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学基础;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它,是中华民族的无上骄傲;它,就是伟大的中国汉字!
生活中处处有汉字,报纸上、书本上、手机上、商店招牌上……但很少有人会去细细品味它的美,可我却能发现它的可爱与美丽!
瞧!这一个个千姿百态的汉字,像一幅幅抽象的画,让人不知不觉就沉迷其中、沉醉其里。比如,“旦”字,上面的“日”字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大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所以是“旦”;还有“休”字,左边是“个”,代表一个人,右边是“木”,代表一棵树,人靠在树上,所以是“休”;而“家”字,上面的“宀”代表遮风挡雨的屋顶,看起来像自己温馨的小窝……多么形象啊!
汉字的字体种类有很多,其中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五种最为典型。从抽象的简笔画到如今的简化字,汉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堪称是我们伟大祖先智慧的结晶。
汉字,这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以其深厚的内涵、优美的型体、悠久的历史被无数人喜爱,是中国当之无愧的文化瑰宝。我认为,汉字是世界上最美雨的文字,我们要多多发扬、多多宣传我们的汉字,让全世界都感受到我们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我们国家的汉字感到骄傲!
唐诗色彩,充盈诗画精髓,巧夺天工骊韵。
——题记
那是一个文采耀目的浪漫时代,每天都上演着精彩的文学盛会;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太平盛世,时刻都在叙写着动人的故事;那是一个千古风流的如歌岁月,时至今日,依然散发着迷人的情调。阅读大唐,领略到盛世色彩。
大唐的沙场是金色的,带着激昂的斗志。一片金色的世界里,黄沙漫天飞舞,战士一列列整齐地站在固若金汤的边防,身着黄金甲,手执寒铁戈,这是雄狮,这是金戈铁马,这是王昌龄的“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是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光彩夺目啊!
大唐的江水是火红的,迸发着希望的光芒。像火焰,点燃了人们心中的美好向往,让天地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像光芒,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让这个伟大的时代熠熠生辉。她是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迷人之景,令人心旌摇荡。
大唐的友谊是绿色的,诉说着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一桌菜,一壶酒,一匹骏马,一枝柳,是离人送别是的场景,无论是李白的“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还是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绿意盎然,深深离别,低吟浅唱,友谊常青。
大唐的月色是洁白的,承担着浓浓的乡愁。无数人望月叹息,只为了心中那片永远圣洁的净土——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异乡的戎鼓和孤雁中观赏秋夜月露,倍增思乡忆弟之情;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更是写出了夜深人静时刻,一个游子心中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大唐诗中的色彩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朵奇葩,只要我们慢慢品读,细细寻找,她就能带来那跨越时空的触动,拨动心中的那根弦,被这色彩所触动,一定收获知识,净化心灵。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品味古诗,来弘扬传统和古老的文化,让古诗融入我们的生活,让中华民族的瑰宝发扬光大。
指导老师 屈婧
茶,华夏文化之精髓,因为味涩,尝苦而被大多数人所遗忘,都觉得喝茶费时又费力,折腾人,而我却偏偏爱上了这折腾人的茶。
“咕嘟,咕嘟......”沸腾的茶水在不断敲打着紫砂壶的帽檐,伴随着升腾的水雾,是一股淡淡的茶香。
我随手熄灭了舔着壶底的火舌,躁动的茶水逐渐平息了。洗杯,沏茶,热杯再沏茶,动作行云流水,呷上一口,仿佛置身于一片竹林中,听溪水流过,鸟鸣猿啸,清风扫竹叶。
我不禁回想起朋友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喝茶难道不折腾人吗?还要记住一套又一套的手法?何必呢?”我想了又想,他的话没错,喝茶确实挺折腾人的,费时、费力,还费脑子。所以,有一段时间,我对茶渐渐疏远了,甚至如同大多数人一般,因为不想折腾,淡忘了。
外公,是一位茶道老手,房间里摆满了琳琅的茶具,单是茶壶就有几十种------宜昌紫砂壶,襄阳石壶,洞庭铜壶.......
