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石龙是我家,短短几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前的马路坑坑洼洼,现在马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油柏路,路边的小房子变成一栋栋的高楼大厦。从前的商场又少又小,可现在已经随处可见。
东江两岸也有了改善,成为人们饭后散步的好去处,晚上的东江岸边灯火通明,有的人在夜钓,有的在跳广场舞,晚风轻轻吹,吹走了一天的疲倦。我们继续往前走,从前的体育馆破旧不堪,我还记得长廊里的四角梅开的极好,玫粉玫粉的四角梅是公园不一样的风景线。现在变成焕然一新的滨湾新天地,周边开起了知名小店,成为了新的网红打卡点,他们一边喝着奶茶,一边欣赏美景,从前的体育馆只有简陋的健身设施,到现在公共健身设施器材健全,不仅如此还增加了两个绿油油的大足球场,东边还有金沙公园,附近有一个现代化的别墅区,别墅区前的椰子树永远都那么生机盎然,充满了大自然的气息。你们看,现在的石龙是不是充满了新时代的气息啊!
这就是我所生活的城市东莞石龙,你们说是不是变化很大呢?有机会你们一定要来参观哦!
踏着夏日的晨光,走进石龙中心小学瞬间,眼睛被火红的凤凰树照亮了。操场中央,两棵凤凰树竞相绽放,花团锦簇,遍布树冠,满树红艳。开得热烈盛大,灼灼如燃,富丽堂皇,绚丽如霞,耀眼夺目,就像我们热情如火的学习生活一样火辣辣。
操场旁,中草药园那片清凉的绿与凤凰花的这片火热的红互相辉映,相映成趣。园子边上稀稀疏疏的几棵三叶草,勾起了我的一段趣味回忆,它便是忙碌紧张学习生活中的一股涓涓细流,在我的心里慢慢流淌,把我那偶沾染尘埃的童心洗涤得晶莹透亮。
“吱吱吱”鸟儿叫了起来——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夏日中午,学校里的中草药园出现了三个奔跑的身影,这三个小身影是谁?哈哈……是我、星瑶和庄颖。跑着跑着,庄颖突然停了下来,眼睛一动不动地望着前面。我想:这个小庄是不是发现了什么好玩的?我也往那里瞧了瞧,没什么发现,便小声地呼唤起来:“小庄、小庄、小庄庄!”任凭我怎么喊她,庄颖始终像棵小白杨似的,一动不动眺望远方……我再三呼唤,还是得不到回应,只好求证身边的星瑶:“那边什么也没有。对吗?”“也不是什么也没有,瞧!园子边上有几棵三叶草。”星瑶边回答边用手往前指了指。哇噻~三叶草!我的心一下子雀跃起来。
这时,我们身边的“雕像”突然动了起来,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我在书上看到过,说三叶草可以食用,咱们要不要尝尝鲜?”一听到有吃的,我们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们便分工合作,庄颖和星瑶负责摘三叶草,而我负责把她们摘的三叶草用一个塑料瓶装好。经过我们的一番努力,三叶草终于把塑料杯子装得满满的,我们兴奋得又蹦又跳,一阵风似的跑到了台阶上坐了下来,捧着满满一杯的三叶草像吃零食似的品尝起来!三叶草没啥嚼劲,味道有点酸涩……正在我们津津有味地享受这款“特别的零食”时,六年级的一位大姐姐经过!“咦?你们在吃什么呀?”“三叶草呀!小庄在书上看到了三叶草可以吃,我们想知道是啥味的,所以摘点尝尝。”
姐姐的神色严肃起来了,紧张地说:“你们好大的胆子哟!野草野花不可以乱吃,小则拉肚子,弄不好会中毒的!”我们听了吓得手中的三叶草啪的一声掉在了地上,额头冒汗,脸色发白。吃得最多的我感觉肚子里好像开始闹腾了……就在这个时候,妈妈回来了。救星来了!我赶紧跑过去抱着她,大嚷起来:“妈妈!妈妈!我们中毒了!”妈妈问明白事情后,笑着说:“傻孩子没事儿!我小时候经常吃这些植物,现在不是好好的?”我们听了,总算松了口气,原来虚惊一场,你看看我,我瞧瞧你,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每个校园每天都会发生不同的故事,每个小学生都有他精彩的校园生活!我的校园生活在凤凰树下热情绽放,在中草药园里其乐无穷……必将成为我人生记忆长河里一颗颗绚丽多彩的瑰宝。
