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1982年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1 20:34:35
  • 《平定师范的那些日子》
  • 1982年7月底的一天中午,多云闷热,和顺县温源村南街的村民在街里吃饭,邻居杨瑞芝老师从县城结束中考阅卷回村,告我父母:“你孩考上平定师范了!”

    这则消息不啻为村里的重大新闻,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

    那一年和顺县考上平定师范的35人,是从全县1000余名考生中脱颖而出,部分同学的考分甚至超过了省重点高中——榆次一中的录取线,殊为不易。我走在街上,会迎来很多羡慕的眼光和啧啧的赞声,长者孩童、伯叔姑婶皆笑脸相迎嘘寒问暖,因为一个农家子弟从此以后就会立刻变成吃供应粮的市民、且三年一过就是挣工资的国家人员了,这对于农村人来说,不仅仅是个人的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甚至能够影响到整个家族的走向。

    很快接到和顺招生办的通知,去县城面试。记得1982年8月初的一天,艳阳高照,暑热逼人,四十出头的父亲骑自行车带着我去县城,行走在207国道上,土质路面坑洼不平,父亲满身冒汗,水珠不停地从他的脸颊淌落。

    到了县城,到和顺进修校(现和顺职中)报到,招生办的赵福寿老师和梁占荣老师负责分组面试,梁占荣老师领着我们到体育测试的场地,一一点名,核对身份,在和顺一中、和顺二中操场分别参加100米、1500米、引体向上等体育测试,在和顺进修校接受了平定师范老师的面试,(记得要守文老师、袁体方老师是面试成员之一),看个子高矮,用普通话念一段文字,看看是否口吃,当面试老师问到,“为何报考平定师范”,我们几乎都是斩钉截铁地回答:为了革命的教育事业而奋斗。最后,还是按照文化成绩的高低顺利录取了。后来凭通知书去李阳粮站办理粮油迁移手续,去和顺公安局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一切都很快乐顺利。

    母亲是个巧裁缝,为我缝制了一蓝一军绿两套新衣服以及内衣内裤,里里外外焕然一新。

    1982年9月7日,母亲给我做了香喷喷的荷包蛋揪片饭,父亲领着我去“洋道”等客车,(村民把南北方向的207国道叫做“洋道”,因为这条路最早是美国人在民国九年即1920年修建的),那时候,和顺去往阳泉的客车很少,一天就是上午三四趟,不是和顺始发,而是过路车,远远望见红色的客车到了,早已客满为患,售票员吆喝着买票,记得到平定的票价是1.7元,(到阳泉是2.2元),父亲拿着被褥行李,我抱着大提包,只能站在车门口,过了北李阳村,客车行驶在九曲十八弯的蔡岭山路上,第一次出远门的我,很快就晕车,把母亲早上辛辛苦苦给我做的荷包蛋揪片全吐在车厢里,让我心疼了好多年。

    客车悠悠行驶三个多小时,中午时分到达平定县城,当时也没有接送车,从平定县城东南处一直到西北制高点的平定师范,大约要穿行平定县城一条长约三公里多的老城街——城里街,八十年代,这条街是整个平定县的商业大道,百货商店人民饭店旅店电影院剧院照相馆粮油店澡堂等都集中于此,街道狭窄,人流密集。

    一路上看到很多来报到入学的家长和同学,都是肩扛手提着大包小包,步行二十多分钟,左拐后,一道长约五十米、足有30°倾斜角的大石坡横亘眼前,(传说这道石坡是淮阴侯韩信的训将练兵坡),我气喘吁吁地爬上石坡后,看到西侧是一个操场,往南走十几米向西一拐就是上城街,正北面南的平定师范就坐落于此。

    (1982年考入平定师范的和顺籍学生有:

    王守青、卢贵斌、张宪书、王永生、郭立志、李跃红、药瑞芳、张晓红、李瑛、杜悦青;赵国豪、马迎军、张海荣、祁爱军、贾海江、李珍、李青梅;韩宪忠、张兵柱、李广彬、韩森林、代海靖、王善忠、李文爱、杨白琳、李彦凤、白兰香;赵松涛、杨世英、武慧英、霍秀梅、侯世友、李仲斌、温兴爱、白瑞宏;)

    一、师范校园

    平定师范学校坐落在钟灵毓秀、人才荟萃的古州平定上城榆关门内,东接榆关,南临流杯,西眺冠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这里的榆关门是汉代名将韩信攻打赵国时的屯兵之处;这里是“文献名邦”古平定州风行教化的冠山书院旧址;这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平定县特别支部。

    平定师范的大门古色古香,大门前东西两侧有两株生长茂密的古槐,大树两侧后面的向内倾斜的墙上红底白字楷书横写“勤奋俭朴(西)、敬业求实(东)”,这是平定师范代代传承的校训。师范校门的门楼是歇山式单檐九脊殿,正门两旁红底白字毛泽东草书竖写“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两扇朱红色的大门虽然斑驳陆离,但高大威武,令人肃然起敬,门楣上方挂一白底黑字的横幅木匾,上书遒劲有力的大字“山西省平定师范学校”。门前的两根红色木柱历经风雨沧桑巍然屹立,两尊石狮,忠实地守候着这片教育圣地。

    跨过高高的木门槛,是一个整洁的小院落,西侧有一钟楼,上挂一口大钟,古人曰晨钟暮鼓,乃言使人警醒之语或言时光流逝之速。拾阶而上,是一个逼仄的过厅,两边是小卖铺和传达室,一个说话难懂口齿不畅的大爷值守,年纪在六十上下,身量滚圆,腿脚不便,如果停电,要负责敲大钟发号施令的。

    进入校园后,干净整洁,视野开阔,门房的后墙(面向校园)有一水泥黑板,写通知之类,这里通常张贴用红纸书写的告示,如表彰名单、重大活动安排、各班补考学生的姓名科目等,或者用白纸书写对违纪学生的处分决定,我在写着109班的一张红纸上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1982年9月,平定师范的校园布局是这样的:

    东部院墙外,是运动区,250米跑道的土操场和平定师范附小。

    山西省平定师范学校校园平面图(1982年)

    校园的西部是生活区,有一个大院子,西面有西七排宿舍,南面有学生食堂和教工食堂等,北面是后勤楼的延伸部分,东面是大礼堂,东北角是水房,院子的中间有一个简易的篮球场。

    以大礼堂为界,往东又是一个大院子,属教学办公区,北面有两层的单面办公楼和单身教工宿舍,东面是图书实验两层双面楼(此楼的东面还有东三排宿舍),南面是教室,大礼堂的东面有一个水泥硬化的高质量的灯光篮球场。教室的分布实在不好用语言来描述,以操场东小门进入校园的甬道为界,暂且把甬道以北称为上院教室区,甬道以南称为下院教室区,上院区靠东有两排平房共六个教室,隔着过道往西,于此平行有两排高台重檐教室,共四个;下院区靠东有两排平房共六个教室。这样算下来,平房教室12个,高台教室4个,共计16个教室。其实,平定师范的教室是很紧张的,我们1982级入学的五个中师班,到1983年升师范二年级时,把106班拆分到各班,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室不够,老师也严重短缺。

    八十年代,平定师范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广泛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和比赛,有日语培训班(韩永前、霍秀梅等参与),星星草文学社(107班米乃平,笔名米粮川,诗歌名气很大),“新苗”书画社(祁培忠参加)、无线电兴趣班(刘玉林参加,学习组装收音机),校园合唱团,音乐特长班,美术特长班,田径、篮球、乒乓球、足球等体育训练队(张奇林参加篮球训练队);有普通话朗诵比赛(105班兰玉萍用甜美温婉的声音讲述的“狼和小羊”的故事),各种节日主题演讲比赛,百科知识竞赛(我曾参与为班获奖),周末平定球友和师范教工队学生队固定举行篮球友谊赛,各种书画比赛,各种乐器比赛,各种辩论赛等等;许多学子脱颖而出,成为各领域杰出的人士。

    1982年,记忆中平定师范的领导有:校长刘梓恒,五十岁,晋北定襄人,初师2班留校,高大魁梧威严正直的一个人,讲话时一本正经,场下鸦雀无声,1984年卸职校长担任书记;书记王三海,阳泉人,五十四岁,参加过绥东、平津、抗美援朝等战役的团长,有职业军人范,声如洪钟,给我们做过有关战争的报告,1983年2月离休;教导主任毛英杰,四十五岁,晋南夏县人,山西大学毕业,数学老师,经常给我们讲话,水平很高,多才多艺,爱好篮球运动,书法造诣深,“振兴中华”的大字笔力雄健,1984年任平定师范校长,1993年英年早逝;教导副主任师国梁,四十多岁,晋南临猗人,山西师大毕业,主管教学,数学老师,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前动员会,铿锵有力地强调“考试规模大、严明考风考纪、成绩真实可信、作弊的下场、挂科的后果”,听了之后,杂念全无,1984年任平定师范副校长,后担任阳泉市教育局副局长。

