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几度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3 15:07:55
  • 《几度梅芳落,献给已逝的爷爷作文》
  • 几度梅芳落,献给已逝的爷爷作文

    当丝丝寒意侵蚀过我的麻木,当萧瑟的秋风吹黄了院里的枝叶,当怜俏的梅花开始飘香时,我才发现时间已经流逝得很远了。如今庭院依旧,梅瓣依落,我很想念那位惜梅自赏的老人。瞬时泪恒流……

    ——题记

    他是一位视花如己的老人。不论是寒冬或是酷暑,他终日戴着一副老花镜,面带笑容的侍弄着花草。那一棵棵鲜活的生命,是他晚年生活的玩伴。半晌,他抬起头,嘴角微扬,对我说它们有多么得惹人怜。日复一日,他不厌其烦的重复着剪修的工作,其乐融融。看他安静的坐在花前愉悦的背影,与夕阳绘成一幅和谐的画面。时间静静的离去,谁都不愿打扰他。点缀在树枝间的美,是那淡雅的金黄色的梅花。芳香四溢,飘满庭院,仿佛所有的空气都弥漫着它的香味。

    偶然刮过一阵刺骨的寒风,凛冽萧然,挑战着我的极限,像锋刀似的割断一枝腊梅,毫不犹豫。梅逝芳菲  你也可以投稿,落下了却也不曾屈服。那枝头怒放的梅花呵,削落了的是精魂!

    捡起那段折枝的梅花,他的眼里满是痛心与怜惜,一如他自己的生命殆尽一般的悲伤。此时的他早已没有了往日的欣喜。我了解他的悲伤,因为他是真正的.守梅人!一阵的伤心过后,他默默地收起断枝,渐渐的恢复了往日的笑裔,毕竟伤心也是徒劳的。仿佛在他的字典里,永远只有坚强!

    可是,事实突变,他不得不向命运低头。

    后来,他病了,我便认识了他脆弱的一面。他变得愈发坚毅,像战士一样抵御病魔的摧残。在他日渐消瘦的脸颊上,没有一点血色。不得不承认,他的骨子里有着和梅花一样的铮铮傲骨,宁死也不愿屈服。他嘴里呢喃着:“虽败犹荣。”梅花的精魂深埋在他心里,伴他走过生命最后的旅程。“Cancer”折磨着他渐老的身躯,从内心深处销蚀他残缺的生命。它是魔鬼,而他却是不愿服输的人。他是倔强的,它越残忍,他越不愿低头;他是勇敢的,它越猖狂,他越拼命抵抗。他疼,他忍,他呻吟,昏迷消磨着他的意识,他却从没忘记那已败得梅花。

    他走了,走得如此仓促,甚至来不及对我说一声“再见!”或许,我们永远“不再”见了!他就这样离开了,脸上没有一点痛苦,走得很安详。如果不是手一直触着他渐停的脉搏,眼睛一直看着那渐平的心电图,我会以为他只是睡着了,一会儿还能醒来……时间在这一刻静止。可是他真的离开我了,再也不会微笑着对我说:“没事。”即使梅花含苞待放 你也可以投稿,希望吸引人们的眼球,他也再不会驻足赏梅。他那忽而欣喜、忽而疼惜的表情只能深印在我脑海里,埋藏在我心中!此生,已无缘道别!

    时间真的了无踪影了。他解脱了,我却继承了他的悲伤。如今霜降已过,寒冬将至,又是腊月梅花盛开的季节。阵阵寒风,撩开了我的思绪,吹落了我的酸辛泪。疾风带来了阵阵梅香,唤醒了我的记忆。仿佛有是那年的梅季,花前依是他慈祥的笑容。只是时光已逝、物是人非,赏梅的人已然离开,留下的只有这一院的苍凉与寥落……

    后记

    凛冽萧风,又带来一股寒意。爷爷,冬天到了,天堂里的您,会冷吗?可是梅芳依旧几度落,我们分隔的太远了!

