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同是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1 18:49:42
  • 《承“旧”转“新”700字》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能过唱出这句名句。在赋予词句语调时,人们总是带入感情,使之生动。

    纵观现在的被改变的诗词,其中不乏有苏轼的《水调歌头》,温庭筠的《菩萨蛮》……大家将古诗文转化为“唱”,这便是文化传承与创新。

    追溯源头,出自一批艺术生,在这样一个年轻新鲜的互联网世界,歌曲被传唱得很快,这恰恰是一种很好的传播方式,诗词也因此得到了推广。在看一个与历史跨越时空对话的职业,文物修复师,可是干这一行的人越来越少,正是因为他们没有适应时代的发展,这令人痛心,却无可奈何。当一种文化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且无人宣传,那一代代如“工匠精神”这样可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消失。

    中国诗词大会上,一个个背诗小能手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他们如何能记住这么多,仅仅是因为记忆力惊人吗?非也,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他们与诗词产生了共鸣,读懂了诗词中蕴含的情感,以现代人独有的方式展现出来,可谓是一种成功。

    当我们通过“行曲结合”以及“比赛”的方式传承文化时,从曲里的高昂与婉转,变奏与舒缓,体会到参赛者可贵的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此时经典被留在大家脑海里。也有人担心这些做法破坏了对古诗的认知,使人们颠覆了对古典文学的印象,而我认为,非文学专业的人是占大多数的,但经典文化的传承,不能只靠小部分人当新鲜血液的注入。文化本身并没有变,只是以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方式出现罢了。

    周周国平先生曾有言:“文化是生命的花束,离开生命本源,文化不过是人造花束。”文化需要表达才得以流传,唯流传才可以谈创新。网红博主李子柒一双素手点燃田间烟火,她用自媒体这一新兴方式展示乡村生活。时代也正需要年轻人带着新时代的特色将文化传播,我们面向大众科普诗词,弘扬时代精神,坚定文化自信,让历史的长河源远流长。

    迸发我们无尽的力量吧,让传统文化的火种在我们手上代代相传,永不熄灭。

  • 《游云岗石窟600字》
  • 大同是五代十国时期北魏的国都,是佛教的盛发地。自古以来有众多君王在这里修建庙宇,传扬佛教。其中最有名的就数云岗石窟了,它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同时,它还记录了中国佛教史的变化,也反映了历史的变迁。这样的好地方,我怎么能够错过? 于是,这个寒假我就去了大同。

    迈进云岗石窟的大门,整个景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干净,道路一尘不染,建筑井井有条,树木错落有致。远处的土山,与眼前的宫殿,不仅不显得相斥,反而让人觉得十分融洽,很有意思。

    穿过一个又一个庙宇,香火雄厚的气味,让这个佛教圣地多了一份庄严。我怀着期待的心情走进了第一个石窟,前面的断壁有二三十米高,相传是昙耀法师的译经楼。石窟的中央有一尊坐佛,高约10米,大大的耳垂,大展的双眉,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令人肃然起敬。两边各有一座菩萨立像,慈眉善目。

    接下来的佛像中,各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神情迵乎不同。有的正襟危坐,神态端庄,有的手执短笛,载歌载舞,有的环抱琵琶,面向游人。还有不计其数的彩色壁画,里面的人物生态各异,神采动人,令人叹为观止,让我不由得敬佩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

    这众多的石窟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十窟的释迦坐像。它高13.7米,造型雄伟,气魄浑厚。只见这尊佛像巍然端坐,表情喜悦,嘴角微微上扬,像是看到了人间事事美好而开心;他耳大垂肩,两耳有轮,眼睛有神,眉毛细长如柳叶,又像是看到人间时时盛事如春而欢乐。据导游说,这尊佛像是根据北魏的开国皇帝拓跋珪的形象塑造的。

    云岗石窟历经1500多年,一直长盛不衰,不愧是我国的四大石窟,果然名不虚传。一日的全程游历,我仍意犹未尽,让我流连忘返。

  • 《熊猫与熊》
  • 某日,一熊途遇熊猫,大恸。

    熊猫问其故。

    答曰:“同是熊族,何以汝辈则受人保护,视为国宝,不准猎杀。吾等却日日心惊胆战,被人唾弃于此?”

