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知晓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1 20:49:37
  • 《你在我心中是最美650字》
  • 我现在所知晓的亲戚中,我的太公,即是我外婆的舅舅,大约算得上是最老的了。身为第一个进省城的人也是村人们的骄傲。

    母亲对他的印象十分深刻。据说在母亲的家族里,凡是读书好的人太公都会有所奖励。母亲也曾经是读书最好的。在高考前一段时间,我的太公还亲自赶回老家,给了她500元额外的费用。虽然只有500元钱,对于太公自己来讲,可能不算什么,然而这却给了母亲极大的动力。

    母亲说,在她高考失利后的那一刹那,她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对不起舅公的500元钱啊!”

    从这可以看出太公是一个德行的人;并且我也有过深切的感受和体会。虽然快十年了,但我对这件事仍然记忆犹新。

    那时管控生育十分严格,“二孩”政策几乎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就在这时,我的母亲怀上了一个弟弟。

    那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们的居住地富阳(那时还称作“市”)不准母亲在当地生育,其中似乎也与什么政策有关;但我们却无能为力。我们知得怀着天大的委屈回到老家了。

    在那次“长征”中,受尽磨难的就是母亲了。她已经怀孕好几个月了,却要忍受长达八九小时的颠簸,到家是已是身心憔悴,却还要坐车到医院。虽然这只有短短几十分钟的车程,但,她终于坚持不住了,在车上猛地呕吐起来,以至于不得不用装其他物品的袋子来装呕吐物了。

    但就在这最颠沛流离的时刻,我的太公出现了。

    我知道现在也不知道太公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来,但不管为什么,他就是来了——来得这样及时,也给予了我们家低落的心情以慰藉。不论我们多么的遥远,不论他多么的年迈,他还是第一个风雨无阻地来看望我受尽折磨的母亲了!

    这一件事,使我们一家对他格外尊敬,也格外感激。

    啊,我的太公!即便您即将逝去,死神也永远无法撼动您在我心中高大的形象!您在我心中,永远是那个最美的人!

  • 《关于读书的正能量好句子》
  • 1、读书不可少,快乐映入心,烦恼不知晓,忧愁脑后抛,幸福迎面到,赏尽千山景,滋味更是好。愿你多读书,壮志豪情高!

    2、想交朋友,不如去读书,以书会友。想结交聪明的,去看哲学书;想结交好学的,去看外语书;想结交广博的,去看百科;想结交懂生活的,去看生活类的书;想结交有思想的,去看文学书。愿你读好书,交好友。

    3、在战火纷飞的《三国》里感受悲欢离合;在逼上梁山《水浒》里,感受兄弟情深;在情意绵绵的《红楼梦》里,感悟纯真情爱;在神话传奇的《西游记》里,读懂坚持不懈。祝阅读“阅”开心快乐。

    4、拿起一本喜爱的书籍,会让你忘却了生活中的烦恼与不快,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挥着思想的翅膀,感受着生命的美好。让我们努力打开读书之门,向更高的方向发展吧!

    5、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尼采

    6、有人读书为了消磨时光,有人读书为了荡气回肠,有人读书为了黄金万两,有人读书为了滴滴娇娘,有人读书为了救死扶伤,有人读书为了事业辉煌,我们读书是为了家国两旺。传递正能量!

    7、若是寂寞扣心门,捧一本书分分神;若是烦恼扰头绪,抱一本书散散心;若是空虚把你困,读一本书修修身,好读书者,下笔如神。

    8、书是良师,淳淳善诱,引导你走向光明;书是益友,相扶相助,患难共度不离弃;书是情人,一生守护,幸福快乐无极限。与书共舞,足矣,乐也。

    9、多读书,行万里路。好读书,开卷有益。读好书,良师益友。勤读书,学海无涯。愿你遨游书海,其乐无穷。下笔如神,收获无限。

    10、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慕读书,唯明智之士要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祝愿朋友爱读书,会利用书中之智,否则白读不如不读。

    11、读书是一架梯子,他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读书是一叶小舟,带你遨游汉字王国;读书是在品尝营养面包,它能让人充满了精神粮食。

    12、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13、四书五经历史久,中华传统不敢忘;四大名著是经典,古典文化内里藏;杂文传记涉猎广,知识丰富经验强;科学文摘发明多,全面探索见识长。愿你快快乐乐读书,健健康康成长!

