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背诵到这首诗我就会想到八月十五——中秋节。
据说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日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一个月中间的一天。
中秋这天可好玩儿了!一大早起来,我们一家就去公园观赏桂花。刚走到公园大门,一阵浓郁的桂花香就随风而来,真是未见其型已闻其香。来到桂花园,一簇簇金黄金黄的桂花挤满枝头,好热闹!米粒大小的花朵,在绿叶的衬托下,一点儿也不小家子气,反而有些小家碧玉的秀美。一阵秋风吹来,林间下起了一场醉人的桂花雨,让人陶醉其间,不舍离去。
中秋必不可少的肯定是月饼,赏完桂花,我们一起去超市买月饼。超市里的月饼形状各异,种类繁多,我和妈妈都快挑花眼了,终于选中几款实惠有好吃的月饼。好期待晚上的赏月吃月饼呀!
在我快要望折脖子的时候,夜幕终于降临了。在这神秘又静谧的夜里,我们悠闲地围坐在院子的凉亭里,一边吃甜甜的月饼,一边等着赏月。天上没有一片云朵,一会儿,月亮姑娘就露出了她那洁白如玉的笑脸,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院子里小水池的水显得更加清白,院墙边的花儿显得更加娇嫩。月亮上出现了一块黑影,我激动地用手指向月亮,说:“弟弟,快看,那是桂花树,旁边的吴刚正在砍着树,嫦娥正在翩翩起舞!”弟弟惊慌失措地按下我的手惊呼道:“姐姐,不能指月亮,婆婆说指月亮会被月亮割耳朵的。你快摸摸你的耳朵缺了没有?”我赶紧摸了摸自己的耳朵,“呼!”我长舒了一口气,幸好没有缺,我提到嗓子眼儿的心慢慢掉了下去,这时妈妈笑着说:“那是婆婆逗你们小孩子的!”说着还抓起弟弟的手指向月亮,“没事,随便指。”弟弟脸都吓白了,忙缩回手,摸摸自己的耳朵,笑得我们上气不接下气。
享受着这美丽的月夜,感受着这合家团圆的温暖,中秋节就在这欢声笑语中慢慢过去,我喜欢中秋。
老师评语:这篇文章先简单介绍了中秋的由来,接着详细叙述了全家人在中秋节这一天怎么过的,最有趣的是关于指月亮会被割耳朵的说法,弟弟好可爱!
今天我班要在青少年宫里上一堂别开生面的公开课。
来到青少年宫,一进门,全身的肌肉都绷紧了——好多老师!看来开点儿差是不行了,现在让我们步入这堂非常有‘压迫感”的公开课吧!
这节课,上的是我们准备了一个月的课文——《桂花雨》。课之讲的是作青绮君小时候摇桂花的事情,当讲到桂花的样子,颜色和形状后,钱老师就用口琴吹了一曲《八月的桂花雨》,并让我们猜一猜。我们猜对了,课便又开始了。
当说到作者母亲时,老师对我们说:“母亲那么伟大,我们来用一首歌赞扬母亲吧,”“好。”我们异口同声地说。然后我们就合唱了《母亲》这首歌,老师就拉二胡给我们伴奏,噍!我班的俄老师厉害吧!又会教书,又会乐器,听说啊!钱老师还会中医推拿哦!这可是医学,老师可真厉害啊!
