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仓颉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4 01:50:10
  • 《这节课真有意思作文700字》
  •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甲骨文的出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竭力揭开汉字起源之谜。今天我们班级也开展的“遨游汉字王国”的交流活动。

    为了这次交流活动,语文老师给我们分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组长和组员们通过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别人的方法搜集体现汉字的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和故事资料准备交流。

    汇报活动按顺序依次往下进行,大家都认真地倾听着每个小组成员的发言,我发现同学们对字谜非常感兴趣,再加上老师说答猜出一个字谜给一张漂亮的贴纸,同学们的兴趣就变得更高了。大家都竖起了小耳朵,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摆出一副不甘示弱的样子。刚开始听到同学们说的字谜时,我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蒙头转向地不知所措,看到有的同学接二连三地猜出谜底,我急得额头流下了汗珠,我的手用力的攥着裤子,我感觉自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心急如焚。看到有的同学写写画画,还有的同学大声地嚷嚷着不正确的答案,更让我毫无思路。就在这时一个同学说了一个字谜“古代的月亮”打一个字。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抢答,答了几次没有答对,霎时,我的脑袋也在快速旋转,我想古代的月亮不就是古加月嘛!放在一块儿就是胡子的胡,我立刻高高地举起右手,大声说道:“是胡子的胡”,出谜面的同学说答对了,老师笑着说走过来给我发一个大大的贴纸,看到这大大的粘贴后,我松了一口气......

    时间过得可真快,在同学们你一言他一语之间,就轮到我们组,我带着我查找歇后语走上了讲台分享给同学们。今天这次遨游汉字交流活动十分有意义,不仅锻炼了我们每个人的查阅能力,更是体现了我们每一组的团队精神,最主要的是我们师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既拓展了知识,又增添了快乐,这节课真意思!

    期待下一节语文实践课早日到来……

  • 《有趣的汉字大变身》
  •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从仓颉造字至今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不仅如此,它们的结构也很有趣呢!最近我就发现了一个关于汉字结构的有趣现象。

    比如说汉字“陪”,如果把它的结构左右对换一下,它就成了汉字“部”。“防”和“邡”、“加”和“叻”,也是把左右结构互换而变成另一个汉字的。

    还比如说汉字“吞”,如果把它的上下结构对换一下,它就成了汉字“吴”。“音”和“昱”、“杏”和“呆”、“旯”和“旮”同样是把上下结构对换而变成另一个汉字。

    大家是不是也觉得很有趣呀?你们也可以去找一找还有哪些汉字能这样大变身哦。

  • 《李晓东笔记九则》
  • 梅江村笔记

    仓颉以来,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是故结绳,八卦,图画,书契者,皆有符可依,有形可溯。如此,凡宗祠村落,其名必可名,其源必有源。

    梅江者,因文生义,若水乡之境。梅斜清江,独天下而春。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此“元亨利贞”四德也。“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梅落何处?江南也。虽北地广植,然究梅谱,原南梅也。《殷本纪》引《汤诰》:“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又以常言计,江者,南系水域也。如此,梅江之村,静默西北山峪,余存疑久矣。

    癸巳腊月十八,余等驱车,盘山,入沟。弃车,步行。峪口形势渐高,有土屋场院层叠,其梅江村是也。村头古槐肃立,虬枝沧桑,类斧劈刀削,凡六百载。依槐而立,高下尽览。盖土坯草垛,鸡犬安然。巷里寂寂,不闻人声。黄土绵细,厚及寸余,未至落足,噗嗤弥漫,口鼻皆土腥。不嗅梅香,遑论江声,余尤疑也。

    忽大风起,尘气莽然,盘旋急下,乃入朱姓宅院,盖梅江翘楚。主家自述,根启朱元璋,先人及第,耕读传家。问及梅江溯源,村名由来,茫然不知所以,无论其余。

    官方新记:朱姓先祖凡建院落七座,盖老院、中院、边院、上院、当中院、书房院、佛堂院。悬梁土木,粗柱宽廊,直棂隔窗,花石铺地,气息不凡。然余之所见,墙垣颓圮,矮门窘迫。朱漆斑驳,屋檐低小。椽木不辨颜色,堂屋寒气盘旋,兼铅云厚重,黄土扑面,惟凄清耳。

