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成语的成语故事
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三字成语的成语故事 ,欢迎阅读。
【黄粱梦】
现在说的白日做梦就是黄粱梦,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你自己不肯努力,却整天想着发大财,你以为天上能掉馅饼么,你这就是在做黄粱梦。
黄粱梦出自金·元好问《过邯郸四绝》:“死去生来不一身,定知谁妄复谁真?邯郸今日题诗客,犹是黄粱梦里人。”因而,也称“邯郸一梦”。
话说从前有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卢生,在邯郸一个客店遇见道士吕翁。吕翁送他一个枕头,这时店主正开始做黄粱饭,卢生小睡一会,在梦中他中进士做宰相娶美妻,儿孙满堂,生活美满。梦醒后,主人的黄粱饭都还没做熟。真是梦里不知走了多少路,做了多少事,醒来还是在床上,徒生悲凄。
【想当然】
“纸上谈兵”、“闭门造车”、“坐井观天”这都是想当然,不去实践了解真实情况,而是在那里凭主观臆想,生活中这样的事多如牛毛,“你不要在那里想当然”,这个成语恐怕都不知道用了多少遍了。
想当然就是指凭主观臆断,以为事情应当是如此。出自《后汉书·孔融传》:“初,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说的是公元203年,曹操同儿子曹丕率军攻占袁绍的老巢邺城,18岁的曹丕见23岁的袁尚妻子甄氏十分漂亮,就强占为夫人。孔融知道后就写信给曹操,运用当年周武王把商纣王的宠妃妲己赏给周公的典故。曹操不解,孔融说他根据现在推想过去的。曹操明白了孔融的真实用意,心里自然不快,以后借口杀孔融,或多或少与这想当然有些干系。孔融想当然惹下了麻烦,看来这个想当然的危害不可小觑啊。
【一杯羹】
如今互联网行业火爆,都想去分得一杯羹;房地产火爆时,大佬们都分得了一杯羹。生活中,只要有利可图,大家都想分得一杯羹,只无奈僧多粥少。
一杯羹原义是一杯肉汁。现多指可分享的部分利益。出自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话说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担心长期对峙下去对他不利,于是抓了刘邦的父亲,扬言刘邦不投降就杀了他父亲炖成肉羹吃,刘邦听说后说:“我们两人是结拜兄弟,我的父亲也是你的父亲,如果杀了的话。就分一杯羹给我吧。”项羽听从项伯的劝告没有动手杀人。战争中,以攻心战术取胜,项羽此举反而暴露他已是走投无路。刘邦顾国不顾家的选择让刘爸爸失去了利用价值,因而得以保全性命。
【丑八怪】
丑八怪,顾名思义就是外貌丑陋的人。在这个看脸的时代,没有高颜值是多么令人心塞的事啊。可是,长得丑是我的错吗?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你万万想不到,丑八怪最初竟然指的是“扬州八怪”——郑燮、金农、汪士慎、罗聘、李蟮、高翔、黄慎、李方膺、高凤翰、华岩、闵贞、边寿民、陈撰、杨法、李勉等人。这些可都是有名的画家,大才子耶。难道是因为他们都长得丑吗?当然不是,而是这些人在当时所谓的正统画派眼里一是做人不合时宜、我行我素,二是作画我从我法、推陈出新,所以被蔑成为“丑八怪”,这可真是比窦娥还冤啊。
【落汤鸡】
下雨天不打伞,不小心掉水里了,浑身湿透就成落汤鸡了。很多人都有落汤鸡的经历,所以这个成语早就烂熟于心了。落汤鸡比喻浑身湿透或名利受到极大损失的人。
可是落汤鸡成语是怎么来的,恐怕就鲜少有人知了吧。落汤鸡出自明·天然智叟《石头点》第六回:“止子小船身一旺,立勿定,落汤鸡子浴风波。”说的是聪明长工惩治恶财主的故事。
从前,有个大财主名叫罗堂吉,有一次,罗堂吉要下乡收租,却叫长工挑百十斤行李,财主老婆还交代道:“行李都是你挑,可不准老爷拿一件;不论走到哪儿,要让老爷走在前面;不论谁招呼老爷,你不准多嘴。若违犯了规矩,回来揭你的皮!”长工听了气得不得了。
走到半路上,突然下了大雨,财主忙叫长工拿雨伞,长工说:“那可不行,太太交代的,行李不能让老爷拿呀!”任财主怎么说,长工就是不给。财主叫长工找个地方避雨,不料却跳出一只恶狗来,财主一面躲,一面叫长工去招架。长工连理都不理说:“太太交代的,不管谁招呼你,都不准我多嘴呀。”财主哭笑不得又拿长工没办法。催完租往回走河里涨了大水,财主忙叫长工下去探一探深浅。长工推辞道:“太太交代不论走到哪儿,都要让老爷走在前面。”财主只得自己下水,谁知他竟掉水里了,等长工把他救上岸来浑身湿透了。
等财主回家,财主婆一看,吓了一跳:“你怎么成了个‘落汤鸡’啦!”财主便把路上的经历说了一遍,最后说:“你以后再不准教那老实疙瘩那一套了,以后收租干脆别让他再跟我啦!”于是,罗堂吉的外号“落汤鸡”就这样传开了。后来,“落汤鸡”变成了一句俗语。
【苦肉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苦肉计不仅用于战争之中,如今也被广泛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你有没有为了让父母多给点零花钱而上演苦肉计的经历?这个成语大家不仅会说,都已经运用自如了。
苦肉计就是故意伤害自己的肉体以骗取敌方信任的计策。出自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亏杀那苦肉计黄盖添粮草。”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已是尽人皆知的`故事了。两人事先商量好了,假戏真作,自家人打自家人,骗过曹操,诈降成功,火烧了曹操八十三万兵马。
隋炀帝杨广就是运用苦肉计的高手,并且靠此计登上皇位。隋朝时期,杨坚谋位成功,封杨广为晋王。杨广心中不服,一心想当太子,就找安州总管宇文述商议。宇文述知道独孤皇后妒心重,就给杨广出主意,让他回宫用苦肉计博得皇后的同情。这一计很灵,皇后鼓动皇上,废太子而另立杨广。看来,这苦肉计用好了能助自己成大事,当然,苦肉计也是险计,用的不好也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闭门羹】
这个羹想必很多人都吃过了。想去拜访,不料却遭遇“铁将军”把门,真是相当遗憾啊。
“闭门羹”就是指主人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出自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一:“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
