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不成功的小孩,只有懒小孩,因为所有的小孩都不笨,只要他有努力的目标、方向,并为此不断努力,都可以成为最优秀的孩子。
马云,算得上世界有名的富豪了,可他也不是一出生就很有钱的,他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努力,才换来了今天的成功。在他成功之前,有过一次次被人嘲笑,一次次被人击败。终于,在今天,他用自己的汗水、泪水,换来了成功……
其实,我也有过成功。
记得那一次,我去美术班上课,我来到教室就拿起笔去画画了。我第一次去,还不太会,当然画得很糟糕,一点也不好,但老师不但没有放弃我,而且特别关注我,在老师的陪同下,我一点点地进步。终于,我等到了那一天。
那一天,我的画画水平已经在班上达到高级学生的水平了。我耐心地画着,一笔又一笔地用心画。
到了下课,老师说:“同学们,你们把画拿过来,我们来评讲。”我们抓紧把画拿了过去,我见他们个个都画得栩栩如生,不禁有点小担心。该来的,还是来了。老师把我的画“打”了回去,我心中很不高兴,因为老师会当众说我上课没认真听讲。可我想错了,老师没有说我,而是朝我使了个眼色,我明白,那是让我改一下再拿过来。
大约过了五分钟,我改完了,老师表扬了我,我顿时感到自己成功了。
我为我的成功而自豪,我为我的努力而骄傲。我很开心,我努力过,让自己成功过……
拿破仑的功过:
一个世界性的重要历史人物——拿破仑,从1784年15岁入军校到1799年发动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再到他1815年退位,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岛,其整个一生几乎都是战争中度过的。
拿破仑·波拿巴特,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地中海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对于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如何来评价他的功过是非呢?正如法国著名史学家索布尔说的那样:“拿破仑的历史,正和法国大革命的的历史一样,将是永远不能完成,也是永远不能全部写成的。一代又一代,它将无间断的引起人们的思考,激发人们的热情。
然而,我在评价拿破仑时有以下几点见解:
第一、他是一个人,而不是神仙。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历史。每个历史时期的伟大人物,不管怎样高明,他却不是悬念之中,而是生活在社会之中;他之所以比一般人伟大,除了他具有某方面的出众才华外,更因为他有比一般人更高的经验和权势,但不管怎样,他的立脚点和同时代的人必然是一致的,是同在一个水准上的。每个时代的历史都不可能是某个英雄的历史。拿破仑时代的历史也不是拿破仑个人的英雄史,不能把他神化。可是,百年来,世界各国的史学家对他的评价,却有不少神化之处,如:说他是“世纪的巨人”、“西方之皇”、“战争之神”、“命运的支配者”等等。在吹捧的反面,却又是一片愤怒、厌恶和诟骂,如说他是“科西嘉岛的怪物”、“摧残自由的暴君”、“无耻小人”、“匪徒”等等。
第二、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历史的规律表明,每当社会的大变革时期,都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它必然成就伟大的历史人物。拿破仑之所以伟大,是由震惊世界的法国大革命这一件大事所造就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因此,必须把他放在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中,才能更好地去认识他。
第三、要看主流,看主导方面,不能以某一片面代替整体。历史人物,特别是伟大的历史人物,其一生的经历是错综复杂的。因此,要看他在这个大的历史潮流中,是阻碍历史的潮流而动,不是顺应时代的潮流而动。
第四、拿破仑戎马一生,亲身指挥过的战役约计60次,比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统帅亚历山大,汉尼拔和恺撒指挥的战役总和还要多。约20年的拿破仑战争,前期主要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后期也有反抗民族压迫的因素,但战争已具有明鲜的侵略性和掠夺别的民族及兼并别国领土的性质,给欧洲和法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总之,评价拿破仑应当把他放在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中,综合地考察他的全部活动。这样,我们就会看到,(经典语录www.oo8.org)拿破仑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军事家、政治家,他镇压了叛乱,粉碎了欧洲“反法联盟”的多次武装干涉,打乱了欧洲的封建秩序,促进了欧洲各国人民的觉醒,稳定了法国大苦命的社会成果,这是他活动的主要方面,是他的主要功绩。当然,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不可能是完人,都有他的缺点,错误或罪行。作为资产阶级的军事家、政治家的拿破仑更是如此。恩格斯曾经指出过:“拿破仑最大的错误在于:他娶奥国皇帝的女儿为妻,和旧的反革命王朝结成同盟”。同时指出拿破仑的主要错误在于“拜倒是正统主义原则之前”。
综观拿破仑一生的全部活动,其主导方面的活动,对当时社会和人类历史的发展是起过作用的,他功大于过,是个应当肯定的历史人物。
曾经的日子里,痛苦过,失落过:
曾经的日子里,成功过,喜悦过:
曾经的日子里,更多的是感动、感动自己、感动他人。
那是开学的第一天,当老师告诉我们可以随便找同学坐同桌时,同学们很快都成双成对地坐好了。惟有我和他一一一个挺英俊的男孩,没有找到同伴。理所当然,我们成了同桌。就这样,我们相识了。
相识只是一瞬间,而相知却是漫长的。他是个比较腼腆的男生,开始,我们彼此沉默着,终干,耐不住寂寞的我先开了金口,以借尺子、铅笔为由开始同他说起了话。原来,他是那么健谈,而且知道好多我不知道的东西;我开始对他有些佩服,同时也为自己遇到一位良师益友而高兴。
可是好景不长,一次分班把我们分开了。不知怎地,我们竟渐渐疏远了,见面只相视一下,便匆匆而过,仿佛陌生人一样,我的心不禁有些凄凉。
那是一次语文合堂课,我们被安排到他们班,真是阴差阳错,我的位置离他很近,但我却没有和他打招呼。老师进来后,便让身为语文课代表的他选一人来朗读《白杨礼赞》这篇课文。只见他站了起来,环视着整个教室选人。“不会是找我吧!”正这样想着,突然他说:“就让王宴读吧!”他说完坐下了。是我的名字,真的是我的名字。我抬起头,他正微笑地看着我。那笑容里充满信任、鼓励。我呆住了,思绪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了,还记得我们同桌时,每篇作文我总会大声地朗读几遍,而他就是我惟一的听众和评判。每次读完,我总会问他:“好听吗?’他总是微笑着说:“当然好听,你真行!”
而今,他还记得那些事,他还记得我喜欢朗读,他还记得我……原来,我们并不陌生,并没有疏远,我们依然如故。
我朗读完了,他还在微笑地看着我,笑容是那样熟悉……
我的心翻腾着。我想对他说声:“谢谢你!”但被泪水淹没了。就让我把这浓浓的谢意珍藏在心底吧!记住那些琐碎而纯真的往事,便是最好的答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