    余等一干,惊鸿一瞥,去来匆匆,过客耳。惟梅江村民,深居谷壑,苦寒度日,于过客者,风景也,于土著者,困厄也。古村去留,褒贬莫可一论。

    余尝流连桃源之守拙,不知守拙之艰辛,余尝感喟梅江之偏安,不知偏安之无奈。呜呼,世事之哀,哀莫于此。

    石头记

    嗟乎!夫天地之造化者,于人承灵犀,于物衔地气,人物得遇,岂非因缘者乎?如此,吉人自天相,祥物非矫作,适时适地,彼此合一,乾坤若磐,幸也!

    仙公松涛者,丰姿仪,修禀赋,多蒙灵佑,幸逢善缘,囊奇石,幻万象。高朋雅聚,投壶流觞,歌焉,赋焉,书焉,画焉。或以为子美搔首,或以为痴女望夫;神龟问天,鹰隼一怒;沟谷逥旋,驼峰耸峙。是石也,盖采万载雨露,沐三世精华,修千年醍醐,方成此固。色青而味厚,形异而态华,去红尘之躁,多山野之趣,然则文人画士玄霜丹青,笔墨龙蛇,是可观也。

    余虽鄙陋,尝以梦阮先生之雅记为索引,推敲永夜,思之再三,以为天下之石痴者,莫过于芹圃。不然,以钟鸣鼎食,华服丽舍之公子,翩翩风华,绝代才情,何以独钟顽石?洋洋万言,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无才补天,枉入红尘,任吾等后学叩石三拜,不得其解也。

    兰亭主人了一者,亦好集石,赠余绿衣,深埋肺腑,当胸暖哺,不过月余,温润可爱。不忍弃置,是把玩之尤物也。

    然仙府之宝,无顽石之锐,卸绿衣之弱,有凌然之气,壮丽之容,远观方示庄重,亵玩即失温文。镇宅必佑昌达,辟邪当退魍魉。陋室因石而雅,其人因石而逸,远浮躁,静卧一隅,端方无为。朴拙也,诚实也,不言自知也。

    人皆有所好,物各求其偶,仙公礼遇,为石结集,多方咏颂,厚待至此,是斯石之造化也。石亦通灵,气息畅达,浸润其主,是以高山流水,两两相酬,真美事也!而或万代,人迹无痕,奇石有寻,附贤达精魄,于世留存,善莫大焉。

    尊师清汀先生,博才雅望,性品温厚,缘系奇石,文工字丽。嘱余亦书以记之,酬仙公美意。余踌躇不敢,恐辱石韵。然前辈厚爱,实难拂违,是故诚惶诚恐,藏拙见陋,贻笑方家耳。

    噫!深揖相拜,念玲珑天赐,亦无怪乎?因此忝列,聊表愚怀,辛卯仲冬初九日秦州不才晓东记。

    《论语·为政篇》笔记一则

    子曰:“君子不器”。此一说,吾尤惑。

    博文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如此,术业有专攻,敏学或多能,但其有德,皆不辱君子之谓,奈何以“不器”困之?彼天下之器,上祭祖宗庙堂,下赖瓮牖绳枢,方者固坚,圆者持久,造化自在,各承天命,夫子之言,似有所鄙。

    窃以为,倘能得器之魂魄,悟器之要领,敦实拙朴,于适时适地得以专用,则器之幸,人之幸也。敢不谓君子乎?

    玉泉观军民双拥纪念亭碑记

    天靖山麓,玉泉水素;真人一晤,城北寺出。得天地风骨,育千年醍醐。云烟处,疏影孤;高阁俯,回廊柱,香火楼宇馥。

    及雄狮入驻,古刹祥云舞。龙盘虎踞,从此一方无虞。马放南山归牧,兵入府库秉烛,盛世华章书。英雄报国如许,百姓知恩祈福。橄榄绿衣荷担入,田间嘉禾挺拔出,鱼水绘蓝图。恨天公一怒,地动山移土;幸铁甲无惧,夺门携妇孺。洪水猛比虎,孤舟难渡;子弟兵作橹,众志佑护。云散见朝露,芦苇荡里飞孤鹜;河清唤海入,军民挽臂惠风拂。共建树!

