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唐宋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4 04:59:22
  • 《你好,范仲淹600字》
  • 自唐宋始已,盛以“谥文正”为尊之风。然古今纵横鲜有获此殊荣者,若惟其首,当范文正是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句,道尽一生。范仲淹应是千载难逢的文武全才,早年征战沙场,御外族、固国边,如此不知几多年,西北边疆牢固难破;然收剑闭账,却道出千万思绪。“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离家万里转眼秋意萧条,何处解愁?然国之忧患当头,又何能弃国从家?范仲淹便是如此,国家哪里需要,他就往哪里去。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回朝为相,范公并不停息。他淡泊、劳苦,忠心辅佐,忧其百姓,常亲身体察,深入民中,以致不惜得罪高官大臣。唉,惜杯得人重,他被一贬再贬,远离朝中。然江湖之中百姓苦衷易于探明,文正便悉心治理,哪怕是荒僻鲜有人知的村镇,每自范公至,不出两年,民心稳定,灾祸鲜生,民甚快哉。

    这便是范仲淹,无论身处何方,都忧国忧民,尽职尽责。

    “昨夜应看蜀志……如何回蔽?”

    近听闻范公与欧阳修是老友,此文写的是两人夜里挑灯闲谈。乍一看,词是大白话,读来似范公向欧阳修发牢骚,不禁一笑。听说只有真朋友才会互吐心烦,而如此融洽事,其友谊是如何诚挚而不可分!然则今天下,人之朋友是愈来愈多了,但能真正谈上心的,却少之又少了。或有日便再无知心?

    真诚的友谊,往往推出一些光辉;两位划时代的人,终碎出传透古今的星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最早出自孟子,范文正则是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这一承诺。而这,便是文正,为后代千万人立正士碑,更是对生活的一种超然物外。

    谢谢您,范仲淹,好想再看你征战沙场的雄风、夜忧百姓的叹息、与友闲聊的真诚。

    您好,范仲淹,永远的,范仲淹。

  • 《坐看云起时——追忆唐宋的萧闲往事》
  • 曾几何时,缘分成了一缕穿堂风,被你低吟,被我思量,它让古人和今人可以在诗赋里相逢,几回梦里,与君同渡。沧海桑田,喧嚣的过往,繁华的尘烟都渐沉寂。唯有那一轮明月,人间的嗔痴情爱,清简的文字得以长存。尘世种种,都不过是这午后步转回廊的一道屏风,身在其中的我,愿做一朵洗尽铅华的莲,寻一处安宁,淡然心性。留往,一小段经年往事,聊以为寄。

    许多时候,有一种遐想,让自己穿越千年,也曾红颜淡妆,略施粉黛;也曾国色天香,浓墨重彩;也曾踏歌采莲,绿袖红香;也曾红弦如思,兀自成霜。只是韶光易逝,春华易老,那盏雪顶含翠已经凉了。当你放低姿容、痴迷于清静时,浮华正离你渐渐疏远,那时的一抹风景就能带着你的思绪飘向远方。

    悠悠千载的黄鹤楼前,浩浩汤汤的流水边,追忆唐朝的那场云烟,还有宋朝的风花雪月。许多年前,黄鹤楼有过“黄鹤楼中吹玉笛,并城五月落梅花”的相聚,也有过“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别离。重檐飞翼,雕楼相望,多少文人雅客对乘鹤远去的古人的追忆,对贬谪落迫的惆怅,对历史云烟的慨叹。或许你想问,侧闻玉笛对西望长安的五月为何会有梅花?或许只是玉笛声声,吹籁漫天花影;或许只是接受流放的心境,让这“雪里已知春信至”的一剪梅,有了冷落的理由。情可生景,亦可触景生情。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心境,看到的景致亦是不同的。如今的人再登重楼,只会以今时之想追溯昔年旧事,恰似当年的崔颢登楼怀古。人生本是如此,红颜也好,君恩也罢,都如一江春水缓缓东流,从此有了一段千古传奇。没有人知道黄鹤楼的苍茫气韵演绎过多少悲欢离合的风雨,又将谱写多少春华秋实的感人故事。曲终人散,人去楼空,只有楼前白云流水徒然千载依旧。黄鹤楼,历史的光阴早已把它打磨得温润如玉,静看两岸的江月,未曾记得谁来过。而生于凡尘的我,也想放下执念,寻一处安宁,淡然心性,和两三好友,把酒话桑麻。

    古时的人,于忙里偷闲之际,带着自己的追求和使命,看尽红尘陌上花,寻一处能让自己惬意放达的角落,在几剪松骨,半阕竹韵,一点梅心里呷一盏香茗,踏雪寻梅,怀揣迷离的思绪,与凌风弄影,在幽香里翩跹,静守那看似开得热闹去冷淡在雪顶的梅特有的沉静。“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疏影暗香里,寻梅枝的幽,梅瓣的俏,梅蕊的雅,暗合了林逋闲适恬淡的情怀。他绝意仕途,淡泊名利,疏远浮华;他隐居深山,弄梅养鹤,痴守清静。有多少人能像他一样,孑然一身,心怀才学雅量,看淡世事绵长,悟出清淡一生的真谛。相比姜夔,他将自己的伶仃悲情,相思满怀寄给一枝寒梅。“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明月悠悠,玉笛婉转,诗人想起了佳人与他攀折梅花那微摆的衣角。岁月涟漪,几将封笔,只待过往的柔情,如今的落寞,谱写挥毫。“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又是一年水乡冰湖寂静外,东瓶西镜放,不能遗忘,多想折一枝凌寒傲雪的梅寄给佳人啊,红尘梦断,只能独自在人间彷徨,月下倚井不见她归真堂,“红萼无言两相忆”,与梅相视无语,殊不知是他淡漠了梅还是梅冷落了他,与其把失落寂寥寄寓一枝梅,倒不如橡李清照那样将缥缈花事搁浅在雪白素笺上。“雪里不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梅花香自苦寒来,小小一枝梅,清雅绝俗,俏羞可人,像少女的脸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与枝间的晶莹相得益彰,更添清丽傲骨,不知是雪衬了梅还是梅托了雪。不忘把这冰雪里的梦呓留给追梦怀的文人墨客,留给浪迹天涯的四方游子,执于自己的一份清逸,把乱世浮烟抛向远方。

