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悯农》读后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是我妈妈和老师教我学的一首古诗。
四岁时,我对古诗的意思只是一知半解。吃饭时总会在餐桌上撒下些许饭粒,妈妈常说我的嘴是漏斗嘴,家里人哈哈大笑,我偶尔也会傻笑。
七岁了,我在一年级的课文里读到了《悯农》,经过老师绘声绘声的分析讲解,亲眼所见让我感受到农民伯伯在炎炎烈日下劳作的辛苦,知道颗颗粒粒都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我懂得了要珍惜粮食,对浪费粮食的行为产生了反感。有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见一位叔叔抱着一位大约四五岁小女孩走过烧烤店,女孩吵着要吃烤鸭腿,叔叔毫不犹豫从口袋里拿出钱包付了五元钱。小女孩刚吃一口,就皱着皱头说:不好吃!不好吃就扔了吧!叔叔也很干脆地说了一句话。小女孩随手把鸭腿一扔,叔叔急忙抬起脚狠劲地把鸭腿踢入路旁的水沟里,亲了亲小女孩红扑扑的脸蛋,走啦!说完话扬长而去。
此时此刻,我真想上前劝说叔叔:不要浪费那个鸭腿!可是看到那位叔叔不屑一顾的神情,他还在乎一个鸭腿吗?还在乎那五元钱吗?我想到《金色的鱼钩》中饿死在草地上的`红军老班长,想到了在大年夜饿死在街头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想到中国西部的孩子们忍饥挨饿的情景,想到海地这个国家的穷人用黄泥和面粉做饼干满嘴流油的人怎能理解饥肠辘辘的人对粮食渴望的焦灼心情?我的眼圈红了。
前天晚上,我上网得知:中国人一年浪费的粮食相当于2亿位贫困同胞的口粮。我要呼吁:让我们共同珍惜粮食,伸出援手助贫困地区的人们一臂之力吧!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令我印象深刻!
很小的时候,我总是不好好吃饭,每次吃完饭,我都会把米粒弄得到处都是,或总留下一口饭在碗底。妈妈为此事绞尽脑汁,终于就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拿来了一篇古诗——《悯农》,让我背得滚瓜烂熟才准吃饭!我恭敬不如从命了!
对于我,想背完整篇古诗简直是异想天开。我看着古诗,只好不情愿地朗读起来:“锄禾日当午……”我一会儿躺在床上发呆,一会儿滚来滚去,好像就像在跟背诵作对一样。
一眨眼就到了傍晚,听着窗外青蛙大军们呱呱的叫声,我心烦不已。吃晚饭时,我终于把古诗流畅地背出来了。妈妈检查过了一番,皱着眉头说到:“咦……可以……不行……行吧,算了……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我连忙问:“咋了?”妈妈笑着说:“没事,我只是没想到你竟然乖乖地背会了。”妈妈低下身子温柔地问我:“那你现在知道想吃一口饭是多么辛苦了吗?”我点了点头,笑着说:“知道了。”
第二天清晨,天气晴朗,正是出去玩的好时机。我急匆匆地做好了出门的准备。半路杀出了一个“拦路虎”,她向我咆哮着:“你一定要领悟出这首诗的道理,才能出门玩耍!”我垂头丧气地回应:“你忍心让你的女儿抑郁吗?”妈妈说:“咋啦?乖乖去领悟,领悟完了你才能出去。”听着屋外同学们嬉戏玩耍的声音,我怒气冲冲地回到了房间,生气了半个小时,心想:不行!我的赶快悟出道理,不然跟伙伴们玩耍就要迟到了。我的坐下来,静下心,放平心态认真思考这首诗的含义。
过了一会儿,我兴高采烈地冲出房间,跟妈妈讲述了这首诗的道理。妈妈问:“那你以后还挑食吗?”我摇了摇头说道:“不了,因为我知道农民伯伯他们太辛苦了,他们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稻田里,没日没夜地照顾,细心培养,供我们吃,我们可千万不能糟蹋粮食!”
