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二首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06 00:50:28
  • 《短诗二首》
  • 繁星(一六五)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温暖的家中,

    自已的房中,

    父亲的身旁。

    繁星(一六六)

    小溪啊!

    哪一块石头没发亮?

    哪一朵花没有颜色?

    哪一次我的脑海里

    没有你清脆的叮咚声?

  • 《《赠别二首·其一》杜牧原文和翻译》
  • 赠别二首·其一

    唐代: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必考名句】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译文】

    十三四岁的少女姿态袅娜,举止轻盈美好,就像二月里含苞待放,初现梢头的豆蔻花。

    十里扬州路的春风骀荡,珠帘翠幕中的佳人姝丽没有比得上她。

    【注释】

    娉娉袅袅:形容女子体态轻盈美好。

    十三余:言其年龄。

    豆蔻:比喻少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从同题另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看,彼此感情相当深挚。不过那一首诗重在“惜别”,这一首却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一朵豆蔻花。

    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则是女子的芳龄。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沾一个名词,却能给人以完整、鲜明生动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全诗正面描述女子美丽的只有这一句话。就这一句还避实就虚,其造句真算得空灵入妙。第二句不再写女子,转而写春花,显然是将花比女子。“豆蔻”产于南方,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展开,花渐放出,颜色稍淡。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苔花”,常用来比喻处女。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这种“含苔花”,用来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是形象优美而又贴切的。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小诗的后两句是说,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当时诗人正要离开扬州,“赠别”的对象就是她在幕僚诗意生活中结识的一位扬州歌妓。所以第三句写到“扬州路”。唐代的扬州经济文化繁荣,时有“扬一益(益州)二”之称。“春风”句意兴酣畅,渲染出大都会富丽豪华的气派,使人如睹十里长街,车水马龙,花枝招展······这里歌台舞榭密集,美女如云。“珠帘”是歌楼房栊设置,“卷上珠帘”则看得见“高楼红袖”。而扬州路上不知有多少珠帘,所有帘下不知有多少红衣翠袖的美人,但“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里“卷上珠帘”四字用得很不平常,它不但使“总不如”的结论更形象,更有说服力;而且将扬州珠光宝气的繁华一并传出。

    杜牧这首诗,从意中人写到花,从花写到春城闹市,从闹市写到美人,最后又烘托出意中人。二十八字挥洒自如,游刃有余。

    文学艺术要求不断求新。因陈袭旧是没有出路的。即使形容取喻,也贵在独到。从这个角度看杜牧的《赠别》,也不能不承认他是天才的诗人。

    【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诗二首》
  • 母爱

    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火炬学校1905班

    王晨睿

    母爱就像阳光,

    温暖和煦;

    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

    恬淡质朴;

    母爱就像一幅山水画,

    精致细腻;

    母爱就像一首抒情歌,

    婉转深情。

    时间

    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火炬学校1905班

    王晨睿

    春天来的时候,

    时间出生了,

    小草、小树也出生了。

    夏天来了,

    时间变成了青少年,

    小草、小树变成了成年人。

    秋天来了,

    时间也变成了成年人,

    小草、小树变成了老年人。

    冬天来了,

    时间又变成了老年人,

    而小草、小树已经睡觉了。

  • 《《绝句二首》杜甫原文和翻译》
  • 绝句二首

    【唐】杜甫

    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释

    迟日:春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鸟:指江鸥。

    花欲燃:花红似火。

    译文

    其一

    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其二

    碧绿的江水把鸟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赏析

    其一

    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其二

    这是杜甫客居四川时写的一首抒情小诗,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春光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心中沉重的乡思。

    前两句写景,第一小句写江水和水鸟,江水碧绿,衬托出鸟的羽毛更白,一个“逾”字,借衬托而显露其颜色。第二小句写山和花,一个“欲”字,由衬托更突出其姿态,把“江”、“鸟”、“山”、“花”四种实物涂上一层碧绿、青翠、莹白、绯红的油彩。景色清新,沁人心脾,充满动感。

    后两句笔意一转,抒发感情,第三小句写春景物虽好,但已匆匆飞逝,触景生情。并着力地勾出了第四句“何日是归年”。春归人未归,沉沉的伤感,缕缕的分愁,一笔涌出,发自心灵深处。言已尽而意无穷,使人置念不已。

    本诗的艺术成就,首先是情景交融。其中第一、二句写景,三、四句抒情,以景寓情,情深意长。其次是以叙景寄乡思。在春光融融的一片暖色中,本可因物而喜,却透露出诗人的怀乡愁思。言婉意深,独具风致。