    熊猫哂曰:“此原因共有两点。其一,吾辈数量稀少,外貌可爱,毛发光滑,人皆爱之。而汝等毛发粗糙且数量众多……”

    熊猫尚未说毕,熊便叱曰:“为数多乃何错之有?毛发粗糙乃上天之赠,与吾等何干?”

    熊猫不紧不慢答曰:“然汝等生性残暴,虽不食人尸,但见活人则补杀之,此何也。”

    熊仍怒,曰:“难道吾等坐而不动,等人杀之?”

    熊猫对曰:“然则,人岂敢将汝等供入园中?”

    熊哑口无言,悻悻而去。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全诗的意思及作者》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琵琶行》,其全诗文如下: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注释】

    1、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与沦落天涯的琵琶女萍水相逢,一见如故,两人恰似故人纵使未曾相识

    【译文】

    意思是同样都是沦落世间的人,既然相逢,无论先前是否认识,都会同病相怜,同声相应那又何必在意是否曾相识呢。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译文] 同样是失意人流落在远方,碰在一起啊,从前不认识那又何妨!

    这句话出自《琵琶行》作者白居易).

    [出自] 白居易《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抺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诗文解释】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晚上到浔阳江头送客人,秋风吹过枫叶,荻花发出声响,一片萧瑟的景像。我下马到客人所在的船中饯别客人,举起杯饮酒,却没有音乐助兴。酒虽然喝得很多,却没有什么欢乐,伤心地要离别,分别时一片江水茫茫映着明月。忽然听到水面上传来一阵一阵的琵琶声,我听着忘了回去,客人也不开船出发。随着声音寻找,悄悄地问弹琵琶的是谁?琵琶声音停下来,弹奏的人似乎想说却又迟疑了。把船移过去靠近了,邀请她出来相见,添了酒,把船灯拨亮,重开宴席。一再地请求,她才出来,还抱着琵琶遮着半边脸。转好了轴,拨弄琴弦试弹了两三声,不成曲调,先流露出感情。弦弦都是掩抑的手法弹出低沉的调子,声声都充满了思绪。好像在诉说一生不得意。低头随手连续弹奏,说尽了心中无限的心事。轻拢慢捻,一抹一挑,起初弹霓裳羽衣曲,然后弹六么。大弦的声音嘈嘈像疾风暴雨,小弦的声音细切急促似切切私语。嘈嘈和切切的声音错杂在一起弹,就好像大小珍珠一起落在玉盘上。像黄莺啼叫着,在花底下飞来飞去,又像呜咽的泉水在冰下面流转。乐声此时就像冰下泉水那样滞涩,弦像要冻断了似的,声音阻塞住了,渐渐停歇下来。隐藏在心底的哀愁和怨恨油然而生,这时无声却胜过有声。忽然间像是银瓶迸破水喷射出来,又像铁骑突然出现:一片刀枪的声音。曲子终了时收起拨子在琵琶中心划了一下,四根弦像撕裂的丝绸一样响了一声。四周船都静悄悄地没有声音,只看见江心一片皎洁的秋月白光。迟疑了一下放下拨子插进弦里,整理衣服起来,神态庄重恭敬。说自己本是京城的女子,家住在虾蟆陵。十三岁学会弹琵琶,名列教坊第一部。一曲唱罢常教乐师佩服。梳妆起来更被其他的女子妒忌。五陵一带的富家子弟争着给赏赐,唱一曲不知道要赏给多少红绡。打拍子击碎了钿头银篦,饮酒作乐弄脏了红色的裙子。一年年地寻欢作乐,青春就这样轻易地度过。弟弟去从军,阿姨去世了,朝朝暮暮,容颜渐渐衰老。门前冷落,车马稀少,年龄大了只好嫁给商人做妻子。商人重利益轻视离别,上个月去浮梁买茶叶。他走了只留下我在江口独守空船,围绕着船的只有明月和寒冷的江水。深夜忽然梦见少年时候的事,梦中啼哭,脂粉和眼泪一起流下来。我听了琵琶声就已叹息,又听她这些话更加叹息不已。我们都是沦落天涯四处飘零的,既然相逢又何必要认识呢。我自从去年离开京城,被贬官来到浔阳城,一直卧病。浔阳偏僻没有什么音乐,长年听不到管弦乐声。住的地上靠近湓江,又低又湿,黄芦,苦竹绕着宅院而生。其中早晚听些什么呢?杜鹃悲啼猿猴哀鸣。春暖花开的早晨或秋天的月夜,往往是拿了酒独自饮。难道没有山歌或笛声吗?声音嘈杂实在难听。今晚听你弹得琵琶曲,好像听到仙乐一样,耳朵一时清爽起来。请不要推辞,重新坐下,再弹一曲,我为你依照曲调写成歌词"琵琶行″。她被我的话感动,站立了很久,再回到原座调紧弦,弦声急促。凄凄切切不像刚才的声音,在座的人听了都掩面哭泣。要问其中谁流得眼泪最多?江州司马的衣衫都湿了。