现在,我背诵《悯农》时,还会想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古诗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数不胜数,它可以陪伴我们一生,让我们一生受益无穷。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不仅要知道劳动辛苦,我们还要体验劳动。今天,我们开启一场奇特的劳动之旅吧!
我和我的好朋友晨晨怀着激动的心,一起乘着大巴车,来到了金色的海洋——稻田。
来到稻田,我们穿上靴子,带上了镰刀,迈着信心十足的步伐,哼着小调,走到稻田中,听着“讲解员”——妈妈为我们指导。
首先,要用镰刀勾一小把稻子,再用手抓住上面的稻谷,接着用镰刀一割,一小把稻谷就割好了,割好的稻谷往旁边的地上一排排放好,挨个顺好,整整齐齐。听着、看着好不快活!将十个一小把稻谷堆成一大把,再拿出两捆草编成一捆长草绳,将稻谷往草绳上一捆,一堆稻谷就捆好了。我们看着这一大片稻田慢慢被我俩消灭,我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妈妈看我们辛苦付出,特地买了两瓶饮料给我们,我们满心欢喜,开心极了!
晨晨想到小溪旁玩一会儿,我便跟去了。晨晨说:“我们比赛跳河,从这岸跳到小溪那岸,再从小溪那岸跳到这岸,谁成功了就获胜!”“好!”我也不甘示弱说。我先跳,从这到那再回去一下就过来了。“啊!”我一转头,发现晨晨正一屁股趴在泥巴上笑着呢!我赶快去拉她,她的一只靴子上已沾满泥巴,我俩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哈哈大笑。
走在回去的小路上,看着花儿们摇着头,听着鸟儿们聊天,闻着田野里稻穗的气息,惬意至极,这是一场愉快的劳动之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当读起这首古诗,我都会想起妈妈从小教育我不轻易浪费粮食的往事。可是年少的我哪里能真正的体会到来之不易,直到我当了一回“农民伯伯”,才知道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这周日,外公打电话来说他的腰疼,自己种的一小块稻子熟了,让妈妈去帮他收一下,我一听,顿时来了精神,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也想学学怎么收稻子。”妈妈眯着眼笑嘻嘻地说:“好啊,正好让你体验一下生活。”
于是,我坐着妈妈的“小毛驴”来到了乡下,这儿的空气真好呀!阵阵微风吹过,秋高气爽。到了外公家的稻田,我迫不及待地跳下了车,向着稻田跑去。我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金黄的稻子低垂这头,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摆动,就好像一个个胖墩墩的小娃娃在同我打招呼。我看妈妈割稻子好像一点都不费力,觉得好简单。我就学着妈妈的样子准备开割,可是,当我把镰刀伸到稻子的根部时,却怎么也割不断,怎么回事呢?我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妈妈笑着走了过来,对我说:“你要先拿镰刀拉一把稻子过来,然后用左手抓住它,把镰刀伸到稻子的底部,用镰刀的中间部位使劲的一割,一把稻子就割下来了,注意,手要离镰刀远一点哦!”我认真地听着妈妈的解说,蠢蠢欲动起来,拿着镰刀试着妈妈教我的方法,小心翼翼地割下了一小把稻子,看着手里的稻子真的很开心。
一把、两把,一小时、两小时……终于割完了一小块地方的稻子!擦擦头上的汗珠,直了直早就酸痛的腰,看着手上不知何时增添的伤口,觉得很累,但是很有成就感。
我们把割好的稻子捆好,舅舅把它们一捆捆运上了奶奶的三轮车,满载而归呀。我听妈妈说,虽然我们把稻子割了下来,可是还没有结束哦,外公他们回家还要把它从稻梗上脱下来、晒干,才能算完成。我想:农民伯伯真的好辛苦,我以后一定不浪费粮食了。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从这次劳动中,我明白了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小伙伴们,千万别浪费呀!