    榴月舒,双亭祝。比肩而同慕,相看竟耳语:我有戈镞,宝剑白驹;今逢通衢,不复远戍;如此心绪,丈夫意足。我有机杼,素手织布;但闻战书,飞针送汝;苟能罢戮,焚香一柱。

    双亭沐浴,宝泉清漱;通今博古,喷雪溅玉。挟山远而含碑竖,堆黛青却闲云浮。殿阁迤逦逐,人间天上路。

    有亭如斯固,千载当赋,万世能录,一笔木兰书。

    《论语·学而篇》笔记一则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吾诵之再三,思之再三,犹惑矣。

    凡观天下,具慧眼者几?如此,巧言者扶摇而上,令色者平步青云,数见也。擅此二技者,口若蜜,笑如风,行动自如,左右逢源。 而人之好恶,亦非寡言色冷者所能掌握。彼善辩者,与人友,言必称兄弟,恭从多礼,听者如乘云端,飘飘然不知所以,于是一团和气,皆大欢喜。

    彼口拙者,惧社交,远盛筵,虽勉为其难,往往向隅,默然不应。于是面若冰霜,拒人千里,较前者大异。其木讷如斯,果真无性情乎?不然,何以呆若木鸡,了然无趣?存此疑惑者多矣,久之,必遭谤讥,口口相传,皆以其为怪矣。

    如夫子言,巧言令色者,其实乏仁德,然名利往往归于此类。颜面冷峻者,其实多热肠,然实惠往往远于此类,古今一理,概莫能出。

    呜呼,世风如此,人心同比,唯嗟叹耳。

    辛卯正月玉泉观上九会记

    雾锁阴霾,已然辛卯正月;午后清明,却是初九开元。七重阁上,旌旗猎猎,椒烟缭绕钟声远;玉泉观下,香客如云,人头攒动移步艰。一觐天尊。

    却看观前长街,牌楼脚下,累累巨烛红似火。一步一货郎,十里鼎沸;叩首叩吉凶,五指向天。铁板烧烧不尽鱼虾肉蟹,搅火棍搅出个赤焰浓烈。几缕青烟起,才是爆竹炸响两耳;三声锣鼓喧,当然仪仗开路眼前。红衣女执彩幡莲步款款,青袍翁吹唢呐欢声袅袅。捏几只白玉兔笑红了双眼,拈一串佛珠儿自念了弥陀。檀木扇扇出幽幽香,水仙盆捧得点点春。垂髫儿穿梭闹出银铃,鹤发人拄杖倚墙观景。 他那厢油泼面滋滋有声,我这里元宝饺滚滚发财。手舞着绣球赛吆喝,脚踩着瑞气比高低。青白日祥云幸驾,黄道时众生福临。真气象!

    回转身厅堂寂寂,书画悬壁上大美,人迹罕心下多伤。一道槛两重天地,四扇窗五味人生。俗界烟火总是百姓真谛,千年鼎盛谁敢弃?雅士笔墨难免曲高和寡,三生钟情也枉费。空嗟叹。

    独立一隅,左右阴阳。一边是喜洋洋万人空巷,一边是冷清清唯我面壁。物事如斯,人事如斯。于无声处听惊雷,恰雨歇时知静谧,不过尔尔。

    游西狭记

    西狭者,陇南成县之古道也。尝闻盛名,未得亲见,今逢善缘,一觐。

    时庚寅季秋,朔气方袭,龙城萧瑟。余才别杏坛,心下戚戚。看满目落叶,风扫轻尘,唯鼻酸耳。适《书法报》主编兰君干武先生来访,成全西狭之行。

    天微曙,余整装而待。须臾,兰君至,观其羽绒加身,帽翼遮耳,口鼻俱掩,唯留双目,余笑。兰君指余羊绒围脖笑而不语,余立大厅镜前自窥,果然肥厚臃肿,貌似冰山客至。再观其余人等,皆林海雪原貌。众纷纷感天地之凛冽,鱼贯入车。