“闭门”何以与“羹”联系起来的呢?相传在唐代,宣城女子史夙长得如花似玉,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很多年轻的男子便慕名纷纷来拜访她,但她会客有一条规矩:客人献上一首诗,看中后才愿意一见。如果客人不会作诗,或者献上的诗文不被看中,就叫人在门口以一碗羹相待,婉言拒绝会客。天长日久,来访的客人们见了羹,也就心领神会,便主动地告辞了。以羹待客就是拒绝会见的意思,这个故事流传下来之后,“闭门羹”就成了拒绝的代名词。
【下马威】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火”就是下马威。烧得好就树立了威信,让人心服口服;烧得不好恐怕就烧伤自己了。
下马威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出自《汉书·叙传》:“畏其下车作威,吏民竦息。”
据说,西汉时期,豪门贵族少年班伯主动请缨到混乱的定襄去做太守。他刚到任,当地的豪绅大姓把以前的犯事的人全都藏匿起来。而班伯一上任就大肆宴请豪绅大姓,与他们交朋友,待了解犯事的人藏身之处后立即下令捕杀,定襄很快就安定了。这个“下马威”用得好啊。
【三字成语的成语故事】
阿英日记打一古代著作三字谜语
谜面:
阿英日记 (打一古代著作)
谜底:
三国志
初看谜面,就像是日记本封面上的题字,最先令人想到的就是一个名叫“阿英”姑娘的日记本,很难会联想到与著作有关,更别说久远的古代著作了。然而,细看之下依然会找到端倪和突破口。
既然顺读谜面无法直接参透,那就要换个思路,顿读谜面,逐字顿读,谜面顿读成“阿、英、日、记”。这四字跟古代著作有关的就那数“记”字了,“记”是指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字,与“志”的'字义是相通的。
剩下“阿、英、日”,深入分析你会发现它们之间有个共同点,分别添上一个字就都能作为一个国家名,“阿”可作阿曼,“英”可作英国,“日”可作日本。因此可以将“阿、英、日”会意为三个国家名的简称,代指“三国”。
此谜立意深远,顿读、会意之法夹带其中,层层抽丝,方能柳暗花明。
【阿英日记打一古代著作三字谜语】
成语大全频道精心搜集了384个关于三的成语,带有三字的成语及解释。
以“三”字开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三足鼎立] 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三智五猜] 比喻用尽心思,多方猜测。
[三纸无驴] 形容写文章废话连篇,不得要领。
[三旨相公] 用来讽刺庸禄低能的大官。
[三贞五烈] 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同“三贞九烈”。
[三贞九烈] 贞:贞操;烈:节烈。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
[三折肱为良医] 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三折肱,为良医] 几次断臂,就能知道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成为内行。也指高明的医道。
[三战三北] 北:败逃。打三仗,败三次。形容屡战屡败。
[三占从二] 三个人一同算卦,听从其中两个人的意见。比喻听从多数人的意见。
[三灾六难] 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同“三灾八难”。
[三灾八难] 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三月不知肉味] 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三怨成府] 言与三人结怨则仇恨集身,难以免祸。
[三浴三衅] 衅:以香涂身。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
[三余读书]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三盈三虚] 盈:满。虚:空。指孔子的满门弟子,被少正卯讲学所吸引,多次离开孔子之门。形容讲学效果好,影响大。
[三阳开泰] 《周易》称爻连的为阳卦,断的为阴爻,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
[三阳交泰] 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同“三阳开泰”。
[三言两语] 几句话。形容话很少。
[三言两句] 几句话。形容话很少。同“三言两语”。
[三言讹虎] 犹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三旬九食] 旬:十天叫一旬。三十天中只能吃九顿饭。形容家境贫困。
[三薰三沐] ①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同“三衅三浴”。②表示虔敬。③比喻栽培,提携。
[三熏三沐] ①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同“三衅三浴”。②表示虔敬。③比喻栽培,提携。
[三星在天] 指新婚。
[三星在户] 表示新婚之喜。
[三衅三浴] 衅:以香涂身。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
[三心两意] 常指不安心,不专一。同“三心二意”。
[三心二意] 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三写易字] 指古书传写易致差错。
[三写成乌] 指古书传写易致差错。同“三写易字”。
[三下五除二] 珠算口诀。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
[三徙成国] 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同“三徙成都”。
[三徙成都] 相传舜三度迁移,百姓慕德而从,所至处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
[三五成群] 几个人、几个人在一起。
[三窝两块] ①指有多房妻妾。②指众多的子女。
[三位一体] 基督教把圣父、圣子、圣灵称为三位一体。常用来比喻三个人、三件事或三个方面联成的一个紧密不可分的整体。
[三瓦两巷] 旧指富家子弟寻欢作乐的地方。同“三瓦两舍”。
[三瓦两舍] 瓦、舍:宋、元时指妓院及各种娱乐场所。旧指富家子弟寻欢作乐的地方。
[三推六问] 推:推究;问:审问。旧时指反复审训。
