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草房子》这本书我深有感动,故事里的人物老师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和对尊严的执着坚守。
其中的一段让我感触颇深。故事的内容是:有一天,天上,好像要下雨,这时桑桑的妈妈来了,要去接桑桑,桑桑妈妈看见纸月,对纸月说:“你今天先回我家吧,不然走到半路就会淋湿的。”纸月拒绝了,她说:“外婆在家等我呢。”桑桑的妈妈说:“我已经找人给你外婆送信,不会有问题的。”说着拉着桑桑和纸月的手往家走。
从这一段中,我知道了我们大家应该要互相帮助,有人遇到困难一定要帮助他。我也有一次,遇到困难,这道题不管我怎么想都想不起来,我苦想了好几分钟,我的同桌来了,说:“遇到难题了吗?”我说:“是的。”同桌看了看这道题,就帮助我解答这道题,我津津有味的听着他说,那一次我真的心存感激。有一次,语文老师让我们写生字,我看我的同桌都不写,便问他怎么了,他说他的笔忘记带了,我毫不犹豫的把笔借给了他,他说:“谢谢你!”我说:“不用谢,你上次帮助了我,这次该我帮你了。”
我们大家应该互相帮助,你帮助了他,当你有困难时,他也会帮助你。如果人间能多一点爱相信人间会更美好!
读了《草房子》这本书我深有感动,故事里的人物老师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和对尊严的执着坚守。
其中的一段让我感触颇深。故事的内容是:有一天,天上,好像要下雨,这时桑桑的妈妈来了,要去接桑桑,桑桑妈妈看见纸月,对纸月说:“你今天先回我家吧,不然走到半路就会淋湿的。”纸月拒绝了,她说:“外婆在家等我呢。”桑桑的妈妈说:“我已经找人给你外婆送信,不会有问题的。”说着拉着桑桑和纸月的手往家走。
从这一段中,我知道了我们大家应该要互相帮助,有人遇到困难一定要帮助他。我也有一次,遇到困难,这道题不管我怎么想都想不起来,我苦想了好几分钟,我的同桌来了,说:“遇到难题了吗?”我说:“是的。”同桌看了看这道题,就帮助我解答这道题,我津津有味的听着他说,那一次我真的心存感激。有一次,语文老师让我们写生字,我看我的同桌都不写,便问他怎么了,他说他的笔忘记带了,我毫不犹豫的把笔借给了他,他说:“谢谢你!”我说:“不用谢,你上次帮助了我,这次该我帮你了。”
我们大家应该互相帮助,你帮助了他,当你有困难时,他也会帮助你。如果人间能多一点爱相信人间会更美好!
目光无语,却无时无刻不传播着温暖的气息;目光深有含义,让人看了回味无穷;目光虽不动声色,却在唤醒着人们的心灵。
我正在操场的跑道上飞奔着。密布的乌云,遮住了阳光,大地失去了光彩,一片都是阴暗,似乎乌云要毁灭这个世界。
倾盆大雨,突如其来。为了躲雨,我向着风雨走廊奔去。一个不留神,我被一块石头绊倒。我爬起来,摸摸头,肿了个大包。这时,一个庞大的身躯将我送到了走廊里。
啊!是体育老师。老师眼里满是心疼和关切的目光,如同雪中送炭,让我顿时感到了痛的缓解。老师说我很不小心,居然摔倒了,还叫我以后不要这么匆匆忙忙。老师的话语虽然听起来很严厉,但目光却体现出无限的关心。
我跟着老师,到了医务室,老师似乎不那么严厉了,而是拿出了一瓶药水,在我的头上抹了抹。我突然觉得,有一缕阳光照进了我的心田。
那阳光,就是老师亲切的目光,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是的,它拂去了我心头的阴影,还让我感到了双倍的温暖。
如今,我经常会想起那目光,那亲切的目光,同时想到了那雨中的情景……
读了寓言故事《纪昌学射》后,我深有感受,那就是学无止境,无论做任何事都要谦虚,不能骄傲。
<<纪昌学射讲的是: 甘蝇是当时一个著名的射箭高手。只要他一拉开弓,野兽就要伏在地上,飞鸟就要掉下来。甘蝇的弟子飞卫曾向甘蝇学射箭,学成之后,比师父的本领还高。后来纪昌要拜飞卫为师学射箭。飞卫对纪昌说:“你先要练习不眨眼的本领,有了这个本领再跟我来学。”纪昌回到家,仰面躺在正在织布的织机下,两眼不眨地盯着踏板。一天、两天……不管寒冬酷暑,天天如此,三年过后,纪昌终于练好了眼睛不眨的功夫——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睛他也不眨一眨。于是去拜见他师父飞卫。飞卫说:“这还不行,还要学看的本领,要能把小的东西看得很大、很清楚,然后再来找我”。纪昌回到家,在一根牛尾毛捆住一个虱子,挂在窗口,每天都盯着它看。又是一天、两天、三天……一转眼三年又过去了,他竟然能把一个虱子看得象车轮一样大。再看其它物体,也都能把它们看大。于是飞卫就教他挽弓射箭,几年又过去了,纪昌拿来一张弓,搭上箭,向虱子射去,箭正好从虱子正中间穿过去,而挂虱子的牛毛没有断。飞卫高兴地说“你真正学到了射箭的真本领。”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我读了这篇寓言,明白了学习一定要下苦功夫,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枯燥无味。也明白了无论学什么技艺,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对学习结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天上是不会掉馅饼,没有不劳而获的,纪昌前前后后加起来一共十年时间,这整整十年时间他都在学习射箭,纪昌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是值得我学习的。