    14、花影淡逸萦书简,竹叶扶疏映砚池。一片昏晓读书日,正是人间最乐时。拿起身边的书本阅读吧!

    15、如果智慧是成功的彼岸,读书是一叶扁舟,满怀希望与你同行;如果智慧是快乐的一扇门,读书是一枚钥匙,打开心灵伴你成长。愿你多读书,收获智慧,走向成功!

    16、多读书,让书成为你的智慧之源;读好书,让你的智慧永远站在潮流的前沿。

    17、一颗心,细细品,品读书中的大千世界,窥探每种心境;一腔情,静静览,览读书中的大好河山,膜拜每种气魄;一个梦,渐渐追,追寻书中的大多智慧,憧憬每寸希望。

    18、读书能怡情,读书能养性,在书中看大千世界,在书中品人情冷暖,在书中增才智德学,在书中得财富宝藏。多多读书吧,用知识填充我们的大脑,用才学补充我们的精神世界。

    19、书是净化心灵、愉悦心性、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了解政治、洞悉历史的宝典。我读书,我快乐。

    20、以书为友,一生受益;以书为伴,一生充实;以书为乐,一生幸福。让书籍成为您生命的一部分。

    21、有一种财富叫“书中自有黄金屋”,有一种精通含“琴棋书画”,有一种魄力称“博览群书”,有一种气质为“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几本好书吧,气质会提升哦。

  • 《孔融让梨之后……》
  • 话说东汉时奇童孔融让大梨给兄长后,此事竟无几人知晓。除了常来串门的几位亲威,全村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件后人传颂的大事。

    正巧,孔融爸爸的弟弟有个结拜兄弟,也听闻了此事。他是个机灵人,觉得这件事一定不得了,况且他还是一个业绩不咋地的朝廷记者,要是这事发表了,说不定能拿个年度业绩冠军!

    说干就干,他连夜登门拜访,赶写手稿,请来全城最有名的书法家,用正楷写了一份报纸。之后便把报纸寄到皇帝手中。皇帝见了连连称好,于是,幼童孔融让梨的事迹从朝廷中传到了民间。一时间,无数朝廷记者拥入孔融家中,连门口的篱笆都被踏破了。

    孔融一夜间从四岁普通儿童,成了人人知晓的大明星。而孔融,一天要接待上百名记者递来的问卷,一天要回答超一百个来自各个记者问的各种问题。可他只有四岁啊,哪里回答得过来?一开始他还滔滔不绝,认真回答每个问题;后来,他有些招架不住了,口吃、问东答西什么的全有了,几个小时下去,他口干舌躁,五分钟都回答不了一个问题,他一往后看,天哪!还有几百号子人在后面排队啊!瞬间孔融面色甚白,眼前一黑,昏了过去。

    孔融父母迅速将其送到城里的医院进行医治。这下不得了了,医院门前围了上千人,几十个是来看病的,其余全是记者,医院被迫买下一块地,设立“记者临时居住区”,要求每人每天只能到病房一次,且要交二两银子,时间不超两分钟。这下,人果然少了不少,但每天一大批人争着交钱“看望”孔融。

    两个月后,孔融康复了,父母为了避免之前的情况,将比孔融大一岁的哥哥留在病房充当孔融,把孔融本人装扮成邻居小孩的模样,把孔融带回了家。

    可惜,一周后,有位记者经过孔融家时正巧听见了孔融的朗朗读书声。一传十,十传百,所有记者又挤到孔融家前了。孔融决定最后发布一次记者会,结束后便请来军队,驱赶人群。

    大会上,一位记者又问了一次孔融那个回答过千万次的问题:“如果让你重来一次,你会做什么?”孔融大喊道:“如果让我重来,我宁愿抢走大梨,也不要记者问问题!”这时,父亲急走过来告诉孔融,军队休假了,请不来!孔融一听,又……昏了过去!