[三吐三握] 以之为求贤殷切之典。
[三头六证] 指众多的人证。
[三头六面] 指当着众人或有关各方之面。
[三头六臂] 三个脑袋,六条胳臂。原为佛家语,指佛的法相。后比喻神奇的本领。
[三头两绪] 形容事务繁杂,不易弄清头绪。
[三头两日] 三二天。形容时间相隔很近。
[三头两面] 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两面手法。
[三头对案] 指有关双方在证人或中间人在场时一起对质,讲清楚事情真相。
[三头八臂] 神道的形状。后比喻神通广大,本领出众。同“三头六臂”。
[三天两头] 隔一天,或几乎每天。形容经常、频繁。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三汤五割] 泛指烹饪之事。也指各种肴馔。同“三汤两割”。
[三汤两割] ①泛指烹饪之事。②指各种肴馔。
[三台八座] 泛指高官重臣。
[三思而行] 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三思而后行] 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三兽渡河] 佛教以兔、马、象三兽渡河入水之深浅,喻小、中、大三乘证道之高下。后泛指修行。
[三首六臂] 神道的形状。后比喻神通广大,本领出众。同“三头六臂”。
[三豕涉河] 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三十三天]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
[三十六行] 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三十而立]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三尸五鬼] 比喻奸佞之臣。
[三尸暴跳] 形容人气愤到极点。
[三省吾身] 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三牲五鼎] 旧时形容祭品丰盛。后来也形容食物美好。
[三生有幸] 三生:佛家指前生、今生、来生;幸:幸运。三世都很幸运。比喻非常幸运。
[三蛇七鼠] 比喻为害的东西多。
[三山五岳] 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泛指名山或各地。
[三三五五] 三个一群,五个一伙。
[三三四四] 犹三三两两。形容人数不多。
[三三两两]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三日新妇] 旧时过门三日之新妇,举止不得自专。因以喻行动备受拘束者。
[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三人为众] 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已不算少数。
[三人成虎] 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三拳两脚] 形容不多几下拳打脚踢。
[三拳不敌四手] 比喻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
[三求四告] 指再三求告。
[三清四白] 指非常清白。
[三亲四眷] 泛指众亲戚。同“三亲六眷”。
[三亲六眷] 三亲:父母、兄弟、夫妇;眷:家属、亲戚。泛指众亲戚。
[三亲六故] 亲戚故旧的总称。
[三迁之教] 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三期贤佞] 以之为不辨是非黑白的典实。
[三妻四妾] 妻妾众多的意思。
[三婆两嫂] 犹言三妻四妾。
[三平二满] 比喻生活过得去,很满足。
[三朋四友] 泛指各种朋友。
[三年之艾] 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三年五载] 三、五:表示大概数量;载:年。指多年。
[三年化碧] 指忠心不泯。
[三臡八菹] 泛指精美的肴馔。亦借喻精美的诗文。
[三沐三薰] 再三沐浴熏香。表示郑重或虔敬。亦作“三沐三熏”。
[三沐三熏] 再三沐浴熏香。表示郑重或虔敬。亦作“三沐三熏”。
[三命而俯] 旧是指官职步步上升,态度也愈加谦虚。
[三媒六证] 旧时婚姻,由父母包办,还必须有媒人介绍。表示郑重其事。
[三毛七孔] 指心思,心机。
[三马同槽] 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
[三六九等] 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
[三令五申] 令:命令;申:表达,说明。多次命令和告诫。
[三邻四舍] 泛指邻居。
[三老五更] 相传古代统治者设三老五更,以尊养老人。
[三老四少] ①老少众人。②方言。称参加青帮的人。犹言老少爷们或兄弟爷们。
[三句话不离本行] 行:行当,职业。指人的言语离不开他所从事的职业范围。
[三句不离本行] 本行:个人从事的行业。形容一说话总要讲到自己从事的行业。
[三节两寿] 旧俗对于塾师,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脩一月,称为三节两寿。亦用以泛指节日和生辰。
[三街六巷] 泛指大街小巷。
[三街六市] 泛称各街市。
[三街两市] 泛称各街市。
[三教九流] 旧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三脚两步] ①形容走得快。②指走不多远。
[三江五湖] ①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②江河湖泊的泛称。
[三江七泽] 泛指江河湖泽。
[三谏之义] 指事君之正道。
[三缄其口] 缄:封。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三家村] 指偏僻的小乡村。
[三饥两饱] 犹言饥一顿,饱一顿。形容生活艰难。
[三魂七魄] 魂: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道家语,称人身有“三魂七魄”。
[三魂出窍] 形容害怕得不知所措。
[三荤五厌] 泛指荤腥食物。
[三回五次] 指多次。
[三回九转] ①形容曲折回荡。②犹三番五次。
[三皇五帝]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原为传说中我国远古的部落酋长。后借指远古时代。
[三环五扣] 形容捆绑结实。