    在2000年之前,晋中各县的教育界领导和不少政府官员都出自平定师范,一度被称为晋中的“黄埔军校”,人才辈出,桃李满天下。

    二、宿舍生活

    平定师范的校园是东西较长的长方形区域,占地面积近100亩,分为教学区、办公区、活动区、生活区,学生宿舍区在校园的最西端,从南往北建有七座砖木结构的瓦房排房(坐北向南),分别是西一排至西七排,统称“西七排”,每排的入口是砖砌的月亮门,一排至四排住男生,五排至七排住女生。一排房子共有七个宿舍,每三间隔成一个宿舍,中间有个两间的小宿舍。宿舍门前都有一个水泥质地的方形下水池,(晚上成为男生们的小便池,但学校是严格禁止在此小便的,有些运气不好的同学就被学校值班人员逮住通报批评过),每排宿舍前架有晾晒衣物的粗铁丝。三间的宿舍住14个人,在东西两面支着木板大通铺,一个通铺睡7个人。比起我在和顺一中上初中时的通铺显然要宽松许多,起码褥子不用对折能完全铺开了。

    宿舍除放置了一个饭盆架之外,其余的活动空间较大,手提包之类的行李可以放在通铺东西墙面固定的木板上,通铺下方也能放不少东西。我分在西四排的404宿舍,西铺是杨永信(平定)、温东生(榆次)、李耀东(榆次)、杨世英(和顺)、李常青(盂县)、张献诰(盂县)、祁红卫(昔阳);东铺是岂鸿飞(昔阳)、张海宏(昔阳)、白瑞宏(和顺)、单维祥(左权)、雷建林(左权)、王云龙(寿阳)、祁培忠(寿阳)。

    一年后(1983年秋),宿舍的通铺被拆除,改成了铁管高低床,管缝固定不稳,床板的质量很差,是竹板拼接,上铺的同学翻个身吱吱扭扭响个不停,有时候半夜,上铺的同学床板突然变形弯曲就整体坠落了,下铺的同学受点疼痛,然后其他同学一起帮助再把床板安装妥帖。到了放暑假寒假前的晚上就和通宵熬年一样的欢乐,然后早早把被褥捆扎好,统一放到学校的大会议室存放。去阳泉坐火车回家的同学,学校安排用大卡车送到车站。

    每到星期天,在宿舍广场上,就会有个钉鞋匠人摆摊,生意颇为兴隆,人们刚从文革时代解脱出来,苦日子过怕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只能勤俭节约。那时候,学生们大都来自农村,经济条件很差,多数同学穿军绿色的解放胶鞋或白色运动鞋,价格都在四元上下,八九元钱的回力牌白运动鞋是大家的奢望,少数同学开始穿皮鞋,夏天穿塑料凉鞋的人较多,男生的泡沫底凉鞋风行一时。现在大街上摆摊设点的钉鞋铺,主要就是钉鞋掌或用机器缝几道线而已,我们在平定师范的钉鞋,与现在钉鞋几乎不是一个概念,直白地说就是补鞋,补窟窿钉鞋帮,花上几毛钱,能使一双几乎失去使用价值的鞋起死回生,让我们感到生活是如此美好。

    在西七排宿舍的西北角有大厕所,到了夏天,有些男生(穿戴很少)半夜内急,如厕归来,记不清排数只记房间号,匆忙间会发生错入女生宿舍的尴尬之事。(有一男生,夏天半夜闹肚子上厕所,回来时记错排数,误入同位置的女生宿舍,恰好那个女生宿舍没关门,恰好同一床位(下铺)没人,这个男生躺了一会,感觉不对,赶紧出逃,女生们吓得大气也不敢出一声,引为笑谈。幸亏是误入,要不在那个年代是要接受开除学籍处分的)。大厕所的旁边有猪圈,饲养员是左权人席师傅,是个有点智障的中年人,说话很不利索,嘴角上总冒着唾沫星,但为人却忠厚善良。大约是1983年冬天,在西七排后的空地上,早上卖过老豆腐,七分钱一碗,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吃拌有韭花辣椒的老豆腐,以前在家里腊月做豆腐时吃过豆腐脑。

    平定师范的学生食堂和教工食堂在西一排宿舍的东侧院南,一长溜平房组成,有二十米长,看起来是我们入学前新建的。比起我的初中时代,平定师范的伙食有了很大的改善,入学的前两年是份饭制,伙食标准是每月15元,统一发早午晚的饭票。早上小米饭,每天中午差不多吃一顿白面馍馍,偶尔吃白面杂粮做的金银卷,晚上是发糕和河捞汤或抿格斗汤菜饭,还可以凭借校医务室的病假条打病号饭,每周每班中午轮流吃一次花样饭(专门印有花样饭饭票,后来我们还伪造去混饭),即肉菜油条烙饼之类的好饭,比起我在和顺一中上初中时(1979-1982),每月9元的伙食费,中午隔天吃窝头的饭食不知好了多少倍。大约到了1984年秋,我们升入师范三年级,改为食堂买餐制,第一、第二为学生食堂,第三食堂是教工食堂。我们每月发15元-18元的饭票菜票,男生略有不足,反正饭票也不退钱,女生们把多余的饭票就给了男生。这时的伙食水平迅速提高,中午主食有河捞面大米馒头油条麻花烧饼糖包肉包,有肉炸酱西红柿炸酱过油肉炒豆腐炒鸡蛋炒土豆丝炒白菜烩菜等,不过伙食费也就上涨了,(记得最贵的过油肉菜一份是三四毛钱)。

    1980年代,中国无论是本科、大专还是中专,学费全免,还有就餐补助,我们属于师范类院校,学费书费全免,作业本配发,管吃管住,中秋节发一个月饼一个水果,有几块钱的医疗费,每学期发两三张澡票,每月发票看一场电影(电影院从平定师范下了大石坡西拐,很近,印象最深的是,1984年在这里观看根据路遥小说改编,由周里京和吴玉芳主演的电影《人生》,心底善良忠贞不渝的刘巧珍成为我们那一代人心中的女神),还免费配发一套校服(一种浅米色的翻领上衣和深蓝裤子,我们谑称“麻袋片”校服),家庭困难的学生还可申请助学金,自己只须购置一些文具及洗漱用品,基本不用家里花钱。条件稍好的家庭每月还给孩子五六元零花钱,我们通常去小卖铺买个七分钱二两粮票的油丝饼充饥,或者在周末和同学到晋香楼饭店花六毛钱买一盘肉丝炒饼打打牙祭;到了冬天,去平定汽车站附近的粮油门市部买上几把挂面,在宿舍火炉上用饭盒煮熟,然后用酱油拌面吃,晚上到学校食堂的菜窖里偷红薯和土豆,在火炉上烤熟,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特害怕有领导突然来检查宿舍。

    1982年9月,平定师范招收了七个班,其中,五个中师班,两个民师班。五个中师班的班号为:105班(班主任崔珍琦,历史)、106班(班主任要守文,美术)、107班(班主任王李金、语文)、108班(班主任独加礼,数学)、109班(班主任赵义荷,语文),110班和111班是招收民办老师的,学制两年。这些民办老师都有几年教龄,岁数在20以上,但这个群体中蕴藏着许多有才华的人,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文史哲学天文地理等方面,都是造诣深厚的人,到了冬天,宿舍因为生火炉,为了防止煤烟中毒,要求各宿舍必须在门顶窗户上安装一个风斗,一般的风斗就是用白纸简单糊起,民师班一个宿舍的风斗上画着干枝梅写着“吐故纳新”四个字,非常引人注目,崔锁镇(原榆次一中校长)、杜东贵、袁文华、温守诚等,是民师班中富有个性且多才多艺的代表。平定师范招生的范围是晋中东北范围,即盂县、平定、寿阳、昔阳、和顺、左起和榆次县,(当时盂县和平定属晋中地区管辖),太谷师范招生范围是榆次市、榆社、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

    三、109班的老师们:

    我们109班的班主任是赵义荷老师,昔阳人,代语文课,平定师范毕业留校,二十七八岁的样子,身量中等,肤白清瘦,身穿蓝色中山装,走起路来,大步流星, 面色严肃,不苟言笑,管理班级很是严格,讲课条理清晰,颇受学生欢迎。赵老师爱好书法,习用行楷,字体大方,每周用一张大宣纸书写唐诗一首,张贴在教室黑板一侧,让我们早自习朗读背诵,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绩的《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等,至今还记忆犹新。一年多积累下来,我们真还把几十首唐诗熟读成诵。记得赵老师教我们学会当时流行的台湾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赵老师很像一位给我们掌舵的年轻“老船长”!