他发现我最近不喝茶了,感到很奇怪,便问到“你最近咋不喝茶了?”我把想法告诉了外公。外公平时和蔼的脸色顿时一沉,道:“什么折腾不折腾,这是茶道!练的就是坐功和耐心,现在年轻人一个个都沉不住气,将来能够成什么大事!唉”。望着外公摇着头回房间的背影,
又望了望我淡忘了的茶具,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愧疚。
我又煮上了茶,茶水依旧敲打着紫砂壶的帽檐,在水雾的升腾中,一股淡淡的茶香又弥漫而出。
茶,是折腾人,但练的是坐功与耐力,在折腾中慢慢磨练出不急不躁的性情,练就泰然自若的气度。秦国铁骑在数年如一日的折腾中才有傲视群雄,睥睨天下的本领;苏秦在六国奔波数十年,才成就合纵大业。张仪曾说:“凡欲成事者,必先息性而后炼心。”于人,于己,于国,只有在折腾中磨练,才能成就大事。
茶,煮的是人,弥漫的是成事之后的香味。
指导老师:蒋博
编者寄语:
茶叶因沸水,才能释放出深蕴的清香;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挫折,才能留下人生的幽香。人生如诗,诗情画意纵山水;人生如茶,点点馨香蕴于胸。小作者笔力老成,格局宏大,于品茶之中品出了秦国铁骑傲视群雄,俾睨天下的本领,品出了苏秦合纵天下之宏业,品出了张仪先息性后炼心的境界。茶如人生,贵在折腾。愿大家趁早,把生活折腾成你自己想要的样子。
它们是中华民族的代表,它们是中华民族的精髓,它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们是谁?汉字。
如果你说它们并没有什么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是它使得我们人类的文明得到延续。使得我们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它们各有独自的魅力。写到海这个字的时候,眼前会出现辽阔的大海,看到暗字仿佛眼前会出现阴暗的角落,叶字一出现好像一片嫩绿的绿叶,在你面前当你写下一个个汉字时,仿佛身临其境,它们像一群变化多端的小精灵,时而轻如鸿毛,时而重如泰山。时而飘若游丝,时而娇若惊鸿。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画,都是一曲音乐。
汉字跟世界各国的文字比起来,拥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从甲骨文到金文,从隶书到楷书,没有哪一个演变过程不该去细细品味。
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这些富有魅力的文字,仿佛天生就有诗的灵性,这些有感情,有声音有气味的小精灵,怎能不诱发你写诗的兴致啊!现在国有大多数人都在学英语,可是那26个字母并不具有感情,声音,气味。我不是盲目的维护汉字,而是它的无限活力和奇特魅力深深吸引了我。在我学习了一些西方文字后,我是越来越惊叹中国的汉字无与伦比了。
汉字培育了中国古老的文化,不管这块东方的土地上,有多少种不同的语言,但这汉字却成为了这群羊羔中的领头羊。
用汉字的同胞们,朋友们,请去发展它,美丽它吧!历史和文明将会开拓出一个新的领域。
诗歌,乃文化之精髓;诗歌,乃文化之底蕴。这些文化元素一直使我心灵得到净化,使我明辨是非,不断成长。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代思想家朱熹写下的这首《劝学》诗,十分明了地向我们展示了“珍惜时间”这一人生哲理。既然“少年易老”,而“学”又“难成”,何苦不抓紧时间,“一寸光阴不可轻”的学习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对我的影响很大。记得有一次,我在解一道数学题时,百思不得其解。但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顿时,脑海中闪过一种解题思路,我反复查看题目,找到了突破口,如同被点醒了一般,成功解开了这道题,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每次攻克难题时,我总会以这句诗歌激励自已。
当然,陆游先生对我的影响可不止这一点。“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这句爱国诗深深地打动了我。陆游一生忠心报国却又被奸人所害,在他临死前,满怀悲愤地让儿子拿来纸笔,写下了这首名垂千古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每个人都应该以国为本,立志报国,这便是这首诗对我成长道路上最大的启发了。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清代诗人郑燮为自己的画作《竹石》所题的一首诗。短短两句,一幅石缝中的竹子在寒风中毅然挺拔的形象跃然纸上。刚正不阿,铁骨铮铮,这不也正是诗人一生的写照吗?还有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更是咏物诗中的代表。“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舍身报国,这不正是于谦一生所追求的吗?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平生。这一番诗叹是苏轼的笑言,也是感叹,如同他的另一首词《浣溪沙》一般,不需豪言壮志,总能轻松地将乐观阔达的精神体现出来。或许,正是这种情绪感染了我,使我每一次悲观的时候都会想起这样一个场景:苏轼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苏轼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无论在怎样的困境中,都要保持乐观的情绪,这或许就是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带给我的启发。
诗歌文化是美好的,她所包含的人生哲理,值得我们用其一生,去追寻她,去感受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承载的便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受家庭的教育熏陶,我自幼爱读诗,尽管儿时只是张嘴背诵而不知其意,随着年龄渐渐变大,很多诗词再次细细读来、听来,却总能感受到诗词中所蕴含的那份情感。
每逢空闲之时,我都会躲在自己的书房里诵读,体会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乡之情,品位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的亡国之恨,领悟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放情感。我最喜欢的古诗是那首儿时就朗朗上口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贫富不均的矛盾和制度的不合理。每次读这首诗,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在烈日暴晒下的农民们,不怕劳累、不怕炎热,流着满头大汗辛勤锄草、耕地,汗珠儿一串串滴进了禾下的泥土里的情景。我想,大家诵读完这首诗,必定也会像我一样,对粮食的来之不易发出由衷的感慨。这盘中的每一粒米饭,都饱含着农民的劳苦。农民伯伯为了让大家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自己在烈日当空的正午下田耕种,给禾苗锄草、这是多么感人的举动啊!