[三槐九棘] 中国周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后因以“槐棘”指三公或三公之位。
[三户亡秦] 三户:几户人家;亡:灭。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比喻正义而暂时弱小的力量,有暴力的必胜信心。
[三好两歉] 指时好时病。形容体弱。
[三好两歹] 身体三天好,两天不好。指时好时病。形容体弱。
[三好二怯] 指时好时病。形容体弱。同“三好两歹”。
[三过其门而不入] 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三跪九叩] 叩:磕头。最敬重的礼节。
[三顾茅庐]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三顾草庐] 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同“草庐三顾”。
[三姑六婆] 比喻不务正业的妇女。
[三宫六院] 泛指帝王的妃嫔。
[三更半夜] 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三告投杼] 比喻流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
[三纲五常]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三复斯言] 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
[三复白圭] 指慎于言行。
[三夫之言] 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
[三夫之对] 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同“三夫之言”。
[三夫成市虎] 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同“三人成虎”。
更多“三”字在第一位的成语......
“三”字在第二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着三不着两] 指说话或做事轻重不当,考虑欠周,注意这里,顾不到那里。
[重三叠四] 形容多次重复。
[重三迭四] 形容多次重复。
[遮三瞒四] 说话、做事多方掩饰,不爽快。
[张三李四] 假设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攒三聚五] 三三五五聚在一起。
[攒三集五] 指三五成堆或成群地聚集在一起。
[再三再四] 重复好几次。
[有三有俩] 指有富余钱财。
[言三语四] 言、语:说、讲。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推三阻四] 找各种借口推托。
[推三推四] 找各种借口推托。同“推三阻四”。
[条三窝四] 搬弄是非,挑拔离间。
[挑三嫌四] 指挑挑拣拣,嫌这嫌那。同“挑三拣四”。
[挑三检四] 指挑挑拣拣,嫌这嫌那。同“挑三拣四”。
[挑三拣四] 形容过分地挑剔。也指对工作或事物再三挑选。
[挑三豁四] 指挑拨是非。
[挑三拨四] 指挑拨是非。同“挑三豁四”。
[说三道四] 形容不负现任地胡乱议论。
[让三让再] 指几次三番地推让。同“让再让三”。
[欺三瞒四] 一再欺骗隐瞒。
[偏三向四] 指偏向、袒护某方。
[拿三搬四] 比喻不服从调派。
[连三跨五] 形容动作迅速。
[连三接五] 犹言接连不断。
[连三接四] 犹言接连不断。
[连三接二] 犹言接连不断。
[连三并四] 犹言接连不断。
[拉三扯四] 指谈话或议论牵扯无关的人或事。
[狂三诈四] 狂:诓的假借,诓骗。一味欺诈。
[接三连四] 接连不断。
[横三顺四] 形容纵横杂乱。
[横三竖四] 犹言横七竖八。
[分三别两] 详细分说;清楚,明白。同“分星擘两”。
[二三其意]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二三其德] 二三:不专一。形容三心二意。
[二三君子] 犹二三子。
[丢三忘四] 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同“丢三落四”。
[丢三落四] 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
[丢三拉四] 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同“丢三落四”。
[掉三寸舌] 掉:摆动,摇。玩弄口舌。多指进行游说。
[调三斡四] 指挑拨是非。
[调三窝四] 搬弄是非,挑拔离间。
[调三惑四] 指挑拨是非。同“调三斡四”。
[颠三倒四] 形容说话做事错杂紊乱。
[低三下四] 形容态度卑贱低下也指工作性质卑贱低下。
[倒三颠四] 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精神恍惚。
[朝三暮四] 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朝三暮二] 比喻主意多变。
[差三错四] 颠倒错乱。形容差错很多或虚假不实。
[不三不四] 指不正派,也指不像样子。
[半三不四] 指心神不定,无精打采。
[巴三揽四] 形容说话东拉西扯。
[巴三览四] 比喻说话拉扯,没有中心。
[捱三顶五] 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
[捱三顶四] 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
[挨三顶五] 形容人多,连接不断。
“三”字在第三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朱弦三叹] 指称音乐的美妙。
[昼日三接] 一日之间三次接见。形容深受宠爱礼遇。
[再衰三竭] 竭:尽。指力量一再消耗,已经衰减耗竭。
[再衰三涸] 形容士气越来越低落,不能再振作。
[约法三章] 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余声三日] 形容乐声余韵无穷,不绝于耳。
[游戏三昧] 原为佛家语,意思是排除杂念,使心神平静。也比喻事物的精义、决窍。后指用游戏的态度对待一切。
[勇冠三军] 冠:位居第一;三军:军队的统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壹倡三叹] 指一人歌唱,三人应和。
[一隅三反] 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