    1983年冬天,我们正读师范二年级,赵老师因故被学校调整,不再担任109班班主任,师生合影留念,洒泪分别。

    山西省平定师范学校八五届109班毕业留念。白瑞宏(四排右五)

    赵义荷老师不代语文后,107班的班主任王李金老师短暂代我们语文课,后来李金田老师代至毕业。李金田老师,四十岁上下,脸长瘦高,略驼背,普通话虽不标准,但讲课富有激情,课堂气氛活跃,是个热心肠的老师。有一位个子不高的男老师叫赵志华,昔阳人,朝气蓬勃,也代过我们几天语文。还有平定中学的一位中年男老师代过写作课,一直让我们反复读课文,时间不长,印象不深。

    这里先说一说我们109班的“代班班长”。平定师范有一个习惯,一年级新生入学后,二年级要派出班里的班长和团书给新生当临时班长,利用早晚自习,对新生进行爱国爱校爱教教育、宣讲学校的纪律条例、熟悉学校的环境设施等,一般是一个月结束。我们109班的“代班班长”是81级104班的李建平学长和张爱红学姐,印象深刻的是教我们齐唱《共产党好》,“坚决跟着共产党,要把伟大祖国建设好”,李建平学长现任晋中市民政局局长。

    王海宽老师是我们的第二任班主任,从师范二年级一直代到毕业,他是体育老师,太原人,那时也就四十六七岁,可是天天风吹日晒,皮肤黝黑,满脸皱褶,身体精瘦,声音嘶哑,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十岁。王老师是我见过的最为敬业的体育老师,他担任体育组长,和另一位体育老师郭廷煜,每天负责全校的两操一活动,极其敬业,不论严寒酷暑,每天的早操总是早早站在操场,督查各班的人数,不停地吹着哨子,满操场跑着,严格管理跑操纪律。到了冬天,王老师穿着褪色的蓝运动绒衣,冒着凛冽的寒风,站在高高的台子上,给学生示范领操。王老师上体育课,身体力行,不论身体的柔韧协调,还是高强度的对抗练习,都能示范到位,我们十几岁的学生总羡慕不已望尘莫及。现年80高龄的王海宽老师依然精神矍铄,健步如飞。

    化学老师叫赵朝然,是一位四十五六岁的中年妇女,小巧玲珑,穿着朴素大方,性格温和,平易近人,有一种非常熟悉的母亲感。赵老师是北师大毕业的高材生,一口悦耳流畅的京腔普通话,应该是那个时代从京城下放的优秀知识分子,化学课几乎是我们班同学最喜爱的课程,完全得益于赵老师渊博的学识,生动有趣的讲解,平和务实的态度。赵老师住在我们西七排宿舍以西的讲师楼内(校园之外),是八十年代最好条件的住宅了。

    物理老师李致凯,平定人,不到五十岁,方面大耳,戴着黑框眼镜,身材高大,体型较肥,操着一口浓重的平定方言,语速缓慢,讲课慢条斯理,不温不火,知识点交代的非常清楚,本来物理是难度最大的一门学科,但在李老师的深入浅出的讲授之下,我们都会豁然开朗。李致凯老师调到阳泉或因病中途休息,没有代完我们这一届学生,很是遗憾。后来冯贵英老师接任物理课。

    代我们数学的老师有两位,第一位是周朝阳老师,刚刚大学毕业,二十二三岁,像个大男孩,晋南人,口音很重,可能刚登讲台的缘故,羞涩腼腆,缺少阳刚,代了我们不长时间(一个月)就调走了。第二位是独加礼老师,他是108班的班主任,平遥人,山西师大毕业,二十五六岁,我们刚入学,独老师请了婚假,由周朝阳老师代上课。独家礼老师的姓非常奇特,第一次知道这个姓氏,他身材细高,脸颊棱角分明,眼睛不大,经常笑眯眯的,平遥普通话相当拗口,点名提问,许多同学都不知道叫谁,把“雷同学”叫做“来同学”,适应了一个多月总算听懂。新婚归来,应同学们的热烈要求,独老师第一次给我们唱了首歌,是八十年代二重唱组合耿莲凤张振富的代表歌曲《远方书信乘风来》,“喜鹊那个喳喳落井台,远方书信乘风来”,“乘风来”唱成了“乘红来”,引得我们开怀大笑。

    政治老师张克礼,时任教导处副主任,平定人,四十多岁,北师大毕业,大背头,细眼高颧,黝黑瘦削,知识稳健,认真细致,一口地道的平定话授课,吐字清晰,旁征博引,把枯燥乏味的政治经济学和辩证法等知识,紧密结合生活事例,如话家常般地化繁为简,教学效果尤为显著。

    音乐老师吕治平,平定人,祖上书香门第,二十五六岁,眼睛高度近视,眼镜片厚且模糊,头发乱蓬蓬,不修边幅,据说在文工团干过,有个漂亮的女朋友,钢琴手风琴演奏的特别出色,其他的乐器都能上手,嗓子普通,音乐素养极高。吕老师最拿手的曲目是手风琴独奏《西班牙斗牛曲》,经常在学校的大型晚会上掀起高潮,晚上在琴房里,吕老师钢琴伴奏,他女朋友唱着朱明瑛的《回娘家》,妇唱夫随,引来众多学生围观。吕老师后来调离平定师范,大约到晋城市工作,九十年代,山西电视台举办的“家庭音乐会”,曾看到吕治平老师一家子登台表演,并获得一等奖。

    心理学老师李志霖,四十七八岁,中等身材,穿戴整洁,发型讲究,皮鞋锃亮。李老师大概属于心理学气质类型中的多血质,热情奔放,反应敏捷,情绪善变,不可捉摸。后来调到晋中师专(现晋中学院)任教。还有李向青老师短暂代过我们心理学课程,印象模糊。

    生物老师胡维馨,大同市人,感觉年纪很大了,少牙缺口,耳聋眼花,其实才五十五岁,外地的口音很重,语速较快,口齿不清,再加上动不动和108班合上生物课,学生听课非常吃力,但是胡老师的授课水平高,声音浑厚,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基因遗传变异讲得透彻明了。后来查校志得知胡老师是1945年考入北师大的高材生,1987年去世。

    美术老师要守文,寿阳人,平定师范毕业留校,二十五六岁,精明强干,书法和绘画技艺突出,性情平和,待人宽厚,和我们的物理老师冯桂英是夫妻,要守文老师后来担任阳泉师范专科学校(合并了平定师范)副校长,现担任阳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教育学老师高毓华,毕业于中师1班,有五十岁,一板一眼,节奏较慢。地理老师李晚生,刚刚大学毕业,上课略紧张,偶有冒汗。这两位老师记忆不很深刻。

    师范的老师们,身正为范德高为师,宽厚仁慈教书育人,情同父子爱生如子,几十载光阴逝去,我们这一代人已是有30年教龄的老教师了,从师执教的我们能遵守为师之道和做人良知,离不开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悉心培育。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一直对自己的师长怀有永远的尊重和爱戴。1982年至1985年,在平定师范读书期间,教过我们的老师已有多人作古,最年轻的老师已近花甲之龄,祝愿健在的老师们健康快乐。

    四、学习生涯

    我们1982年入学的新生,是恢复高考以来平定师范招收的第二届初中毕业生,师范学校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小学老师,若毕业后分配到山庄窝铺等单人校代复式班,那必须是文化课全包、音体美都通的全能型教师,所以师范开设了除英语以外的全部课程:数学(代数、几何、三角、算术及教学法)、语文(语基、阅读、写作、普通话、三笔字、语文教学法)、政治(经济学常识、辩证法)、历史(中国史)、地理(世界地理、地理教学法)、物理(电学、力学)、化学(有机、无机)、生物(细胞学、遗传学)、心理学、教育学、音乐(五线谱、视唱、琴法)、体育(田径、球类、体操、团体操、带操)、美术(美术字、简笔画、国画、水彩画)等科目。其中音体美三科的教学课时、重视程度、考试方式几乎和文化课持平,若有任何一科在每学年末经过补考还未及格,就得留级处理,一个年级总有两三个人。

    平定师范的作息时间和当时县城高中学校一样,早晨六点起床,各班体委整队代入操场,体育老师带领学生清点人数,认真登记在册,及时公布,班主任有奖惩措施。在操场跑五六圈,回教室上四十分钟的早自习,我们班一年级的学习任务是赵义荷老师安排的每周背诵一首古诗。接下来回宿舍洗漱吃饭,早餐是小米饭就茴子白炒土豆丝菜。

    上午要上四节课,课间操基本风雨无阻,那时十五六岁的我们,身体正需营养,到了第四节课总是饥肠辘辘,特别希望老师不要拖堂。午餐打饭一向拥挤,也是一日三餐中油水大口味好的饭食,一般是蒸馍烩菜,或大米荤菜,中午是我们的幸福时光,宿舍的同学要一起欣赏每周一歌,是那时最流行的歌曲或春晚的热歌(84年后),十二点半必须收听小说连播,那时我们精力旺盛,严格意义上的午休并不多,舍友们谈论上午课堂的趣事,我喜欢在同学们的聊天声中看书。

    下午三节课,丝毫不敢松懈。平定师范下午课后(夏季约五点半、冬季大约四点半)的活动时间较长,差不多有两个小时,主要是让同学们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兴趣小组,到了冬季组织每班进行四五十分的长跑训练,三年下来,造就了学生们:知识系统深而广,能力水平高而强,身体素质键而壮。

    晚餐是我们最为发愁的一顿饭,主食是黄米面玉米面掺合的发糕(平定称“钢砖”)或玉米窝头,一碗相当于“和子饭”的泡着几根玉米压条的汤菜饭,很不耐饥,家庭条件好一些的同学,就去学校大门附近的小卖铺,七分钱二两粮票买一个油丝饼充饥。

    我们的晚自习两大节(一节五十分钟左右),中间有十分钟的活动时间。没有老师值守,同学们在教室里埋头苦学,几乎看不到闲聊或扭头的现象。其实,白天的七节课,师生的任务都很繁重,学生要认真记好笔记,老师除了授课,还要提问学生给打分,每月有小测验打分,这些平时的表现得分都要以一定比例加在学期末的各科成绩里,人人争先,唯恐落后于人,所以我们师范生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学习的勤奋刻苦废寝忘食的程度是令人赞叹的。临近期末考试,会涌现出一大批起早贪黑、挑灯夜战的同学,校园、教室、宿舍等,到处是手不释卷或掩卷深思的同学,至今忆起,还历历在目。

    平定师范一年两度运动会,秋季校运会为达标运动会,要求全体学生参加,测试每个学生在50米、跳远、1000米(男)、800米(女)、铅球、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等跑跳投方面的体育成绩,若不达标,要进行补考测试。

