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去读中师,我就会成为我们那里最后一批包分配的中小学老师。可我选择了读高中。
县里的中等师范学校,就在我读高中的一山之隔的地方。为了找一个我能读的学校,我填了三次志愿。为了读书,中考后我参加了县中等师范学校的招生考试。考试后十天,放榜。我没有去县城看。父亲接到通知,很高兴。他说我考了全县第二名。
但父亲希望我去读大学,虽然我的中考总分过了普高线好多,但够不着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我想,我应该是能上大学的人。
父亲说:“虽然我只读了一个襄阳师范学校,但也有编制和固定工资。我和你妈妈尊重你的意见。读中师,目前国家包分配。读高中考大学再找工作,好难。想想看,你要做什么?”我觉得,路在那里,有很多条,关键是“你要走到哪里去呢”。
单位上的职工的娃娃,多半都没有竭尽全力读书,以至于国家不分配工作了,就没有固定的工作岗位。尤其是教师的娃儿们,不是每个人都有出路的。这怨不得谁。老师一般都教不好自己的娃。可能是教师待遇不好,没有精力和钱来给后代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不怨爹娘,他们尽力了。
父亲想把我放到市里的重点高中,专门去求他的老师。可是我的分数不够,严重不够。交再多的编外费用,也无济于事。何况家境贫寒。
母亲找舅家借了一千。父亲向远在宜城的姑妈借了三千。请县一中的老师(他的学生)说情,就交了两千多的编外费去读高中。
那几年,我读得很吃力。因脑袋确实不灵光(聪明),功课一直跟不上老师的节奏。睡得比其他同学晚一两个小时,比室友早起一个半小时。
早上跑到那个一眼可以看到中师学校全貌的小山头,我喘气,我也曾后悔。但我没有想过放弃,我没有任何理由,也找不到什么籍口放弃自己选择的路。
后来,站在异乡的讲台上,我读美国诗人弗洛斯特写的《未选择的路》的时候,我想起来故乡的那条路,我不曾选择的路。
那条路上洒满父辈的欢乐、青春,饱含辛酸的骄傲,以此对抗数十年如一日的清贫。
写此小文,致我已逝去的父亲!
作者简介:
罗坤麟,笔名梦蓝。原籍襄阳,现居丽江。做过大学老师、客房、物管,目前在中学教语文和信息技术。以前喜欢写日记,当下,在多个平台上写了些诗歌、散文。
姐中师毕业才十九岁。
那是一九九一年的九月一日,带着积蓄了三年的梦幻,三年的希冀,姐迈进了乡村小学,扑入眼帘的却是破旧不堪的教学楼,杂草丛生的操场,姐哭了,哭得很伤心。
但乡亲们殷切的希望,上学期本校的教学成绩居倒数第一,学生们渴望知识的目光,深深感动了姐姐的心。姐于是檫干眼泪走入孩子们当中。
中秋节前夕,姐去镇校领第一个月的工资了。那天星期天,天刚蒙蒙亮,姐挎着黑色的小提包消失在崎岖的山道上,回来时姐却带来了一袋月饼。当圆圆的月亮露出可爱的脸蛋时,姐带着穿戴整齐的学生出现在操场上。在皎洁的月亮下,姐将一个个月饼分到孩子们的手中,孩子们欢呼着将月饼一小块一小块地掰到嘴里,黝黑的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幸福与自豪。望着那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姐欣慰地笑了。
“或许是吃了你的月饼吧,这班调皮鬼到了你的手中,乖多了。”几位代课老师笑着对姐说。
“不乖,他们太贪睡了。”姐满脸的执著与认真。
山村里的孩子确实太贪睡了。红彤彤的太阳爬上了山岗了,还在呼呼睡大觉。姐于是常起了个大早去突然袭击,那些恋被窝的小鬼头便被罚背课文。
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的早晨,姐由于患了重感冒,没早起。“郑老师,您还没有起床,也该罚背书了。”这时,窗外响起了一个学生的声音。听出那声音里流露出来的那份惊喜。孩子们真调皮,他们不相信他们的老师每个早晨都起得很早,因此有机会便来盯梢,现在老师终于被他们抓到了,能不快活吗?
姐红着脸起床了。
那个早自修,姐站在教台上背《卖火柴的小女孩》,背得很认真,很流利,只是,只是有点儿沙哑。学生们傻眼了,他们不相信老师也罚自己!