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往往都花了自己毕生的时间,如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倾十年心血,司马光著《资治通鉴》花十九年光阴……从上面诸多数字中让我想起了一句名言: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也使我想起了成语《滴水石穿》的寓意: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正如俗话所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纪昌能射中虱子,但射不断牛尾毛,他的技艺固然很好,但还未到达顶点,因为技艺是没有止境的。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国伟大的圣人孔子,他的学问可谓无人能比,但他仍不耻下问向一个小孩子请教,正是由于这种精神他被万人称颂,千古流名。
作为一名学生,既没有纪昌精湛的技艺,又没有孔子渊博的学问,就更没有资格骄傲了。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前人遗留下的名句,为的就是要教育我们要勤奋学习,虚心向别人求救。学海无涯,只要努力,才能在学习的海洋中自由地徜徉。
生活是一汪湖水,有深有浅,我们需要湖中的鱼来解决目前的饥肠辘辘,如人文情怀对我们心灵的充盈和滋养。我们更需要一支渔杆,去捕获湖中的鱼,满足明天的我们及他人,就像科学精神所成就的大爱,造福人类一样。精明勤奋的垂钓者能用渔杆把湖中的鱼收入篮中,所以渔杆预示着明天的鱼,从本质上讲,科学精神就是未来的,更深层次的人文情怀。
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二者相互包容和推进,隐含着今时的基础和明日的开拓创新。
当篮里的鱼与日剧增,社会充斥着的温情与和谐让掌握科学知识的工作者,拥有了物质及精神的力量,捕获“科学成果之鱼”的效率也随之提高。凡•高有过一句话:“没有比对人类的爱更富于艺术性的事业。”微博公益接力,让贵州女大学生杨艾青实现了“用一对戒指为贵州山区的孩子换一栋教学楼的梦想”因为心中存有大爱,杨艾青他们的梦想才成为了现实,孩子是未来的希望,这样点点滴滴汇聚而来的爱让科学教育事业有了更大更广阔的发展。而德兰修女的人文情怀让贫困的人也享有尊严,她的事迹更是把爱传递到了今天。微小的善举让灵魂感动,让我们有更坚定的信心去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公益慈善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改善了一部分人的生活,但更重要的是让温暖传递,让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不再只是阴暗。
当我们需要的不只是一两条鱼,我们就要增加渔杆的数量,渔杆是鱼满篮筐的前提,是源源不断,美好未来的前提。科学经济的发展使我们不仅仅是接受善,而是能够给予,付出更大的人文情怀,温暖世界。当汶川地震来临时,来自四面八方的援助让我们心怀感激,而当海地地震给当地民众带来重创之时,我们国家的国际救援队同样给予了他们在救灾物资和医疗器械的巨大帮助,这与我们国家的科学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息息相关。人文情怀让我们懂得关怀,而科学精神所带动的经济发展让我们能够付出。
有一段时间,非典使中国陷入了恐慌,我们知道如果我们的行为全部取决于情感,我们把一切努力放在如何医治感染病人,如何减轻患者的苦楚和病痛,那么当疫情越来越严重之时,我们必定会手足无措,会有更多的人死于医疗界的无能为力。而我们在防御疫情扩散的同时,致力于疫苗的研究,让悲剧不会在其他人的身上重演,控制了疾病的传播。单独的人文情怀无法让病毒因为爱而消失,实际上,科学精神是人文情怀的延伸,是更好传播爱的途径。加尔各答曾经为贫困的人们提供医疗和住宿,如“垂死者的家”,向生病和贫困的人们伸出援手,但许多服务的修女和志愿者没有任何医学知识,却常常做医疗决定,他们严重缺乏麻醉剂,使病人不得不忍受剧痛,他们用过的针头只是在温水中洗一下,这样的医疗条件不能让病人完全恢复健康,却也无法解决,唯有科学经济的发展,才能让人文情怀以一种更完善的方式来服务大众,才能让未来的人们享有持续的幸福生活。德国在福利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温馨与科学并存的榜样。
德国政府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德国人不仅仅是提供房租,部分电话费和交通费,甚至是所租房子的装修,因为此事不仅与金钱相连,更关于尊严。领取救济的德国人可以有运动类的物品,多运动少生病。他们也可能戴着政府给买的结婚戒指,而有音乐天分的孩子政府也会给予支持。这样的生活是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的结晶,当我们接受了这样体贴的关怀,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对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而祖国的科学经济怎么不会发展?人与人之间怎么不会有爱呢?
