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全日制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1 20:54:16
  • 《山村学校》
  • 解放前,在边远的山村,基本没有一所全日制的像样的学校,农村娃读的大都是私塾,所谓私塾,基本只要一名教师,教室一般选择在某个家族祠堂内,或者在一处比较豪华的宅院或者庭院内,教的内容主要以中文为主,教材多半选用《四书五经》、《左传》、《千家诗》等。一般是老师上午讲课、学生下午习字,功课不是那么紧张,但死记硬背的内容多,这就要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当然,在三十年代之后,有一些条件好的乡镇,也兴办了公立学校,教的门类除了中文外,还有数学、物理、地理、历史、外文等。但公办学校一般都集中在县城或者人口较多的集镇,一般的农村是没有能力享受这个优越条件的。况且,能够进学校读书的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最起码,你得有能力交得起学杂费用才行。

    无论私立还是公办,读书也是一种潜行的投资,除了读书者本人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心血外,家庭也要耗费一定的钱财,这几乎是几千年来难以更改的事实。

    但尽管读书需要一定的费用、一定的投资,但这笔投资毕竟不是太高,乡村教师也不可能靠教书发家致富,更不可能一夜暴富,教师的收入,也仅仅只能够维持日常开支,有少量的结余罢了。

    我的外祖父曾经是一名私塾教师,教书四十多年,也没有见他怎么富裕起来,生活平平淡淡,只能够解决简单的温饱问题。晚年很低调,因为不太会农活,以钓鱼为乐,倒是写得一笔好字,镌刻的技艺也相当不错。他生前主要教学的内容都是古文古诗词,家里许多藏书,都是古典诗词、散文等。当然,这些书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未能幸免,被红卫兵搜去付之一炬。

    解放初期,是私塾教育和公办教育兼容的局面,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私塾被取缔。农村孩子上学一律进的是公办学堂。几乎每个村都有专门的学堂,农村孩子基本上都能够上学读书,读书的费用当然也不多。

    我们村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也建了一所学堂,名曰瓦屋学。一个大门进入,中间有个天井院子,四周几乎都是教室,大门一侧是教室和办公室、另一侧是教师食堂兼卧室。建筑面积大概是800多平方米。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我初人学堂门。进的是复试班,一二年级的学生混杂在一起,老师教完一年级的学生之后,再去教二年级学生,一个教师里有二三十名学生,没有桌子,用土坯砖搭上长木板,四五个学生共一条木板桌;凳子呢,有的学生用土坯砖、有的用石头、有的用木桩、少数人用家里搬来的小木墩。

    条件虽然很差,但学校无疑是我们童年生活的乐园,它让我们有了学习知识的场所、给了我们许多欢快的回忆,还有许多至今难以忘怀的认真负责的老师。

    那个时候的教师有公办教师、也有民办教师,基本上都具有高小以上的文化水平,当然也有从大城市来的大学生,他们的教学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比较敬业,都比较负责。

    我在那个学校整整度过了五年时光,零零碎碎的记忆深藏于心中。曾经有几年,我们甚至连课本都没有,到四年级之后,学校基本上是上课的时间较少,而劳动的时间却特别长, 有时候,到国营林场开荒就是整整一个月,所谓的知识教育完全成了劳动教育,许多书本知识倒是学得很少,但对于农活的基本程序和要领多少还是了解一些的。

    实质上,1966到1976年这十年间,当时虽然提倡全民皆学,办了许多扫盲班,许多大队都有了自己的初中部,但在农村,无论从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有教育的方向、教育管理,都存在严重偏差,因为搞推荐选拔上大学,真正的人才大都拒之门外,能够上大学的要么是干部子女、要么多少和干部有些沾亲带骨的关系。当整个社会不正常的时候,教育也就偏颇了。

    我初中是在大队学校读的。二十多人一个班,都是本村的农家子弟,穿着朴素、人都比较实在。在读初二那年,高考制度恢复,这无疑给许多农家子弟点亮了希望之光。学校也开始慢慢地重视书本教育,教师比以前严了许多,学生也能够静静地呆在教室里,不用整天外出劳动干活了。

