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她的名字叫梦丝,她同她的爷爷生活在一座大山里。祖孙二人相依为命。
一天,梦丝上山采蘑菇,闻到了一股奇异的香气,这香气让她神清气爽。梦丝很好奇,是什么东西这么香呢?于是她顺着香气找了起来,最后在一处大石旁发现了一块紫红色的木头,香气就是它发出来的。梦丝特别喜欢这块奇特的木头,她决定把它背回家。
小姑娘梦丝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终于把这块木头背到家了,累的她满头大汗。当爷爷看到她搬回的这块木头时很是吃惊,爷爷说:“这是一块十分罕见的千年香檀木,而且长年吸取日月精华,已经有了灵气。我就用它给你雕一个木偶吧,让她做你的小伙伴。”
梦丝高兴极了,她在旁边陪着爷爷,看她的爷爷用雕刻刀一刀一刀的刻着,很快爷爷就刻出了木偶的雏形,是一个小女孩的样子。接着爷爷又仔细的刻了起来。当爷爷把木偶的眼睛刻好的时候,木偶的大眼睛就忽闪忽闪的眨了起来。当爷爷把木偶的嘴巴刻好的时候,木偶就高兴的唱起了歌,还问了梦丝好多问题,感谢梦丝把她背出了大山,感谢爷爷给了她生命。当爷爷刻完了木偶的腿和脚时,小木偶竟围着爷爷和梦丝满地里跑呀、跳呀、唱呀,高兴极了,屋子里到处飘荡着小木偶的笑声和香气。爷爷用刻下的木屑给小木偶做了一些漂亮的衣服和鞋子,木头一点也没有浪费。
梦丝这时仔细的观察起她的新伙伴来,小木偶长着长长的头发,头了带着小皇冠,秀气的脸蛋,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身穿一条长连衣裙,真是又美丽又大方,可爱极了,她要是一位真正的小女孩该有多好呀!
小木偶全身紫红色,还散发着香气,所以梦丝给她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紫香”。从此梦丝和紫香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她们在一起做游戏、唱歌、学习,还经常一起上山去采蘑菇、挖野菜、采野果。由于紫香一直都生活在深山里,深山里就像她的家一样,她特别的熟悉,还有许多小动物都是她的朋友。梦丝在紫香的帮助下,每次都能采到最好的蘑菇,最香的野果,而且她和小动物也都成了好朋友。她们过着快乐的日子。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梦丝突然得了一种奇怪的病,脸色苍白,全身无力,看了好多大夫吃了好多药也不见好,爷爷、小木偶紫香和她的动物朋友们都非常着急。
一天大山里来了一位神医来给小姑娘梦丝看病,他开了一剂药方,药方中的其他药材都已找齐了,剩下一种关键的也是最不好找的药材就是千年香檀木。
小木偶紫香想:“我就是千年香檀木做的呀,当时爷爷刻我的时候还剩了一些木屑,给我做了好多衣服和鞋子,到现在也没舍得穿,为了我的好朋友我要把它们捐献出来。”于是,紫香拿出了她心爱的衣服和鞋子放进了煎药锅中,梦丝喝了药后病情有所好转,只是千年香檀木的用量不够,所以药效不大,梦丝没有痊愈。看着日渐消瘦的梦丝,小木偶紫香心疼极了,她先后又捐献了她的宝贝皇冠、项链、手镯,最后她捐出了她的头发。小木偶紫香没有了漂亮的衣服和手饰,没有了头发和皇冠,不再像以前那样漂亮了。但小木偶紫香为了救梦丝她不后悔。但她捐献的所有东西加一起给梦丝煎药治病还是药效不够,杯水车薪。最后小木偶紫香心想:“是爷爷和梦丝给了我生命,让我度过了这一段快乐的时光,我要报答他们对我的知遇之恩,我要救梦丝。”想到这紫香偷偷的看了一眼病床上的梦丝,流下了两滴泪水,趁大家不注意,只身跳进了煎药锅中。
爷爷和小动物们发现时就来不及了,他们都很难过。梦丝却不知道,她喝完药后病就一天天痊愈了,但她却找不到小木偶紫香了,在她的追问下,爷爷抱来了已经不再是以前活泼、漂亮、会跳会唱的小木偶了,她没有了漂亮的衣服,没有了皇冠,没有了头发,也没有了香气,更重要的是她没有了生命。
梦丝哭了,哭的伤心极了,爷爷和小动物们也非常的伤心。这时给梦丝看病的神医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摇身一变成了一位美丽的仙女。仙女说:“大家不要伤心了,小木偶紫香能舍身救人,有情有义,通过了我的考验,我要让她成为一个真正的孩子。”仙女说完将她头上的花环拿下来,套在了小木偶紫香的身上,然后奇迹发生了,小木偶紫香变成了一位真正的小女孩,还是像以前一样香,一样漂亮。仙女微笑着飞走了,从此梦丝和紫香这两个快乐的小姐妹,和她们的爷爷,还有她们的动物朋友们,在大山里过着快乐的日子。
正在上小学的儿子只能7天才见母亲一次。她同丈夫张文裕也长期天南地北似的两地分居。王承书说: “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消费。在我这一生中,事业占据了我整个生命的2/3,为此我失去了一个女人应给予这个家庭的一切,但是,我并不后悔。” 气体扩散是把从天然矿石中炼出的铀235浓缩成高浓铀,为核武器提供燃料。这种产品的生产能力,至今仍是一个国家掌握核武器能力的重要指标。当时,中苏关系破裂。气体扩散厂的主工艺车间刚装上部分机器,前苏联专家便全部撤走。留下的是沉睡的厂房、设备,成堆的疑点、问题……我国核武器研制面临缺乏燃料的严重危机。
如何使气体扩散厂运转起来,炼取高浓缩铀,重要的是要有铀同位素分离理论作指导。二机部调集全国有关方面人员,开设了理论培训班。作为研究室副主任,王承书负责理论方面的研究和指导。虽说王承书回国初期曾给北大学生讲过这方面的课,但那同实际还有一段距离,而且摆在面前的是一堆残缺不全的犹如天书般的资料。王承书凭着她的功底,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破译天书,同大家一起刻苦攻读,相互切磋。 现在看到的气体扩散厂的主工艺车间足有500多米长,上千台设备就像秦代兵马俑似的威武雄壮地排列着。而王承书他们刚接手时,虽说还没有到达全是废铜烂铁的地步,但也只是一些不成阵势的“散兵游勇”。如何使这些设备一级一级联系起来启动,如何供料,取得合格的产品,需要进行大量复杂的计算。当时,我国仅有一台巧万次电子计算机刚刚启用。
她作为室副主任本来只要检查一下计算的参数,看看结果就行了。但为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王承书坚持用手边的机械计算机作必要的验证。瘦弱的王承书一个手指力量不足,只得将右手中指压在食指上,一下一下地敲打按键,得到数据马上记录在笔记本上。如此枯燥的工作,她同两位同事干了一年多,仅有用的数据就装满了三只抽屉,电子计算机算出的10箱纸条,她都过了目。数字计算,公式推导,白天黑夜·····一个联级方案和分批启动方案终于出来了。 就在这时,1962年,中央批准了二机部“两年规划”,决定在建国巧周年时进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 原子弹爆炸 已在1961年加人中国共产党的王承书和同事们肩上的担子又无形地加重了分量。气体扩散厂远在千里之外的兰州,每次联级启动,王承书与吴征恺等专家都亲赴现场作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