    1985年6月,师范即将毕业,白瑞宏(后站者)和同学合影

    平定师范的春季校运会是名副其实的高水平竞赛运动会,除了各班士气高昂的方块队入场、团体操比赛,赛场上龙腾虎跃般的场景,令人眼花缭乱钦佩不已。运动员大都是班级的体育骨干,他们体魄强健,运动水平出类拔萃,令全校师生仰慕。赛场气氛紧张,竞争激烈,堪称师生的重大节日,(最诱人的是校运会期间一定会改善伙食)。107班榆次籍魏林泰的百米冲刺快如闪电,107班左权籍米乃平的长跑如蹬火轮,108班和顺籍张兵柱的铅球投掷遥不可及,108班和顺籍韩宪忠的背越式跳高堪比朱建华。记忆尤深的是81级104班学长左权籍姚新建长跑每次都轻松自在遥遥领先,运动短裤的质量较差,时常要提裤子;83级学妹113班榆次籍王秀云是著名的短跑女将,百米成绩在13秒,至今纪录未破,一直是赛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时候,师范生都是靠文化课成绩录取,还没有体育特招生一说,他们在体育方面的高竞技水平,着实让人赏心悦目啧啧称赞。

    我们85届的同学,学校首次选拔出3%的优秀生参加1985年普通高考,有温东生、彭继平、韩森林、李跃红、李广彬、姚红兵等七人升入大学。有赵松涛、张奇林、祁培忠、高海燕、米乃平、李晓明等毕业留校工作。

    五、109班的同学们

    109班的教室在前院第二排西第一个平房教室(二年级后搬到前排东面的高台重檐房教室),班长赵松涛,副班长田春生,团书先是刘玉林、后为杨晋祥、再为刘福田,学习委员侯娜兼化学科代表,体育委员王华荣,语文科代表刘思聪,数学科代表赵军,物理科代表常晓媛等。

    班长赵松涛,和顺青城人,质朴善良,帅气可敬,勤奋刻苦,学习成绩优秀,多才多艺,全面发展,具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关心同学,热情相助,就像一位邻家大哥,亲切随和。说活慢慢悠悠,写字一笔一划,做事按部就班,赢得了师生的好评。现在担任平定教育局副局长。

    学习委员侯娜,女,侯马市绛县人,是班里说普通话的两个同学之一(另一是李素灵)。端庄大方,气质高雅,学习用功,成绩优异,曾获得年级总分第一名。现在晋中市教育局任副督学。

    学霸温东生,榆次庄子人,禀赋聪慧,见微知著,记忆力强,虽不善言谈,但讲起民间故事来,让人听后回味无穷。师范毕业时,参加普通高考,被山西师大录取。现在阳泉市任职业律师。

    运动健将张奇林,左权人,一撮小胡子,两条戴宗腿,性格开朗,善交朋友,为班级的集体活动贡献良多。师范毕业留校工作。

    快乐天使王丽萍,女,昔阳人,身材微胖,圆脸喜人,性情爽快,女中巾帼,上生物课用昔阳方言说“细胞膜”,清脆悦耳,一时男生为之倾倒。校运会上,快如闪电,为班争光。现在政法单位工作。

    民歌美男纪晋生,榆次人,高大英俊,温和诚实,一曲《北国之春》打动了全班少女的心扉,黑白照曾作为照相馆的模特像悬挂。师范毕业后,和本班音乐才女常晓媛喜结连理,现在榆次六中任校长。

    民歌高手禹艳萍,女,左权人,一副天生的开花调歌喉,厚道朴实,集体主义观念很强,每每在班级联欢会上演唱“亲圪呆下河洗衣裳,双圪顶跪在石头上呀,小亲圪呆”等充满乡土气息的原生态民歌。现在晋中市农行工作。

    我们值日和劳动小组的组长是韩永前,每学期有一周的劳动,成员有王文梅、王美琴、刘晋爱、白瑞宏、李文玉、郭斌武。有一年冬天,我们小组负责把教学区的炉灰拉倒西七排宿舍后的大垃圾池,西北风呼啸,铁锹铲起的炉灰经风一刮,全身上下被炉灰包裹一遍,我们不分男女,不顾灰尘扑面,团结一致,每次清扫运送垃圾,都能在周六规定时间内把任务圆满完成。永前细声细语却很有担当,美琴有大姐范会照顾别人,文梅是个女汉子巾帼不让须眉,晋爱心直口快吃苦在前,文玉老实巴交从不投机取巧,斌武口才一流、晋剧票友当之无愧。

    我在平定师范有两位同桌,第一位是平定锁簧人冯杰,冯同桌生性活泼好动,外向热情,聪明伶俐,反应敏捷。第二位同桌是寿阳南燕竹人刘思聪,刘同桌是班上的语文科代表,内敛含蓄,富有才情,朗诵写作,堪为榜样。

    109班的和顺老乡有赵松涛、杨世英、武慧英、霍秀梅、侯世友、李仲斌、温兴爱、白瑞宏,共八人。世英潇洒英俊,可谓男神;慧英是初中同班同学,妩媚动人;世友厚道实在,乐于助人;兴爱是我初中班主任温老师的长女,就像亲人一样;秀梅性格直爽,师范毕业后和我同在阳光占中学同事三年;仲斌热情健谈,多才多艺,师范毕业分配到横岭中学,周日经常骑车相聚。

    记忆中群像:

    杨晋祥跑步快语速更快;耿宝华个子高挑特有气质,很像八十年代叫向梅的电影演员;白永在一直默默无闻却很内秀,现在是一名骑行客;王华荣滑稽幽默极具表演天赋;刘福田成熟稳重胸有成竹;李彦华言谈风趣歌喉嘹亮;郝宝生大方厚道助人为乐;时金娥古道热肠为人随和;栗彩萍成绩优秀漂亮多情;李素灵秀发如云颇有民国女子的清秀;邵翠英青春靓丽是男生的梦中情人;张旭红的书法大气豪迈;贾瑞卿朴实无华大姐风范;郭淑萍一说话就羞涩不已;王瑞芳质朴实在坦诚厚道;赵丽萍默默无闻勤奋上进;张银芬沉默寡言一贯低调;苗海平乐观喜人不事张扬;冯志华富有个性内秀含蓄;朱富全口齿伶俐爱好书画;孟秀齐人如其名内秀聪颖;王晓红不善言辞心中有数;赵军古怪精灵惹人喜爱;刘玉林身强体壮文体突出;杨忠义忠心赤胆人品过硬;王洪臻待人宽厚成竹在胸;李卫明性格慢悠淡泊安然;田春生机智善辩不甘落后。

    我们404宿舍的十四位兄弟,三年共处一室,互帮互助,友爱友谊,我曾经根据评书《隋唐演义》靠山王杨林收养的十三太保义子,给舍友们按年龄排出十四太保,我属老七。家里带来了干馍炒面红枣核桃,我们共同分享,生病了帮助打饭买药,放假时帮助搬运被褥。中午一起欣赏《每周一歌》中殷秀梅演唱的“我爱你塞北的雪”,一起徜徉王刚演播的评书《夜幕下的哈尔滨》中王一民刀光剑影的生活,晚上一起悲伤地接受曾雪麟执教的中国男足以1:2负于香港队而失去世界杯亚洲区预赛的资格(1985年“5.19”事件),当然,宿舍在熄灯后的温馨“室聊”也是万分诱人的。我们称赞过老师们学识之渊博,我们评价过女生们颜值之差别,我们谈论过国家大事,我们思考过个人感情。

    记得去南关永信家拿劳动工具,去盂县献诰家中作客,东生领着我第一次坐火车到榆次在昏暗的路灯下找到我姑姑家,爱微笑善思考的耀东与人促膝长谈,和顺老乡世英替我测试体育,常青的才华都展现在“三春乐四海情”中,机智聪明的维祥神侃起来不可阻挡,智慧腼腆的建林深藏不露,鸿飞的豪爽正义、红卫的诚实善良、海宏的低调达观、云龙的耿直倔强、培忠的多才多艺。

    我们吃喝拉撒千余日子,起床早操、上课学习、午休晚睡、阅览读书,几乎同进共出,我们曾为一个无聊的话题争得面红耳赤,我们曾偷看电视被老师批评,我们曾去晋香楼吃过炒饼和小碗面,我们曾去大众浴池泡澡聊天,我们曾坐在大石坡上休闲乘凉,我们曾跑到平定剧院看公审死刑犯打神针的李忠堂(八三严打),我们曾用五毛钱租上旱冰鞋在教导处前的水泥场上兴奋地跌倒爬起来膝盖总受伤,我们曾在毕业前的炎炎夏日到西关小学实习二十多天……

    耀东的爷爷是个可爱可敬的老人,时年六十多,身体矍铄,很健谈,在当地乡办企业钢管椅厂担任业务员,来平定出差时,要在宿舍住一晚,和我们聊天,带来吃的东西总要分给每一个人。

    109班就像一座山光水色的植物园,62位同学好比园中的花草树木,争奇斗艳五彩斑斓,以我零星之记忆和笨拙之文笔,很难把同学们才储八斗学富五车、国色天香冰清玉洁等完整描绘出来,望见谅。

    后记一

    在撰写这篇回忆母校平定师范文章的一个多月里,得到了李耀东、雷建林、单维祥、张献诰、赵松涛、耿宝华、张奇林、温东生、冯杰、杨晋祥、李文玉、张海宏等同学的大力帮助,通过电话、微信、QQ或面谈,共同回忆往事及订正人物事件的虚实。7月29日去母校平定师范探访,班长松涛公务繁忙,提前做好安排,我的同桌冯杰冒着酷暑在高速口等候,奇林领着我重走面貌焕然一新的师范校园,一一指点30年前校园每个建筑的方位和原址,中午设宴盛情款待。宝华、献诰、耀东提供了不少珍贵的老照片,奇林用快递寄来平定师范的校史书籍,谢谢同学们的无私帮助,如果没有你们,这篇文章将会逊色很多。