    【词语解释】

    浔阳江:江西九江北的长江一段。

    瑟瑟:风吹枫叶荻花发出的声响。

    主人:诗人自称。

    管弦:管乐器与弦乐器,此泛指音乐。

    惨:黯然。

    浸:映涵。

    发:出发,启程。

    暗问:低声询问。

    欲语迟:欲说还休,迟疑不决。

    回灯:拿过灯来。

    千呼万唤:极言多次呼唤。

    犹:还是。

    轴:琵琶上紧弦的把手。

    弦弦:拨响每根琴弦。

    信手:随手,自然不受拘束。

    拢:抚弄。

    霓裳、六么:均为乐曲名。

    大弦:指最粗的弦。

    嘈嘈:声音沉重悠长。

    小弦:指最细的弦。

    切切:弦声幽细琐碎。

    错杂:错落夹杂。

    间关:叫声。

    幽咽:水流声。

    冷涩:清冷难移。

    凝绝:凝结中断。

    乍:突然。

    鸣:相互撞击。

    当心画:指用拨在琵琶槽中心使劲一划。

    裂帛:撕裂布帛,声音脆厉。

    舫:小舟。

    唯:只,仅。

    沉吟:情神凝重。

    敛容:板起面孔。

    京城:指唐朝长安。

    蛤蟆陵:在长安东南曲江附近,为歌女集居地。

    名属:挂名。

    第一部:指教坊内分设的部门

    服:佩服。

    秋娘:唐代歌女的泛称。

    五陵:唐代五个皇帝的陵墓,为富豪聚集地。

    红绡:红色丝织品,即缠头。

    击节:打节拍。

    血色:鲜红色。此句谓戏笑时酒被打翻沾污了罗裙。

    秋月春风:指美好的时光。

    走:前去。

    阿姨:指姊妹。

    故:衰老。

    冷落:冷清寂寞。

    老大:指大龄女子。

    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唐代为茶叶集散地。

    去来:离去以来。

    阑干:纵横流淌。

    唧唧:叹息声。

    沦落:失意飘泊。

    辞:离别。

    谪居:贬官而居。

    僻:偏远。

    丝竹:弦乐与管乐,此泛指音乐。

    湓江:指九江。

    苦竹:伞柄竹。

    杜鹃:子规鸟。啼声凄惋哀切。

    独倾:独自酌酒而饮。

    难为听:难以听下去。

    君:你,指琵琶女。

    仙乐:形容乐声美妙动听,彷佛来自仙界。

    更:再次。

    翻:指按曲调创作歌辞。

    良久:长久。

    却:退回。

    向前:刚才。

    掩泣:以袖遮面而哭。

    泣下:指落泪。

    青衫:唐吏品级最低的服色。

    赏析:

    本题为《琵琶引并序》,“序”里却写作“行”。“行”和“引”,都是乐府歌辞的一体。“序”文如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一十二”当是传刻之误。宋人戴复古在《琵琶行诗》里已经指出:“一写六百十六字。”

  • 《朔风长廊》
  • 天穹,如同是一张巨大的却蹂躏得不像样子的生宣,那秋季燥热的太阳如一点墨痕一点点洇开,晕晕的。

    太阳是晕晕的,而第一中学那人潮涌动集体朝会上,黑幢幢、黑压压全是人。都是眩晕的,脚不着地。

    朴朔是初二年级个子大的了,自然站在人流的最边缘。着一件较为长大的紫色条纹衬衫,拖着一条长许多的牛仔裤,两手耷拉着,自然地揣在了裤包里。台上的教务主任正慷慨激昂地自我陶醉在她那最无趣的演说词中。