[一献三售] 指人臣过蒙宠幸。同“一献三酬”。
[一献三酬] 指人臣过蒙宠幸。亦作“一献三售”。
[一问三不知] 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
[一岁三迁] 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一时三刻] 指很短的时间。
[一日三月] 形容对人思念殷切。
[一日三岁] 形容对人思念殷切。
[一日三省] 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一日三秋] 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一日三覆] 指在一天之内多次反复玩味。
[一日三复] 指在一天之内多次反复玩味。
[一口三舌] 比喻唠叨、话多。
[一举三反] 指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
[一国三公] 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一饭三吐哺] 指一顿饭之间,三次停食,以接待宾客。比喻求贤殷切。
[一唱三叹] 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
[一倡三叹] 指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倡,亦作“唱”。
[一波三折] 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
[一板三眼] 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杨穿三叶] 原指射技高超。也比喻兄弟三人相继科举及第。
[阳关三迭] 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三迭:反复歌唱某一句。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后也比喻离别。
[五申三令] 三令五申。指再三告诫。
[五典三坟] 犹言三坟五典。泛指古代典籍。
[五大三粗] 形容人高大粗壮,体格魁梧。
[无风三尺浪] 比喻无缘无故也会生出事来。
[稳吃三注] 四人赌博,一个人赢三个人的赌注。比喻凭空的大量收获。
[韦编三绝]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网开三面] 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亡秦三户] 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退避三舍]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蹄闲三寻] 指马奔走时,前后蹄间一跃而过三寻。形容马奔跑得快。同“蹄间三寻”。
[蹄閒三寻] 指马奔走时,前后蹄间一跃而过三寻。形容马奔跑得快。同“蹄间三寻”。
[蹄间三寻] 指马奔走时,前后蹄间一跃而过三寻。形容马奔跑得快。
[汤去三面] 泛言普施仁德。
[岁寒三友]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事无三不成] 谓办事非经多次努力不会轻易成功。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诗家三昧] 指作诗的诀窍。
[入木三分]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日已三竿] 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同“日上三竿”。
[日上三竿] 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日高三丈] 犹日上三竿。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日出三竿] 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绕梁三日] 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目无三尺] 不把法制放在眼里。形容违法乱纪,胡作非为。三尺,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
[孟母三迁]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茅庐三顾] 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同“草庐三顾”
[屡次三番] 许多次。形容反复多次。
[六问三推] 指反复审讯。
[六韬三略] 《六韬》、《三略》:都是古代的兵书。后泛指兵书、兵法。
[六街三市] 六街:唐代长安城中的六条大街;市:古代称早晨、中午、傍晚为三时之市。泛指大街小巷。
[六街三陌] 泛指大街小巷。同“六街三市”。
[六臂三头] 比喻人的本事非凡,神通广大。
[两意三心] 三心二意。心里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犹豫不决或意志不坚定。
[两头三绪] 形容心意烦乱。
[两头三面] 形容作事情表里不一,两面糊弄,两头讨好。同“两头白面”。
[两面三刀] 比喻耍两面派手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两两三三] ①指三两为群。②形容稀疏。
[两道三科] 说三道四,花言巧语。
[两次三番] 多次,好几次。
[两般三样] 不一样,不一致。
[连中三元] 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利市三倍] 形容买卖得到的利润极多。
[立时三刻] 立刻、马上。
[犒赏三军] 犒:以财物或食物慰劳、鼓励。三军:春秋时称中军、左军、右宫为三军;后统称军队。现指陆、海、空三军。指奖赏、慰劳军队将士。
[君子三戒] 戒:戒规。君子有三条戒规:少年时戒美色;壮年时戒殴斗;老年时戒贪图。
[距跃三百] 指欢欣之极。
[九蒸三熯] 热气上升为蒸,火干为熯。比喻久经熬炼。
[九衢三市] 指繁华的街市。
[九流三教] 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九烈三贞] 贞:贞操;烈:节烈。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