    后记二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一位平师校友曾说“咱们这辈子含金量最高的文凭恐怕就是师范毕业证了”,那时却不以为然,因为看到很多曾经成绩不如自己的初中同学纷纷考取大学,心中有巨大的失落感。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脱产进修函授学习,相继获取了大专和本科毕业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老师,在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方真正领略到平定师范造就的童子功才是我安身立命之根本,于是我以无比坚定的口吻宣布:我自豪,我是一名平师人。

    后记三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1985年7月,一群风华正茂的弱冠青年,在烈日的洗礼之下,在邓丽君《在水一方》舒缓伤感的声音里,告别了母校平定师范,放飞了期待很久的梦想,踏上了人生崭新的历程。

    记得八十年代初,流行一时的歌曲《金梭和银梭》中唱到:金梭和银梭日夜在穿梭,时光如流水督促你和我,……金梭和银梭匆匆眼前过,光阴快似箭提醒你和我,……年轻人快发奋,黄金时代莫错过,……织出青春最美的花朵。

    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的歌曲《匆匆》里唱到“初看春花红,转眼已成冬”,不经意间,悠悠三十载光阴已悄然而逝,如今我们都告别了不惑之年,即将迈入知天命之龄,波澜不惊,宠辱无谓。

    梁实秋说“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老照片记录着我们最美的笑容,老情歌感动了我们最初的情怀,让照片说话,让记忆重现。曾陪伴我们成长的那些事,是时间的味道,也是青春的味道。

    《八十年代访谈录》一书中说,“这个年代是一个短暂、脆弱却颇具特质、令人心动的年代”。八十年代是我们青春共舞的年代,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八十年代,想找出一个异口同声的八十年代是非常困难的。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平定师范,却有着不约而同的璀璨记忆。

    我们这代人在七十年代的年少时期,经历了长时间乏善可陈的生活之后,到了八十年代,对于新生事物的蠢蠢欲动和发生在我们懵懂无知的青少年时期的一段时代变革,有了清醒理性达观的认知,尽管那一段岁月有它艰难的痛楚,但更有它温暖的喜悦!

    岁月沉淀久了凝成了琥珀,情感沉淀久了窖成了陈酿,我们的记忆犹如彗星,燃过之后便成永恒……

    谨以此文祭奠我的师范青春岁月并献给1980年代就读于平定师范的校友们!谢谢!

    附:山西省平定师范学校简历

    1949年,平定县师、晋中一中合并组建“山西省立平定师范学校”

    1952年,山西省立平定师范学校更名为“山西省平定师范学校”

    1989年,山西省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创建(合署)

    2002年,阳泉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分院)创建(合署)

    2006年,晋中学院(平定师范分院)创建(合署)

    2010年,阳泉市教育学院、平定师范学校、山西省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合并组建为“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李娜个人资料介绍》
  • 李娜个人资料介绍

    李娜(1982年2月26日-),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亚洲第一位大满贯单打冠军得主,亚洲第一位世界排名前二的网球单打选手。湖北武汉人。6岁开始练习网球,1999年转为职业选手。

    2011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李娜打进个人第一场大满贯单打决赛,夺得女单亚军,之后的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比赛中登顶封后,成为第一位获得大满贯赛事单打冠军的亚洲网球选手。2013年WTA年终总决赛中获得亚军,世界排名首次晋升前三,创造亚洲个人排名纪录。2014年第三次晋身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决赛的李娜最终收获女单冠军,成为亚洲第一位两次获得网球大满贯单打冠军的网球选手。

    截至2014年1月底,李娜获得了9个WTA和19个ITF单打冠军;共4次闯入网球大满贯女单决赛,两次收获冠军;[2]2014年2月17日世界排名来到世界第二。

    中文名:李娜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

    出生日期:1982年2月26日

    毕业院校:华中科技大学

    身高:172cm

    体重:65kg

    运动项目:网球

    所属运动队:中国网球队

    专业特点:正手凶狠,灵活,底线好,力量大

    主要奖项:2011法网女单冠军

    2014澳网女单冠军

    WTA单打冠军头衔:9

    WTA双打冠军头衔:2

    ITF单打冠军头衔:19展开

    重要事件:亚洲首位大满贯单打冠军得主 亚洲网坛最高排名选手

    启蒙教练:余丽

    训练地:马拉喀什,什切青,内乌姆

    教练:卡洛斯·罗德里格斯

    丈夫:姜山

    职业战绩:463胜178负(截至2013.8)

    早年经历

    李娜1982年2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爷爷李龙立湖北孝感人是一名体育老师,父亲李盛鹏是一名羽毛球运动员,曾进过湖北省羽毛球队,1996年因先天性血管狭窄去世;母亲是李艳萍。

    李娜从小就受父亲影响,1988年开始练习羽毛球,1989年的时候,被网球教练夏溪瑶相中开始练网球。在教练夏溪瑶身边,李娜完成了小学学业。小学毕业后,李娜1996年进入湖北省队,遇到了她职业生涯中的又一个“贵人”教练余丽桥。同年,父亲李盛鹏因病去世。在余丽桥的指导下,李娜在球场上练得更苦。在父亲去世的第二年,她在全国网球总决赛中夺冠,这也是她拿到的第一个全国冠军。1997年,15岁的李娜赴美国训练7个月,1999年李娜进入国家队。

    运动生涯

    生涯早期

    1999年

    在ITF挑战赛中收获了自己的第2、3、4冠军;还在所参加的双打比赛中连续七次折桂。

    2000年

    在ITF赛场总共取得52场胜利,成为胜场最多的选手。此外她还赢得了四场WTA赛事的胜利,56胜的总胜场在所有职业选手中并列排在第三位。还与搭档李婷夺得WTA巡回赛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站的女双冠军,这是中国选手首度在WTA巡回赛中夺冠。

    2001年

    在中国北京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拿下女单、女双(与李婷)以及混双(与朱本强)三个冠军。

    2002年

    在美国米德兰德的ITF比赛中收获第13个ITF女单冠军。年底,未经国家队同意突然选择了退役,并前往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专业就读。

    重回赛场

    2004年

    2004年,在国家网管中心主任孙晋芳以及省有关方面的多次劝说下,再加上姜山的鼓励和支持,22岁的李娜选择了复出,此后她的状态一直保持着上升的态势,相继在北京、通辽、乌兰浩特的三站ITF女单赛事中夺魁;中网女单的比赛止步于次轮;夺得广州国际女子公开赛(水泥硬地球场)冠军,成为第一个在WTA巡回赛中夺得单打冠军的中国选手。

    2005年

    打进埃斯托利尔赛决赛,成为首次进入红土赛决赛的中国选手;并7月份的联合会杯世界组二组附加赛两场单打全胜,帮助中国队首次打进联合会杯世界组二组。

    2006年

    李娜与郑洁会师在WTA葡萄牙埃斯托利尔赛站巡回赛女单决赛中会师,李娜第三盘因伤退赛,获得亚军。在德国公开赛四强争夺中,李娜逆转战胜当时世界排名第九的瑞士人施奈德,职业生涯首胜TOP10的同时也是她个人首次打进WTA一级赛四强。7月,李娜在温网比赛中创纪录地闯进了个人也是中国的首个大满贯比赛的8强。在美国网球公开赛上,李娜也打入了16强,这是当时中国选手在美网上的最佳战绩。年底,再度成为中国年终排名第一的球员。

    2007年

    年初,在悉尼网球公开赛上,李娜进入四强。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李娜晋级16强,创造个人也是中国选手在澳网上的最佳战绩。3月,迈阿密公开赛上,李娜淘汰了克里斯特尔斯杀入8强。在温网开赛的前一周,因肋骨骨裂,而结束该赛季,但依然蝉联中国年终第一。

    2008年

    1月,在WTA三级赛事黄金海岸赛上李娜伤愈复出首次亮相并最终夺冠,拿下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二座WTA冠军奖杯。2月,李娜在一级赛事多哈公开赛中打进四强。北京奥运会,李娜获得女子单打第四名,创中国运动员网球女单奥运会的最好成绩。美国网球公开赛,李娜闯入16强,平了自己在美网的最佳战绩。WTA保时捷网球公开赛战胜世界排名第一的小威廉姆斯,闯入8强。卢森堡网球挑战赛晋级4强,成为2008赛季亚洲第一。

    职业生涯数据

    世界排名

    单打最新排名:2014年02月17日 世界排名第2

    单打最高排名:2014年2月17日 世界排名第2

    双打最高排名:2006年8月28日 世界排名第54

    场外生活

    感情生活

    李娜和姜山相识于1996年,那时两人都是湖北省队的队员。当时身为国家青年队主力的姜山已是一线队的“明星”,而李娜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二线队球员。在某年的一个情人节,她鼓起勇气主动送给姜山一盒巧克力,两人开始了“地下”恋情。2002年,两人一同前往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专业就读。2006年,李娜和姜山低调结婚,丈夫兼教练的姜山,一直和李娜一起在世界各地征战。