    至远郊,雾起。初极淡,丝缕不成形,似可手拈。少顷渐浓,灰白色,直至粘稠如牛乳。车行渐缓,前路迷蒙,车行愈缓,几近蜗步。 余等凝神屏气,知此际唯小心耳。但闻鸣笛四起,盖闭目而不敢塞听也。不过三五里,浓雾稀释,道蜿蜒可辨。余观两侧斜峰连绵,万木漫山,与龙城景观已是不同。雾浸红叶,风吹树影,层林设色,次第分明。红若朱砂,黄似金桔,纵横铺陈者,多墨绿也。盖秋霜渐染,山愈奇峻,绿愈凝重。余正神往,书家陈君伸指惊呼,余因远眺,但见山坳低洼处,有木屋二三。篱笆低矮攀牵牛,黄犬闻声吠不止。檐下红椒几串,廊前金柿灿然。时清晨,炊烟袅袅,徐徐而上。陈君点头叹曰:“真画境也!”

    才出龙城,忽然金光四射,车内黄亮灿烂,余手搭凉棚,方得睁眼。却是阴霾尽散,暖阳普照。红日一轮弹跳而起,触手可及。车内昏睡者亦舒展身腰,蠢蠢欲动。余目不转睛,观蓝天澄碧,宛然水洗。气息清明,四体通泰。始知自然之造化,人力焉得及分毫乎?

    复行数十里,田畴平旷,白墙青瓦,西式小楼,一字而立,与青山似不谐。余摇头曰:“惜乎此景!草屋青山方是自然神韵,此等布排,与人或可慰也,与景或可恶也。”陈君曰:“入画者,往往素朴却天真,人居者,往往实惠却造作。此无奈者,非你我所能平衡耳。”

    一路观景,一路感喟,正午,西狭至。

    余等弃车步行,才入狭口,果非人间之境也。

    自狭口西望,曲折小径,青石铺就,一路逶迤至不知名处。沿小径伸展者,盖大湖也。波平,水绿,与龙城水色大异。东道主王君曰:“此长江流域之水貌也。”余恍然。又依大湖展开者,绝壁也。观其质地,皆石也,比之黄土高原,自是别有洞天。依湖势有栏杆,高低起伏。凭栏而望,一泓秋水鱼不戏,两弯虹桥景更幽。山间罅隙,枫草参差斑驳色;崖畔空穴,云烟翻腾朦胧声。撩水寒彻四体骨,呵气霜逼三生石。唏嘘也,低语也,且行且歌也。陈君兴起,小曲低时缠绵尽,大风高处豪气生;兰君击节,余韵顺流出峡谷,清音徐歇入深川。余亦不自持,足点地,频颔首。一干人等,过栈桥,穿高阁,九曲十迴,忽闻大声,若洪钟然。细聆,似裂帛万匹,水势俨然。正疑惑间,蓦见对岸绝壁白练倒悬,珠花飞溅,喷薄欲飞。余以双手做喇叭状,掩口长啸。声若游丝,浑然不见。众齐声啸,犹不能抑其水声。余笑曰:“人定胜天,此说也,岂非谬乎?”兰君曰:“人之渺,可见也。”

    峰回路转,见水帘。石壁前伸,成屋檐,檐下白珠成串,串者数十挂,银亮似水晶。下有石槽,水滴玉溅。众远避,余趋前,双臂前伸,掬水入口,凉沁肺腑,虽裤脚湿,心喜也。

    登石阶,绕荆棘,穿竹林,过险洞,细汗浸额,身暖体热,众皆宽衣。至无路处,显见高阁凌空。王君曰:“此西狭摩崖碑也!”

    余等疾步蜂拥,见玻璃幕墙内有石壁,九尺见方,右上侧赫然“西狭”,字大如斗,余则清秀。余尝见多人书《西狭颂》,或“狭”也,或“峡”也,余存惑已久,今亲见真迹,心方安,知书“西峡”者,盖音谬也。兰君额抵幕墙,手扶镜架,蹙眉凝目,屏息良久,余亦直立不敢言。兰君嘘气叹曰:“之前多见拓本,皆粗犷。今瞻真容,乃知其清秀也。真神品也!”言毕,兰君与石壁合影,或立或倚,或正或侧,绕壁三匝,抚壁摩挲,如是者再,殊不忍离。