[金人三缄] 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狡兔三穴] 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同“狡兔三窟”。
[狡兔三窟] 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假眉三道] 方言。装模作样。
[颊上三毛] 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
[颊上三毫] 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同“颊上三毛”。
[几次三番] 番:次。一次又一次。
[火冒三丈] 形容愤怒到极点。
[火冒三尺] 形容愤怒到极点。同“火冒三丈”。
[喙长三尺] 喙:嘴。嘴长三尺。形容人善于辨说。
[华封三祝] 华:古地名。封:疆界,范围。华封:华州这个地方。华州人对上古贤者唐尧的三个美好祝愿。即:祝寿、祝富、祝多男子,合称三祝。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比喻众多子女之中,一定有一个超群出众的人。
[红日三竿] 指天已大亮,时候不早。
[河清三日] 为升平祥瑞的预兆。
[河东三箧] 指亡失的书籍。
[二心三意] 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意念不专,主意不定。同“三心二意”。
[二满三平] 比喻生活过得去,很满足。同“三平二满”。
[读书三余] 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读书三到]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鼎足三分]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鼎分三足] 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鼎足三分”。
[得其三昧] 三昧:梵语,意为正定。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专心致志,达到悟境。引申为诀窍或精义。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熟知精义。
[此中三昧] 三昧:佛教用语,梵文音译词,意思是“正定”,即屏绝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门修养之法。比喻这里面的奥妙之处。
[垂涎三尺] 口水挂下三尺长。形容极其贪婪的样子。也形容非常眼热。
[长年三老] 古时指船工。
[草庐三顾] 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不成三瓦] 比喻不能要求齐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避君三舍] 指退让和回避。一舍:三十里。
[避军三舍] 指退让和回避。一舍:三十里。
[半夜三更] 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白璧三献] 楚人和氏得玉璞,两献楚王,两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为璧,世称“和氏璧”。比喻不识良材或怀才不遇。
[八难三灾] 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三”字在第四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至再至三] 指一而再,再而三。
[语四言三] 指信口乱说闲话。
[咸五登三] 指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事不过三] 指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
[让再让三] 指几次三番地推让。
[暮四朝三] ①原指说法、做法有所变换而实质不变。②比喻反复无常。
[连二赶三] 急忙;赶快。
[连二并三] 犹言接连不断。
[举一反三] 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径一周三] 径:圆的半径;周:圆的周长。即圆的半径与圆的周长比为1:3,比喻两者相差很远。
[接二连三] 接连不断。
[观隅反三] 犹言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二桃杀三士] 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
[鼎足而三] 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也泛指三个方面。
[不壹而三] 指再三;多次。
“三”字在第五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无事不登三宝殿] 比喻没事不上门。
[此地无银三百两] 比喻想要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
“三”字在第六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一而再,再而三] 再:第二次。一次又一次。
[一而二,二而三] 由一至二,由二至三。指由此及彼联想开去。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三”字在第七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初读陶行知,是在一个暑假,那时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新教师培训,拿到了一本书,《陶行知教育名篇》。那刚大学毕业的我,只闻陶公其人,未知陶公其说。整本书翻阅下来,只觉这是一本理论高深,离自己现实很遥远的书,头脑中几乎没留不下任何痕迹。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然而由于缺乏教学的经验和与学生的接触,这句话在那时读来也只是一句话而已,并无多大感触。工作六年后,2020年的暑假,当我再次拿起这本书,伴随着头脑中闪现这六年中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一个个画面,陶老的书读来竟颇为亲切了。
回首六年教师生涯,品读陶老先生的一言一语,竟有几点想法和陶公不谋而合,欣喜又感动。
