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聚沙成塔、水滴石穿”也就是说一座塔的形成,需要几千年甚至更久的风沙沉淀,一块石头被打穿,需要一滴水坚持不懈的努力,故种种成功皆需厚积而薄发。
读完王俊博同学的《博观而薄发》一文,心中乃感慨万分,当我坐在生地会考考场上,心中万般焦虑的望着眼前那道生物探究题,纵使我搜遍脑袋也只能暗自伤神,“望题兴叹”,收卷铃如期而至,我望着试卷上那个突兀的空白,不得悔恨万千,如果我之前多积累一点知识、多陶冶一份情操、那结局绝不会是这样。不过,不等太晚,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现在努力还有机会。“大鹏展翅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从现在开始努力,还有机会做浩瀚星海中最明亮的那颗星。当然,你必须博观而约取,方能厚积而薄发,才能享受雨后彩虹的绚丽,才能独赏高处的奇妙景观!
其实,不只学习需要厚积而薄发,成长也同样需要。雕鹰是食物链中的高级消费者,是食物链的顶端,有“飞行之王”的称号。但是这样的优势,并不是他们天生就享有的,而是从幼鹰开始,在成长过程中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历练,通过一天又一天的沉淀才成就了他们“飞行之王”辉煌的一生。由此可见,雕鹰的瞬间“薄发”确实是经过了艰难而漫长的“博观”才得以实现的。
优秀,并不是我们生来就有的,就像一代伟人毛泽东,为中华之崛起,殚精竭虑,孜孜以求为人民;就像淡泊名利的居里夫人,身居陋室,几年如一日,执着追求为科研;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风里雨里,穷尽一生,一心的钻研利人民。真正优秀的人敢于踏上充满艰辛的征途,敢于无畏前路的风雨,勇敢地向前狂奔,搏击狂风暴雨,攀登悬崖峭壁;踏遍满地荆棘,战胜种种险象,因为前方是属于他们的诗与远方,是属于他们的浩瀚星辰,也是属于他们的烂漫人生。
树,一年生当柴;三年五年生当桌椅;十年百年才有可能生长成栋梁。所以想要成功就得养深积厚等待时间,就得博观约取,丰富内涵;就得厚积薄发、一鸣惊人。同学们,我们的路在脚下,我们的诗和远方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的浩瀚星辰就在我们眼前,会考之后,我们的人生已经踏上了征途,走入初三的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再让我们再去犹豫,去放纵,去悔恨。是鹰,就该去翱游天际,搏击长空,挥洒汗水;是虎,就应该高踞山岗,咆啸山林。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让我们在人生这短暂的旅途中去博观而薄发吧,明年之今日必定也是我们喜获丰收之时!
手中的笔,如行云流水;耳边的风,清新而淡雅;此时的我,心静而坚定。
——曾彦祺
2020年7月20日
“也就是说,你到今天都没有办法明白:你的儿子已经不是你的儿子了,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
跨越两代人的三十六封家书,跨越两代人中间隔的三十年,跨越着两国人不同的东西文化差异,跨越着他们不一样的十八岁。“认识十八岁的人,你得从头学起,你得放空自己。”,我想这是龙应台对于三年专栏的有始有终。
从第一封信读起,我们不难感受到龙应台对自己儿子许久未见得陌生,品尝到弥漫在书信里安德烈的天真与青春的自由。从前可爱的安安、躺在她怀里依偎的安安、金灿灿毛茸茸的安安如今也要展开翅膀单飞去了;从前而二十岁的焕发容颜,如今的鬓发苍苍,蹒跚而来又扬长而去。那些站在远处的曾经,都随时间而去了。
父母终究是父母,会时时刻刻牵挂,会嘘寒问暖慰问,会和声细语教育,会把孩子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会倾尽自己所有,只为成全更好的他;孩子也终究是孩子,会感恩父母的良苦用心,会鞭策自己努力奋斗,会愿意用寸草心来报答父母的三春晖。
父母没法强求成为我们的知己,就像我们没办法强求任何一个人成为我们的知己一样。因为年龄,我们热衷于不同的事情;因为经历,他们所走过的路我们还没有起步;因为时代,我们选择表达爱的方式都大不相同。所以,我们会选择越来越靠近志同道合的伙伴,渐渐脱离了全心依赖的父母;我们会学着自己独立的去思考生活中的大小事务,不再让父母手把手教我们完成我们生命里的每一件事;我们会花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所喜欢的事情中,不花一点点的时间敷衍任何人。我们终有一天,会离开父母爱的港湾,一个人在海上独立的航行,尽管我们会经历一波又一波的困难,我们也愿意用自己力量乘风破浪。
走过崎岖坎坷的路,尝过辛勤劳碌的汗水,听过肆意而起的流言,呵护我们成长的父母更愿意用他们凤凰涅槃般的宝贵经历告诉我们,指导我们在人生路上走的一帆风顺。生怕我们没有在他们给我们铺好的路上走,否则我们就会遭受挫折,甚至是致命的打击。这样哪能让他们不担心?