    朴朔望着天,那蓝盈盈的天,在他看来,却是一幅很意味深长的手绘素描,铅灰色的笔触在天际擦出一道道缥缈的线,与幻出来的淡蓝色的线交织,萦绕。

    “嘿!朴朔,想什么呢?”人流中一个男人生硬的呼喊声。

    朴朔恍地一下清醒了,向前探望,搜寻着刚才那熟悉的喊声。蓦然,那身着茶红色衬衫的大个子——诚茶挤进了他的眼帘。“喔噢!怎么穿的这么哨?”朴朔看到了他,却故意的把头偏向了另一边。

    “怎么?按你的口气来说,你就不花哨么?——朴朔!”一个含糊的声音传了出来,却看不到人影。

    朴朔却不以为然,还是那么很平淡的语气说:“出来吧!躲在别人后面的把戏是小学生才玩的吧,这叫什么?双簧?呵!——泽雨!”他故意将后面两个字加重,好像对方欠他钱似的。“你还真不知趣额,从上学期起就这样!”忽而,从诚茶的身后走出个人影,蓝幽幽的,定睛一看,是着一身蓝的泽雨。双手同样是揣在裤包里面。恍然一看,除了身材与高矮的差距,这三个人还真像是一个模子做出来的。

    静默了很久,在这个了了一个暑假的重逢中,大家都十分欣喜,一群人散在哪里,连沙都不如。人声鼎沸,当然,最大声的任然是那教务主任,管她呢?她说的话又谁是听了的,就连像漏斗一样做耳朵进、右耳朵出的都为数不多。

    在这熙熙攘攘的人海,只有他们三人静默着,伫立着,对视着……——朴朔、诚茶、泽雨。

    初一的那段日子,他们三个在学校也算小有名声了。刚来时,他们三个极为不和,可以说就是针锋相对的那种,而偏偏分到了一个寝室。后面的一段日子里,他们仨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朴朔崇尚写作,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文学社的建设与去听一些讲座,其它时间,闲着也是闲着,他按耐不住,还是去参加了形式上的美术社,两点一线——单调的生活。而诚茶就可怜了,身体健壮的他除了运动精通以外可以说百无一用,成绩糟的可怜,又把时间花在了老师认为无意义的运动上,就引发了许多老师争着给他“补课”的情况,恶性循环,后面的就不值一提了。在他们当中身体最小的泽雨可算个闲人,用精辟一点的话说就是聪明绝顶,成绩将就,落后的时候花个一两天来恶补一下便又成了班上前几名了。对任何事都有兴趣却没动力的他一共报了7个兴趣班,结果后来不知道怎么折腾来着,就只剩下和朴朔一起去上的文学社了。

    后来一切也就变了,第一次运动会上,他们可出尽了风头,三人组合的篮球队更是披靡。废话不多说,总之,他们就这样名噪一方了。各方的清纯少女与铁杆粉丝也遍布了周围几个学校。

    后面,他们总是形影不离,一些东西把他们吸引到了一起,却不是篮球,而是另一个有趣的东西,但没有人知道是什么。谣言说,似乎是一次赌,赌的内容就不为人知了。总之,他们一起吃饭,一起参加活动,一起打篮球……

    “喂喂!看什么呢!又不是看美眉,看得这么出神,单性恋呵!”泽雨按捺不住,终于从寂寥中脱颖出来。

    “说你呢!难道你不是?”面对这么敏感的词条,不善言表的诚茶也有些发火了。但始终没有掐起来。

    朴朔什么也没说,只是后来他似乎无意中插上一句:“多久去那个长廊?”