于是,许多年来冷静下去的乡村早晨又有琅琅的读书声在父老乡亲的耳旁萦绕了。每每此时,姐都微笑着坐在房间里聆听——她已不必搞突然袭击了。
孩子说到作文,头摇得似拨浪鼓,他们的小书包里除了几本包着报纸的课本,没有一本课外的。于是姐在课余的时间领着孩子捡竹丝、砍柴,星期天挑去卖,然后又买回《小学生天地》、《童话报》之类的,姐从书架上取下《青少年日记》、《古今中外》带到学校里。喧哗的学校忽然安静了许多,那些整天玩得满头大汗的孩子们呢?瞧!他们正静静地在教室里看画报、书呢!后来,有几个学生的作文还在县征文比赛获了奖呢!
一九九二年的夏天,升学考试成绩公布了,姐班级的十八名学生被录取了十七名。占全乡的三分之一,听到这个消息时,姐笑了,笑得很开心。
中学或中师学生中,愿意写散文的甚多,然而真正写得出文质兼美的散丈的,则比较罕见。散文之不易写,自有诸多原因,单是其中“情景交融”这一点,就是一般同学所难攀援的一个“关隘”。《雪情》这篇散文,融情入景,语出自然,在众多相类的习作里,堪称为佳作。
从初学散丈的常识来说,写好一篇散文,似应过好三关:一是选材关,二是组材关,三是语言关。试以摄影家摄影作比,选材扰如取景,应当重视“策焦”,《雪情》基本上做到了景物集中、景象清晰,组材扰如调整“景深”,强调“反差”,注重“层次”,《雪情》基本上做到I浅深适度,次序井然;语言扰如照片上的“细部”,应当注意达意传神,《雪情》墓本上做到了有色彩、能传情。
就选材而言,《雪情》所托之景,是作者日夜企盼的报春的白雪;所见之情,是作者童稚时代纯真的盼年情怀。文中,每一景物都维系于“雪”,每一事件都牵连于“年”。采用这种“聚焦”的选材方法,能够使文幸不枝不芙,中心突出。不论文中出现几多季节上的转换,都丢不开一个“雪”景,不论文中出现几多心底的波澜,都橄不开一个“年”情。这种刻意选材的方式,可以让读者从丰富里求简洁,从单纯里见繁复。这样选材立意诚然是位得肯定、应予效法的。
就结构而言,《雪情》开头,由景入情,因雪及年,结尾借雪写意,卒章显志,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实。文章中间,有四次跌宕,一写青草春花,二写荷香坪鸣,三写棉田飞絮,四写漫天飞雪。丈中四次写“盼”,扣住春、夏、秋、冬的时序,以时序为穿珠之线,以景色为线上之珠,顺理成章,渐入渐深,既有讨可喜可亲的童心的描攀,又有从生活情趣里来撷的巧忍联想,读来令人动情,如见远山积雪,如闻近树坪噪,如展姜姜芳草,如拂艳艳桃花,如吸阵阵荷馨,如摘盈盈饰桃,才披皑皑白雪,又迎微微春风,远、近,大、小,深、浅,跳、密,层层设色,曲曲有致。这种以景显情,来用有“层次”见“反差”的组材方法,位得研究借鉴。
就语言来谈,《雪情》既见色泽,又较传情。写景的语言,注意了色彩或音响的付比。在皑皑白雪里,出现了“象一团火在燃烧”的红领巾,景物顿然就活脱起来了。文中既描写了碧绿的春草,又描写了红艳的桃花,既描写了“鲜艳欲滴”的红待,又描写了“熠熠闪光”的露珠,既描写了“摇羌大树”的北风,又描写了“象破了面袋”的飞雪”二在扦情的语言上,文中很注意描绘童心,并注意从情感的深浅上进行宇句的推敲。同是写盼年的情绪,丈中多有变化,不见重复,写同扔奶的对话,一次一个口响,不刻板,不雷同,写自己的情绪,也是号层递进,由盼到急,由急生怨,由怨到哭,直至悟出扔扔的本意,点明篇中的本旨。文幸通篇叙家常亨,写常见景。说家常话,用习见语,语出自然,读来颇有亲切之感。如果仍用摄影作比,文章的用词遣句,还算在每一个典型的人、事、景、物面前,较准确地启动了“快门”。
诚然,如果求全责备,这篇饮文还并非完美到无A可摘、无懈可击的地步。文章选材不算新颖,组材比较稚嫩,用语缺少创新,主题也稍欠深度。作为一个学生来说,他当然还不会象画家那样去细致地现察事物,不会象演员那样去深切地体察情感,不会象作曲家那样去捕捉奇妙的联想,不会象摄影师那样准确地抓拍每一个生动真切的生活镜头。但衬于这诸多方面,作者还全非一窍不通,总还似有所知,不过知之不多,若明若暗而已。如果提高到文学素养上来认识,这就是所谓高低之说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