石龙是我的老家,我老家所在的村组可以脚跨荣大二县,就是新生村的烂泥冲,四十年前的闭塞让我们这里的小孩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与向往。只要是逢集,那时是七天逢一次集,无论大人去几里路的石龙场,还是十多里的三鸡镇河包场梁家场,三十里的窟窿河路孔场,就是七八十里的仁义场和龙水,都想去,大人带着去欢天喜地,不愿带就远远跟在后面,打都打不转。去街上吃麻花儿炒花生还有棒棒糖。看热闹稀奇,块头高大的男人,两根长辫甩荡甩荡的大姑娘。有回在窟窿河场看到理发店里的屋梁下用竹竿绑着七八把蒲扇吊着,用绳子一扯,一股好大风吹下来,在三伏天里,那种舒服,至今不忘。最想看到是打打匠在场口过招。一拳整得对手血倡起来,一个扫腿整倒一串人,高吼一声突围而去,神!最想听的是晚上乘凉时,听大伯摆三国水浒西游封神榜里的故事,眼看星空,耳听趣事,身躺摇篮,何等安逸。初中时,我的语文老师陈永锡写了一篇关于春的散文,给我们读了,很美,大家又要来抄在本子上读。我的数学老师李显华说了个笑话,一个学生高考后在家苦等通知,最后有张大学中文系的通知书来了,他居然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从老师口气和眼神里好像明白中文系是很凶的东西。若干年后我就读了中文系,也才知道中文系是什么。就是让你喜欢文学。文学中的大千世界,奇风异俗,各色人等,坎坷人生,鬼怪神魔等等。印证了“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古话。我很庆幸读中文系。也幸运跟大足一中的笙歌文学社有缘。下面请母校的恩师和领导允许我报告一中笙歌文学社的一些情况吧。
笙歌文学社在一中这个大家庭里自由自在生活了快二十年。她很学生,成员全由高一高二学生组成,高三时退社去忙高考了。是一群来自大足各个初中的文学爱好者。学校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如指派指导教师,提供藏书丰富图书馆,专辟固定的活动室,邀请大足作家协会的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到校讲学,与外校文学社团联谊活动。一中的文学爱好者在这个平台上,如鱼得水,美吸古今中外文学大师的琼浆玉液,鉴赏异彩纷呈的各派传情达意文学技法,拓视野,浸润灵魂,锻造坚实的自我。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征文活动,同台竞技,笔底泻花,佳作纷呈,惊叹师生。校外采风,社员踊跃,大汗淋漓登玉龙,轻舟一叶荡西湖,亲近自然,攀山涉水吸造化之灵。瞻仰援朝英雄邱少云,谛听宝顶石刻精彩解说,凭吊古迹怎不抚今思昔,感叹先贤绝伦的智慧和勇气。
文学社有辉煌的去,笙歌文学社是重庆市作家协会第一个校园文学社团,许多社员加入了各级作家协会继续文学创作。第一届文学社社长于春江就是我校骨干教师和领导,他到一中工作有点创奇,他的大学专业是生物,可当年一中不招生物教师,只招语文,于是他就凭作当社长时积累的功底,硬生生地击败了大学中文专业的强大对手,进了一中,教上了他的本专业生物。
文学社的当下如火如荼。组织严密,机构健全。设立了采访部,编辑部,网络部,策划部,宣传部,外事部。设有社长一人,副社长三人,部长若干,秘书长一人等等。活动丰富,讲座,征文,采风,读书,联谊,朗诵,演讲,出刊物。每天中午饭前饭后半小时在文学办公室边吃边聊,或读或吟,奇文共欣赏,自读草创之作以获他人指正。刊物由刻蜡纸油印到如今微机编排还配备彩色打印机,由一张蜡纸的小报到如今的几十页的杂志。
文学社的将来,我想有我母校的老师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定会风生水起,文学定会像春风一样吹绿一中学子的人生春天,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亦如酷暑夏风爽心收汗,快意拼搏旅途;也像金秋凉风,送给高三师哥师姐舒心写意的收获。
最后套用南宋女诗人李清照的名句“绿了芭蕉,红了樱桃”作为结束: 如风的文学,绿了人生爽了魂。
谢谢我的家乡,谢谢我的母校的恩师和我母校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