    公益慈善

    2010年5月,李娜将在马德里皇冠赛获得的近50万元人民币奖金捐给了青海玉灾区。中网的奖金也通过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捐给家乡的福利机构:“国内还有很多缺乏关心的儿童。我想用这笔钱来关心孤儿。他们一出生便被父母遗弃,这很不公平。”她希望通过媒体的报道,能带动更多人来帮助孤残儿童。“之前我一直有这些想法,但苦于没有渠道。而单飞之后,我和我的团队有充分的空间来做这些事。”

    商业活动

    李娜与多个国际品牌的签约。2011年1月30日,刚刚获得澳网女单亚军的李娜正式与国际知名表业公司劳力士签约,与费德勒、海宁、伊万诺维奇等世界名将一同成为其全球形象代表人。澳网在决赛之前李娜还与一家名为SpiderTech的加拿大运动医疗保健公司就已经同李娜完成了合作协议。2011年初,李娜与冰激凌品牌哈根达斯签约,成为其品牌的形象代言人。此外长期以来,李娜还收到运动品牌Nike的服装赞助。2011年6月19日,梅赛德斯-奔驰在英国伦敦宣布,邀请中国首位网球大满贯冠军李娜担任其全球形象代言人,成为继奔驰之后,李娜的第二个顶级赞助商。

    言论争议

    随着李娜的名气的日益增长,人们对于李娜的言论也更加的关注,而李娜也并不掩饰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所以有些言论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法网夺冠感言:2011年法网夺冠后,李娜因为在夺冠感言上没有“感谢祖国”而引发广泛讨论,当时李娜在发言中在“谢谢赞助商,谢谢组织者和球童,非常感谢自己的团队”之后强调“谢谢所有的人”,但是唯独没有出现人们熟悉的“感谢国家”。当时网友的反应也是泾渭分明地分为了两大派,一边自然是认为虽然李娜走的是“单飞”,但是仍然少不了国家的支持,另一边则大赞李娜为人真实、不矫揉造作。

    三叩九拜言论:2013年5月30日,李娜在法网女单第二轮失利后的赛后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金面对记者的“失利后能否对中国球迷说些什么?”的问题,爆出了“三叩九拜吗?向他们道歉吗?”的言论。央视主持人张斌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指出,李娜当时其实有三个选择,一是假装没有听见,一是说一些让大家都挑不出毛病的话,最后一种则是“让你知道我的厉害”。李娜在谈到这个话题时表示,自己也希望能够选择第二种,但是自己还没有学会“假大空”,也许以后会学会更多的保护自己。

    社会评价

    蒋宏伟(中国网球队总教练):“李娜的自身条件好,技术出色,打法也符合当今女子网球力量化的发展趋势。”但李娜的稳定性不够,另外心理波动较大,心态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卡洛斯(教练):“拥有热情是一件好事,但是热情同时意味着一些极端的情况。在这种情绪下她多次遭遇了极端的情况,这让她在一些重要的时刻不能展现出最好的自己。”

    光明网:李娜是中国女网在单打上的突破。作为中国女子网球“金花一姐”的李娜以个性鲜明锋芒毕露率真务实著称。很多中国网友如是评价李娜,全国运动员都应当向李娜学习,自己靠本事挣钱吃饭,别假借“为国争光”名义靠纳税人养活;李娜言行更有利于改善中国运动员形象。

    中国青年报:步入31岁的李娜,在女子网球选手早该走下坡路的年龄,一次次刷新着自己的职业纪录。依性格而论的话,动不动就对记者反唇相讥的李娜,总会因此被“炮轰”,看上去好象很难被美化成一个“网坛天使”。但这些并不影响李娜成为中国体坛标志性的人物,不影响她以榜样的力量,吸引着无数青少年拿起球拍,渴望着成为下一个李娜。特立独行的李娜,似乎很难被归类,她脾气火爆,不是乖乖女,赢了球也不会说“感谢国家”,但她在网球场上的坚韧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在为中国体育赢得世界瞩目的同时,足以传递关于力与美的正能量。

  • 《姚笛个人资料》
  • 姚笛,1982年3月17日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市,中国内地女演员,[1]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北京鑫宝源影视投资有限公司签约艺人。[1-2]

    因在杭州艺术学校兼修学习越剧专业,在越剧中一直饰演林黛玉这一角色,并由此对《红楼梦》产生了深厚的情感,2007年4月参加了“红楼梦中人”的选秀,想借此机会来圆自己的“红楼梦”,2008年初,剧组对外宣称姚笛最终成为《新版红楼梦》中王熙凤的扮演者。[1-2]

    2011年,凭借由滕华涛担任总导演的家庭情感剧《裸婚时代》(出自改编小说《裸婚——80后的新结婚时代》)成为年度最具人气女演员[1-2],被评为该剧最佳女主角。[3]

    2012年8月之后她又联袂主演了由赵宝刚导演的情感电视剧《男人帮》[4-6](2011年10月22日起在浙江卫视、东方卫视、北京卫视、天津卫视全国首播)与《北京青年》(2012年8月16日在北京卫视、天津、浙江、东方、安徽五大卫视全国联合首播)。[7-8]

    2013年与任重同台主演电视剧《新恋时代》,于6月10日在江苏卫视和东方卫视首播。

    演艺经历

    新红楼梦 姚笛饰演王熙凤剧照(14张)

    2007年6月,姚笛和李旭丹分获宝钗组和黛玉组的第一名,被定为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扮演者。而将负责拍摄《红楼梦》的导演胡玫表示“在我心目中,黛玉和宝钗早在5月28日试装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两位选手。”[12-13]

    2007年10月30日,《新版红楼梦》启动发布会召开,拟定的导演胡玫,更改为李少红。[12]

    2008年初,剧组对外宣布,由姚笛替换李旭丹饰演林黛玉,同年6月传出消息,姚笛在红楼梦内饰演的角色由林黛玉变为王熙凤。[13-14]

    2008年,拍摄陆川导演的电影《南京!南京!》。[13-14]

    2010年,电影《午夜心跳》,总票房直逼3000万,成为同年贺岁档小成本电影之中的一匹“黑马”,电影总收录累计2800万,在当年贺岁档上线的惊悚片中排名第三[15]。与林志颖合作拍摄电影《变身男女》,影片于2012年初上映。[13-14]

    2011年,姚笛与文章、张凯丽、丁嘉丽合作主演的大型情感剧《裸婚时代》获选为“2011年度国剧盛典十佳电视剧第8名”,因此令她人气飙升,所饰演的“童佳倩”被封“国民女友”。[13-14]

    2012年,再次与赵宝刚导演合作的青春励志剧《北京青年》,姚笛在剧中饰演唐娇。[13]

    2012年9月23日,由北京华美时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金盛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出品,青年导演刘恺执导,姚笛、张默领衔主演的情感剧《失恋33天》在北京正式开机,2013年8月14日在天津卫视和陕西卫视黄金档全国上映,腾讯视频网络同步首播。[16-17]

    2013年,姚笛挑大梁,其领衔主演的电视剧《新恋爱时代》,于同年6月10日在江苏卫视和东方卫视首播。

  • 孙俪个人资料简介
  • 孙俪,本名孙丽,1982年9月26日出生于上海市,中国大陆女演员、歌手。5岁开始学舞蹈;11岁代表上海东方小伙伴艺术团出访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15岁考入上海警备区文工团,担任文艺兵3年,后毕业于东方文化学院影视科;2001年参加新加坡举行的“才华横溢出新秀”比赛获奖,随后签约北京海润演艺经纪有限公司。[1]

    2003年因饰演海岩剧《玉观音》女主角安心成名并荣获金鹰奖;2006年凭借《霍元甲》荣获第28届大众电影百奖最佳新人奖。2012年孙俪产后复出,因清宫剧饰演《后宫·甄嬛传》中甄嬛而人气飙升,并因此获第41届国际艾美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早年经历

    孙俪小时候在少年宫学舞蹈[3]

    1982年9月26日,孙俪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住在石库门房子里。[4]孙俪上小学一年级时,孙俪母亲发现孙俪身上的文艺细胞后,便送她到上海市少年宫(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学习舞蹈。孙俪学习认真努力,成绩名列前茅,也因此获得很多出国演出的机会。[5]11岁的时候,因为舞蹈出众,孙俪还随上海东方小伙伴艺术团出访过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4]

    1995年,由于父母离婚,孙俪跟着母亲过了七年居无定所的生活。因为成长在单亲家庭,孙俪看起来比同龄人成熟许多,并曾一度对婚姻抗拒,甚至表示有可能做“不婚主义者”。[6]

    1997年,孙俪初中毕业,孙俪母亲为了女儿的前程,便将其送入了上海警备区战士业余文艺演出队。面对艰苦的军事训练,由最初的不适应到逐渐的克服和最后的脱颖而出,孙俪一直在努力着,并最终坚持了下来。[7]2000年,孙俪退伍并进入了上海银都艺术学校学习。[7]

    2演艺经历

    2001年初孙俪参加新加坡“新传媒8频道”举行的“才华横溢出新秀”,获得亚军及智慧大奖,随后,孙俪与退伍战士海岩创办的海润公司签订了合同;孙俪第一次参与拍摄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剧中扮演陆依萍(赵薇 饰)的舞伴;[8]同年春,海润公司筹拍大型电视剧《玉观音》,孙俪出演女主人公安心。[9]

    2003年孙俪主演的电视剧《玉观音》开播,凭借在此剧中的出色发挥,孙俪获

    孙俪《2008分之一》[10]

    得了第2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受观众喜的女演员”奖和“最具人气女演员”奖。[11]