    声音不大,但也不至于听不见,可其他的二人却当作耳旁风似的。之后三人就一言不发。

    ……

    叮呤呤……时间这只巨兽的身子一晃,就已经两节课下了。前面是语文课,对于在17班的诚茶与泽雨来说确实过得轻松,不像以前那样,这次因为换了老师,整整两节课的时间就被他的“就职演说”给磨叽完了。16班的朴朔却与往常一样,面庞绯红,微笑着就出来了。

    因为要做集体操,过道上人流涌动。朴朔独自走着,忽然,感到背上的一击,回眸一看——是他俩。

    三个臭味相投的兄弟总要走到一起的。

    他们都没说话,下了楼梯,就在那个铺满阴暗的狭小角落,泽雨暗暗地吐了一句:“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去,下午翘节课。”声音在喧闹中被压得很小,如同那窸窣作响的小东西,也不知朴朔听见没有。三人就走了出去……

    这样的传达确实不妥,就算是朴朔听不见,也会有人听见的……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关注《朔风长廊》的朋友们还可以去关注我的其他作品,多帮我踩踩哦!)

  • 《本是同根生》
  • 同是一个母亲,样子却有别,同是一片天空,阴晴却不定,同是一个目标,职责却各异。科技、人文与生活便是如此。

    (一) 科技与人文

    如今科技被冠为了第一生产力的头衔,它的地位与价值是不可小觑的,但当科学家表示他没有读过一本文学名著时,你是否对科技创新没有那么敬佩了呢?不过当问问那些人文学者牛顿定律的内容是什么时候,你就明白科学家不知道莎士比亚是能够理解的。因此,这两个领域看似相隔千里,并且太多表现出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样子,可实际上它们是相辅相成的。科技不仅仅是科学家在金字塔顶端摆弄的玩意,平民百姓也享受着科技成果。科学工作者积极探索,研发科技绝不是为了得到万人的瞻仰,而是想用科技力量惠及千万民众。

    那么如何普及呢?这就不得不提到科普作家这一特殊的人群了。著名科普作家高土其是这一行列的先驱人物,用轻松愉快的文学笔调撰写一些浅显易懂、富有情趣的科学短文,既能向人民大众传播一些科学思想又能针砭时弊,唤起民众,这是科学与文学结合推动社会进步的好形式。

    科技的传播不得不依赖到文化手段,科技成果也影响着人文领域。被炮火毁灭的城市,因核泄露而受难的人群,受武器创造的影响而紧张的时局何尝不是科技的杰作呢?

    (二)科技与生活

    在忙碌的人群中,大多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奔波,而更好的生活也许又意味着能用高档的手机,能开高级的跑车,能坐飞机去旅行,能拥有机械化的工厂等等,这无不都与科技相挂钩。

    那追求到了高科技生活后呢?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个人坐在鱼群如梭的海边钓鱼,钓到两条就收竿回家,游客见了问,为什么不钓几条。他反问,多钓几条干什么。游客说,多钓几条可以卖钱,然后买船、买房、开店••••••“然后呢?”他问。“然后你可以悠闲地晒着太阳在海边钓鱼了。”游客说。“这我已经做到了。”他说。

    既然走了一圈还是回到原地,那还有必要辛苦地追求吗?虽然身处繁华都市的我们向往着反璞归真的的悠闲生活,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希望社会倒退,生活水平在科技创新的带领下发展向前,这是必然趋势,不会有人想摒弃舒适的生活而回到原始的日子,所以也不必担心科技新生活会走到穷途末路终而化归为零。

    (三)人文与生活

    学者诗人沉浸书海,以茶会友是生活,市井之徒打几圈麻将、干一瓶二锅头也是生活,不能说谁生活得更幸福,因为他们在不同的生活层次,而把他们划分开的正是人文素养。

    这是不同于学历水平的评判标准,也许你看到了许多低学历的人有很高的成就,比如只有小学学历的沈从文成为了文学大家,大学没毕业的比尔•盖茨成了世界首富,但一定不会看到人文素养低的人取得极大的成绩,所以,几乎可以说人文水准决定了生活水平。

    当今由于人口众多,各领域职业角色被划分得越来越细,导致我们只是充分发挥专业能力而忽视了个人文化水平的提升,造成技术能手,文化白痴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在我们扮演好各自角色的同时也不要忘了提升文化素养,过高质量的生活。

    科技、人文、生活是难舍难分的,都是为了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既然本是同根生,当然最好是团结互助,携手共创美好蓝图。

