里看到父亲询楼的身影好像一架梯子,让我们沿着他爬向那美好的明天。父亲向来是个敏于事而慎于言的人。但也许是生活的奔波,受到的压力太大,父亲性情逐渐暴躁起来。记得,有一次父亲因工作不顺心而大发雷霆,简直要把多年郁结在心头的烦闷、苦痛、劳累在那一瞬间化为“火药”爆发出来。对此,母亲依然如故,默默地承受着。因为母亲深深地知道这些年来,父亲默默无闻用全身心支撑起这个家,他的脾气母亲最了解不过了。今天发生这么不愉快的事情,父亲只是一时冲动而已。于是,母亲便开始耐心地劝父亲注意身体,但出乎意料,居然没有“阴转晴”。

    最后,母亲为息事宁人却又无奈地对父亲说了一句话:“你这个男人真是没有用。”一句骂人的话不知靠什么力量竟莫名奇妙地成了调和剂,父亲虽然有些惆怅,但刚才那股怒气冲冲的样子霎时间消逝得无影无踪了。父亲的嘴唇微微动了一下,想搭汕却又找不到话题,只有久久地凝望着远方……寸春晖,多年来,父亲历经岁月的风霜,饱尝生活的酸甜苦辣,终于用汗水把我们养育成人。父亲虽然没有辉煌的业绩,但他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他的人生在历尽艰辛,艰难追求的背后留下了令人终生难忘的记忆。我永远崇敬我的父亲,我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 数点梅花
  •     游走于恋恋风尘中,太多的无奈与烦琐会让我们经历无数次的蜕变,蜕变得渐渐忘了素面朝天,忘了真心对人,忘了愤怒,忘了快乐。于是偶然问,,当我们走进了文字的世界里,偶然间就又找回了真心,找回了快乐。‘寂寂雪地里,倾心聆听遥远的绝响,仿佛心也跟着晶莹起来。正所谓:“读书之乐乐何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童年时,就迷上了“小人书”,天天背着书到小朋友中间,到大人面前去炫耀,心里乐得像吃了蜜糖似的。无优无虑的童年,没有玩具、没有零食,只有这借来的书是我最深刻的记忆。也许我的读书情结就从这里结下,所有的快乐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然后,我遇到了小红帽,认识了白雪公主,结交了灰姑娘,如获至宝似的,单纯而幼稚的世界里.竟再也少不了她们的影子。嫦娥奔月,后界射日,美丽的神话,美丽的传说,里面是一个个如水晶般无暇的世界:善与恶最分明,美与丑最清晰,爱与憎最彻底。最简单的生活一如孩童时最单纯的思想、最单纯的快乐,也成为我一生中最单纯的美丽。

        一路走来,走到了唐诗宋词的仙苑奇葩中,于是懂得了“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的无奈,体味了“素手把芙蓉,虚步太清”的浪漫,领略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触到了“只恐双溪炸坛舟,载不动,许多愁”的一脉离愁。沉溺于如此瑰丽流彩的世界,触摸到如此细腻深沉的情感,仿佛一下子被它震慑住,再也找不回自己了,于是跟着它“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伤春悲秋,随着它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寄望将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于是在“红了樱桃,绿芭蕉”的大好时光里,有唐诗相伴,与宋词为伍,无聊时的涂涂抹抹,兴奋时的随笔涂鸦,竟成了我丰富的精神寄托。

        走人诗词的世界,已是高一,这时我才终于能读到《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谁解其中味?古往今来,研究“红学”的人已是数不胜数,然而,不同的人解出了不同的味。虽然余秋雨先生曾说:“有意义的是异,而不是同。”但是,在这“有意义的异”里,是否有雪芹先生想要的那一种味呢?那种味又是酸、是悲,抑或是苦呢?开篇那关于离恨天、灌愁海;钟情人士,引愁金女;绛珠仙子,神英侍者;那如梦似幻奇幻迷离的仙境描写,犹如乐曲的前奏,更似书画的落笔,引人不自觉地想一幕幕看下去,一曲曲听下去,品一下其中的味,欣赏深蕴其中的神韵。遂埋首红楼,品一品“千红一窟(哭)”,尝一尝“万艳(悲)”,醒来却已是“眼空蓄泪泪空垂”。依然口有余香,依然缠绵排恻,却已是悲情无限。宝黛的悲剧是无奈的,但我依然感激着,依然快乐着,因为在作者笔下还塑造了那么多卓然不凡的女子。这些女子汇集了古代所有女子的精魂,有着“水做的骨肉”,她们聪颖美丽,集天地灵秀,伴着貂蝉轻舞的团扇,昭君出塞的风沙,玉环抛上树的白绸,绿珠溅落的鲜血,白娘子被压塔下的凄苦,也有了黛玉葬花的悲吟。在历史的滚滚烟尘中,如灌水清莲般散发着恒久迷人的光彩,感染着今天的我,为她们轻叹。

        潇潇雨夜,捧一本红楼,听芭蕉叶上风又飘飘,听梧桐枝上声声别离,一天的疲倦与紧张,都融在这茫茫夜色中,融在黛玉的轻叹中。高中生活的紧张,幸而有此,让我忙里偷闲,让我度过了一段充实而又轻松的岁月。

        告别“金陵十二钗”的悲苦,挣脱出失落怅然的氰氢氛围,走进《复活》,走进《简·爱》,走进《苔丝》,走进《茶花女》。不知怎么就一步步走进了她们,同样不高贵的出身(有的甚至低贱),同样坎坷的经历,也几乎同样的悲剧命运(简·爱除外),却深深地吸引着我去解读她们。掩卷深思,方知是她们无形而伟大的人格魅力正向我一步步走来。于是深深感悟,无论遭遇什么,别放弃你的爱、你的善良、你优秀的人格。“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消极的报复。“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笑对远山云卷云舒”的达观才是最可贵的。正如我国古代禅师寒山问拾得日:“世上有人谤我、欺我、侮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置?”拾得日:“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18个春秋已过,一路由神话走到名著,慢慢成熟的心智里终于明白了,神话中简简单单的爱情、简简单单的生活终究只是美好梦想。生活中的复杂、生活中的人格培养要从名著中汲取,要向伟人圣人学习。达尔文的进化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让我们从一个借懂的世界里,清楚地认识到“世界上从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在这些经典的著作中,我们可以找到精神的依托、人格的支柱,也可以学得更深邃、更理性。

        徘徊在静静的梁山泊,徜徉于幽幽的顿河岸,驻足在庄严的巴黎圣母院,漫步于华丽的香榭丽舍大街。在读书的奇云橘雾里,足不出户,让你观遍天下风景,那种体验丝毫不亚于身临其境的真切。

        与陶渊明一起忙忙地耕云种月,闲闲地餐风饮露,陪李白上青天揽明月,和鲁迅一起呐喊,同马克思谈哲学,与培根论读书。在读书的清风丽日下,你可以毫无顾忌地与他们进行心贴心的交流,感受他们内心的丰富多彩,古今中外,畅所欲言。

        清闲午后,落日黄昏,躲开风欺雪扰、叶黯花残的滚滚红尘,独与一脉书香为伴,心情似一叶细细的扁舟,邀游也好,谈心也罢,独自感受“数点梅花天地心”的谈书之乐,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