到快要接近尾声时,我们讲到了故乡。故乡是每个人的出生之地,也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思念是应该的,这篇课把我们带回了故乡,使我记起了故乡。
公开课结束了,教研员老师表扬了我们班,重点表扬了曹涪侯,说他聪明,伶俐,钱老师很高兴。
这场公开课,虽然很紧张,但还是非常美满的。(指导老师钱华根)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儿时的我,常常偎依在父亲的身边,听父亲吟颂有关月亮的诗句。至今脑海中时常浮现月光下,父亲牵着我的小手,在田间地头,仰望一轮明月的情景。那个时候我知道月宫里有嫦娥仙子。
那个诗意儒雅的父亲离我而去很多年了。但是在我生命中每个宁静的夜晚,我都习惯于抬头望月。因为喜欢,因为始终怀念我的童年,父亲牵着我的手举首望月的情景。因为想念是一种幸福,一种美好。有月的夜晚,我总是把灯关掉,拉开薄薄的窗纱,让如水的月华如轻纱似的缥缈在室内。
有起有伏,有声有色,那是月在曼妙的舞动。房间里有了生动的颜色,几许朦胧和忧郁,几许跳跃和浮动。这样的暗夜仿佛是一张淡淡的水墨画,在我心灵的天空铺张舒卷。月色上来,涂抹着我的心情,轻轻地涂抹着……
月色清凉,透着淡淡的安静;耳边的月光曲很美,释放着浅浅的眷恋。心情朦胧,我以微笑的姿态,沉浸在月色里,静静地想着往事,日子如水,匆匆流过……
明月依旧,起伏的是今夜的思绪,婉转的是月色依稀。我躲在夜色里,静静地想着父亲的音容笑貌。我仿佛看到了父亲肩膀上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仰望美丽的星空;我仿佛看到了父亲骑着自行车接送我上学,自行车前面的车座上,坐着七八岁的小女孩吃着糖果,听着白雪
从那以后月色暗淡无光,夜色中无人觉察到我心里的思念,无人听懂我缜密的心语。
长空明月珠有泪,万里无言寄相思。我披着月色的纱衣,飘散一袭长发,像月的精灵游走在时光的河流。在梦的世界中寻寻觅觅。
月色水一样柔和清澈,思念诗一样苦涩美好。天空中那轮圆月啊,你丰盈着我。那一弯月牙儿呀,你让父爱为我的生命着色!
1.隋唐小故事—毛驴告假
胡趱是唐朝宫廷的杂戏演员,因皇帝赏识做了都知官。因平日清闲无事,便天天骑上毛
驴到朋友家下棋取乐。每次到朋友家,主人都热情远迎,并吩咐家僮:“快把都知的驴子牵
到后院,细心喂养!”一呆就是一天,不到掌灯,主人绝不肯让他回家。一天两天不新鲜,
数月如此,都知心头很为有这样一个难得的知心朋友而高兴。
一天,他正与主人下棋,杀得难解难分之际,突然接到皇帝传旨,要他立刻进宫应差。
胡趱不敢怠慢,急忙让主人把驴牵来。过了一会儿仍不见主人出来,胡趱急了,奔进后院,
只见驴子浑身是汗,直喘粗气,正从磨盘上卸下肩来,胡趱这才恍然大悟。
第二天早晨,胡趱又来到友人家,主人仍像往常一样,习惯地拉开嗓门喊道:“仆人们
多加草料,好好喂驴!”
胡趱冷笑一声说:“抱歉得很,今天驴子来不了啦。”
主人问:“为什么?”
都知就说:“昨天回去头旋恶心,卧在棚里起不来了,请您准它几天假,让他缓缓气吧!”