直至今日,我们用科学的天平衡量国家的发展,同样用道德的准绳来批判社会的公德心。虽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我们既需要人文情怀这样的鱼,又需要科学精神这样的渔杆,生活是一汪湖水,一条鱼跳跃起来,是落在湖中,还是我们的篮中,其实都一样,只是时间不同。人文与科学也同样相通,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因为谁都不是一座孤岛,自成一体。
让我们用手中的渔杆,捕获更多的鱼。
那次读林清玄先生的一篇文章《清欢》深有感触《清欢》一书,与其余两本《玄想》和《林泉》被誉为感悟的智慧精华。首先,这本书给予我的感觉是充满了佛教的智慧。从书中,我认识到了,作者林清玄应该是一个对佛学情有独钟的人,他喜欢与一些禅师谈天说地,从中领悟佛学的智慧。使得读者读起来既有了阅读佛经的味道,但又能从平实的道理中感受到深刻的哲理。
封面里有一句话:“在世俗的生活中,宇宙、天堂、永恒、无限、神圣、天使……都是那么的遥远,可是当一个人深深地融入一粒沙、一朵花、一只百灵鸟,也就进入了生之秘境。”这句话来自书中的一篇散文《一星如月看多时》。其实,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这句话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感悟。在世俗中,我们总会有一些梦想,梦想有远有近,有的为之付出就能实现,有的为之奋斗一生却仍然地遥遥在望。任何的追求对自己来说都是遥远的,甚至遥不可及。可是,当自己尝试过追求,即使是没有结果的追求,那么心灵也会因此而成长。自己也会发现周围的一切一切才是真正自己所追求的。而在这时,我们自然也会选择放弃苦苦追求而可望不可即的梦想。心灵的成长会使我们自然地将自己融入周围的一切,哪怕只是一粒沙子。这时,我们才会发现,原来自己所追求的是自己心灵的升华。
或许我的理解并不是大部分人的理解,这大概与我的个人经历有关吧。曾经苦苦追求的梦想,却因为遥远而不能到达。等到无力再去追求时,我才徘徊于放弃与执着之间。直到这句话的出现,茅塞顿开的我悟出了很多。同时,我也发现自己的心灵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抚摸,就像是一个久经战场的孩子最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中,那种心灵创伤被愈合的感觉,真的难以用语言来表达。
想想过着那种宁静生活与世隔绝的人,他们追求着真善美、追求着清欢多么幸福。是啊!那才是一种自然一种真实的快乐,而不是那些“愚蠢”者所认为的世俗的快乐。难道清欢就这样在人们记忆的长河中被抹去。世俗成为了人们的新追求,这便是我对这篇文章的感受。我希望人们都觉醒吧,弃恶从善,放弃世俗吧,选择清欢,想想山中的垃圾,想想海中的易拉罐,想想那些堆放在街上的垃圾废物。人们你们还觉得这些污染不够吗?不觉得被世俗“渲染”得不够吗?
西游记读后感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个自诩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必须修读的。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剑影,勾心斗角,爱恨缠绵,都不适合此时阅读,于是再次翻开了《西游记》,进入了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受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语言;有人干脆把它当作道德修养小说或政治寓言。但在我看来,它什么都不是,它只是“游戏之作”,是一个单纯的神话世界。我在读这本小说时常常有一种共鸣感,想必这是我内心深处对于自由的欲望在呼喊吧!