    记者们又……

  • 《望月怀想》
  • 月亮又悬上了梢头,清冷的光辉已覆上了大地,才知晓时间已翻飞过白露,跨过了秋分,迎来了中秋。

    入夜,天上挂有皎洁的满月,我泡上一壶清冽的桂花茶,悠闲地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静静地吹着风,甚是美哉。一轮明月和着黑夜,随着从壶里弥散开来的缕缕茶香,品尝着碟里精致的月饼,欣赏着诗词歌赋,更是妙哉。

    中秋的明月是富有情怀的。李白在《静夜思》中这样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忆昔,他独身站在窗前,凝视着同样寂寥的明月,想着远隔千里的故乡,在这月朗星稀的夜晚,故乡远在天边却又近在咫尺。又思,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中落笔:“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是夜,虽与亲人天各一方,可晴朗的月亮寄托了彼此的离人思绪。

    这时的月被那淡然的雾笼罩了星星点点,若有若无,更显现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绝代韵味,而月下人的心里也不知何时涌起了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朦胧情愫。

    中秋的明月是满含愁绪的。其中离国之愁是最深沉、最凝重、最伤感的。它是李煜笔下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无言独上西楼。”寥寥数语道尽凄婉之神,他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那月已完全被覆盖了,雾也越来越厚重,万物失去月光的润泽后也失去了活力,心中阴霾渐渐聚拢,一阵烦躁沉闷不可言说。

    中秋的明月是饱含希望的,是皮日休笔下的:“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在桂树枝下,房屋前后檐下,去寻觅那被露水包裹的桂子,那是月宫送给人间万物的包含美好希冀的中秋之礼。

    此时的雾早已离去,那轮被薄雾洗涤后的圆月不见羞涩,不见朦胧,不见迷茫,明月的清辉又涌入了世间,心中的阴霾也一消而散,逐渐明亮起来。

    念往昔,多少文人墨客为你——中秋婵娟,泼墨毫就,留下数不胜数的绵绵情思。我突然觉得,中秋佳节,对月抒怀,真是人生一大美事,我不觉信步走到书桌前......

    又是一年中秋时,又是心绪翻飞时……

  • 《春柳》
  • 柳儿人人赏,

    身披绿衣裳。

    春柳长丝条,

    不惊人知晓。

  • 《《弟子规》读后感》
  • 听人说《弟子规》的道理很简单,早就知晓,我很是羡慕。《弟子规》让我在快乐中得到了提升,也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它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幼小的心灵。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早点知道这些道理,也许我的成长历练会大不相同。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一个人而言,应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最先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成------”这些都是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有很多我却做不到,以前觉得父母爱子女都是理所应当的事,身在福中不知福,无法体会父母的艰辛和苦衷。“亲所好,力为具;亲所严,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父母辛苦供养我上学,而我却不能如他们所,让他们非常失望;父母委婉的建议,我不但不听,还会觉得恨厌烦,有时甚至故意和父母唱反调。自从学了《弟子规》,我才知道,家庭、事业和身体的好坏,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乃孝之始也。

    读了《弟子规》,作为一名小学生,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启示: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孝敬父母,说话做事要小心仔细,多和思想高尚的人在一起;在学习之余,要多读书,多学习一些科学文化知识。这个道理也许人人皆知,但是做起来人们往往忽视了如何付诸行动。

    《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我受益匪浅。

  • 《梦醒时分》
  • 若要知晓这船为何迟迟在涟漪中停留,那便是因这舟中之人,心虽已向船头所指,可这梦仍沉,船虽欲前行,但驮着这沉甸甸的梦,自是不能。

    晨光熹微,碧波江上舟轻飏,清风徐徐飘青杉。伫立远望,他的梦醒了。

    我想梦醒时分他是轻松惬意的。要知道,这并不是一个美梦。如今,瞅见自家房子的屋檐,便如小孩子般载欣载奔,他本是这样的率性自然,又岂会为了立足官场而阿谀奉承谄媚求荣呢?也罢,也罢,以心为形役只为生生所资的日子他已厌倦。质性自然,又怎肯让心受此般折磨。再者,他本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在山中,在田间,与清风为伴,与明月共酌。可不是一个自在归人?

