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一生,只管奔跑,不再与安逸,安逸可以使人走向死亡。成功是分两半的,一半在自己手中,另一半在上帝手中。人生茫茫,路途惘惘。难免跌倒,大可以站起,拍拍身上的污渍,继续出发。
路有很多,不在于方向,在于自己心中,没人阻挡你的道路,迷茫常常是失败者的要害,不必这样,跟随自己心中的那个方向。不必去奢求路人给予帮助,别傻了,帮你是在你的成功路上,踩上一枚错误的脚印。成功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失败是自己给予教训的,脸上的泥土不能阻止眼前的光芒,生活的艰辛不能阻止内心的渴望。谁的一生会十全十美呢,自己大可不必去奢望自己一步踏上成功。
鸡打鸣天会亮,鸡不打鸣天也照样会亮。人不可以太执意人生的不满,这世界不会迎合你,地球不是为你转的,所以不要太过拥有,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人生路上,一定少不了失败和跌倒,这教训只让你知道,自己哪一步走错了,该往哪一步去走。打掉身上的泥土,继续出发自己奔的那个目标。
人若成功,那叫活得精彩,人若失败,叫做自己经历过。弱者会用泪水安慰自己,而强者会用汗水磨练自己。即使自己踏错了一步路,不要掩饰自己的过错,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
成功之路往往有两条‘失败’,‘经历’,这才是开启成功大门,成功在于优点的发挥,失败在于缺点的积累,金字塔还要一步步爬上去,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别小看自己吗,自己也有别人没有的,往往的失败,未必看出一辈子都会失败,奇迹是属于每个人的,命运是掌握自己手中的,别怕拥有,或许下一刻你就会创造奇迹。迈出眼前困难的一步,就是踏上成功的的一小步。
宁可被人笑一时,也不要被人笑一辈子,以后的路还长,别去避免困难,或许它就是以后你成功的方法,整理整理心情,路上只管奔跑。
以前,我是一个只管自己的人,总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但经过学校这次带劲的任务后,我的心态出现了改变。
“啊,烦死了,为什么这么大的太阳还要下去管那群小孩啊!”在这么热的天里,学校给我们六年级的学生每人派发了一个任务:带领刚入学的小朋友逛学校。
进入校园,老师为我们披上红色的小马甲,让我们按高矮站成一排,看到小朋友就可以去拉着他逛学校了。我不耐烦地听着,庸懒的站在位置上。老师走后,同学们都开始行动了,我却还呆呆站在原地,不知该怎么办。忽然,我看到了一对母子,母亲好像在和保安说些什么,我一下飞奔过去,在一旁偷看着他们。
那女士眉头紧皱,着急的对保安说道“哎呀,帮我多看看他,别让他受伤了,还有......”原来,那小朋友的妈妈不放心,担心孩子出事。再看看那小朋友,他手足无措的站在一旁,这不禁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铁石心肠”的我被这一幕打动了,于是,我接过他妈妈手里的书包,对她说“阿姨,您不必担心,我会带您孩子去教室的。”“那麻烦你了,小同学。”“不客气。”我一手拿着他的书包,一手牵着小朋友的手,大步往学校走去。
一路上,我一边跟他说,一边比划着,比如说不要在楼梯上疯跑,很容易摔跤啦;或者上课要认真听讲啦。最重要的是介绍教室,我指着南边的一排教室,转过头对他说:“看到了吗?那边数起,第二间,就是你们103教室,不要走错了哦!”他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我看着他可爱的模样不禁笑出了声,于是牵着他的手,走进了教室,随后在门口对他挥了挥手,跟他“道别”,正准备走,他却叫住了我。
“姐姐,谢谢你!”我猛的一回头,愣在原地,心里突然流过一股暖流,摸了摸他的头说道“不客气”。然后心满意足的离开了他的班级。
在这个炎热的天气里,不光天气是热乎乎的,我的心里也是暖乎乎的。这件事,这带劲!
其实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一个方向,他只管往这个方向走,努力走到尽头。——题记
灰雨纷纷,如同缠在一起令人混沌的蜘蛛丝。雨水打湿了半个走廊,门窗关得好好的,可我就像是被淋湿了一般,脑子乱哄哄的,着实烦躁。
看着桌上雪白如墙的试卷,我挠了挠松散的头发,眉毛都快和眼睛拧在一起了。这出的都是什么题目啊?难度都快赶上学易优的试卷了!不对,我在干嘛啊?现在可是在月考啊!我怎么可以分神呢?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哗哗哗,啪啪啪……” 像是一首未命名未曲谱的交响乐,逗引着我的眼眸。
月考过后,又是一场焦急的等待……
“姐,你成绩出来了!语文83.5,数学88,英语94.5。”绮绮俏皮地跑来给我报成绩。
我脑子一恍惚,呆呆地回放着成绩单。这数学……再怎么也不会考到九十分下面去啊!英语怎么可能掉了整整五分呢?这……现在回想考试时的状态,好像这个成绩也已经算很好的了。
我鼻子一酸,一屁股又坐回了座位上。
开课时,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十一位组长,把自己喜欢中意的组员选进组内,也只能不情愿又无法挣扎地听着,自己被别的组长叫进了组。
我抓起一把头发,又抖了抖让它落下,然后又撑起头,思索人生。
就在脑子空白的那一刻,一颗糖出现了。“加油啊,这次你可没有发挥出自己的实力啊!” 我抬头,只见组长月儿般地冲着我微笑——眼前这个从不打招呼,从无纠葛的男孩,竟给了我如此大的力量,让我在死尸横遍的战场上,让我一个伤痕累累的人,重新发抖着站了起来。我不清楚,他为什么帮助一个与他毫无关系的人,也不清楚他心存何图,但我可以明白:这是鼓励,这是为了让我别灰心,还有最后一次大考,我还可以拼一把!
