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今天,我们补习班毕业。看着外面大雨滂沱,我不禁想起了与陪伴了我两千多个日日夜夜的母校告别的那天。多像啊,那天也下雨,也是这样依依惜别。
都说天下最温暖的,是拥抱。与老师拥抱的一瞬间,我是真的感受到了,那属于老师的温情。与同学牵着手,一步一步走下台阶,泪水也一点一点在眼眶中打转。雨似乎知道我们是坚强的孩子,在泪水溢出眼眶的同时,将雨点洒在我们滚烫的脸颊,让泪水像雨水般无声地滑落。
毕业的前几天,我总是满心期待着暑假到来,希望时间再快点。在毕业的那一刻,我却不知道为什么,希望时间再慢一点,再慢一点。可是时间依旧无情地拉着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这个如同家的地方。之后,每每路过学校,总会情不自禁地看向我们的教室,曾经的谈笑声又回荡在耳边,曾经的朋友仿佛就站在身旁,心中一阵温暖,又一段凄凉。迈出沉重的双腿,终是离开,学校门口的桐叶沙沙声却依旧在耳畔,在心田。
如果有机会,我真想回到我的座位,再听一堂曾经害怕的“大魔头”的课,再和“死党”说几句悄悄话,再填一张充盈着缕缕不舍的同学录……
时间无情,愿下一届坐在我们教室里学习的同学能好好珍惜这段稍纵即逝的时光。
六年的光阴,足以让人从一个顽童变成一个少年。六年的光阴,如同滴水穿石,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改变着我们。驻足回首,这六年,我长高了,知识广了,朋友多了,内心复杂了,勇敢了,自信了,但改变我的不是时间,而是在这似水流年里蕴含着的爱。老师的爱,同学的爱,父母的爱,甚至是陌生人的爱,都足以让人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此,感谢所有有爱的人。
伤感过后,便是期待。期待新学期的到来,期待新同学的模样,期待新的校园生活。我会带着那六年的热情,继续精彩地生活下去。
这份毕业赠言,它迟到了,但我们的回忆一直都陪伴在我们左右,挥之不去,这就够了。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译文: 清晨的微雨打湿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店映衬柳树的枝条显得格外新鲜。
出自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注释]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朝雨:早晨下的雨。
(1)使:到某地出使。
(2)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3)渭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位于渭水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
(4)浥:(yì):湿润,沾湿。
(5)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6)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7)君:指元二。
(8)更:再。
(9)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10)故人:老朋友,旧友。
(11)更尽:再喝完。
(12)朝(zhāo):早晨、清晨
翻译:
早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沙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青翠欲滴与明朗。请您再喝一杯离别的酒吧,只是因为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再也不会碰到知己了。
译文1:
渭城的晨雨,湿润了地上的沙土,旅店旁的柳枝在雨中分外清新。劝好友再饮完一杯醇香的美酒,只因您西出阳关就没有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译文2:
清晨的微雨打湿了渭城地面的灰尘,