俗语“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锄禾日 当午,汗滴和下土。”食 物是我们人类中最重要的东西之一。有了食物,我们才可以补充营养慢慢 地成长。由于蝗灾,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现在全国粮食 产量虽然越来越多,但是全球粮食安全储备的产量在目前已远远低于警戒线。这就意味着全球大部分人民都处于饥饿之中。全球的温饱问题非常严峻。
节约似乎就成为了唯一缓解全球温饱问题的神丹妙药了。即使我国以庞大的生产力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我们的粮食浪费量却日趋增多,并且一去而不复返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浪费粮食的人。有的人吃得少,打得饭却很多,造成了食物的大量浪费;有的人在宴会上为了显摆,买了一堆自己不吃的菜,造成严重浪费;还有的大部分是商场的过期饭菜,这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使得本不充裕的粮食变得雪上加霜。
我认为,人人节约粮食,才能拯救自己,从现在起,实行光盘,绝不浪费一粒粮食,按自己的食量加适量的饭,这样,才能缓解粮食的减少。
除了光盘之外,食品安全也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之一,在生活中,我们能看见有的人拿着从小店买来的三无产品在食用,也听说过有的无良老板用地沟油烧烤,也有的人吃有毒食物······
以下的这些问题均是食品安全的 重大问题,也是对食品安全的一种极大的考验,这些大问题件件关乎我们的身体健康,都说民以食为天,但是这些无良的财迷却为了人民币,做出如此无耻之事,而这一切,仅仅只是为了偷工减料,省钱而已。
大家回想一下,小店售卖的廉价三无产品,摸过包装后是不是有一股很臭的塑料味,并且食品的味道会有一些很大的焦味,这种种迹象,就构成了食品的重大安全隐患。
想要杜绝食品安全隐患,我们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做到不食用三无食品,不食用来源不明的食品;2:做到不吃烧焦食物,过期食物;3:不喝生水,不喝河水。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社会的稳定之柱,而食品安全则是民生之本,我们在生活中要光盘减量,不吃三无食品。让我们争当惜粮护粮的小先锋。
指导老师:贺渠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句诗写的是农民伯伯在太阳当空、照射大地,在田地里干活时汗流成河的场景。
星期日,这是一个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的早晨,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体验农民伯伯割稻谷的感受。
在九点半的时候,我们到田地里,看着那一片片稻田,就像一片片金黄金黄的海洋,一阵风吹来, “金黄色海洋”就漾起整齐的波纹,真是好看极了!我又往旁边看去,有两台机器放在田地旁的土地上,还有两个小小的、浅棕色的小木箱,箱子里装着手套和镰刀,当时我还不知道那两个机器叫什么,一听农民伯伯介绍,我才知道原来它叫打稻机,它可以把稻谷从叶杆和叶柄上打下来。
然后,我戴上手套,拿上镰刀,就去割稻谷了。我走进了“金黄色的海洋”中,感觉身上好痒呀,低下头一看,原来稻谷们都在给我们挠痒痒呢!
我开始割稻谷了,金黄的稻子从叶柄上被割了下来。接着,再用打稻机把稻穗从叶杆上打下来就可以啦!
我喜欢这次活动,因为我觉得它让我知道了,生活好比万花筒,要体验不同的生活,丰富自己的人生。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从小一直熏陶着我们,在我们的耳边回荡,可有多少人做的到呢?特别是今年新型冠状病毒以后,中国更加提倡,“节约粮食、拒绝浪费”。这不,这个星期学校也和同学们宣传。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传统美德,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瞧!我们四(5)班也在宣传光盘行动,今天徐老师给我们布置作业,就是回家吃饭要光盘行动。
中午一放学回家我就往厨房方向走去,妈妈在煮菜,我把徐老师布置的光盘行动作业和妈妈说了。不一会功夫妈妈把饭煮好叫我洗手吃饭,我把饭盛好,动起筷子往自己碗里夹菜,我看着这盘菜也好吃、那盘菜也好吃,想都没有想,就取了满满一碗。妈妈看见了就对我说,锦慧你吃的完吗?你不都说了要光盘行动吗?吃多少取多少,不可以让费,我对妈妈说放心我吃的完。可不一会功夫,我就吃饱准备走,这时,妈妈就摇摇头对我说,刚饭前你都说要光盘行动,这会自己又失言:“不行、我们一定不能浪费粮食,要光盘行动,从我做起哦”。因为我们的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来的,我听了光妈妈的教诲,我感动无地自容,快快端起碗,把剩下的饭菜吃完了。