后来一个月,我努力地朝着组长每天指给我的每一个方向走,摔倒了,站起来。伤了,忍着。怕了,组长帮我驱难。待到期末成绩单到手后,我流泪了,脸上流淌着幸福的泪水……
今天,王老师给我们讲了几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你只管善良,而上帝负责考量”。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以下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内容是这样的:古时候,有一个善人,儿孙满堂,在他临终的时候,他的儿孙跪在床前,问:“您还有什么话要告诉我们吗?”他说;“只有八个字,就是学会吃亏,吃亏是福!”
第二个故事是发生在撒哈拉大沙漠,它被称为“死亡之地”,顾名思义就是有去无回。而1814年却有一支考古队打破了记录。那一次他们去了撒哈拉沙漠,沿途看见了许多森森白骨。考古队长把看见的那些白骨掩埋起来,并用树枝和石子立上了一块块简单的墓碑。但是白骨太多了,掩埋了一个多星期了,还没有埋完。考古队中有的队员不满地说:“我们是来考古的,不是收尸的!”队长仍然坚持己见地说:“这是我们的同行,我怎么忍心让他们暴尸荒野!”后来,他们发现了一批古物还有一些足以让世界震惊的文物,可这时刮起了风暴,几天几夜都没停,他们的食物和淡水渐渐没了,也迷路了,觉得没有希望能走出沙漠了。这时队长说:“我们不是在路上立了路标吗?”他们顺着路标找到了回家的路。事后他们接受采访,队员们都说,原来善良能够拯救生命!
“你只管善良,而上帝负责考量”。善良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品质,你要相信,善良的人们总会有好报的!
过去,我们一直在讲:只管付出,不望回报;只讲奉献,不讲报酬。这实际上是一种误导,是对人性心理的一种扭曲。
其实,就人的心理而言,大凡付出了,就一定期望有所回报,而且付出的越多,回报的期望值也就越高。当然,这种付出和回报既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果付出了而没有得到回报的话,至少人的心理是会失衡的。至于那些曾经付出了而没有得到回报却又能一切如常的人,如果不是自欺欺人的话,就一定是心理素质比较高的人了。前者以自欺求得心理平衡,以欺人显示自己的大度。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能说出自己付出不望回报的话,这本身就昭示了渴望回报的酸溜溜的潜在心理,这就好比为爱付出了很多,却又一而再再而三地表明自己不渴望爱的回报一样,毕竟苍白的言语难以遮掩不平的心灵。我想,这只不过是难以得到回报或根本得不到回报时的一种说辞而已,并不是其心理的真实写照。试想,如果上述表白出自真心的话,那么,当其得到爱的回报时,他是否还会再向对方说出——我为你付出了很多,但并不希望得到你的回报,那些付出都是我心甘情愿的,你可千万不要因为这个原因而给我爱的回报,这一点还是请你考虑清楚的话呢?我猜想,面对这种情况,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除了欣喜若狂以外,都是不会说出这种话的。因为,毕竟付出了爱就总想得到爱的回报。由此可见,人的内心深处还是渴望得到回报的。至于后者——那些心理素质比较高的人,即便心理素质再高,恐怕也是由于付出不过九牛一毛或者只是自认为做了该做的事情而已的原因,才能保持心理的平衡吧。这就好比给老弱病残让座,给灾区群众捐款捐物一样,当为而为罢了,自然是不求回报的了。如若他的付出超过了一定的界限,那么,他也会产生渴望回报的情结的。其实,就一般人的心理而言,付出了就希望能够得到回报,譬如:帮助别人了,就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感谢,为别人付出了,就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回报等等。既然我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常人,都有平常的心理需求以及平常的心态表现,那么,我们就应该尊重彼此的这种心理需求,使我们彼此都能拥有一种平和的心态。这样做,于人于己皆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想想看,如果别人为自己付出了,而且自己又心知肚明,可就是无动于衷的话,那么,我们自己往往是会产生一种负疚感的,而且这种负疚感的折磨恐怕是不会亚于心理失衡的。所以,能给别人的付出以回报的话,最好就给予别人回报;如果不能给予回报,最好就不要接受别人的付出,或许这样的拒绝会对别人的情感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但小伤害总比以后可能造成的大伤害要强得多吧。过去,我们常常说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民族,甚至还提出了“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的道德准则,这都没有错,因为这种道德准则其实就是人的一般心理需要,至于是否“涌泉相报”,这似乎倒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至少该有“报”的表示。“报”了,我心坦然;“报”了,彼心平和。当然,这种“报”指的是积极意义上的回报,与“以德报怨”和“以怨报德”无关。
总之,就常人的心态而言,如果在付出的时候能少一点回报的期望,多一点“助人为乐”的精神;在得到回报的时候少一点对等的要求,多一点满足的情感。那么,我们就一定会活得更加开心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