盖有青瓦的旅店映衬柳树的枝条显得格外新鲜。
请你再干一杯离别的酒吧,
西出阳关后就再没有老朋友了。
赏析:
安西,安西都护府。治所故址在今新疆库车县。
本诗为赠别而作,后由乐人谱曲、其曲名为《阳关》,又名《渭城》;作为送别曲,流传很广。
我们这个民族自古重离别。历代留下来的赠别送行的诗文多得不可胜计。南朝江淹专门写了一篇《别赋》,赋的一开头就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送别曲也很多,汉横吹曲有《折杨柳》、《小折杨柳》,相和大曲有《折杨柳行》,南朝清商曲有《月节折杨柳》等。
诗开头“渭城”一语点出诗人饯别元二的地方。“客舍”自然是渭城中的一个所在,是饯别的具体地点。并说这是一个春天的早晨,天下了一阵小雨。首句的“朝雨”因次句“柳色新’三字而知为春雨,这种写法叫做互文见义。这可以使语言更精炼。
写离情别绪。诗人笔下的景物也往往成为有情之物。代人伤心,为人垂泪。本诗写春朝两下“襄轻尘”三字,表明两不大,只是沾湿了地皮。接着又说,环绕客舍四周刚刚放叶的柳树。经春雨洗过,益发显得青翠嫩绿。这里描绘的是一个空气清新。盎然生意的春天的早晨。此种写法。似与“送行”的气氛不十分谐调。然而。诗人心甲已先装着一个“别”字。虽有良辰胜景。也无心流连。别意正是以潜意识的形式笼罩景物、环境的。由此可以看到,主观情感在一篇抒情诗中的决定性作用。
其中的关键词语是“柳色”。古有折柳送行的习俗。汉代长安城东郊有一条河叫灞水,河上有一座桥名“灞桥”,人们在这座桥上送别亲友,要折下桥头的柳枝送给行人,这就是所谓折柳赠别。从汉魏到隋唐,这一习俗相沿下来。所以古人看到柳,即生离别之意。这种不同的心理反应,是长期文化积淀的结果。因此,作为文化标志的一事一物写入诗中,就使诗具有十分丰厚的情感意蕴。“柳色新”三字在诗中有双重含义:既是写时令节候,也是离情别绪的心理映现。“柳色新”三字是前二句和后二句的关节。
后二句直接写离别之情,全部感情都倾注在一杯“酒”中。此时主客彼此可能有许多话要说,由于离别在即,心情复杂,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因而,饮酒便成了最好的交流感情的方式。离别饮酒,自不同于久别重逢那样的痛快酣畅,总不免有些苦涩的味道。但是这一斟一酌,情意却格外重。诗中“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即写出了主客依依惜别的心情。两人对饮,一杯又一杯,主人总觉得似未尽意,总是劝客人再饮一杯。这类常情写在此处,读来特别朴实深厚,紧相呼应的第四句“西出阳关无故人”,使这杯酒具有极重的分量。那是故人的一片心肠。唐代由于国力强盛,对外的交流往来也空前频繁,因此经常有人“西出阳关”,或出使,或经商。出阳关向西,面对异域山川,风俗不同,语言有别,而且要涉足杳无人烟的大漠,所以将出阳关的入,内心无限凄凉。前来送客的亲友自然也怀有同样的心情。本诗中的元二的心情,当不胜故国他分之感。此时的故人之情,较之寻常情况下,弥足珍贵。“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可谓笔力千钧。
白居易《对酒》诗:“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注云:“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可见此诗打动人心的力量。正因为这首诗说出每个出关、送行人的内心感情,得到许多人的强烈共鸣,成为广泛传唱的出塞曲。
鉴赏二: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象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渭城朝雨邑清晨,客舍轻轻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怎样的一支曲子,尽唱出胡天三月的悲伤!梨花一枝春带雨的江南应该绿肥红瘦,蝶影婆婆,可是渭城微雨燕双飞的清晨,谁人移动别离的思绪,封锁了一腔离愁。望两岸青山点缀你绿色双眸,青青的柳色,青青的迷离,我只能从你的哀伤中泣尽遥远的边城。
回忆象岁月的列车一样长。
家乡的老槐树下,两个顽皮的孩子伴着满院的牵牛花而长大。牵牛花是一种家乡特产的植物,它仿佛是为优愁而生的,你告诉我:“牵牛花开花的时候像一个喇叭,花开时你许一个心愿,它有一天会变成粉红色完成你的心愿。”透过它的芬芳,我仿佛看见一个少年站在故乡的河边手拿一朵牵牛花,将远天望成一道风景。你我信手捉两只紫色的蝶,蝶儿翩翩起舞似乎带着我们幼小的心灵,