    余观壁侧有落款,曰:“君昔在黾池修,崤山嵚之道,德治精通。”余笑曰:“此狭绵延十数里,林涧深幽,以当年之物力,修栈道,接云梯,何可为也?”兰君曰:“所谓造化者,往往禅心隐约,神明点化,非人力可为也。”余有所悟。

    彼时,雾尽云开,蓝天寥廓,群山携遍地落木,暖阳染万道金光。一只锦鸡出翠谷,三行大雁飞南国。余肃立目送,唯觉心清神明,红尘俱忘。知数度跋涉,不过弹指。所谓过往,无非牵绊耳。呜呼,平生多烦扰,一朝得清净。果真造化邪?果真因缘邪?果真天机不可泄邪?如此,朝云暮雨,情天恨海,尽可一笑也。

    杏坛笔记

    时维仲秋,岁在庚寅,余作别杏坛,另赴他命。讲堂廿载,喜矣悲矣,回眸感喟,作文以记之。

    呜呼,余辗转苗圃凡二十年矣,昔手植桃李,今浓荫参天。曈曈蜡炬,明灭隐约,个中甘苦,非亲历者不能知之矣。

    余少而骄,尝呼啸于讲堂,夫子拂袖,余哂之,曰:“岂不闻东床者乎?坦胸横榻,此魏晋风度是也。以师之木讷,吾生尚正襟危坐,洗耳面聆,善莫大焉。师何故狂躁至此?他日余当为师,于弟子也,必纵之顺之,解其棕缚,释其天性,其乐融融。其神清也,其功倍也,师生俱欢,可乎?”夫子槌案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出此言!汝刻录今朝,必当悔之恨之羞之愧之,汝谨记谨记。”

    余方双十,初为人师。观秋高气爽风和日丽,念寒窗数载终有所成。晨起含笑凝妆上路,晚来尽兴洗涮安眠,以为从此挥洒三尺,指点方寸,通衢坦途也。未几,讲堂生变,群童哗然,盖余之放任使然也。于是整肃教化,冷面寒霜,群童果然噤声入定。井然之下,余方得从容,生方知要领。于是乃知规矩之于方圆,是船桨也,非壅塞也。夜半追忆,夫子之言恍然在耳,掩面生汗。

    倏忽七载,余自秦州而沪上,诵《蒹葭》于黄浦江畔。时值孟秋,满目鲜花铺大道,一路清风送征程。校舍掩映于夹竹桃林,学童嬉戏在树荫草坪。修竹瑟瑟听耳语,微雨濛濛润花言。远江帆而戏白鸥,近栏杆却弄红枫。虹桥流水鱼卧波,楼台暮霭莺啼檐。揽四海之精英,荟八方而西宾。彼黑水者,叹吴越之秀丽。余惯看漠北苍茫,今置身画境,举欣欣然而相告曰:“其真耶?其假耶?其梦其幻耶?”讲郎击掌,踌躇满志,慨而复慷。

    不过旬余,凡逸兴遄飞者,皆萎靡。或木鸡,或魄散,余亦五味杂陈,惶惶然不知所终。老夫子掷书于案,喟然长叹:“想吾教习三十余载,如彼顽童之放辟邪侈者,未尝闻也。”众默然。须臾,一女夫子泣曰:“每念及此,吾必两股战战,余悸在心,恐叫嚣满室,喧哗再起。”语未毕,众凄然。

    他日,有欲力挽学堂狂澜之夫子者,致逆徒掌掴,鼻歪口破,血溅青衫。其父汹汹,问罪于后。监学令夫子负荆,夫子拒,遂遭驱遣。暮秋时节,黄昏握别,重云凝雨,叶落风凉。七尺男儿,泪洒断桥。余心若含冰,望同道而远走。

    鸡鸣五更,吾等整装待命。监学训诫,声色俱厉。言必称上帝,上帝者,顽童也。“汝等衣食,皆赖于彼,凡与孺子不谐者,自当另谋高就”。

    讲坛开。堂下群童虫蠕,大啖也,詈骂也;逡巡也,梦魇也;茫然不知所之也。余欲《师说》,悲从中来,哽咽不能语。群童嬉戏依然,声浪滔天,余呆立一隅,恨无遁术,欲入地而不得也。

    秋去冬来,春亦复夏。芸芸同道,面菜色,声嘶哑,举目处蹒跚老态,充耳畔唏嘘无趣。纵然花木似锦,怎奈身心俱疲。一日,大姊递书曰:“以汝鄙陋,跻身宝地,汝之甚幸吾等甚慰也。”余怆然涕下曰:“他人但观烈火烹油锦上添花,于吾心也,彼恶知之?”