    【几度梅芳落,献给已逝的爷爷作文】

  • 《淀而后华1000字》
  • 家门的桂树几度开,流连几抹秋色。我看那满树金黄,郁云蔽天。

    我的童年带了金色的回忆。小院方寸之地,却被桂树占了个大概。平日是荫荫绿叶,权是背景,默默在角落独自欣赏。若开了花自成了另一情境,遮蔽天日,留得余香萦绕,繁得恼人,却怎的也冒不上火。兴许是秋的魄力,令我无所适从,而又怡然自得。桂树沉淀,四季之景,只独占金秋;桂树张扬,待到花开日,便扬名天下,万里留香。

    期许与盛开同时绽放,是个金秋,是个四季。

    我起初不爱桂树。总觉得太张扬,太洒脱,失去了谦逊的根本,便只是空虚的灿烂。尽管绽满秋日,尽管香气四溢,也仍是虚名在外,空虚内里。看那满树繁盛,只觉可笑凄凉。对它的情感便由此奠基:嘲讽,无义,徒有其表。每每坐在院子里被香气纷扰,只是蹙眉,不耐地瞥了桂树一眼。看它盛开华美,看它传香万里。我只觉得过了,多了。

    年岁增长,我与桂树也便多了渊源。日复一日的守望,竟也有了“相看两不厌”的情调。我厌它繁,厌它盛,但长久下来,习惯了。我开始观察桂树。细细地,看它花开花落,看它蓬大支脉。记着日子,似乎这桂树长久给人的印象都是满树金黄。那便可谓刻板印象,归功于口口相传,百度搜索,使得无数新参者便由衷得相信了方格图片,从此在脑海里存在了挥之不去的印象:桂树金黄,传香百里。

    细细品桂,才发现魅力之所在。桂树花期长久,对条件要求宽泛,8,9月份开花。与昙花一现相比,桂树可谓孜孜不倦,不给人留半分遗憾。只要你在,它仿佛永远都在似的。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但真如此?真不如此。与桂树相濡以沫,才仍发现它的傲性。它不给予陪伴,绽放完花枝,赢得赞誉便纷纷归去,洋洋洒洒深邃博大地。它不留人,本就傲骨,何来谄媚?年纪加深的绿,衬得花更艳美,却不娇俗。

    我从不厌花妖娆多姿。这是花的天性,若剥夺了这点,世界便失去不少乐趣。我也不厌花低微姿态。有对比必有反差,有雍容华贵必有清汤寡水。但两者我都不爱,或说是无感。我爱的是风韵犹存,却又风骨铮铮;是搔首弄姿,又高洁傲岸。自古花者只取其一,却没有能做到两者俱存的。桂树确是如此,至少我认为如此。花开时灿烂盛美,蓄势时与世无争。寂寞的月夜独自欣赏自己的倒影,傲然挺立,不留一丝柔媚;繁盛的花季绽放等待已久的繁华,美艳绝人。这是桂树,这是风骨,亦是淀而后华。

    经过长久的沉淀才来璀璨的烂漫,厚积薄发,只在朝夕之间。过分谦卑是不识时务,更是骨子里的懦弱。让你沉淀,没叫你沉默。若是日日如同落幕之夕阳,如垂垂暮老的耄耋老人,一副看破红尘的双眼,暗自哀伤,那便真是超然物外,我却无法苟同。为何沉淀?自是为了一日喷薄而出的薄雾,绽放于乾坤之间。若是没了这志向,便真是本末倒置,不知其可。

    淀而后华,待朝夕,待云卷云舒。摧枯拉朽间,悄悄然,便占据了天地。

  • 《合租的日子》
  • 你有没有几度崩溃的状态,感觉被全世界抛弃,不想去找父母诉苦,却又没有其他人可以吐槽,只能默默咬牙放在肚子里,默默地,静静地,等待着时间的安排。

    可能开场的这段语言太过消极,会让你觉得一定是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经历,事实上,我想说的是自己这两天实习的经历,准确来说,是合租的经历。

    第一天,来公司报道,准备完毕,被车子送到指定地点,有点慌乱,有些辛酸,感觉像是可以被随意摆放的一枚棋子,但是心里安慰自己,说着服从安排。

    认识了共事的人,也做了自我介绍,接下来就是住的问题,这便是我最崩溃的事情了。

    长这么大,第一次跟男生合住,还是你之前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尤其,这两个男生的形象状态让你很不甘恭维,不是外貌协会,只是他们的生活状态,厨房里的卫生环境,一度想逃离,好吧,我最终留了下来。

