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我们学校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有陶笛、篮球、武术、口笛、跳绳、儿童画、手工、合唱、写字等等。
我报名参加的是武术,参加社团后,我每天都盼望着周三的社团课,因为在社团里我能交到许多新朋友,收获很多快乐,还能让我变得更加勇敢。
我们的社团老师是一位年轻帅气的男老师,他的个子高高的,挺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他的声音像洪钟一样雄浑有力,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到害怕。
我的社团很有趣,每节课老师都会让我们沿着操场跑圈,教我们正踢腿这个动作,老师的一招一式我都学得认认真真。我喜欢武术。
我参加这个社团是因为我的身体免疫力低,爱生病,我想通过学习武术,增强体质,让身体更健康。我很期待以后的课程。
为了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在新学期,我们首南第一小学又开始了有趣的社团活动。
这一期的社团活动形式真是丰富多彩啊!有田径、美术、五子棋……,我和班级里的二十多个同学一起参加了“趣味谜语竞猜”社团。平时我就很喜欢猜谜语,不过这次老师组织的可真是别出心裁哦,先进行了一组动物类竞猜,是以抢答形式进行的,老师把谜面一写在黑板上,就有几个同学七嘴八舌地乱猜了,“大姐树上叫,二姐吓一跳,三姐拿棒打,四姐点灯照。(猜四个昆虫)”其中的“蝉和萤火虫”大家一猜就准了,可是剩下两个就难猜了,同学们绞尽脑汁地想着、猜着,却都被老师否定了,最后还是老师一边做出动作,一边提示,我们才恍然大悟,那不就是“蚱蜢和螳螂”吗!
接着老师又改变了猜谜形式,“你做动作他来猜”,由两人一组,一人根据谜底表演,但不能暗示答案,另一人来猜,每组有三次机会,最后猜对最多的为胜出。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我很幸运地加入了第一组,可是我的搭档却因为表演不出青蛙的样子,只能遗憾的推出。不过同学们的表现实在是太精彩了,尤其是一个男生模仿大猩猩走路的姿势,那一摇一摆,抬头捶胸的样子,真是像极了,那有趣的样子把我们都逗得前仰后合。
不知不觉下课铃响了,我们都还沉浸在刚才的快乐中,在这样的社团活动中,不仅可以丰富大家的课外知识,还可以锻炼同学们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我们都期盼着下次的社团活动日快快来临呢!
考人附中的学生学习基础都是不错的,同时,附中的老师们知识渊博、经验丰富,注重课堂教学的效果,往往在课堂上就能使同学们掌握了知识,课下也不给同学过重的作业负担。因此,同学们个个精力旺盛,求知欲强,都积极参加一个社团来丰富自己的生活,施展自己的才华。当时学校里社团很多,有合唱团、话剧团、舞蹈队、民乐队、航模小组、无线电小组,还有各学科的研究小组,真是百花齐放!这些社团中的文艺团体,每年的新年前后都要向全校汇报演出,研究小组则把他们的研究成果用专栏或展览等形式向学校师生汇报。航模小组把他们制造的各式飞机模型拿到操场放飞,一时间操场上空银燕飞舞盘旋,好不热闹。洪德威脱颖而出,航模水平技高一筹,他的弹射式、牵引式,单翼、双翼各式飞机,制造精美,飞行效果好,而且自制小发动机做成的机动航模,还进行了专场飞行表演。
1957年,我参加了话剧团。当时剧团团长孙安堂,导演架景权、李正民都是学生,剧团由大家讨论制定了严密的排练计划,然后排了几个话剧,到新年前夕专门演了一个话剧专场。记得当时汇报演出的有架景权、罗小石主演的《玛申卡》,姜惟廉、任大惠、孙安堂、李正民主演的《放下你的鞭子》,马宜行、架景权、周俊辛主演的《小铁柱》,我和谭天谦、杜立平、武素礼等人在反映儿童团斗争的《小铁柱》中都演的小角色。附中的话剧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培养了不少人才:孙安堂高中未毕业就进入了人民艺术剧院;栗景权毕业后到了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谭天谦初中毕业就考人了电影学校,成了电影演员;任大惠现在电视界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名演员向梅是我人校前两年毕业的老校友,也曾是校话剧队的中坚与骨干。
1959年,我还参加了地理小组。在秘际韩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在地理园里一把大、一把水泥亲手制成了一个约九平方米大的地形结构模型,里面有高山、有丘陵、有高原、有平原、有盆地、有河流,还有海湾。这个模型保留了多年,“文化大革命”时也未遭到破坏,直到70年代末我回母校时还曾见到过这个模型。站在它的旁边,我心绪万千,静静地看了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