    久之,于梦境也,屡见故园风土,恍惚秦地乡音。晓来吴侬软语,鸟啼俨然,唯觉茫茫荒漠,茕茕孑立。

    如是者三,始知梁园虽好,终非久留。于台风之后,踩狼藉落叶,御风而行,黯然返乡。

    其后三年,游走郡县私学,教谕农家子弟。虽朴质谦愚不似沪上纨绔,然终日昏睡浪荡弃学者,不差分毫。余自知回天乏术,唯太息也。

    又三载,苟安于城郊,愧乎覆辙重蹈,糊口耳,不提。

    今当脱身,百感交集,非寸管所能道也。未及竟书,珠泪与笔墨齐下。

    呜呼,得天下桃李而育之,师之幸也;看身后栋梁而喜之,师之慰也。可怜吾等,凡二十载,得遇慧根者,几无二三。跻身处杂草荆棘,几无立锥。所谓名校者,拔茁壮之根苗,选丰硕之花苞,修枝施肥,花之灼灼,师之佼佼,因高徒而名师,因名师而狷狂。似吾等园丁,三月春风起,细草楚楚生。纵有心溉灌,奈何稗草弥望,禾生陇亩,风过折腰,雨住枯萎。

    尝有名校名师者,酒过三巡,口悬河,声振钟,示其绚丽,晒其荣光。举座默然,无一人应者。其人指斥同道,以为皆庸师也。余笑曰:“以君之轩昂,莫非教授者乎?如此,委身陋堂,实大屈也。吾等呼君教授,可否?”其人大喜曰:“正合吾意,正合吾意!”于是众皆呼其教授,其人大笑受之,吾等亦笑。

    此文既出,必遭名师攻讦,染诽谤之嫌,余当一笑。是为天下培草之园丁一言也,育花之名师尽可奋起也。

    嗟夫,师道之沦落,岂一日之功乎?弃学之逆徒,岂非万念俱灰者乎?以逆徒而名师,彼名师者,亦当搔首耳。然则人之为人,或正也,或邪也;或补天也,或砌墙也。朽木难雕,幽兰自香,皆命也,定数也。

    噫,此一浮沉,非定数耶?

    琐记

    远景澄明,江山洗练,诚四季之不惑矣。始知霜红早枫,露寒竹林,盖神清气爽者是也。

    于是登临高阁,西揽峭拔,东接桑榆,欣欣然之后而喟矣。

    夫伯牙者,高处之寒士也;夫子期者,尘埃之慧心也。是故汤汤乎大江东去,巍巍乎泰山极顶。合掌而会意者,盖莫能过也。惜芸芸草芥,本不识幽兰孤芳,不辨鸥鹭忘机,以荆棘而覆馨香。猥贱而不自知,卑陋却更骄矜,唯唯诺诺,亦步亦趋,如此,兰芝高远,一朝沦落,与稗草为伍,杂花比肩,悲夫!

    所幸苍生良莠,有蒙昧愚钝者,必有智慧性情者,于是户牖洞开,光照一线,豁然明朗。其中三味,彼隔窗睥睨者至死不知也。

    遂念三五日间,所谓进退,当有定夺。进者,心之所向。果如所愿,幸焉;退者,无非固守。亦无大碍,安然。侠骨同道,鼎力提携,心存感念,无以为报。尝有提及,立遭轻叱:人生苦短,吾辈多茕茕,今得琴瑟,同欢耳,同悲耳。惺惺相惜,郁郁相怜,何故多言?