    也许该庆幸,还好有同行的女生作陪,不然如若独自面对,真是无法想象以后的日子。

    所以说,时间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它会在不经意间改变很多事情,比如人与人之间的状态。

    没错,经过了这么多天的相处,我们四人之间的感情确实更熟悉了些,也不再是一开始的那么抗拒。你总要先试着接受一些东西,生活才会给你准备好的惊喜。

  •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赠项斯》杨敬之原文赏析和翻译》
  • 赠项斯

    杨敬之 〔唐代〕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必考名句】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译文】

    多次读到你的诗总是觉得很好,等见过你后觉得你的气度品格更高于诗。

    平生不知道掩盖别人的优点,所以无论到哪里逢人就赞扬项斯的人品。

    【注释】

    项斯:字子迁,江东人。

    度:次。

    标格:风采,指一个人的言语、行动和气度等几方面的综合表现。

    不解:不会。

    善:优点,这里指品质、言行、文学方面。

    【赏析】

    杨敬之的诗,《全唐诗》仅存二首,其中一首极为后世传诵,并且因为众口争传,逐渐成为人们常说的“说项”这个典故。

    关于项斯,宋计有功《唐诗纪事》载:“斯,字子迁,江东人。始,未为闻人。······谒杨敬之,杨苦爱之,赠诗云云。未几,诗达长安,明年擢上第。”《全唐诗》收项斯诗一卷,此外未见有任何突出成就,只是因为有杨敬之的这首诗,他才为后人所知。杨敬之在当时是一个有地位的人,而这首诗却真心实意的推荐了一个“未为闻人”的才识之士,他虚怀若谷,善于发掘人才;得知之后,既“不藏人之善“”,而且又“到处”“逢人”为之赞扬,完美的表现出一种高尚品德。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多次读到你的诗又总是觉得很好,等到看见你的气度品格更高于诗。

    首句是衬垫之笔,也点出作者所知道的项斯,是从得见其诗开始的;赏识项斯又是从觉得其诗好开始的。次句进一步写见到了本人之后,惊叹他“标格过于诗”,心中更为悦服。对项斯标格之好,诗人不直接写,却先提一句“诗好”,然后说“标格过于诗”,则其标格之好自不待言。“标格”包括外在美和内在美,即仪容气度、才能品德的统一。品评人物应该重视才德,古今皆然。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我平生不愿意藏匿人家的长处,无论到哪里见人就会推荐你。

    “平生不解藏人善”,这句话很占身份。世间自有见人之善而不以为善的,也有见人之善而匿之于心的,缄口不言,唯恐人家优秀了会成为自己仕途的障碍的;诗人于此明确表示“不解”,而且是“平生不解”,即不会这样做,他的胸襟度量是超过常人。他不只“不解”,而且是平生不解,并以高屋建瓴之势,震动世间一切压制人才,对人才怀着嫉妒之心的小人。

    诗人对于“扬人之善”,只是怎么想就怎么做,不曾丝毫顾虑到个人的得失,是否会被人讥笑为“自我标榜”。他的古道热肠,令人钦佩。做了好事,由他自己说出,更见直率可爱。本来奖掖后进,揄扬人善,一向传为美谈;诗人自为之而自道之,也有自作表率、劝导世人之意。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所表现的感情高尚美好,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今天,这种难得的、可贵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正因为如此,它成为广泛流传,成为赠友诗中的上品,受到人们的喜爱。

    【作者】

    杨敬之(约公元八二o年前后在世),字茂孝,祖籍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安史之乱中移家吴(今苏州)。唐代文学家杨凌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末前后在世。宪宗元和二年(807)登进士第,平判入等,迁右卫胄曹参军。元和十年在吉州司户任,累迁屯田、户部郎中。

  •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苏轼原文赏析和翻译》
  •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宋】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 释

    西江月: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

    世事一场大梦:《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李白《春日醉起言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新凉:一作“秋凉”。

    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徐寅《人生几何赋》:“落叶辞柯,人生几何”。此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人生之短暂。

