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六月,我作为中国5名中学生代表之一。飞越太平洋,参加了“里奇奥尔天才中学生科技夏令营。”夏令营是由美国海军上将,潜艇之父里奇奥尔创立的。本届夏令营成员,除了5名中国学生和5名以色列学生之外,其余55名全是美国学生。他们是从各州优秀中学生中遴选出来的。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 在几个星期的共同生活中,我惊异地发现,美国中学生的举止,有时像思想成熟的成年人,有时却像天真活泼的小学生。 每逢讨论,美国学生都非常正经,既是军备竞赛,核战争,人口问题等,谈起来也旁证博引,俨然个个都是专家似的。我觉得他们就是爱发言。
有一次需要一个同学在大会致辞,谁上台呢?我原先以为会有推举、腼腆、谦让、表决等一番周析,但是出乎意料,自荐的“毛遂”竟占全班人数半数以上,一人人跃跃欲试,一副当仁不让,非我莫属的架势。 在课堂上,那怕名教授在演讲,也常常有人提问打断他话的。教师在教室讲课,那提问简直是热闹非凡,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教师反倒成了“配角”。若遇专设的“辩论课”,更是唇枪舌剑,各逞其能,不过要先举手征得教师的允许方可发言。当别人发言时,其他人都认真听着,话音刚绝,喇,下面手都举起来了。辩论往往各执一端,谁也说服不了谁。 不过有时也会出现一致的见解。有一回一位科学家来演讲,他问大家是否想进名牌大学,结果百分之百意见一致。又问,进大学的目的是不是想当百万富翁,结果十之八九目标一致。
看来挣钱、挣大钱就是美国学生的学习目的。他们还以确立了这样“明确的奋斗目标”而感到骄傲。令我费解的是,他们虽然想挣大钱,但却又表示不爱工作。我问他们,那这样能达到“目的”吗?回答说:“我们爱的是度假,为了有钱惬意地游戏、休息,所以才辛勤地工作。”他们想了解我的看法,我说:“我们觉得工作很重要,工作中可以找到快乐,工作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令人失望,这种见解,在他们中间竟无处觅知音。 美国学生不但爱说,更爱动手。不过他们在实验室里的动作却有点“出格”,东摸西碰,甚至用头、用脚来开关电器仪表,这算不算打破常规呢? 他们在夏令营期间,睡觉都很少,交际、读书、看电视,天天弄到一两点钟才上床。怎样补充休息呢?那就是充分利用时间,哪怕餐桌前]IL分钟,洗澡中几秒钟,都可以打吨。上午上课个个精力充沛,一到下午的课,_有的同学用打、闹,来调剂精神,有的干脆呼呼大睡,而教师从不加干涉,外国人没有午睡习惯,可有打吨习惯。入境随俗,这方面我们也学 得了几分。 不同的制度,不同的民族,当然不会事事相同。我所接触到的都是美国中学生中的佼佼者,他们代表着一部分美国中学生。除了相异之点外,我们也有共同点,那便是:乐观、向上、好学。
【简评】 作者通过自己的认真观察,把美国同学的人物性格,习惯爱好,以至思想观点,描写得很细致。丈章写了以下几件事: 1.讨论会上,俨然个个都是专家似的。 2.在课堂上,学生是主角,老师是配角。 3.共同的见解:进名牌大学,当富翁。 4.爱动手、动脑,以及休息、睡眠的习惯等等。这里有赞扬,亦有不同的认识。 这样描写,就像生活在这些美国同学中间,真实、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