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暑假,爸爸带我们全家去湘江游玩。
这是一个盛夏之夜,白天虽然很热,可太阳一下山,几阵江风吹过,便暑气全消。我们登上游船,纵览湘江景色。
不知什么时候,月亮已悄悄地升起来,圆圆的,正落江心。整条江都笼上了一层白蒙蒙的月色。游船缓缓驶离岸边,排列在两岸的楼房流光溢彩,鳞次栉比,繁花锦簇,令人想起节日夜空的焰火,想起盛夏时怒放的凤凰花。不过,夏夜的湘江,最热闹最吸引人的还是橘子洲,游船缓缓驶过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像。我一边身临其境感受着《沁园春.长沙》中描绘的辽阔美景,一边体会着“风华正茂”的书生意气,感受着“指点江山”的壮志豪情。我不由得感叹,百年以来,楚湘人在橘子洲的绿荫下,笃行不怠,与时俱进。
这时,月亮已经升到中天,南风凉快,月色正浓,游船要返航了。只见江岸上还是一派喧腾,汽车来来往往,行人熙熙攘攘,湘江沐浴着明月的清辉,更显得妩媚了。
游船在习习南风的抚拂下,晃荡着,晃荡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读《边城》有感
人说“地灵人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只有湘西这样山清水秀的地方才能养出沈从文这样的作家,也只有这样的地方才可创造出如翠翠般纯粹清洁的灵魂吧。
翻开《边城》,走进如诗般美好的世界。远处小溪,流水淙淙,环绕着一座白色小塔,白塔下的人家中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条狗。茶峒风光,正如女孩的名字般翠色逼人,美好清灵。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女孩翠翠有着悲惨的身世,是父母爱情的结晶,在爷爷的宠爱下,在青山绿水的呵护下,她的眸子清明如水晶,为人天真活泼,是爱与美、人性与人生优美的极致,更凝结了作者对湘西文化的无尽伤势与眷恋。
《边城》的语言有着独特的风格,平淡、朴讷、抒情。以闲淡般亲切平和的语调,叙述着乡间的人情百态,寄托了沈从文对湘西下层人民不能自主地把握命运,一代又一代承继着悲凉的人生命运发出了深深感叹。在茶峒小乡中,民风淳朴,友邻和睦,在这样一个地方,正是实现了古人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茶峒之美,湘西之美,不仅体现在风景之美,更体现在人性之美。茶峒小乡中,以摆渡为生的爷爷拉渡船却从不收钱,一心只想着给予人方便,在路上遇见人也可大方地与人饮酒不计较。而城中的其他人也不存任何私欲之心,端午佳节无人同乐,热情洒脱,溢于纸上,让读者心生向往。就连楼上歌唱的妓女,也被描绘得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人们总说,爱情是自私的,而在边城中,即使傩送和天保同时喜欢上了翠翠,却也没有因此而决裂,反而心平气和地约定以唱歌的方式公平竞争,这样的豁达与旷然在现实中有谁能做到呢?
这便是沈从文先生带给我们的他的边城,一座沉默的城,一座质朴的城,一座宿命的城,从开始到结束似乎都在默默的隐忍着什么。翠翠,这个像观音一样的女孩子,她就是这座城的化身,从恋上了那个在梦中可以用歌声将她带到很远地方的人儿开始,她便选择了沉默,虽然内心起伏不定,表面却始终如一。文中的结局疼爱她的祖父在雷雨夜里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默默相爱的青年恋人离去。翠翠依然重复着母亲的命运,惟有等待,“那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会回来。”
在如今这快节奏的现代世界,重读《边城》,能让我们再次领悟到,身为一名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古老民族血液中的淳朴与善良,我们怎能摒弃?
山清水秀,人民和乐,这一幕幕都与陶渊明笔下描绘的世外桃源所重叠,那是陶渊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存在想象中,可遇而不可求。如今又何尝不是?一栋栋林立的高楼大厦,冰冷的钢筋水泥,把曾经古老却淳朴美好的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纯真纯洁的爱禁锢在牢笼中。再读《边城》,我们是否该呼吁民族的民德与人格何人来重建?纵然环境再美,还是否能延续一方水土一方人?
我的家乡是湖南。湖南最具特色的民间工艺是湘绣。
湘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绣品生动逼真、色彩鲜明、形神兼备、风格豪迈。
有一次,我偶然从书上看到一幅湘绣的图片,名叫《饮虎》。
只见图中的老虎尾巴摇得老高,粗犷的黄色皮毛中夹杂着一道道黑色的条纹,两只耳朵高高地竖着,眼神尖锐,警觉地盯着前方,两排牙齿紧咬着,四条腿轻轻地踏在地上,好像在慢慢地走动。
老虎身后的背景也非常美丽:森林间云雾缭绕,给人以一种神秘感;脚下的小溪潺潺流着,向远方蜿蜒隐去……因为图中的老虎正准备饮水,所以得名《饮虎》。
湘绣,真是“绣花能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啊!
“以针代笔,以线晕色”是湘绣的独特技艺,绣品给人一种高贵而又脱俗的感觉。
湘绣,真是我们湖南人民的骄傲!
评语:文章短小精悍,精妙传神,湘绣唯美,撰文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