    又及返乡,逗留须臾,但观高堂安详,四体康健,甚慰。

    值此轻雨初霁,朝阳普照,心下悠然,作此记,杂感者云云。

    作者简介

    李晓东,女,70后,甘肃天水人,天水市《秦州文艺》执行主编,秦州区作协主席。

  • 《仓颉穿越记》
  • 5000年前,仓颉奉黄帝之命,创造汉字,字造完了,仓颉变得无所事事,每天劈劈柴、扫扫地,给不想睡觉的儿子讲讲故事。

    一天,外面雷电交加、狂风暴雨,仓颉仰天长叹:“哎,我无所事事生活好是无聊,我不如死了算了!”话音刚落,只见“咔嚓”一声巨响,一道闪电划破天空,这道闪电像长了眼睛一样击中了仓颉,他两眼发黑,晕了过去。等他在醒来时,发现一群衣着怪异的人正围着他,旁边的人在窃窃私语。他看到到处是高高的“大石头”,还有黑白相间的路上有着四个轮子跑的东西。

    “这是什么地方?”

    “这是2018年的中国,对了你是演古装剧的吗?”

    “啊哈,我难道穿越了吗?大家好,我是仓颉,大家应该对我不陌生吧。”

    “你……你就是5000年前的造字员,字全是你造的!给我签个名吧!”

    就这样,仓颉火了,他天天上电视,到处演讲,还接拍了许多电视剧,生活过得很是快活。

    有一次,仓颉被受邀请来到一位千万富翁的生日宴会上。

    仓颉前脚刚进入殿堂,后脚这位富翁就偕着妻子来敬问仓颉。

    “您的妻子真漂亮。”实际这位富翁的妻子一点也不漂亮。

    “哪里哪里。”富翁的妻子摆摆手说。

    仓颉心里想:这女人真不害燥,我夸她漂亮,只是客气客气,没想到她还问我哪里漂亮。仓颉回答:“哪里都漂亮。”

    “哪里哪里。”富翁的妻子又摆摆手说。

    仓颉憋了一肚子气,深呼吸一口回答道:“眼睛、鼻子、嘴巴哪里都漂亮!够详细了吧。”仓颉气哼哼地走了。

    富翁和他的妻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仓颉走着走看到俩个人在聊天,突然一个人捂着肚子说:“我去方便一下,失陪。”我造字时“方便”是便利的意思,估计是时代变化的原因,“方便”意思变了,成了上厕所的意思。

    等宴会结束后,仓颉刚要出门时,富翁说道:“仓颉先生,下次如果您方便,我请您吃个饭。”仓颉生气地道:“在我方便时吃饭,你不觉得很恶心吗?”仓颉怒发冲冠地走了,

    仓颉走后,富翁都一直没想通。

    仓颉刚回到家,一位罐头厂的老板登门拜访,他已经来了很多次,想让仓颉前辈帮忙代言,这次还带了一些礼品来。仓颉正气在头上,他让自己的经纪人去接待他。

    “哎呀,你来还带礼品来,这是什么意思?”经纪人笑吟吟地说。

    “没什么,就意思意思。老板赔笑道。

    “你这就没意思了。”

    “嘿嘿,也没别的意思,就是想请仓颉前辈,给我们的罐头做个代言。”

    “你这人真有意思,那我就不好意思收下啦。”

    “够了!”仓颉大吼道,“我造字时,意思就只有一个意思,现在意思你们有那么多意思,总之……总之我要穿越回去重新造字。”

    仓颉对着窗口说:“老天再来一道雷把我劈回去吧。”

  • 《仓颉造字的故事,仓颉造字的传说》
  • 仓颉也称苍颉,传说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这位史前传说人物,在我国古代战国以前的典藉中都从未提及。最早提及仓颉者,是战国时期的荀卿。

    让我们来看看仓颉造字的传说故事: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悉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样形成了文字。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真相:“仓颉造字”的真实性

    《淮南子·本经训》说:“昔日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大意是说,过去仓颉造字的时候,天空下起了谷子,鬼在夜里发出哭声。《荀子》、《韩非子》等古代典籍里也有关于仓颉造字的记载。到了秦汉时代,这种传说流传更广,影响更深。