现在,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都忘记了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有时随长辈们外出饭馆吃饭,却常常能看到刚离去的人们在餐桌上剩下大量的饭菜,他们不知道节约、不懂得如何节约。我真想大声呼吁:让我们大家都来爱惜每一粒米,不要浪费粮食,那可是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成果啊!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从节约一粒米开始,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珍惜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凝聚着中国数百千年人的智慧。亘古历今,国学经典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在看完《弟子规》之后,我对“百善孝为先”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古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孝排第一位。所以说孝乃德之根本。“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至善、至纯、至高的人性的结晶。黄香温席、汉文帝亲尝汤药、蔡邕孝母......从他们的身上,我们读懂了孝的含义,这金光闪闪的“孝”字,激励、感召了我们每一位中国人!
看完这本书,我不禁想起一次有趣的经历。那天,我把一条罗非鱼喂给小猫吃,想看看小猫是怎么吃鱼的,就蹲下来观察。我想:小猫一定会快速地把鱼叼起来,跑到角落里享受美食。谁知,小猫却不慌不忙地用爪子把鱼撕开,并咬下一大块给了旁边的老猫......
我深深地被感动了。动物还能如此“尽孝”,何况我们人呢?
于是,我明白了我们第一小学为什么要注重礼仪的培养,注重国学的熏陶。以前,我经常常会惹父母生气,和他们顶嘴。却不知他们看到我学习不认真时一定很难受,在他们因我犯了错而打骂我时他们的心一定比我们的身体更痛,更痛……但现在我不会这样了,我拿给父母的考卷一定会让他们看完之后眉开目笑,我冲撞父母的声音变成了和父母唠家常,讲笑话的声音,父母骂我的景象变成了我给父母洗脚的景象,我会让父母的脸上一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让他们在晚年享享清福。
感动中国孝心少年的“板车女孩”黄凤,6岁时爸爸意外摔伤高位截瘫,妈妈离开家。11岁时她推着400斤的铁板车把爸爸带到上海治病。连续10年,她独自照顾爸爸,给他喂饭、翻身、按摩、换尿片。风霜雨雪再累再苦也不曾放弃!16岁的她说:委屈时看见我爸笑,就没事了。
“最美孝心少年”,孝心感动中国。他们的身上闪烁着孝道的光芒,感人的故事背后蕴藏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最美孝心少年的德行孝举是中华文明的基石,正是他们一点一滴的孝的举动才构筑成了社会道德的风尚。
作为中华儿女,让我们继承这一“百善孝为先”的优良美德,并把这一美德传承下去,让文明美德之花在人们心中尽情绽放,让中华美德陪伴我们一同成长!
星期一冯老师告诉我们周五要开“艺术小花朵朵开”主题中队会,大家都很高兴,老师还让我表演节口,让我在一个小品里扮演卖黄瓜的老大爷,我高兴极了。我想这太容易了,我一定能演好!
排练时,我照着台词就喊了起来,逗得大家戊笑。同学们都说我演得不像。
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声:“到农贸市场去看看吧!”这下可提醒了我,我赶紧去了农贸市场,我站在道边注意看,只见卖菜的见到过来人买菜才吃喝,吃喝的词也不止“卖黄瓜啦”这一句,还有多少钱1斤,还有夸黄瓜好的词儿呢!而且一边吃喝一边指着黄瓜给大家看,同学们都说太像了!当一次小演员,我明自了一个道理:看事容易,做事难。
本文通过扮演节目中一个卖黄瓜的老大爷这件事,说明了“看事容易,做事难”的道理。几句很简单的吃喝,总吃喝不像,后来到菜市场学了一趟,就像了,你听:“卖黄瓜啦,顶花带刺儿”多么形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