    创作背景

    这组五言绝句是诗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于公元764年(广德二年)暮春,当时杜甫在成都的草堂。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春思二首》贾至原文和翻译》
  • 春思二首

    【唐】贾至

    其一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其二

    红粉当垆弱柳垂,金花腊酒解酴醿。

    笙歌日暮能留客,醉杀长安轻薄儿。

    注释

    春思:指纵然在美好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的愁恨。

    历乱:指烂漫。

    当垆(lú):指卖酒。垆,放酒坛的土墩。

    腊酒:即腊月酿制的酒。

    酴(tú)醿(mí):酒名。

    轻薄儿:指轻佻浮薄的人。

    译文

    其一

    孟春乍到,草生嫩绿,柳绽鹅黄;及至仲春来临,桃花嫣红,李花洁白,整个大自然呈现出一派勃勃的生机。

    骀荡的东风却不把我内心深处的忧愁吹拂而去,多事的春日偏与我作对,把我难以排遣的苦恨引得很长很长。

    其二

    美人在吆喝着卖酒,扭动着腰肢的佳人在旁边作陪;金花茶配着米酒可以解酴醿酒。

    这日夜不间断的歌舞声,最能留住来往的客人,这温柔乡能醉死长安所有的轻薄人。

    赏析

    这组诗中表达的愁恨,不是一般的闲愁闲恨,而是由他当时的身份和处境产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然而,这种深愁苦恨,由于时代的局限和文人固有的涵养,在作品中又不能直白写出,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这样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

    第一首诗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已经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次句“桃花历乱李花香”,更用暗笔为这幅画添上嫣红、洁白两色,并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冶,春意更加喧闹。诗人在这两句里写足了春景,其目的在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后两句诗就转而写诗人的愁恨。这种愁恨深深植根于内心之中,是不可能因外界春光的美好而消除的。南唐冯延已《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词中“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两句,就是直接写出了这一事实。而贾至不这样直写,却别出奇思,以出人意表的构思,使诗意的表现更有深度,更为曲折。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这在诗思上深一层、曲一层,使诗句有避平见奇之妙。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其立意就更新奇,遣词就更有深意。

    第二首诗则通过想象的手法描绘长安城春光艳冶的画面以及城中“轻薄儿”纸醉金迷、声色犬马的生活。这从另一个角度上说,也是以反衬手法表现诗人被贬谪的失意与愁恨。在艺术上,这首与前首有共同之处,都是以色彩绚丽的词句来写景状物。

    人们在心烦意乱、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迁怒他人或迁怒于物。可是,诗人把愁恨责怪到与其毫不相干的东风、春日头上,既怪东风不解把愁吹去,又怪春日反而把恨引长,这似乎太没有道理了。但从诗歌是抒情而不是说理的语言来看,从诗人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来说,又自有其理在。因为诗人的愁,固然无形无迹,不是东风所能吹去,但东风之来,既能驱去严寒,使草木复苏,诗人就也希望它能把他心中的愁吹去,因未能吹去而失望、而抱怨,这又是合乎人情,可以理解的。诗人的恨,固然不是春日所能延长或缩短,但春季来临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在诗人的感觉上,会感到日子更难打发。张华《情诗》“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诗“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知长”,所写的都是同一心理状态,表达了诗人主观上的时间感。从这样的心理状态出发,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这组诗以春立意,充分运用了想象这一特殊的心理活动,在已有的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理、分析、综合,由一个事物联系到另一个事物,创遣出新的观念和意境的。诗人的想象与形象思维具有内在联系。诗人巧妙地拟用了反衬的艺术方法,即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以乐景来衬托自己的惆怅。他虽然以东风、春日这些表象为基本材料,不脱离感性认识,但诗人又没有让读者忽视综合分析效应和理性认识因素,真正用艺术形象说话,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回味的余地。这样能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贾至所写的一些绝句“皆谪居楚中而作”。根据诗人的身世结合这首诗的内容来推断,这首诗当为贾至在至德(唐肃宗年号,756—758)年间被贬谪为岳州司马时所作。

    作者简介

    贾至(718—772)字幼隣,唐代洛阳人,贾曾之子。生于唐玄宗开元六年,卒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年五十五岁。擢明经第,为军父尉。安禄山乱,从唐玄宗幸蜀,知制诰,历中书舍人。时肃宗即位于灵武,玄宗令至作传位册文。至德中,将军王去荣坐事当诛,肃宗惜去荣材,诏贷死。至切谏,谓坏法当诛。广德初,为礼部侍郎,封信都县伯。后封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卒,谥文。至著有文集三十卷, 《唐才子传》有其传。