    2004年孙俪出演《一米阳光》、《红粉世家》、《风雨西关》、《血色浪漫》等多部电视剧,她参演的影视作品较多是年代戏中的偶像剧。[12]

    2005年孙俪出演电视剧《幸福像花儿一样》,在此剧中认识现任丈夫邓超;同年还参演了《天和局》。[13]

    2006年孙俪首次出演现代偶像剧《屋顶上的绿宝石》。[14]同时,她还寻求影坛方面的发展,参演了与李连杰合作的《霍元甲》,凭此片获第2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新人奖;[15]9月5日,出任丽江市城市形象代言人。[16]

    2007年孙俪出演电视剧《新上海滩》的冯程程,还参演了《一世情缘》;同年,入围第3届“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的名单。[17]

    2008年孙俪与邓超以荧幕情侣档出演电视剧《甜蜜蜜》;同年参与陈嘉上导演的电影《画皮》饰演夏冰;7月参演汶川地震公益短片《2008分之一》[4][6][10];9月1日北京残奥会圣火在上海传递,孙俪成为第57棒火炬手。

    甄嬛传剧照

    2009年孙俪出演严歌苓小说改篇的电视剧《小姨多鹤》,后又参演了外语拍摄的电影《金山》,《金山》未能够在国内放映,后来却获得两个奖项——罗马故事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和加拿大双子星奖最佳女主角奖。同年还参演了刘镇伟导演的电影《机器侠》。[18]

    2010年孙俪出演刘镇伟导演的电影《越光宝盒》,[19]拍摄了刘镇伟导演的电影《天仙奇缘》进度一半时因片方撤资而停拍。[20]

    2011年孙俪出演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因其在《甄嬛传》里出色的演技,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为她在戏中“皇太后”造型塑造蜡像。[21]同年参演了与麦兆辉、庄文强导演合作的《关云长》及陈嘉上导演的《画壁》。

    2013年孙俪出演电视剧《辣妈正传》,在剧中饰演女主夏冰。[22]

    3个人生活

    孙俪婚礼照(9张)

    2005年邓超和孙俪出演了电视剧《幸福像花儿一样》,在拍摄期间,孙俪结识邓超,两人因戏生情陷入热恋。2011年4月25日,邓超在电影《四大名捕》的探班活动现场自曝,已于2010年2月8日自己生日当天与孙俪领取结婚证。2011年6月7日,已经怀有身孕的孙俪与邓超在上海举行婚礼。[13]

    2011年11月12日凌晨,孙俪在上海某妇产医院顺产诞下一子,重7斤2两,取名“等等”。[23]

  • 《又逐年上升》
  •     到1982年,每立方米的产量达到5万多只,最高的达12万只。中试又获得了成功! 赵乃刚对我谈了这项成果的经济价值和科学意义:这项技术不依靠天然海水,全国有7 000万亩水面都可以采用这项技术就地育苗、就地放养;育苗用的半咸水可以循环使用,不受水域污染的影响;工厂化育苗避免受灾害性天气的袭扰,真正在育苗中达到高密度、高产量、低成本、低消耗。 为了推广这项成果,1983年至1984年赵乃刚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至1986年,北到内蒙古,南到湖南,河蟹已在全国 12个省生儿育女了。1986年培育成活的15万只蟹苗全部投放到内蒙古凉城岱海渔场,这是内蒙古实施“星火计划”的项目之一。 1985年2月4日,赵乃刚被中央领导邀请到中南海去作客。赵乃刚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曾经被错打成“右派”、历尽坎坷的人,竟能够进人中南海作座上嘉宾。那天,他坐在中央书记处经常议事的椭圆形会议桌前,心情万分激动。轮到他汇报工作了,原来准备好的材料不知从何说起。这时,中央领导同志说了话:“你们的成果就是两条嘛,一是人工半咸水,二是工厂化育苗。”本来已很激动的赵乃刚,更增添了惊喜,中央领导同志竟如此清楚地了解他的发明!

        这时,农牧渔业部部长何康向中央领导同志介绍了赵乃刚一生坎坷、坚持科研的事迹。中央领导同志听了高兴地说:“河蟹大家都喜欢吃,没有河蟹的地方,可以生产河蟹,这是件很好的事。你要让河蟹横行全国!” 1986年6月,在中国科协第三次代表大会期间,我又见到了赵乃刚。我问他有什么新的打算。赵乃刚说:“当局长以后,行政任务增加了。在科研上,我虽不能很多精力,但一些攻关的项目仍由我牵头。今后在河蟹的基础理论方面要多做些工作,使工厂化育苗的工艺更简单一些,让更多的人容易掌握。” 写于1986年10月

  • 《一片神奇的土地》
  •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1982年,在千年古城济南的东郊洪家楼东侧的一个矿坑上,耸立起一座工字形的教学大楼。 这地方曾是解放济南时的一个前沿营地。60年代中期,一支矿工队开到这儿,扎下营寨,开起矿山。然而10年过去了,20年过去了,矿山仍是荒凉一片,增加的只是一个巨大的矿坑和两排破工房。它被人们遗忘了,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遗憾。 1989年,奇迹出现了。《人民日报》以头版头条登载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济南市历城县政府不盖办公楼,集资百万建学校。”这学校就定在矿坑上。消息不胫而走,人们精神大振:领导想的多长远哇,这是利国利民的大计啊! 然而,干起来谈何容易!在废墟上建学校,而且要建得“现代化”,在百业待兴的年代里,至少也得三年才能建成呀!怎么办?是建成之后再开学,还是一边办学一边开工?教育局领导一想到那些急等入学的学生没着落,一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他们的心似乎都碎了。不行!耽误下一代就是犯罪。这里不是还有两排破工房吗?

       当年党中央能在延安的窑洞里办公,抗大能在石板上上课,我们怎么不能在工房里学习呢I 就这样,“历城中学”的牌子在开工之前就挂出来了。 10月,第一批学生入校了。校舍就是那12间略加修整的旧工房。每个教室的学生都多到六七十,连间厨房也没有,老师也只好带干粮。师生除了教与学,还要一起垫矿坑、除杂、搬石头。那时不分“前勤”和“后勤”,学习劳动交相进行,大家只有‘个念头:赶快把大楼盖起来,纵然自己来不及享用,毕业时也能够在楼前留个影。 1986年,送走了第一批毕业生,大概是“天道酬勤”吧,这些创业者虽然耽误了那么多课,升学成绩却排在全县中学的前列。高初中各一个毕业班,初中生大都升上高中,高中生升入大学和中专的有十几名。 1987年,5层的主楼拔地而起。淡绿色,工字形,它与周围的青山和蓝天、白云相映衬,那么和谐而雄伟,使用‘面积达500平方米。上级决定正式更名为“历城第五中学”,并特请本县早年的县委书记,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题写了校名。

       6个年头过去了。今朝的历城五中又如何?请从洪家楼沿着新修的马路向东走,一抬眼就看到那分外壮观的大楼了。校园里,南面是枝叶婆要的垂柳,北面是排列整齐的冬青。容纳 2U个教室的大楼里,凉风习习,窗明几净。从主楼宽阔的走廊走下去,全是桔红色的砖铺地。再往南,是刚落成的餐厅兼礼堂,全校近千名师生开大会,后面还空着足一半。 几年来,五中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毕业生。北大、山大、山医大、山师大、山工大,国防科技大等,都有五中的学生;考入各类中专的不计其数,向社会输送的“四有”合格劳动者,那就更多更多了。在这里,早上是琅琅的读书声,傍晚是动听的音乐在播送。多么秀丽、明净、潇洒的风采呀1 谁能想到,6年前这里是一片荒凉的矿坑呢?又怎能设想,这大楼建筑在垃圾、碎石、瓦块的废墟上? 啊I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呀!当年它是战胜敌人的阵地,为解放事业出了力;今天变成哺育人才的校园,开拓美好的未来。

       〔评析〕 本文题材比较重大:出入三个时期,跨度六个年头。赞扬党和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这对初中生来说,是颇难驾取的。然而作者一路写来,亦详亦略,有取有舍,在叙述中不乏议论抒情,足可看出其为文的“放胆”。 初中学生作文一般题材都较窄,大称是最熟悉的人和字,即使有的写“四化建设”,也多是“家乡新貌”,“里弄新风”等亲眼看到的新变化。他们注重的是观寨,往往不作深入调查。本丈作者写的是几年前的事,没有调查求实的志趁可就不行了。这位小作者选了个大题材,一入校就捧笔写校史,用艰苦奋斗的猜神勉励自己,这是值得同学们学习的。

       上面说作者为文能“放脾”,不仅指其敢写大题材,而且行文也铺张。铺张虽然是贬义词,然而初学作文愉张钾比局捉好。铺张能够枚开笔,把怒说的话尽t写出来,这比局促得言不逮意好多了。 不过,铺张开也须知有所“栽”,把无关中心意忍的词句尽行州削掉。正如某作家所说的:作文也像雌刻家在石头上雌像,把不是脸的地方去掉才显出美丽的脸。本文虽然放得开,却在“裁”上欠功夫。因此本文结构稍松散,意忍炼得还不够精。这是对作者更高的要求了,相他很快就能做到的。