2. “如挂角”的典故,说的是隋朝李密的故事,他曾做过瓦冈山反隋义军的首领。李密,字法主,京兆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祖上是北周和隋朝的贵族。李密少年时代,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职。李密并不懊丧,回家后发愤读书,因以放牛为生,故此常坐在牛背上读书。
有一次,李密听说缑山有一位名士包恺,就前去向他求学。李密骑上一头牛出发了,牛背上铺着用蒲草编的垫子,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李密一边赶路一边读《汉书》,正巧越国公杨素骑着快马从后面赶上来,勒住马赞扬他:“这么勤奋的书生真是少见!”李密一看是越国公,赶紧从牛背上跳下来行礼。为此《新唐书•李密传》记载:“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李密谈吐不俗,深深吸引了杨素。回家以后,杨素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这个人的学识才能,都在你兄弟之上,将来你们有事可以与他商量。”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李密参与杨玄感起兵反隋。杨玄感兵败被杀,李密逃亡,后加入瓦岗军,人称魏王。李密发布讨伐隋炀帝的檄文,数说杨广的十大罪状。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话。意思是,用尽南山的竹子作竹简也写不完他的罪行,决开东海的水也洗不尽他的罪恶,为后世留下了“罄竹难书”的成语。
3.居安思危 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 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 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 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 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 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温馨提示: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 脚乱。“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抱怨 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 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4.好学不倦 只有一个洞穴的老鼠很快被捉。 在一个漆黑的晚上,老鼠首领带领着小老鼠出外觅食,在一家人的厨房内,垃圾桶 之中有很多剩余的饭菜,对于老鼠来说,就好像人类发现了宝藏。 正当一大群老鼠在垃圾桶及附近范围大挖一顿之际,突然传来了一阵令它们肝胆俱 裂的声音,那就是一头大花猫的叫声。它们震惊之余,更各自四处逃命,但大花猫绝不 留情,不断穷追不舍,终于有两只小老鼠走避不及,被大花猫捉到,正要向它们吞噬之 际,突然传来一连串凶恶的狗吠声,令大花猫手足无措,狼狈逃命。 大花猫走后,老鼠首领施施然从垃圾桶后面走出来说:“我早就对你们说,多学一 种语言有利无害,这次我就因而救了你们一命。” 温馨提示:“多一门技艺,多一条路。”不断学习实在是成功人士的终身承诺。
在北京大学花园般的校园中央,在座座古典宫殿式的大枪房楼群中,挺立着一座乳白色的现代化建筑,这就是北京大学图书馆。
只要踏上图书馆东门前方的方砖路,就立刻会感到清爽庄重的美。两边,洁白的花栏围着两片绿茵茵的大草坪。银色的水柱,从转动着的龙头中喷吐而出,滋润了嫩草。
再往前走,是一座高大的毛泽东同志的塑像。大门两边屹立着两裸高高的雪松,树型高雅,风姿伟岸。两旁,四季常青的松柏围成了一道墨绿色的围墙。松柏前,木桂花开得正旺,美人燕头上,戴着晶莹鲜红的花冠。而图书馆正在这红围翠绕之中。
图书馆主楼共有四层。远远望去,她披若乳白色的上衣,楼枪一圈绿色的琉璃瓦,恰似给她戴上了一串翠绿的项链。几根高大的石柱.攀起了一个翠绿的外梅。石柱旁两排洁白的石质屏风,上面饰有白色的镂空花纹。大门上方是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匾额,“北京大学图书馆”七个金字翅眼醒目。
推开门进去,眼前是一个大厅。两旁有两间小巧精致的房间,挂着荀萄花纹的线钩窗帘—这是传达室。传达室前,有几盆翠绿的棕搁、橡树。大厅中,四根高高的大理石柱,光滑照人,那天然的黑色花纹,烘托出典雅严肃的气氛。迎面是展览厅的大门,挂着雪白的门帘,大厅两旁各有一道长长的走廊。
图书馆的地面一律是瓷砖埂成。墙壁顶栩,一片洁白。墙壁下部漆着一米高米黄色的堵裙。图书馆的后部是藏书库,它与主体结构共同围成四个小天井。其中两个天井里有两个很大的阅览室。藏书库虽然有十层楼,但每一层之间层距很小,就好像被压缩了似的,和主体结构差不多高。可别小看它,它里面藏书有100万册,藏书里在全国高校名列第一,在北京也仅次于北京图书馆。
图书馆内的分类很细……
作者先点出北大图书馆在校园中的位置及特点,然后按照从远到近、从外到内的顺序,依次写了图书馆东门外的景色、图书馆的外观及大厅、地面、堵壁等等,每一处的布局安排,作者又根据这一处的特点或按两旁到中央的顺序,或按移步换景的顺序等等,清楚地做出交代,说得明明白白,头头是道。没有到过北大图书馆的人,仿佛真的见到了图书馆一样;进过北大图书馆的人,会感到这篇文章所写的内容和事实是完全吻合的,从而得到一个更清晰完整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