    眉头鬓上: 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

    贱:质量低劣。

    妨:遮蔽。

    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琖:同“盏”,酒杯。

    译 文

    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头,鬓边生出了白发。

    酒并非好酒,常因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多被云层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赏 析

    词的上片寓情于景。词人首先写道:“世事一场大梦。”首句把人世喻为梦境。梦总是空虚的,转瞬即逝的。这里的“人世”与“梦”恰如《西江月·平山堂》中说的“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一样。词人借梦抒怀,以此感叹人生的虚幻与短促。接着第二句写道:“人生几度秋凉。”其中,一个“新”与“几度”搭配,更好地表现了人生坎坷,人生的短暂,似如过客一样来去匆匆。可以说,词人在此感时伤怀。

    于是,词人接着写道:“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这里两句紧承“世事一场大梦”而来,进一步通过时令风物,来表现时光匆匆而引起心中的惆怅。从意思来说,前一句说秋风吹来,树叶零落,在回廊上发出声响。这是从视觉来写的,表现出了“秋风扫落叶”的凄凉。

    下一句写人,写人对“秋风扫落叶”景象感受。悲秋,就是因为秋催人老去而伤感。词人把自然之景与人的感受结合起来,不但表现了季节的转换,而且也表现出时光易逝、容颜将老的无奈之感。

    下片写独自一人于异乡把盏赏月的孤寂处境和伤时感事的思绪。“酒贱常愁客少”,委婉地点出作者遭贬斥后势利小人避之如水火的情形;“月明多被云妨”,隐喻奸人当道,排斥善类,忠而被谤,因谗遭贬。以上两句,流露出词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愤,包含的情感非常丰富:有念怀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懑,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这一结拍,是一个天涯沦落人带着血泪的人生呐喊与宣泄。它巨大的悲剧力量,确乎令人荡气回肠。

    整首词突出了一个“凉”字,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风、明月与孤灯等情感意象,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完美意境。苏轼借写节候之“凉”,抒写人生之“悲凉”,表达了他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与这首词意境与主旨相似的就是那首写于密州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那首词中,苏轼写道:“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与这首《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相比,两词都是借写景抒怀,都渲染了一个“寒”、“凉”情绪意境,给词蒙上了一层深厚的情感意韵。所不同的是前者在于指出节候之“清寒”,后者重在喻示人生之“凄凉”;前者写天上人间之“清寒”,后者写现实人间之“凄凉”;前者想象天上人间之“寒”以反衬人世间值得留恋,后者借人间之真情以慰藉自己“凄凉”的心灵。两词相得益彰,情韵悠远,表达了饱受政治打击的苏轼对历史人生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恋。

    苏轼这首词也寄寓了一定的哲理意味。但这种哲理意味是通过营造一个完美的审美意境传达出来的。读者首先感受到的是中秋之夜清寒的月色与空寂的长廊,孤独的词人身影与孤独的黯淡灯光,以及由此流露出来的词人深沉的人生思考与真挚的人世之恋,读者并不感觉到说理、议论的空洞与枯燥,而是为词中深沉的情感所打动,然后体验出作者蕴含于词中的哲理趣味。另外,苏轼是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词人,然而这首词风格柔婉,可以看出苏轼的词风也有悲情婉约的一面,这种哀怨隐忍之作更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创作背景

    不同的苏轼诗词选本、论著对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一词作于何时、为谁而作有不同的说法,有的甚至标题都不同。大致有如下二种不同的说法:一、公元1097年(绍圣四年)作于儋州。二、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作于黄州。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初逢诚实的自己作文600字》
  • 花儿谢了几度,草儿绿了几回,圈圈年轮镌刻着春风的印记,泛黄的日记本抹不掉那一段难忘的回忆,因为在那一次,我初逢了诚实的自己。

    以前我是一个不诚实的孩子,做错了事,老师、父母问是不是我干的,我全不说实话。跟别人换东西,别人给我一个真的,我给他一个假的,还口口声声对别人说“借给我三元,明天还。”实际上从来没还过。