我们要把美德传递给别人,告别浪费,从我做起,从大家做起,要以光盘行动为荣,争当光盘行动示范着我。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也是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一首诗。这首诗告诉我们每一粒米都饱含着农民伯伯辛苦付出的心血与汗水,我们要节约粮食,做到“光盘”行动。
“节约粮食”这句话说来简单,但我们身边却有很多人做不到。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愁吃,不愁穿,人们节约的意识就淡薄了。无论从网上看到的,还是生活中亲眼见到的,许多人在外边吃饭,点一大桌子菜,吃不了多少,剩下的全部浪费掉。甚至他们还嘲笑打包人的寒酸,殊不知他们才是应该被批评的人,不知道节约、浪费粮食。
我曾经也做过一次“败家子”。有一次去姥姥家,吃饭时不小心把一团米饭掉在了桌子上,看了一眼,然后继续吃碗里的饭。姥姥见我没有吃掉的这些饭,她二话没说把我掉的饭给吃了,我当时在想:“不就是一点饭吗,至于吗?”晚上跟姥姥闲聊天,姥姥给我讲了过去人们生活的艰苦,以及粮食的来之不易。我这才恍然大悟,姥姥是从穷苦时候过来的,自然知道生活的不易,而我大手大脚习惯了,不懂得节约是什么。
饭桌上的学问可真大呀!小小的几粒米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学会珍惜粮食、杜绝浪费。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对这首《锄禾》都耳熟能详。但是,对一个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孩子来说,又怎能知道“此中有真意”呢?
我们在参加夏令营的时候,不顾头顶火辣辣的太阳,一起来到了割稻子的地点--恩平。
远远望去,一阵风吹过,稻子就像一片正在翻滚的金色海洋。细细观察,稻穗的样子酷似红扑扑的小火苗,可只看颜色却像正在成长的小芭蕉。
正当我聚精会神地观察着稻穗的时候,导游姐姐告诉我们,割稻子要用左手紧握稻秆,右手要控紧镰刀,镰刀离左手和根部各十五厘米,高了左手可能受伤,低了腿会被割伤,而且刀头要朝下,因为朝上可能会割伤自己。
我们听完便跃跃欲试,不约而同地认为自已能够做好。
可是事实呢?它却是无比冷酷的。有的同学由于用力过猛,差点割伤了自己;有的同学认为自己拥有“天下无敌手”,直接砍禾,手差点儿脱臼;有的没站稳,身体直接与我们大地母亲来了一个亲密的“亲吻”。我们一直干到打稻子,全身累得精疲力尽……
望着丰收的稻田,看着东倒西歪的伙伴,我真正明白了要珍惜粮食。只有坚韧不拔,坚持不懈,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它告诉我们大家餐桌上的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都是靠农民伯伯的辛苦劳作换来的,他们多么辛苦,我们怎能不珍惜粮食呢?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节约粮食,从自身做起。
俗话说:勤能补拙,省能补贫;精打细算,油盐不断。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浪费粮食的现象。我们班也有这么一位同学,他每次吃饭都要添好多,直到他的碗装不下为止。可是每次吃饭他又要挑三拣四,剩很多不吃却倒掉,一点也不在意。同学们好心提醒他,他也满不在乎。我认为这位同学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我们要有勤俭节约的品德,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以前我也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吃不完就随手扔掉。自从学习了《悯农》这首诗后,我才突然觉得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地幸福:有爸爸妈妈的疼爱,有房子住,上下学都有家长接送……正是因为生活条件太好了,所以我们有些人养成了不节约粮食的坏毛病,还要找许多借口狡辩。我为这些人感到惭愧,真是太不应该了!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我要节约每一粒粮食,再也不浪费了。
也许有人说:“这是小题大做,不就是点粮食吗?”是的,虽然扔掉的粮食不多,可是扔掉的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不爱惜粮食的人,也会不爱惜其他的一切,到头来只能成为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我们怎能做那样的人呢?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粮食,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