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比较,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课。许许多多的评判,在比较中有了定论;许许多多的产品比较中创新;许许多多的人,在比较中成长。。。。。。而这些改变之根本在于比较对象——其他的事、物、人。
“比较”是“评判”之根本。儒家思想一直被现代人视为“正统思想”,在历史上也备受推崇,“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言语早已家喻户晓,但是正真让中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延续至今的国家是因为儒家学说吗?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学说,其集大成者商鞅帮助秦王扫六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为中国此后数千年的历史奠定了“主旋律;现今的中国管理之法也是法家学说和儒家学说的有机结合,也因此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这样看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评判论断略显荒谬了,而合适的评判也因该在比较中产生。
“比较”是“创新”之根本。我曾经看到一个有趣的说法:暖气给人以温暖,风扇让人凉爽。空调吸收了它俩的优点,既可给人温暖,又能给人凉爽,所以空调逐步地取代了它们的位置,进入了更多的家庭。仔细一想,确实有道理。
“比较”是“成长”之根本。“股神”巴菲特想必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马克维茨有一个很著名的观点,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样就可以在不小心打碎一部分后不会损失太大,但巴菲特却认为应该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样的话就会小心看管这一篮子鸡蛋。此观念一经提出,引起了巨大社会反响。也正是因为这种敢于、善于比较的优点,使他成长,健全了他的思维,造就了他,造就了一代股神!
合理选择对象,学会理性比较,从“比较”中查收收获吧!
南京的五年级小学生王亦洪写了一首《秋游》诗,突然在网络上走红。全诗如下:
再不秋游,善良的小心灵都要过期了!可见,孩子们对秋游是何等地期待。眼下秋高气爽,大家的秋游愿望马上都会实现。可是,和秋游一起到来的,必然还有一篇秋游作文。你准备好了吗?
其实,秋游这类游记作文最好写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别的作文,写之前你可能还需要搜肠刮肚找材料。秋游、春游这类作文是先让大家实地旅游,然后才写作文。事儿就是刚刚发生的事儿,不至于肚子里无货。
所以,咱们先把恐惧心理放下,开开心心地去秋游。不过,秋游的时候要多长个心眼儿,注意观察。如果游览的是风景名胜,大家最好在出发前一天到网上去查查这个景点的相关资料,观察的时候会有的放矢。
写秋游作文的时候,只要按照周老师在下面提示的抓住三点,注意三个“不要”,那一定能够写出一篇优秀的秋游作文。
一是要抓住重点,不要写成“流水账”。这个要求,是对小学中低年级的孩子们提的。因为这个阶段写作文,很容易事无巨细往本子上写。比方说秋游,往往是从早上吃饭开始写起,如何坐了车,如何买了票,如何看了景,如何玩了游乐设施,一篇写下来,可不就是“流水账”吗?
要学会裁剪材料,做到详略得当。那些过场式的东西不用说,或者顶多一笔带过。我们要把笔墨用在真正精彩的环节上,一篇秋游作文有这么三两个详写的精彩环节就足够了,甚至一个也行。写景点,把最美的那个点写好。写游乐场,把最惊险刺激的那个设施写好。
二是要抓住特点,不要写成“千山一面”。这个要求,是对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孩子们提的。这个阶段,大家基本上都知道裁剪素材了。可是,让人苦恼的是,笔下的风景写得不“像”。写山,都是巍峨挺拔,写水都是清澈见底。完全没有独特之处,完全不是自己所去的那一处。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拿出武器库里的作文武器了。什么武器?一样叫描写,一样叫修辞。写景,当然要用上环境描写,写整体,写局部,写颜色,写声音。总之,就像画工笔画一样,把自己看到的描画出来。修辞上,我们可以用比喻,可以用对比,可以用通感。总之,不但要画得像,还要把山水的灵魂给画出来。这一切的前提,当然是仔细地观察。
三是抓住爆点,不要“看山只是山”。我们看完了山水,玩完了游乐设施,还不算结束,还应该在情感上、在思想上留下点什么。比方说,太喜欢这里的风景了,将来如果能够住在这里多好啊。这就是情感的爆点。比方说,王安石游完褒禅山,深深地体会到“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这就是哲理的爆点。
写出山水的特点,那只是“看山是山”。在山水之外抒发自己的情感,阐释自己的心得,这就到了“看山不是山”的境界了。当然,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一般适合初高中生。
实际上,我们上面的要求也不是机械的。一个孩子如果上了高中还在写“流水账”,那第一个要求对他也很重要。一个孩子如果只是小学生,但他已经可以做到“看山不是山”,那么第三条要求对他也不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