  • 《怎样写协作合同》
  • 一、什么是协作合同

        协作合同是单位与单位之间,在合作办某件事的时候,所常使用的一种应用文样式,人们又称它为协议书。有时由于某种需要,单位也可以同个人订立协作合同。如我国各条战线正在实行的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就是通过协作合同的形式来体现的。这种经过双方协商订出的共同遵守和执行的协议书,双方各执一份,作

        为凭证。这种协议书对双方都有约束力,可以促使双方积极主动地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督促和保证生产、劳务和科研事项保质保量按进度、守时间地完成。

    二、怎样写好协作合同

        首先,订协作合同的双方领导人或由领导人集体研究后派出的全权代表,要在正式签订协作合同之前对协作完成的任务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在对所有问题取得一致认识以后,再写合同草稿。

        其次,要掌握并会运用协作合同的写法格式。

        协作合同一般由如下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标题,多用《协作合同》四字标出,以示其性质。位置在第二行中间,字要大一些。

        第二部分,正文。正文要写下面几层意思:

    1。写订立协作合同的双方名称

        位置在“协作合同”四字下边,空一行。为下面行文方便起见,习惯的写法都是在两个单位的名称的后边,分别写下“甲方”和“乙方”。具体方法有两种:

        (1)并写法。如:“订立合同单位x x机械厂(甲方)x x科研所(乙方)”

        (2)直写法。如,“订立合同单位x x机械厂(甲方),xx科研所(乙方)”。

    2。写订立协作合同的目的

        文字要简而明。一般写为了什么事情而订立此项协作合同。

    3。按条写上双方协议的条件

        写得要清楚、具体。甲方替乙方做些什么事情,乙方替甲方做些什么事情,双方共同做些什么事情,做到何种程度,什么时间完成等,都要分条款写完整。

        在协议条款的后面,还要写两项内容:①本合同一式共写几份,由谁保存。②写明到期后违约的处理办法。这两项内容各用一段文字表达。

        如果有什么附件,要在正文最后注明。

    4。署名和订立合同的日期

        署名,除写单位名称外,还要写上单位代表的名字。此外,还要盖上单位和单位代表的公章和私章。  

        再就是除注意上述两点以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协作合同中的条款,必须符合党和人民政府的一贯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令。如果方针政策和法令有改动,协作合同也要修改变更,但要十分慎重。

        (2)由于协作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对订立的双方都有约束力,所以,订立协作合同的双方除完全赞同各项条文以外,在语言上要写清楚,用词不能笼统。比方说,某项条款到期而一方未做到,就让他们“负主要责任”或“应负一定的责任”。这话就太笼统,检查起来不好办。

        (3)协作合同的字迹要清楚、规范,标点符号使用要正确。

        (4)表示钱数和物品的数目要大写,以防加大或缩小。如,“一万元”必须写成“壹万元”。否则,“一”可改为“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字。这是人们从许多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我们切不可为省事而不记取。

        (5)协作合同不能单方涂改。写成后,如果发现有错误、遗漏,必须改正和补充时,要经双方同意才能进行,以免发生争执。在改正、补充的地方还要加盖公章,表示郑重。

        (6)写协作合同要用结实的纸张,用钢笔或毛笔填写,不能用铅笔或圆珠笔写,最好打印。

  • 《街头一角》
  •     辞才胡同是北京千街万巷中一条不起眼的小胡同。街道两边的四合院里住着工人、干部、教师·一在它的西口,还有一个副食商店。我天天都要从那里经过。它安静,整洁。可是今天与往常大不相同。商店的屋掩下拉起了横幅,上面写着“国庆”两个大字。门前挂着两盏大红灯笼。来往的人要比往常多几倍。

        马路北面成了公认的存车处,自行车从西边一直排了十几米长。牟有高有低,有大有小,颜色各异,足有上百辆。刹食商店在马路的南边,四扇玻瑞门大敞粉,从东边门里排出一队买立的人们。他们有的手拿着网兜,有的伶肴琉莱,焦息地千待着。从这个门里出来的大多是一些由妈妈领看的孩于。他们舟穿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手里拿肴五彩缤纷的气球,瑞跳着地出来。