一、变——把自己变成小孩子
陶行知主张教师要有儿童的思想、情感、爱好,要善于变成小孩子。他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不准人变,不教人变的不是教育。”他提倡:师范生第一变,变个孙悟空;师范生第二变,变个小孩子。陶老会经常与儿童写信,并且每逢疲惫的时候,只要打开小朋友的信一读,精神立刻加增十倍。直呼:“小朋友的信啊!你才是我的精神源泉。”“世上有十八岁的老翁,亦有八十岁的青年,要想一世到老都有青年的精神,需与青年交往,尤其走进儿童的内心。”
读到这,我想起,自己每学期结束都会给学生留一个“老师,我想对你说”的匿名写信任务,把这学期想对我说的,不管好的坏的,只要真心的实话统统告诉我。匿名写信,让我听到了学生的心声,也让我真正走进了儿童的内心世界。
“邢老师,你比以前公平多了。以前,你总爱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这学期我发现你变了,批评我们时也更加公正,一视同仁了。”我才发现,学生内心对平等是如此地在乎和渴望;“邢老师,虽说你拖堂不算多吧,但是我还是希望偶尔的拖堂也不要了吧,下课了却不能出去玩,这可是我最生气的地方了。”我才懂得,哪怕霸占属于孩子课间的一分钟都是残忍的;“邢老师,你有时候真的好凶啊,当时是很害怕的,不过后来觉得严厉一点,我们才能进步嘛。”我才发觉,孩子们已经长大懂事了……
把自己变成孩子,便会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成为朋友,学校成为乐园。扪心自问,我和学生真的交朋友了吗?没有。虽然在课堂上我和学生平等对话,虽然我曾面带微笑和学生一起踢过毽子,跳过绳,但是,我没有和学生做真心朋友,原因何在?读完《陶行知教育名篇》,我终于明白了,是因为我没有变成一个小孩子,没有变成内外如一的小孩子。学期末的匿名写信,我会一直坚持下去,不仅如此,我要想孩子们所想,乐孩子们所乐,忧孩子们所忧,始终提醒自己,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从他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二、真——追求真实的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对每个学生个体而言,生活世界是第一位的,知识世界是从生活世界分化出来的,是为生活服务的。所以知识和学校的学习必须是真实的。
扪心自问,我们的教育又有多少是真实的?这不禁让我想起曾经去听课的一幕。那是一节数学课,由于是一年级学生,课堂纪律还需老师关注,所以上课老师带来了一些星星作为奖励,说:“这些星星可是智慧之星哦!只有积极好学,爱思考,课堂表现好的孩子才能拥有我们宝贵的智慧之星。”整节课,孩子们情绪高涨,都为能拥有智慧之星而努力和骄傲。本是很顺利的一节课,但就在下课时,老师遗漏了一些智慧之星在讲台桌上,热心的孩子赶紧跑来拿给老师。此时老师已经踏出教室门,手上又拿着很多东西,她随手就把这几个智慧之星扔进垃圾桶了。这个无意之举,本来我也没在意,但是我坐在教室后面听到一个学生说,“什么智慧之星嘛,是老师骗我们的啦!你们得到的人也别得意了。”猛地一惊,回想我自己有几次上课,虽然没有丢掉过这些奖励,但有好几次是很不在意地课下就随便送给一些同学了。试问这样的奖励教育还有意义吗?
我想,答案是我们没能悟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生活即教育”。我们把课堂和课下分的太清楚了,也把知识和生活分的太清了,忘了陶老所说的,生活中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三、趣——拥有诲人不倦的乐趣
《论语·述而篇》有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陶老先生感慨这真是千古不灭的格言,并且是两句不能分开的话。因为要“学而不厌”才能够做到“诲人不倦”。学生不能受多大的益,当老师的也觉得不胜其烦,没有多大的乐趣,如是的粉笔生涯,真是不能不厌倦了。倘若当老师的自己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以教人者之心教己,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当教师也会有源源不断的乐趣了。
读到这里,不禁反思自己,六年的教师生涯是否已经每日墨守陈规,心生厌倦了呢?如若不能日有所进,平凡的每一天就会枯燥乏味;如若不能日有所学,一成不变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套路就会索然无趣。猛然发现,或许哪一天你感觉工作厌倦了,其原因并不是在于工作本身,而是在于我们自己,是否愿意追求新的东西,日益进取,并在每天的变化和成长中获取源源不断的乐趣。不过这种境界实在太难达到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老师与学生之间真正达到教学相长,互利共赢,可谓理想中的师生关系。先生的文章就如一剂良药,让我幡然醒悟,原来“倦”与“趣”存在于我们一念一行之间。
掩卷细思,静心细味,如果用一个字概括先生的一生,那一定是一个“真”字,有真爱、做真人、求真理、践真行。如果用三个字概括先生对我的箴言,那一定是这三个字:“变”、“真”、“趣”。值得我一生珍藏。
(作者是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蓬街镇中心小学教师)
后 记
读陶行知,也是读自己,从一开始读得懵懵懂懂,到领悟陶老的思想,也是认识自我的一个过程。先生是教育家,但他并不以教育家的姿态而自居,他人格最有魅力之处在于时时刻刻对自己的教育,这是我读陶行知最大的收获。
校长寄语
愿读书、善读书、坚持读书,是青年教师能否健康成长、快速成长的一个分水岭。于教师终身成长来说,读经典、用经典、悟经典,是其教坛生涯的不竭源泉。邢老师能从书中悟,又能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从书中得,是得其读书之精义矣。(丁慧震)
薇言微语
罗曼·罗兰说:没有人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邢老师读书,正是这样的。她读陶著,且读且思,自我始终是一个凝聚点,因此先生的亲切的话语,便成了她的思想的源源不断的营养。更可贵的是,她还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整理记录了下来,这样的过程,无疑是一种更深刻的成长。
这样的读书,很值得我们学习!