    过去的历史学家们曾考证过仓颉是否实有其人,如果有,大约在哪个时代,由于缺乏确凿的史料,很难得出结论。

    有人推测仓颉是黄帝的史官。《荀子·解蔽篇》说:“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有人解释说,这里的“壹”指正道,也就是正确的规律。荀子认为,仓颉是一个因为集中使用文字而摸着它的规律从而整理了文字的专家。因此,一般认为,在汉字从原始的文字过渡到较为规范的文字的过程中,他起到了独特的作用。由此推断,这样的一个人,在汉字起源阶段的晚期,一定会存在的。

    但“仓颉造字”的说法只是传说而已。因为文字绝对不是仓颉一个人所能独创,而是在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有文字记事的时候,人们在集体生产劳动过程中经过观察自然的事物,并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创制出来的。汉字是个庞大繁富的体系,不经过很长的时间是不能创制成功的。

  • 《仓颉造字的故事100字》
  • 前人们结绳记事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相连事打连环结又发展用刀子木竹上刻符号作记事随着历史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和刻木方法远能适应需要有创造文字迫切要求黄帝时上古发明创造较多时期时仅发明了养蚕还发明了舟、车、弓驽、镜子和煮饭锅与甑等些发明创造影响下仓颉也决心创造出种文字来

    传说仓颉四目重瞳非常聪明有年仓颉南方巡狩登上座山忽看见只大龟龟背上面有许多青色花纹仓颉看了觉得稀奇取来细细研究看来看去发现龟背上花纹竟有意义通想花纹既能表示意义定下规则岂人人都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

    仓颉日思夜想处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样子、鸟兽虫鱼痕迹、草木器具形状描摹绘写造出种种同符号并且定下了每符号所代表意义按自己心意用符号拼凑成几段拿给人看经解说倒也看得明白仓颉把种符号叫作字

  • 《仓颉造字的主要内容》
  • 有一次,仓颉就是从这些绳结记录的史书给黄帝提供的史实出了差错,致使黄帝在和炎帝的边境谈判中失利。事后,仓颉愧而辞官云游天下,遍访录史记事的好办法。三年后他回到故乡白水杨武村,独居深沟“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整理得到的各种素材,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就叫做字。

    仓颉的字都是依照万物的形状造出来的。譬如:日字是照着太阳红圆红圆的模样勾的;月字是仿着月牙儿的形状描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仓颉首创文字的事后来被黄帝知道了,他大为感动,乃赐仓姓。其意是君上一人,人上一君。再后来,上天知道了这件事,下了一场谷子雨奖励仓颉。这便是人间谷雨节的由来。

  • 《仓颉造字的传说》
  • 传说中仓颉[jié]生有“双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国史书上记载只有8个人,虞舜、仓颉、项羽、重耳、高洋、吕光、鱼俱罗,还有李煜。

    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这就有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黄帝时是上古发明创造较多的时期,那时不仅发明了养蚕,还发明了舟、车、弓驽、镜子和煮饭的锅与甑等,在这些发明创造影响下,仓颉也决心创造出一种文字来。

    有一年,仓颉到南方巡狩,以“羊马蹄印”为源灵感。

    仓颉日思夜想,到处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号拼凑成几段,拿给人看,经他解说,倒也看得明白。仓颉把这种符号叫做"字"。

  • 《仓颉造字的故事》
  •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那时,当官的可并不显威风,和平常人一样,只是分工不同。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愁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上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还有相传说仓颉造字成功,发生了怪事,那一天白日竟然下粟如雨,晚上听到鬼哭魂嚎。为什么下粟如雨呢?因为仓颉造成了文字,可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自然值得庆贺。但鬼为什么要哭呢?有人说,因为有了文字,民智日开,民德日离,欺伪狡诈、争夺杀戮由此而生,天下从此永无太平日子,连鬼也不得安宁,所以鬼要哭了。

  • 《仓颉,仓颉造字》
  • 仓颉造字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之一。仓颉,称苍颉,复姓侯刚,[1]号史皇氏,轩辕黄帝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今白水县城西北35华里史官村有仓颉墓、仓颉庙,仓颉庙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庙内有古柏50余颗,居三大古柏群之一,史学家认为仓颉生于斯,葬于斯。文字学家也认为白水才是仓颉造字的发源地,为什么呢,因为“源泉”的泉字分开来就是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