        西边的大门更是热闹,排队买肉的,手里铃着抓点盒和水果筐的青年人,兴致勃勃地说笑着。拿着鸡蛋,普油瓶予的中、小学生在人群中挤来挤去,队伍里还有捧著热腾腾豆腐的老人。最有意思的是一个中年妇女,手里提着的花尼龙包里东出一个毛绒城的小脑袋,东张西望,原来她买了一只活鸡,它也被这热闹的情景吸引住了。人们你出我进,焦照攘攘。往常偌大的一个门,今天仿佛变小了。

        别食店外两个门中间的一块空地上,是卖水果的货摊。货架于上有萦莹莹的菊萄,红形形的苹果和圈溜溜的桔子。最受欢迎的是枯于,悠货员刚一上货,人们就争先恐后地围拢过去,一会儿就把水果摊围得水泄不通。

        水果摊的西边,是卖蔬莱的拒台。拒台上堆着又青又红的柿子椒,又长又粗的白萝J,又圈又红的胡萝卜又绿又嫩的芹莱……人们排成一个个小队伍,精心地选的他们爱吃的菜。

        马路上来往的车辆川流不息,不时传出自行丰铃声,汽车的喇叭声……

  • 《同是写山风格不一》
  •     这里有四篇写山的文章,写镇江的焦山,写昆明的西山,写家乡的一座山,还有一个自己制作的山。

        那末,我们主要谈谈前三文吧!

        不少人都知道镇江有三山,而焦山是其中之一。那末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写焦山的!

        昆明的西山,也有名气,去昆明自然要去西山,而当地人更要去,更在情理之中。

        家乡的普通的一座山,如何写呢?

        我们不看内容,自己一想,可能写登山,一步步登,一直登到山顶,然后举目回顾,远近景物尽收眼底。啊,田园如图画,江山如锦绣,好气派啊!令人心旷神怡!

        这样写,行不行呢?当然可以。我们同学用这种写法可以说为数不少。

        这样一想,我们再看这几篇文章。

        焦山,嘿,作者写“竹”“今生难以忘怀于焦山的竹……我只觉得自己在静谧的竹径上走,清风徐来,满耳是沙沙的竹音,弥望的是婆要的竹影。恍惚间,竹林深处飘来一缓幽远的钟声。”

        瞧,有多美,多么美的意境!

        这样写,可让人想不到,恐怕只有这位作者才有如此的体味与感受。

        写焦山,一下着眼于一个方面,这样容易写集中,写深入。

        难道作者只一味地描写竹吗?写片片竹丛,写棵棵翠竹,走到近前,细致观赏,一一道来,竹茎,竹叶,甚至竹笋...

        不是的。“睹物思人,我想到竹圣郑板。正巧焦山有郑板桥曾经读书的地方—别峰庵,便乘兴一游。”

        你瞧,笔峰一转,由竹到人。

        板桥的竹,“多么倔强、挺拔,这是人格的写照,”由此转动竹的有骨气,转动焦山名字的由来,转到中华民族的气节,而后,写竹子高风亮节,催人奋发,指出“这就是焦山的真正魅力。

        写焦山,作者就其一点,深入扩展,逐步深入,实在让人拍手称快。

         那么如何写西山呢?

        这可是写登山了,一步步艰难地向上攀登,汗水和着雨水顺着脸直往下淌,鼓足勇气上来了!凭栏远眺,“五百里滨池奔来眼底”——写景抒情,井然有序。那“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都为作者的情服务,与作者的情达到了合谐的统一。

        那么家乡的那座山呢?

        嘿,它就象一位美丽的山姑娘,拟人化!

        果然下面的文字,一段段写景,一层层写姑娘的长睫毛,姑娘的白纱巾,姑娘的衣裙,…嗬,“这座山是美的,美就美在它的朴素与清新,它多么象一位纯洁的山村姑娘。”

        以自己独特感受,运用拟人手法,把山写活了。

        写山,方法可真不少啊!

        不能单一写登山,其它方法也不妨一试。

        那么,写《盘中峦》呢!别具一格,作者写得细致遭真,出神入化,妙趣横生,同学们好好看一看吧,自己会有个评价的。

        不妨,在看完以后,写写自己的评析,想想人家是如何构思与安排材料的。

        好了,这几文就谈到这里。

        同是写山,风格不一,着眼不同,各有千秋里学习借鉴,利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