    几百年、上千年以来,农村的孩子有一种跳农门的渴望,及通过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封建社会叫科举考试,通过科举考试进仕途,走向当官之路。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之后,许多农村的孩子也同样幻想通过考试拿到“铁饭碗”。所谓的“铁饭碗”,就是拿国家的固定工资,吃商品粮。及有一份固定的工作、旱涝保收。不至于饿肚子。

    1977年秋天,我从大队初中考入区高中;1979年秋天,又考入师范。两年后,从师范毕业,成为一名正式的乡村教师。

    我读高中时,吃住在学校,高中的教室和宿舍都是砖瓦房,虽然有操场,但学校的条件依然很简陋。读师范的时候,教室和宿舍也是砖瓦房,但师范里有图书馆、有阅览室。条件稍好一点,起码有能够自由学习阅读的场地。

    两年之后,我回到本镇一所初中教书,教室只有一排砖瓦房;教师的宿舍也是一排砖瓦房。一个门洞进入,一个教师一件狭小的宿舍,门对门,上面用油毛毡隔着,很不隔音,夜里老鼠闹腾得特别厉害,偶尔有蛇从油毛毡上掉下,吓得一些女教师惊叫不止,而且,学校处在一个乡湾的山坡上,交通极不方便、上街买个生活用品,要走二十多里山路。学生都是附近农家的孩子,虽然顽皮,但那个时候,还是比较听老师的话,教书也不是太吃力。

    后来,我到更边远的乡村小学教了几年书,小学的自然条件更差,大部分都是民办教师,住校的只有一两个公办教师。学生不住校,在家吃饭,吃饭之后上学、放学之后直接回家。夜里,往往是我一个人呆在学校里,人特别孤独,学校又没有专门的做饭师傅,放学之后,自己做饭,吃完饭之后,就到附近的乡湾走访,实际上多半是和农民们拉家常、听他们讲一些乡村奇闻异事。

    那些年,学校搞“普九”,课外任务特别重,而且上报的数据还不能够如实填写,要符合上面规定的入学率的百分比、千分比。按照这个比率如何弄虚作假,一旦比率与规定的不达标,又要翻版重来,五次三番之后,人就有些筋疲力尽。

    那个时候,乡村教师的工资低微,起初一个月是29.5元,几年后,加到34元。十年之后才有幸涨到六十多元,教了几十年的书,工资终于能够涨到几千元的时候,就面临退休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乡村学校普遍兴起建教学楼的风潮,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几乎所有的村级学校都建起了两层以上的教学楼。当然,这些建筑大部分是村里赊账欠账建起来的,至今有的村还负债累累!

    本世纪初,乡村学校的格局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民办教师退出了历史舞台,大量的大学毕业生补充到乡村教育第一线岗位。学校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配套设施得到应有的补充,学生的学杂费全免,还有许多生活补贴。但随之而来的许多问题也值得深思。

    许多普九建起的乡村小学教学楼都已经闲置,或者移作它用,学生大都集中到镇一级学校读书,更多的家庭到县城租房让孩子们读书,教师队伍出现严重的阴盛阳衰的现象,新招聘的教师女性多、男性少,大学毕业的男生大都不愿意当教师,女性选择教育,旱涝保收,虽然工资低,但生活有保障。但是,阴阳不调,不久的将来,乡村学校有可能成为女性教师为主导。这一严重失衡,并不容乐观。乡村学校教育质量一直停滞不前,提高缓慢,特别是近几年,考起985和211大学的学生基本都集中在大都市,县一级高中考取名牌大学的人数越来越少。乡村教育,依然有许多实质性问题亟待解决。

    乡村学校发展到今天,脚下的路到底怎么走,不能够不引人深思!不能不值得我们觉醒!

    作者简介

    简介:刘继智,中学教师,自由写作者,已经在全国200多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000多篇,获奖60多次。

    与全日制有关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