  • 《外婆家的新居》
  •     1982年的10月1日,是个大喜的日子。它既是欢乐的国庆节,也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又适逢振奋人心的中国共产党的十二大胜利闭幕的大喜日子。举国上下群情沸腾,生气勃勃。 那天早晨,我们全家拎着早已准备好的礼物,欢天喜地地去外婆家作客。马路上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到处插满了彩旗,挂满了灯笼。人们个个像赴什么宴会似的,谈笑风生。行人车辆川流不息,好一派繁忙的景象。 我们穿过大街小巷,来到了淞洪路。眼前出现了一幢楼房—它是由四间屋子组成。白的墙壁,大红的门窗,磨光石的地面。一个月不见,真叫我不敢认了—这就是外婆家的新居。

        这时,外公外婆乐哈哈地迎了出来,把我们接进屋去。我和妹妹怀着兴奋的心情,奔上奔下的,去瞧个够。那楼梯宽阔、平坦、牢固,直通二楼。楼梯和栏杆都呈桔黄色,散发着油漆香味。在二楼的阳台上摆满了,千姿百态,五彩缤纷。楼上是大舅舅、小舅舅的房间,底楼分别是外公、外婆的卧室和客堂间。我走进大舅舅的屋内,只见里面焕然一新,墙壁粉刷得雪白雪白,屋顶被漆成奶黄色,红色的地板也打上了一层蜡。屋外射进一道阳光,正照在地板上,此时,玻璃、镜子、墙壁、地板交相辉映,看了令人就生喜悦之心。 一这时,楼下传来了一阵笑声。我和妹妹下楼一看,原来姨夫、姨妈、舅妈都来了,他们一边品尝着水果糕点的美味,一边观看这刚落成的新居。 中午,外公凭着一手的好手艺,烧了一桌丰盛的午餐。

        我们围坐在桌旁,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那烤鸭、炒牛肉丝,红烧大黄鱼等菜肴都是那样的可口。可是在以前,外婆家哪能吃得上啊!外公饮了一小杯酒,就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讲起了那饱经风霜的岁月:“旧社会,我们家住的是茅房,下雨天真是难熬,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雨停了屋里也积满了水。那时候,吃不饱、穿不暖,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1964 年,国家为我们家盖起了平房,我们家的生活条件渐渐有了好转。

        今年,我们家乘党的十二大的春风,又翻起了二上二下的楼房,生活也富裕起来。比比过去,真是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啊!”外婆接着也喜上眉梢地说:“我现在每晚都高兴得睡不着,就是睡着了,也会笑醒。社会主义是金,全靠党的好领导!”我说:“外公,外婆,你们的福气还在后头呢!’,一句话把大家给逗乐了。 “一滴水虽小,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像外婆家这样巨大的变化,在上海有成千上万,在全国就更多了。想到这些,我和妹妹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社会主义好"。

  • 《心中的追求和脚下的路》
  •       1982年10月16日   星期六  阴
        今天是我校秋季运动会的第一天。看赛跑很有感触。运动场上,一切大话空话都是无用的,这里凭的是体力和毅力。在体育上体力、毅力是关键,成绩是拼搏的结果,拼搏是最实在的。学习上要出成绩也必须拼搏。生活的道路从来就不是平坦的,要想闯出一条路来就必须拼一番。
        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被处境绝望的人。只要我不停步,我的前面永远是路。
          1982年12月2日   星期四  睛
        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挺拔或婀娜,而人的美在于精神,在于活力。人应为信念而活着,即人的精神应有所寄托。在亚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为祖国争得了数量可观的金牌,然而更值得人们自豪的,是他们赢得了精神文明的“金牌”。人们这样称赞他们:“他们的微笑就像扬子江上初升的太阳一样。”他们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心中有伟大的祖国。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极充实、极丰富的,他们也永远是幸福的。我的心中也有祖国,祖国是我心中的太阳,心中的太阳将照亮我前进的道
          1982年12月31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是1982年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我是在欢乐中度过在“辞旧迎新联欢会”上,同学们欢聚一堂,争相表演,欢歌笑语装了满满一教室。在同学们的热情鼓舞下,我也朗诵了鲁迅先生的《雪》。在这里我不只感受到了欢快,而且也感到了春的气息,美的旋律。平时整天是读呀、背呀、写呀、升学、升学、升学!紧张极了,枯燥极了。今天班里有弹有拉,又说又唱,同学们的才华、活力,热情像火山一样进发出来。呵,原来我班人才济济,联欢会开了三个多钟头,大家兴犹未尽。
        时间是新的,空气是新的,我们的生活也应该是新的。改革的春风已回荡在神州大地,希望的种子将在春风的吹拂下长出新芽。
        1983年1月8日    星期六  晴
        清晨,空气冻得凝固了,月亮冻得只露半个脸,星星冻得总打颤,树木冻得直挺挺,鸟儿冻得出不了案,路旁沟里的水冻得裹上了一层厚厚的白甲。路上只有我昂着头,挺着胸,呵着白气往前跑着。我毫无寒意,因为青春的霞光罩着我,未来在呼唤着我。我的脚下有坚实的路,我心中充满向上的力量。


     

  • 《得奖作品点评》
  •     这篇小小说是1982年《北京晚报》一分钟小说”征文得奖作品。文中写了一个夜骑自行车的姑娘,半路车坏,恰逢热心助人的一对兄妹,把车修好的故事,反映了在“文明礼貌月”的春风吹拂中,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帮助的新型关系,赞颂了急人之难,助人为乐的社会新风尚。

        一情节简单,却起伏跌宕,出人意料,引人入胜。当姑娘为车坏不会修理而优心如焚之际,随着一阵车铃声,一个青年人撞入画面,于是“姑娘心里升起一线希望的光”,可是没依具,小伙子亦无可奈何,“……跨上车子,边说边飞快地骑跑了”,急得姑娘“差点哭了”,出了胡同,果然有个还亮灯的“车铺”,姑娘的“沮丧、恐惧一股脑儿没了”,修完车,小伙子竟高价要钱,姑娘无奈掏出钱包等待“敲诈”,直率的妹妹揭破了玩笑的谜底,哥哥笑了,姑娘倍受教育。就这样,这一修车的小小故事,却经过了上述三起三落的情节跌宕,主人公“三优三喜”的情绪起伏,也激起了读者时高时低的情感涟漪。

        二年龄相仿、性格有别的三个年青人形象。小说顺着修车的线索,围绕着“三优三喜”的起伏情节,在记叙修车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过程中,刻画了三个年青人形象。主人公陈静文弱、多疑、矜持,哥哥粗犷、风趣、热心肠,妹妹聪明、热情,爽朗。这三个不同性格的青年,一定程度上概括了当前青年的主流,体现了新的时代风貌。兄妹二人乐观、无私、助人为乐的表现,真挚、动人、自然、朴实,使人感受到“文明礼貌”春风的馥郁、和煦,使人愈加热爱醇美、甘甜、和谐的新生活。

  • 《廖承志同志1982年7月24日致蒋经国的信》
  •     在此,我们选用廖承志同志1982年7月24日致蒋经国的信作为范文。当然这封信的内容和意义已超出一般朋友之间书信的范围,但是其写作方法仍属于一般书信。此信全文内容如下:

        经国吾弟:

        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南京匆匆一晤,瞬遗三十六载。幼时同胞,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帷长年未通音问,此诚憾事。近闻政躬违和,深为悬念。人过七旬,多有病痛,至盼善自珍摄。

        三年以来,我党一再倡议贵我两党举行谈利,共捐前嫌,共竞祖国统一大业。谁弟一再声言“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余期期以为不可。世交深情,于公于私,理当进言,敬希论察。

        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台湾终必回归祖国,早日解决时各方有利。台湾同胞可安居乐业,两岸各族人民可解骨肉分离之痛,在台诸前辈及大陆去台人员亦可各得其所,且有利于亚太地区局势稳定和世界和平。吾弟尝以“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自勉,倘能于吾弟手中成此伟业,必为举国草敬,世人推崇,功在国家,名留青史。所谓“罪人”之说,实相悖谬。局促东隅,终非久计。明若吾弟,自当了然。如遇延不决,或委之异日,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再者,和平统一纯属内政。外人巧言令色,意在图我台湾,此世人所共知者,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愿弟镇思。

        孙先生手创之中华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绩,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做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双方领导,同窗挚友,彼此相知,谈之更易。所谓“投降”、“屈事”、“吃亏”、“上当”之说,实难苟同。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至于“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云云,识者皆为太不现实,未免自欺欺人。三民主义之真谛,吾辈深识,毋须争抖。所谓台湾“经济繁荣,社会民主,民生乐利”等等,在台诸公,心中有数,亦毋庸赞言。试为贵党计,如能依时顺势,负起历史责任,毅然和谈,达成国家统一,则两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图振兴中华之大业。否则,偏安之局,焉能自保。有识之士,虑已及此。事关国民党兴亡绝续,望弟再思。

        近读大作,有“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之语,不胜感慨系之。今老先生仍屠于慈湖,统一之后,即当迁安故土,或奉化,或南京,或庐山,以7吾弟孝心。吾弟近曾有言:“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旨哉斯言,盆不实践于统一大业!就国家民族而论,蒋氏两代时历史有所交代;就吾弟个人而言,可谓忠孝两全。否则,吾弟身后事何以自了。尚望三思。

       吾弟一生坎坷,决非命运安排,一切操之在己。千秋功罪,系于一念之间,当今国际风云变幻莫刚,台湾上下众议纷纭,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盼弟善为抉择,未雨绸缪。廓寥海天,不归何待?

       人到高年,愈加怀旧,如弟方便,余当束装就道,过拄台北探望,并面聆诸长辈教益。“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伫候复音。

        老夫人前请代为问安。方良、纬国及诸侄不一。

        顺祝

        近棋

                                              廖承志

                                               1982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