    逃离樊笼,而他却也有不眠知夕永的漫漫长夜。不能入睡,是怕再进入另一个梦么?要知道,“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同一个人,同一个陶渊明。故我需言,梦醒时分的他也有落寞与无奈。这条快要荒芜的小路指向的不仅是归处,他一是归人,一是离人,在第五个季节里徜徉。离开官场意味着他就要终身放弃政治理想。在半夜清醒,凉意初透之时,“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贪“的话语必会占据这寂静的月夜。身为名将陶侃之后,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他,少年时代的主导思想来自当时的儒学经学,这也决定了他的从政理想和事业心。此计此念在心头无处可消,此志此报复再无获骋之时。他便抚着孤松,顺着它的年轮,和着它的本真,一圈一圈的行走,步履时顿,但因顺本真,不至于太沉重。

  • 《闺女长大了》
  • 读懂了那些褐色的斑驳才知晓,原来,我的长大是以她的衰老作为代价。

                                                             ——题记

    我本是个极不洗碗的人,无奈在她打着“劳逸结合”口号的威逼利诱下只好举手投降。每次周五回家,都是她从菜场拎回一筐菜。耐心的布好一桌丰富的美味。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后,那凌乱的“战场”便归我了。一次次这样的程序下来,我似乎并不是那么讨厌洗碗了。

    记忆中,我总是捧着那种堪比两个巴掌大的白瓷碗吃饭,再用双手小心翼翼的轻轻洗。当一个又一个白瓷碗都光荣被我摔碎的时候,她总会买回另一打白花的,更厚实的碗。我便一次次的站在矮凳上慢吞吞的给他们洗澡。听着碗碟碰撞的清脆声,看着洗干净的碗碟露出淡紫色、淡黄色的花边,我的心情似乎也跟着明朗了,所有的烦闷就像碗上的油腻一般被冲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那些以往要用双手捧的碗被被单手轻而易举的拎起,也不知道脚下的矮凳什么时候被移开,更不知道那些碗换了几个无数次。

    又是一个周五,我一回家就闻到了熟悉的饭菜香,钻进厨房,蹑手蹑脚的靠近正在忙碌的身影。手一伸,从后面环住她的腰,“别闹!”她回头娇嗔一笑,“去把碗洗了。”那瞬间,我清楚的看到她眼角的细纹,不着痕迹的皱眉“岁月果真是把杀猪刀”我暗叹。随即又是一笑,只是有些心疼,心疼孩子般的她的衰老。“发什么愣,快去把碗洗了。”纵使我不再讨厌洗碗,甚至有些喜欢,但却故意向她撒娇道:“可不可以不洗啊?”讨好的笑着。她看也不看我一眼“那就洗菜”脑中瞬间浮现出那一条条滚肥绿虫,鸡皮疙瘩掉了一地,心中一阵寒恶。一把夺过刚买的碗“怎么买这么小的?”“女孩吃大碗不纤细……”慢吞吞的洗着,视线转到一旁的旧碗。心念一动,搬过来放进水池,不慌不忙的洗着。思绪不知不觉飘远。她换了血脉硬化,不能吃重口味的菜,却将就我;她的手好干燥;她那标志性的沙宣短发间夹杂了几根月染得银丝……细想着关于她的一切。手不经意间传来一种粗糙的触感,咦?我举起瓷碗,望着上面褐色的斑驳,伸手用力擦,却又掉下两块白色瓷片,原来是漆掉了,漆掉了……心情突然变得有些压抑。心不在焉的的洗完,放好。她转过身来,看了眼洗放好的碗,又看着比她高的我“唉,闺女长大了!“我没有说话,只是突然抱紧她,心中有些酸涩难过。

    我长大了?也许吧!只是那些碗碟啊,老了……

  • 《怎样写知晓性通知》
  •     一、什么是知晓性通知

        晓,知道。知晓性通知是上级领导机关告知下级某项事情,或平行机关互相送达知晓事件时,使用的一种通知样式。从事党政机关文秘工作的同志都应该会写这种通知。

        二、怎样写好知晓性通知

        执笔人对于向下级或平行机关要告知的事情要搞清。并将有关文字资料收集齐全,为写好此种通知作好准备。要掌握知晓性通知组织安排材料的结构方法。

        这种通知的结构方法由如下五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标题。写法有如下两种:

        第一种,把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三项都概括到标题中去,例如:

    xx委员会

    关于成立XX小组的通知

        第二种,把发文机关名称省掉,只要事由和文种两项。例如:

        关于第X届人口学会人选的通知

        第二部分,称呼。即通知的接收单位,写在标题下第二行,正文上边一行,顶格写,后边加冒号(:)。单位与单位之间,如果是同级而且性质相同,中间用顿号(、)隔开,如果是性质不同则用逗号(,)分开。