    可那件事,让我的行为发生了大逆转。

    那天,妈妈给了我十元钱,让我自己去买文具。到了文具店,里面人来人往,我选好东西,刚找到老板准备付钱,他就被一个顾客给叫走了,当老板回来时,顺手找给我五元钱,说:“这支笔五元,找你五元吧。”我心想,老板这人肯定是忙糊涂了……要不,趁此机会直接收下算了,我兜里的十元还可以用来买其它东西……就这样,我选择了装糊涂,收下钱,头也不回地走了。

    刚出门,被老板叫住了,我心里一惊:是不是老板发现了?没想到老板把笔递给我说:“同学,你忘记拿笔了。”我接过笔,心理一阵愧疚,当时的表情一定很尴尬。这位老板对我这么好,我却想坑他十元钱,这是人干的事儿吗?不行,我得还回去……于是,我把兜里的十元钱递给老板,并向他说明了情况。老板非但没批评我,还夸我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周围的人也纷纷朝我竖大拇指。我的心一下子就解放了,感谢老板的宽容,是他用那双有爱的手为我推开了诚实的大门,让我初逢了诚实的自己。

    阳光照在了花儿上,照在了草儿上,照在了岁月的圈圈年轮上,也照亮了我诚实的内心。很庆幸,那一刻,我初逢了诚实的自己。

  • 《重要的是强大的内心》
  • 小学初中差别很大,从学霸几度沦为了学渣,同学之间似乎也不再那般单纯,明争暗斗,彼此算计。

    被人骂“装逼”、“狗生”、“校”,其实在一开始,也着实令人难以接受,再加上一些拜金族、校摆的欺压,于是我的日子也就愈来愈不顺,有时甚至我自己都会怀疑自己,我是不是个废物?没什么背景,是个学渣,整天只知道把弄花,而且还狂妄自大,半桶水乱晃,总是遭人耻笑。以至于有些同学都跟我说,我不能让人知道,我和你是朋友。

    其实我也不会在乎这样的朋友,只是心中有一股莫名的痛楚罢了。于是我干脆与世隔绝,微群也不进,qq群上也无言,反正我就是个被世界遗弃的笨孩子。我只是站在镜子面前看着自己,然而我又不敢面对,于是又匆匆闭上了眼睛走开,不敢面对自己,或许也没有人会在乎我……

    继续被冷落,被孤立,连最差的学生也敢公然在老师面前,肆意用那些肮脏的词语骂我,在音乐课上往我位置上乱踩,留下脚印,吐口水……老师也不管,口中就一句“滚开”。当我热情地跑了好几层楼到楼下帮老师拿表格,又气喘吁吁地跑上来,迎接我的却是全班的哄堂大笑。我这么娘,连老师都已经敢用“变态”形容我,都抛弃我,况且这还是我最喜欢的老师之一,在我面前指出也就罢了,竟在背后也不放过我,哗众取宠。更何况我在帮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或许全班的那种讥笑就是所谓的“涌泉”吧!

    晚上我又一次站在了镜子前,反正终究是要面对的,我睁开了眼睛,其实也没有那么瘦削,身材也还好,手臂上隆起一块块,小腹上好歹也有六块,五官怎么说也还算端正,虽称不上俊俏,但此时镜中的却实实在在是一个青春的,朝气蓬勃的少年。或许他们只是为了寻乐子而毫无目的的谩骂。我也并没有那么差!我的脑海里似乎又想起了老狼,我最的老师,仿佛他的手,还放在我的头上抚摸着我,仿佛他还在教导着我们,在教室里谈论着四书五经,我感到他就站在我的身边,微笑着。“一个人是什么,不在于别人说你是什么,而在于你的心里,你是什么。”我是什么?从小学起被唤了六年的学霸,从小所谓的“天资聪颖”。其实我就是我自己。我有一颗还在跳跃的强大的内心。

    我任性,我倔强,我放荡!