  • 《“娇艳雪·寒梅”诗二首》
  • 娇艳雪·寒梅 其一

    南湖区东栅中心小学

    406班张芷宁

    梅花一枝融入雪,

    艳红雪白真娇艳。

    不与桃李争花容,

    只唯冬日斗雪霜。

    娇艳雪·寒梅 其二

    南湖区东栅中心小学

    406班张芷宁

    一树梅花立水边,

    娇柔俊美似玉人。

    羞红花瓣向天去,

    笑看雪花随风飘。

    (指导老师|金嘉怡)

  • 《童诗二首》
  • 白天是梦的黑夜,

    黑夜是梦的白天。

    天黑了,

    梦来找我玩。

    天亮了,

    梦便回家去了。

    上学

    上学的滋味,

    就像一颗糖药丸。

    有点苦,

    有点酸,

    还有一点甜。

  • 《现代诗二首》
  • 回忆

    家后的小路啊,

    你那轻盈的微风

    是我永不忘的回忆。

    小树啊,

    你那香甜的果味

    是我永不忘的回忆。

    从前你是怎样一下下敲醒我的心灵,

    我就怎样把你从回忆里说起。

    春风

    是什么声音,

    在我身边沙沙的经过。

    是什么样的风,

    轻轻的吹过我的脸庞。

    春风像一个身影,来了又去。

    在我心里永远没有结束。

  • 《现代诗二首》
  • 雨有时候,

    悄无声息的到来。

    雨有时候,

    也会带着朋友雷和闪电来。

    雨的到来,

    让大地焕然一新。

    小草正炫耀着新绿,

    被浇开的美丽花朵,

    对雨笑着跳着。

    雨,他总要来。

    爸爸的爱

    有人说母爱最强大,

    可我说爸爸的爱也一样强大。

    如果爸爸是天空,

    那么我就是小鸟,

    在爸爸的怀抱中成长。

    如果爸爸是海洋,

    那我就是小鱼儿,

    在爸爸的陪伴中成长。

    如果爸爸是园丁,

    那我就是小树,

    在爸爸的呵护下成长。

    爸爸的爱,

    是那样宽大且温柔。

  • 《宝塔诗二首》
  • 《臣》

    黄尘

    旌旗折

    难辞皇恩

    重整旧山河

    貂裘暗血色陈

    破千军漠北远征

    勒马燕然匈奴远遁

    难料成虎易 人心难测

    罪名堂前述 长枷锁高阁

    府门闭 别圣都 涉江河

    吟鞭天涯往事入梦

    亲解战袍对盏歌

    一晌不知是客

    多年又蹉跎

    四海昭和

    事随风

    任他

    《君》

    寒霜

    暗烛光

    榻下风凉

    忽觉此生长

    功至汉武秦皇

    九重宫阙开阖阊

    却只怀纵马恣意狂

    塞外风猎 挽缰射天狼

    漠北多大捷 功高震明堂

    多人虎成 弃知己三两

    只见卸兵甲 敛锋芒

    五更梦醒自惆怅

    再无黄金台上

    酣饮心胸畅

    鸟尽弓藏

    明君言

    笑谈

    后记

    皇帝老了。

    他卧在床榻上,端详着自己的双手。蜡黄的皮肤松垮地搭在血肉上,勾勒出筋骨的轮廓,隐隐笼着死气沉沉的灰。

    皇帝忽然觉得,那些挽弓策马、意气风发的岁月,那些破盏击筷、休戚与共的故人,当真恍如隔世。

    烛影重重,映入眼帘,于是又想起当年将军塞北大捷,御殿灯火彻夜长明,酒热了一壶又一壶,对饮酣谈,酩酊大醉。

    皇帝当然也记得,将军离京那天,他就默默地站在窗边,望着残月,不敢回头。

    暗风吹雨,扑灭了仅剩的灯光,皇帝昏昏沉沉地睡去,梦里仍是鲜衣怒马,知己三两。窗外偶有惊鸟离枝,溅起一地雨珠。

    他做了一辈子明君,政通人和,四海安定,天下昌盛。只是不知金銮殿内,夜深之时,可有少年悄然入梦。

    说到底,皇帝此生仍是没有看透那舍与得,更没有看清自己内心的执着与坚守。后来再寻遍世间佳酿,也尝不到那样浓烈的美酒了。

    (指导教师:张峻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