        第三部分,正文。知晓性通知的主要内容都写在这里。这部分内容,一般写两层意思:第一层写情况说明和目的;第二层写告知的事情。在向上级、平级告知有关人选结果或成立领导机构时

        多运用这种通知样式。

        第四部分,署名。把下通知的单位名称写在正文右下方第三行处。要写单位全称,若写简称,也不可过简。

        第五部分,发通知日期。写在署名下边一行下面。要是把署名已写于标题上或有版头的文件,正文右下方第三行处不想再写发文单位名称,可把发文年月日写在署名的位置上。

        (范文略)

  • 《华清池情思》
  •     访古的、寻胜的,读书的、识理的,没有谁不知晓骊山。

        千金买笑的烽火戏诸侯,垮渭作宫的阿房宫;楚汉相争的鸿门宴;福地天堂的秦始皇陵……或在骊山山上留鸿,或在骊山山麓落迹。加上有关骊山老母帮助周武王治理国家和女蜗炼石补苍天的古老神话传说,扯起骊山来,就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道不尽。不过,往事越千年,说来道去,最终总还能划个句号。可若是论及骊山华清池“双十二”事变之夜的枪声,谁能收拢住无尽的情思呢?

        绷山风景,最引人入胜处莫过于西绣峰下的温泉了。周幽王、秦始皇都曾在此建立离宫,延至唐代,其规模已“宫殿包括一山,而缭墙周遍其外”,遂由汤泉宫更名华清宫。著名的华清便是在昔日华清宫的遗址上,由后人建立起来的。在“杨妃赐浴场”的贵妃池南面有一排房子,称名“五间厅”。1936年西安事变时,转介石就住在这里。此处曲道回廊旁,绿树成荫,鸟雀飞鸣;亭台楼阁下,池鱼戏水,清波荡漾:当日蒋氏华清池“行辕”的侍卫亲兵约30人,守卫着华清池二道门内及五间厅。另有宪兵约50人,驻华清池西侧的禹王庙。

        12月12日凌晨3时左右,东北军外线部队,分别在滋以东和骊山附近进入阵地,包围了华清池。4时许,内线部队迅速解除了禹王庙的宪兵武装。但部队冲入华清池二道门时,遭到蒋氏的侍卫亲兵的抵抗。那翻动中国历史上沉重一页的场面和枪声,至今嵌留在华清池的墙壁上,洞凿在五间厅的玻璃上。当你抚摸着累累弹痕,龟裂的弹洞,你会如临其境,得以见到部队是如何身姿晓勇地翻过荷花池,绕过贵妃池,冲上五间厅平台的。更会为当时严竣的形势所牵动。东北军士兵进入蒋的卧室,发现衣帽、斗篷,连同假牙均在,被褥犹温,唯不见人影。在后墙收寻到一只鞋子时方断定,蒋氏越过此墙,逃到后山去了。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得知这一消息,急令搜山。张将军此时仍至诚的向幕僚们表示;

        “若找到蒋委员长,我一定说服他抗日。只要他抗日,我仍拥戴他为领袖。”

        天色微明,搜山部队在骊山半山腰的一块大石后面,发现有人探头探脑,当即高喊,“什么人,还不出来,要开枪喊 !”

        蒋介石从叫做虎斑石的夹缝中走出,被士兵背架下山。

        虎斑石夹缝处,又窄且险,现今攀援置设的铁索方能涉足。1946年,胡宗南在虎斑石下修建了“蒙难亭”,以为纪念。而后,此亭几经更名:正气亭、复兴亭,捉蒋亭、兵谏亭。勿用置言,所历时序冷暖变迁,尽在不言之中。伫立这紧倚山崖,面临绝壁的亭内,思接古今,颇是惹人沉吟。

        倘无刀光剑影,楚汉相争,阿房宫和直通骊山的80里阁道,也许不会付之一炬,骊山秀色该是何等壮观。正是为了这一壮观—长江、黄河孕育的中华大地的秀色,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中,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捐弃前嫌,坚定地采取和平解决方针,实现了国共两党重新合作,从骊山走上了团结抗日之路。

        追思古今。骊山也会慨然:和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