    昨晚和小m聊天,彼此谈及缺点,我说我自傲,他质问我为何不改,我的回答只有两个字“本性”,无需改变,也改变不了。

    就是因为这么一颗强大的内心,我不为外界所动,我坚持我自己的路。

  •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的意思及全诗欣赏》
  •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译文] 闲云的影子映在潭中,时日悠悠不尽,事物变换,星座移动,渡过几个春秋。

    [出自] 王勃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

    江:赣江。

    帝子:指滕王。

    槛:jiàn 栏杆。

    译文

    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想当初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已不知哪里去了,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译文1:

    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闲云的影子映在江水中,时日悠悠不尽;风物更换季节,星座与转移方位,度过几个春秋。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不息。

    译文2:

    高高的滕王阁下临赣江,想当年建阁的滕王李元婴早已死去,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清晨,高耸的滕王阁上,画栋飞来了南浦的云,傍晚,冷落临远的滕王阁中,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闲云的影子映在潭中,这样经年累月,时日悠悠不尽,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渡过了几多春秋。高阁中的滕王李元婴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水,滔滔滚滚,永恒地无尽东流。

    赏析:

    《滕王阁诗》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诗作,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指此诗。此诗第一句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第二句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第三、四句紧承第二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全诗融情于景,寄慨遥深,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唐诗多用实字(即名词),这与喜欢多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三四两句中,除了“飞”字和“卷”字是动词以外,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唐人的善用实字,实而不实,于此可见。

    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象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读者只觉其流动,而不觉其为对偶,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甚至七言绝句,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可见王勃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 《朱红宫墙》
  • ——弹指红颜老

    陌上开,潮起潮落,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故人仍在否?落幕人生,三千繁华散尽,宫墙内外,只剩荒凉景。

    是帝制毁灭了少女的青春,还是封建王朝制约了女人双翼,高墙筑起里的四四方方一片天空,是多少宫嫔一辈子望不穿的尽头。

    女人有多少年青春可以挥霍,又有多少年美丽可以自赏?皇家最忌的是以色侍人,而这些被选入宫中的女子中,大多都是在青春年华消退后被帝王遗忘在后宫的某一个角落中。选秀是在十三至十七岁的少女中跳出品貌皆突出者入宫侍君,次等留宫为女官,直至二十五岁才可放出宫自行婚配。二十五岁,在古代,已经是女子不再年轻的年岁,虽然逃离了那个令人窒息的四方天地,归来时青春已经不在。

    承乾宫前来来去去多少青春貌美的女子,那方凉亭是几代宫妃对着天空流泪发呆的角落,还记得顺治时期的董鄂皇贵妃么?那样的美丽与绝代芳华也已经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曾经帝妃和睦的神话是后来宫妃们唯一的向往。

    每三年都有新的秀女进宫,每三年都有死去的妃子被送出宫,每年都有无数的新人受宠,每一年都有无数的旧人失宠,每一天都有女人在嘤嘤哭泣,每一天都有女人默默无言的叹息。如泣如诉的歌声仿佛在召唤君王一个不经意间的回眸,她们每日里盛装打扮,就是为了让自己在繁华牢笼里面活得尽量充实,每日里明明已经走过了几千几万遍的御花园,却还是装作兴致勃勃的又重新来过。

    女人,宫妃,没有尊严的宠物。或许她们在入宫前是琴棋书画精通的小姐们,入宫后她们的琴棋书画都只是娱乐君王的工具,她们的家族或许会被君王一时的恩宠加官进爵——用一个女人的一生换来家族的兴盛,真是一笔划得来的“买卖”。博尔济吉特氏有多少位女子为了笼络科尔沁部而入宫,赫舍里氏又有多少位女子因为太子的缘故被关在一辈子都无法走出的红墙内,佟佳氏的女子又有多少人是政治下的牺牲品……世人皆道荣华富贵已得,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当厚厚的白粉铺不平脸上的皱纹,镜子里的容颜一天比一天苍老时,女人的悲哀,恐怕只有女人能够明白。或许进了宫,一辈子都见不到君王一面,或许入了宫,就再也回不到原来的家里……因为只有死,才能与外面的世界相见……

    时间在变化,朝代在更替,春去了秋来,花开了又开,一道红墙,隔去了四季,隔去了自由,隔去了欢笑,隔去了世界,女为悦己者容,琴瑟和鸣的恩平凡,举案齐眉的尊重,比翼双飞的爱情……谁又曾真正明白过,她们不是不愿去明白,而是没有机会明白,皇家的爱情都是夹杂权利的虚假面具,死后追封的谥号,是她们唯一留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