但是已经有了独立思想的我们,却是渴望一种可以自凭做主的愉悦。自由分很多种,而父母所给我们的自由却是最复杂的。这样的自由是父母想给又不想给的,而我们却又十分的渴想与期待。在这给予与企望的来回道路上,夹杂着来自不同方向、不计其数的情愫。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我们自己去体会,也许会辗转反复,也许会一波三折,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体会来自生活的乐趣,体会它带给我们最独特的感受,才能经历到只属于我们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财富。
父母给我们的爱,不计代价的付出,他们愿意用最无私的方式来铸就更好的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在我们心里,父母的位置永远独一无二、无可替代,他们对我们的付出,我们终会回报,尽我们最大的爱与孝顺。我们是时代应运而生的产儿,请允许我们用自己的方式,来尽我们为子女最大的孝心。我愿意将来把我的第一份工资交到他们的手上,愿意用自己挣的钱让他们过上宽裕、美好的生活,让他们尽可能的享受精神与物质欢愉。也许,这是我读完他们的信最大的收获。
龙应台和安德烈原来也可以在他十八岁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但是他们做了不同的尝试--她努力了,他也回报以同等的努。她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他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日后的人生旅程,淡然还是要浮萍离散--人生哪有恒长厮守?但是三年的海上旗语,如星辰凝望,如月色满怀,记刻下此生永远不会忘记的生活岁月。
四个死囝仔,惹火一个老人家,也就是说四个活蹦乱跳的小屁孩,热脑滚滚的筑起了奶奶当家的时代。
“咔紧来呷饭!”这是外婆的标准狮吼功,一家老小每天如雷贯耳。“麦啦!郎哇杯呷饼。”这样的对联日日上演着,从无例外。
根据我多年的丰富经验,千千万万别小看老人家的固执,要说口才,也许你花半辈子的时间去揣摩,也未必能说的赢老人家,一旦她坚持起来,你只有顺从的份,不然你就是跟自己的耳根子过不去。
所以我学乖了,老人家说啥,我就乖乖的就做啥,因为不听老人言,可是吃亏在眼前的。她会追着你,纠缠到你放弃抵抗为止,因为敝人我就是在口水堆中存活到现在的。
慈祥的老奶奶安慰着哭泣的小孙女…等等,这不都是书中的样板奶奶。诚然,每个人的奶奶爷爷都是疼小孩的,无一例外,但是否有听过奶奶天天对着爷爷念,念完念孙子,孙子念完念儿子这档事,这才是真实版的写照。
人文。《尚书》上说过:“文明以止,人文也。”也就是说,人文是文明的基础,是有关于人类心灵与道德的为人之本。尤肯达修女所展现的就是一种人文情怀,因为她的内心充满了善良的诉说,她用自己的话语诠释着那一份对于人类的源于心灵深处的质朴的爱。
科学。科学是造福人类的,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它渐渐贴近并引领我们的生活,它促进了硬性的文化。自欧洲的文艺复兴使得科学精神得到解放以来,它一直鼓舞着人们摆脱传统观念。航天专家话语里所传达出的正是对创新,对未来想往的科学精神。
阐述完我对二者定义的理解,我想接着说我对这两者关系的一些看法。
我们先来想象这样一个画面。在很多年前的一个贫民窟,人们基本的生活根本无法保障。然而城市里的人为了给更多的人普及一些科学技术,想着把城市里先进的科学仪器引到贫民窟,然而事实却让他们大失所望:贫苦的百姓连基本生活都安顿不好,哪里来的心思去买这些他们闻所未闻,解决不了生计问题的东西呢。这里所体现的,是以民生与人文为生存基础。对于不具备一定生活条件的那些弱者而言,也许人文情怀的救济,远比科学精神带来的让他们遥不可及的“造福”,来得更实在也更温暖。
不错,很多人说人文精神会反哺科学,科学会反哺人文精神,两者齐头并进是最好的结果。然而我们应该从上面一种场景中明白,齐头并进也是需要条件的,若生活的水平实在达不到,那硬性的、过于超前的科学精神我们自然用不到,否则只是纸上谈兵,虚无缥缈。在这种情况下,救济弱者的人文情怀就成了本根。等到有了一定积淀,也就像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一样,科学才能给予我们更实在的用途。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在文艺复兴时期也开始有了正式意义上的“黄金般的联姻”。
同时我们在理解人文科学关系的时候,不要忘了忽略工业社会以后的故事。似乎那时,科学文化被推向片面的极端而成为人类唯一的文化形式。这万万是不可的。其一,只有科学技术文化,而没有人文文化,只掌握高科技而没人性,这可就糟了,社会很可能面临倒退趋势。其二,民族的概念主要是人文文化的概念,人文文化事关民族凝聚力,光有科学精神,是拧不成一段牢靠的绳的。所以在科学日益繁盛之时,我们不能忘了我们的根,不能丢了我们心底的东西,我们恰恰是要用它去与科学相互促进,共同迸发。
以上,是我认为的人文与科学的关系:人文在社会发展未到一定层次时,是需要起引领作用的;待社会生产力进步,科学不断发展之时,不忘掉我们的根,才能使科学与人文两匹“马”共同启程。
两者的脉络梳理清了,便是“生活”二字出场的时候了。其实我一直在思考生活二字的真正定义,今天我又给了自己一个新的答案:人文与科学相结合的文化。正如上文分析两个名词的概念时我所写的,人文是心灵与道德的软件文化,那么科学就是我们去适应生存所不可或缺的硬件文化。有硬件,有软件,二者组成并美丽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人类的生活一步步走来的历程,也正是检验两种文化的试金石,使科技和人文在世界观上互补,在精神上融通。试金,才能更好的铸金。由此看来,生活与二者自然是作用与反作用的相互施力了。
以上,就个人观点,从人文与科学的定义入手,逐步引伸到两者间的关系,最后说明了我所认知的生活与其二者的相互关系。
人文,科学,生活。我们哪一个也不能离开,因为它们之间相联系所带给我们的是文明。再通俗些的说,它们之间的走近,让我们,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