01
【一言堂】比喻领导缺乏民主作风,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
【一窝蜂】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和行动。
【定心丸】能使人情绪安定的东西。
【高姿态】指对别人宽容、谅解。
【烂摊子】比喻秩序混乱、不易收拾整顿的局面或单位。
【香饽饽】比喻受欢迎的人或事物。
【小儿科】比喻胸襟狭窄或吝啬的行为,或比喻微不足道的人或事物。
【夹生饭】本意为半生不熟的饭,比喻开始没做好再做也很难做好的事情,或开头没解决以后也很难解决的问题。
【绵里针】棉絮里面藏着针。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毒。
【迷魂汤】喻迷惑人语言或行为。
02
【马后炮】喻事后才采取措施,但已无济于事的人。
【试金石】比喻精确可靠的检测方法。
【口头禅】指经常挂在口头而毫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闭门羹】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
【败家子】指任意挥霍家产的不成器的子弟或任意浪费国家财物的人。
【半瓶醋】比喻对某一门知识只是一知半解却好在人前卖弄的人。
【绊脚石】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
【长舌妇】好进谗言的妇人。
【不倒翁】形似老人的玩具,上轻下重,扳倒后自己能竖立起来。现多用于讽刺巧于保持自己地位的人。
【落汤鸡】形容浑身湿透,像掉在热水里的鸡一样。
03
【吹鼓手】旧时婚丧礼仪中吹打乐器的人,比喻专为别人捧场的人。
【多面手】指擅长多种技艺的人。
【两面光】两个面都光滑。比喻两方面都不得罪,两边做好人。
【马前卒】旧时在马前吆喝开路的兵卒差役。现在比喻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敲门砖】敲门的砖石,门敲开后就被抛弃。比喻骗取名利的初步的工具。
【替罪羊】古代犹太教祭礼是替人承担罪过的羊。比喻代人受过。
【眼中钉】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
【应声虫】比喻自己毫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
【窝里斗】形容家庭或团体内部发生争斗或冲突。
【阳关道】比喻有光明前途的道路。
04
【耳边风】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八面光】形容非常世故,各方面都应付得很周到。(贬义)
【白费蜡】是“瞎子点灯——白费蜡”的省略形式,意思是不起作用,白费力气。
【白眼狼】比喻忘恩负义的人。
【保护伞】比喻可以起保护作用的有威慑性的力量或有权势的人。(贬义)
【背黑锅】比喻平白无故地替别人承担罪名。
【擦边球】把做在规定的界限边缘而不违反规定的事比喻为打擦边球。
【炒鱿鱼】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为解雇。
【唱双簧】双簧,曲艺的一种,一人在前面表演动作,一人藏在后面或说或唱,互相配合。唱双簧,比喻两个人一明一暗、一唱一和配合行动。
【唱白脸】“白脸”京剧中的反派角色。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当严厉或令人讨厌的角色。“唱红脸”与“唱白脸”正相反。
05
【唱反调】提出相反的主张,采取相反的行动。
【唱高调】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
【唱主角】比喻担负主要任务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
【吃错药】比喻说话办事有违常理。
【吃小灶】比喻享受特殊照顾。
【处女地】比喻未开垦的土地。
【穿小鞋】比喻受人(多为有职权者)暗中刁难、约束或限制。
【闯红灯】①车辆遇红灯信号不停车,违章继续行驶。②比喻公然违反禁令。
【打边鼓】比喻从旁帮腔、助势。
【打官腔】指说一些原则、规章等冠冕堂皇的话对人进行应付、推脱、责备。
06
【打水漂】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
【打圆场】调节纠纷,缓和僵局。
【大气候】①一个广大区域的气候。②比喻出现在较大范围内的某种政治经济形式或思潮。
【打关节】旧时指暗中行贿,勾通官吏,疏通官府。
【打牙祭】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顿有荤菜的饭,后泛指偶尔吃一顿丰盛的饭。
【吊胃口】比喻让人产生某种欲望或兴趣。
【东道主】比喻请客的主人。
【定心丸】比喻能使思想、情绪安定下来的言论或行动。
【发烧友】对某项事业或活动非常迷恋专注的人;狂热的爱好者。
【走过场】比喻敷衍了事。
每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三字经》里的“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这一片段。它告诉我“成事贵在坚持!”
“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这一片段内容讲的是:宋朝有个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
一个人光有才华还不够,还要有对自己梦想,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坚持才能取得胜利。正如梁灏一样,多次科举都未果。但是,他在没实现自己的梦想的时候,并没有从此一跌不振,放弃追逐自己的梦想。而是,重整旗鼓,再度参加科举,直到考中状元。正是他那份梦想的力量和那份坚定执著的精神,最终才有考中科举,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的场面。
梁灏的对梦想执著追求的精神使我想起了爱迪生这位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寻找适合做灯泡的材料时,一次一次地试验,一次一次地失败,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没找到合适的材料。面对失败、挫折、他人的冷嘲热讽他仍不放弃,后来,找到了合适的材料即钨丝做灯丝,成功发明了灯泡。让灯泡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爱迪生和梁灏一样,对梦想总是那样坚持追求。让我再度相信“成事贵在坚持!”
《三字经》里的“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这一片段给了我这样的一个启示:有志者事竟成,凡是立定志愿,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去做,是一定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