    萧瑟秋风过,簌簌黄叶落下,铺满了整个石头小路,掩住了被磨平的足迹。

    记得么,曾有一个女人,挽着君王的手臂,笑得灿烂,她叫博尔济吉特•海兰珠……

    记得么,曾有一个女人,手握奏折,面对的君王露出担忧却犀利的目光,她叫赫舍里•芳仪……

    记得么,曾有一个女人,头戴凤冠,牵着一个小男孩的手,头上的银发醒目,她叫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

    记得么,曾有一个女人,她一直遥望着乾清宫,直到死后,还是这个后宫内最低位的常在,她甚至连姓名都未曾留下,只用无名氏一笔带过……

    记得么,弹指红颜老,站在紫禁城的深处,回首往着那片雄伟的建筑群,侧耳倾听,有没有听到女人们悲凉的低吟,有没有看到已经褪了色的衣裙,有没有闻到若有若无女子身上淡淡的香味……

    后宫,是由奢华的梦堆成的坟场,每每走过那条储秀宫前的小道,记得闭上眼睛,用你的心去呼吸,去感觉那丝丝的凄凉,五百年来累积的女人悲伤的心情萦绕在这座其实很小却包含无数的皇宫内苑……

    阑珊空濛余景华,红颜易老水长流,团扇自诩娇娥去,捻蕊拂袖,玉阶踏过泪无痕.

    红墙内外别天地,金荣璀璨水光耀,钗头东珠命妇倦,掩目黯然,堕入宫门无路回.

    红墙内外,别天地;堕入宫门,无路回。

  • 《第一次转折》
  •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转星移几度秋。时光在指缝中流走,年华在岁月中老去。在多少愁容、笑屠、泪光中,我们见证了成长,在多少人生十字路口,我们做出了或对或错的抉择。人生无法回头,却有着无数令人欣慰的转折。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明又一村。” 转折,是上帝赐予人间苦海的一叶扁舟。 曾经的我,年少轻狂,无所顾及。像一只刺谓,项一身尖利的锋芒,义无返顾地冲向前方。豪迈却也莽撞,无畏却也冒失。常常会弄伤自己也刺伤别人。我常在想:我是一只多么真诚的刺谓啊!我没有华美的皮毛,没有虚伪的笑脸,我把身体最强壮也最真实的一面展示给世人,把最脆弱易伤的腹地留给自己。

     为什么世人只看到我的刺,而看不到我柔软的心呢? 摸爬滚打,政跌撞撞,我挨到青春的第一关。阳岁,那在我是个什么概念呢?直到成人礼上那沉稳的钟声敲响,直到看到父母含泪的眼,朋友们高举的拳,我终于明白: 我成人了!我已走出父母的羽翼,要独立面对风雨了!我明白了,刺谓要学会沉着而不是莽撞,学会沉稳而不是冒失,学会保护自己的同时也给别人留出空间。 人生的第一次转折我没有后悔,而是真诚的感谢时间给我的这一份丰厚的馈赠—成熟。 成长的路上,一次次转折让我成熟;而生活的途中,一次次转折更让我感动。 曾几何时,人群中已不见那熟悉的笑容,客套的问候,热情的招呼。

     人人撑一张冷漠的面具,在自己的小小世界孤单生活。泰戈尔说:“人们走入喧闹的人群,是想要淹没自己沉默的呼喊。”在这片元寂的世界里,“关怀”和“” 这曾经灼热的词汇变得冰冷而孤单,让我慢慢怀疑:世间的真情真的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消逝不在了吗? 然而,在这个非典流行的春天,一种热情火种一般燃烧,杀I那间融化了所有冰冷,唤醒了人们心底埋藏已久的爱和关心。不想谈病魔的肆虐,不想谈死神的无情。我的目光始终萦绕在那团“爱之火”的光芒中,我的心被人与人之间的火热的真情震撼着、熨帖着。这巨大的感动包围着我,感染着我。那蔚蓝的天空中布满爱的气息。 生活的这一次转折让我欣慰,让我在岁月的宝藏中又发现了一样珍宝—爱。 人生之路漫长,生活之路宽阔。希望我们在生命的每一个转折处,都找到奇迹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