你说将来你定能像蝶一徉自由飞翔,我笑了,带着少年的天真。早就熟悉海盗与辛巴达的故事,你总是扮演海盗,遥远的地方,那个也许今生都是遥远的地方,有你的黄金海岸,有你和英雄辛巴达的童话,扮演辛巴达就是少年无知的我:少年的心愿早已过去,过去的可能都是美好的。
你中专毕业后,几年未曾有你的消息,海盗和辛巴达的故事渐渐走出很远很远,我的心也跑出很远。后来才知道你经年飘泊,天涯归期难度,一如我游弋在大学校园,在缪斯的伊甸园和知识的象牙塔里追求。见到你时,我真的好惊诧又感到无比的高兴,竟致于忘了重温那一壶老酒。
人生在世,多少坎坷磨难了你的成熟,岁月的风霜不知多少次侵袭你的肌肤,你笑得凄凉而又豪壮,宛如半醉于沙场的将军,那一刻时光轻轻倒流。你说,生活的最大公平和残酷就是在于没有
岁月可回头,世界太大,时事繁杂,你必须走在每一件的前头,否则就会看不到前方的路。我只好默默为你祝福—生命本身就是过程与结果的衍合,既然要奋斗就要走自己的路。过去的事终被忘却,唯有你我永远在一起,这也许是少年情怀的回应吧!
《诗经·大雅》曰:“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关山难越从头越,异乡留客客不留,饮不完的思绪如酒,渡不尽的漂泊成梦,看一看眼前身后事,莫非“可怜白发生”?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干百年来没有人能操纵,相信你我也无超人之识,那就举一把为八百里征程五千年风雨作证的长剑,揽一段唐宋元明的月光,在今霄的酒杯里加一道情感崔化剂,你我同时饮尽。每人是喝不醉的,因为酒杯里有一抹少年的情怀和心愿。
有一首词我是背得烂熟的,是陈与义的(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座中尽是豪英长沟流月细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成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眺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生命既然如此浮跃,既不能承受其轻,也不能承受其重,还有什么不可以抛弃的呢?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巷岂终极。”阳关之外,离天涯还有多远?一声(阳关三叠》唱起
故一人一归一来
故一人一归一来
去,只从古老的京剧剧目上,知道有个法门寺;近年来,又从报端得悉,考古人员在清理寺内塔基时,发现了埋藏在地下1700多年的释迩牟尼真身指骨舍利和八重宝函,以及馏金银龟等稀世珍宝。
去年金秋,我却从现实生活中,看到了发生在法门寺旁的一件新事物。这就是1989年;月动工,1990年8月竣工的西扶法门寺职工旅游服务社。旅游社,在全国并不少见,可专为广大职工群众修建的旅游社,却不多得。
那天,正赶上这个旅游社的开业典礼。我参观了旅游社的内部设施和周围环境。这是幢俭朴而美观的二层楼房,建筑面积1150平方米,占地3. 3亩。内设客房14间,42张床位,还设有食堂、餐厅、会客厅和会议室等。两扇直通会议室的对开玻璃大门,正对着法门寺巍峨的、古塔,只需几分钟就可到达寺门。
法门寺周围,是周朝文化的发祥地,诸如周公廊、马援墓、太白山等等,都离这里不远。
如今,许多基建队,都讲按劳付酬,可是这家旅游社的落成,却表现了动人心弦的大协作精神。扶风县建筑公司,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克服了重重困难,施工队徐队长,在开不出施工费时.竟卖掉自家的包谷支付工人的工资。碑林区运输五队,听说旅游社开业有困难.便主动把仅有的和面机、馒头机送来帮助开业,还把两辆大轿车开来.为旅游社服务。碑林区工会和扶风县总工会的全体同志,更如办喜事‘一般,连夜加工被褥、被罩以及各种床上用品。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都已成为旅游社按期开业的保证。可以说,这个旅游社是新时代职工协作精神的体现,她正向祖国各地的职工展现着独特的丰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