一、自由 在经历了又一个个性受制约的学期后,孙悟空这个形象完全激发了我内心潜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向往——对彻底的自由的向往。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优麒麟辖,不优凤凰管,又不优人间王位所拘束”,闯龙宫,闹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争也都是为了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我一种寻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西游记》是中国神话小说的颠峰,也是神话文化的至高境界,然后中国的神话文化渐渐没落了,神话不被人重视,连《西游记》也少有人问津,只有孩子们会被孙悟空征服,于是也只有孩子们抱有对未来浪漫的、梦幻般的希望。” 三、英雄 “英雄”有许多不同解释。《辞海》中说英雄是杰出的人物,曹操说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胸。我认为,英雄是那些顽强地掌握自己命运,并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人。孙悟空无疑是英雄的典型,他为了自由,为了自己的尊严,不怕与一切进行斗争。正因为这种对抗的差距悬殊,发自内心而拼尽全力的抗争才显得悲壮。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勇士才能凸现出其英雄本色。 复读《西游记》,让我觉得其不属于一般名著的特点。我相信,也希望它永 远向大家展示着“自由、神话、英雄”三个主题,给大家带来激励和源自内心的力量。
寒假里,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家都知道,西天取经过程中主要人物有五位: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孙悟空虽然犯过天条,但他神通广大,而且通妖性,与妖魔打交道熟门熟路,他还会腾云驾雾,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一路上可以帮助唐僧降妖除魔;猪八戒虽然有点好吃懒做、贪心好色、拨弄是非的毛病,但他最通人性,懂得爱恨情仇,正是因为他这一点,与人打交道,方方面面调和,这些就不成问题了;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像孙悟空、猪八戒,刚被唐僧收服时,不是三番五次地闹着要回花果山,要回高老庄吗?可沙僧却一直默默无闻地挑着担、背着行李;小白龙心甘情愿变成驯服的马匹。
我愿意学习孙悟空。我想大家看他沿途降妖伏魔的过人本领和不畏强暴、战胜困难的顽强精神,一定都很佩服他吧!而我不想让小孩子们以他为榜样。你看他出世那会,大闹天宫,大闹地府,大闹龙宫……这么多罪名,那么多劣迹,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呀!取经途中还几次要回花果山呢,要不是观音菩萨教给唐僧紧箍咒控制住他,还不知会闹出什么事来呢。
《西游记》,让我觉得其不属于一般名著的特点。我相信,也希望它永 远向大家展示着“自由、神话、英雄”三个主题,给大家带来激励和源自内心的力量。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抚顺的自然景观中,首屈一指的当是高尔山,虽然它并不高,但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第一眼向高尔山望去,满山的绿色,给人一种清新和轻松的感觉。
刚一进门,一排窄而陡的阶梯呈现在眼前。每天参观的人并不多,所以这里显得特别清静,像是与世隔绝的仙境一般。顺着阶梯往上走,在山的一侧有一个凉亭,是供游人歇息和乘凉的。再向上走去,在山的半山腰,有一座寺庙,在佛堂里供奉着如来佛,观世音等等几座佛像,在门口还有一个捐款箱,每当游人拜完佛之后,会有一些人把钱放在捐款箱里,以表示支持寺庙。
到了山顶,向中间走去,你会发现,有一个了望台,在这里可以看到抚顺的全景。如果在早晨有雾的时候看抚顺这座城市感觉像是在仙境一般,十分壮观。
整个高尔山最壮观的就得算是耸立在高尔山顶端的这座塔了,塔的周围有一圈栏杆,去参观的游人,大多都会在参观之后向栏杆里扔些钱,以示纪念。高高的塔屹立在栏杆中央,就显得更高,人站在塔下显得非常的渺小。
在高尔山走廊中,你会感到别有趣味。在走廊的顶上,每一格都有着不同的图画,好像都在讲述着一个故事,十分有趣,而且每幅画都画得那么精细。可惜的是,在走廊的柱子上总能看到xxx到此一游诸如此类一些话,破坏了这些古迹,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保护这里的一草、一木,永保这里的美妙景色。
“被冤枉的滋味可真难受呀!”这我可是深有体会。记的那一次,妈妈吃完瓜子儿后,把瓜子皮扔在了花盆中,便匆匆忙忙地上班了。中午,爸爸回来了,看见花盆中的瓜籽皮,认为是我扔的,就大声斥责道:“你都多大了!怎么就那么不懂事,一点都不知道干净?垃圾桶就在旁边,你就不能往垃圾桶里扔吗?”
我心平气和地对爸爸说:“那瓜籽皮不是我扔的,可能是我妈扔的吧?”“不可能!你妈早晨就上班去了,今天整个上午都是你一个人在家,不是你扔的,还有谁,!’’爸爸高声嚷道。“不,不是我扔的。您也没亲眼看到,为什么凭白无故地冤枉我?”
爸爸见我顶嘴,更恼了,大声说:“你不要再狡辩了!不是你扔的,那你看到了,也应该捡起来呀!”我委屈极了,泪水不争气地流了下来。爸爸见了,跨前一步,点着我的头说:“做错了事不让说,还哭……”我的心像刀割一样痛,爸爸怎么这么不讲理?
晚上,妈妈回来了,爸爸把事情对妈妈说了一遍。妈妈一听,赶忙说;“你的确冤枉她了,那是我扔的。”爸爸不好意思了,连忙向我道歉:“子懿,别伤心了,是爸爸不对,爸爸冤枉你了。”听了爸爸的话,我的鼻子一酸,眼泪又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直没有忘记这件事。那次,我为妈妈背了黑锅,可也从中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要调查,不能冤枉别人。更让我懂得了今后将怎样对待自己周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