    浮华如梦,人生种种同,百转千回,唱念做打都不过是场戏罢了,而在台上的戏子,彼此间都是红尘的过客,当生命如落花般逝去的时候,满眼繁华的记忆都如过眼云烟般消散沉寂。所以,唯愿我今生能做一朵洗尽铅华的莲,守候那一缕禅音,不管悲欢离合,不问世事沧桑,在清寂如水的日子,在那一句唐诗一阙宋词里看锦事消长。

  • 《关于景色的格言》
  • 1、风景名言警句:

    唐·宋之问: 桂林风景异,伙似洛阳春。

    明·刘基: 大江之南风景殊,杭州西湖天下无。

    风景俗语

    九寨沟的水,张家界的山

    十里温塘河,九曲十八弯

    不到文殊院,不见黄山面

    不到长城非好汉

    登高望远

    名山僧占多

    永康萝卜,缙云蕃薯

    五岳归来不看山

    你站在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芦沟桥的石狮子到底有多少,谁也数不清

    从巢中起,水从源头流

    山无水不灵,水无山不活

    2、风景的歇后语:

    架下养鸡鸭——煞风景

    戏园子门前堆垃圾——煞风景

    西湖边搭棚——煞风景

    望远镜看风景——近在眼前

    3、风景迷语

    【广告用语】 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 (猜:广告用语二)

    谜底: 国优部优

    成语谜】 桂林风景 (猜:打成语一)

    谜底: 山青水秀

    【商标品牌商号】 风景这边须漂亮 (猜:商标品牌商号)

    谜底: 飘影

  • 《远观春水》
  •     唐宋的词人当中,与后主最是有缘,“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约是我最早接触到的词句了。直至今日,李煜仍然是我最崇拜的词人,这也许不完全因为那首《虞美人》,而是他流淌了干年的愁。

        尽管不愿意:但平心而论,后主不是一位好皇帝,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在偏安的南唐小朝廷中醉生梦死,终究落得客死他乡。然而悲剧就在其中了—帝王家,这是一个他不应该去的地方,末代君主—这是一个他不应该扮演的角色。

        周之琦《词评》云:“重光词天籁也,恐非人力所及。”“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情如潮涌,是纯粹的眼泪。后主被往东的流水卷进了历史的长河,剩下他长恨的人生,并在这个永桓的世界被千千万万人传诵。

        由王子、君主到臣虏,李e的人生是由巨大的反差构成的。他本想超凡脱俗,做一个像伯夷、叔齐那样的隐士归于钟山,但却在长兄去世后两年被立为太子,半年后即位于金陵,成为了南唐最后一位君主。

        通宵达旦的歌舞、赏花、饮酒、流连春光,不知不觉祸已临门。后主对强大的宋王朝步步退让,委曲求全。然而,对宋的恭顺没有换来南唐社稠的苟延残惴,开宝九年十一月,宋军攻陷金陵城,南唐政权宣告灭亡。此时李煜年三十九岁。

        接下来的日子,已是不堪回首。后主被幽禁在汁京的一座小楼内,终日借酒浇愁。人身自由的完全丧失,特别是爱妻小周后遭受的百般屈辱,使他心力交瘁。人宋两年又四个月之后,后主被太宗以毒糕赐死。

        其实当后主即位之时,南唐灭亡的命运已经注定了,这是历史的巧合,选嫉成了亡国之君,阴错阳差地造成了他悲剧的人生,也造就了他流传千古的天真之词。后主的名篇,大多是他降宋后写下的。“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梦醒之后,剩下的就只有痛与泪了。泪雨涝沱,洗不净心中的巨大创口。无穷心事,不堪言说,满腹悲凄,无从托付,只等泪尽肠断,往事随风。“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水已尽,花已落,春已去,而人亦将亡矣。

        后主已是干年前的人物了。千年的风藉雨密、斗转星移,留下后人说不尽的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唐宋诗词新话》
  •     诗话词话,是我国传统的文学批评方式。这种批评方式灵活自然,不拘一格,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语言凝练,生动活泼。它不作全面评述,或点出其艺术上最具特色的一两方面,或指明其思想含意深刻之处,或考证典章名物,或释发微言大义,挥洒自如,纵横驰骋,是值得发扬的文学传统。今读唐宋诗词,试作新诗话,得数则如下,题之曰“唐宋诗词新话”云。

        平淡无味,本是批评文艺作品艺术性不高的评语,但是,平淡作为一种艺术性很高的境界,比之华丽更难达到。宋代大诗人梅尧臣就说过:“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前人评陶渊明的诗总爱说“平淡而有思致”,这是对陶诗极高的评价。

        初唐名诗人王绩,在一片华艳浮靡的诗风下面,坚持学陶渊明。他的诗风平淡,给初唐的诗坛吹进了新鲜的空气,深为人们称赏。他的名作《秋夜喜遇王处士》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诗写秋天夜里劳动归采和友人相遇。初读感到很朴素,似乎没有多少味道,但仔细体会,却有如品味橄榄,韵味存焉。王绩写诗的时候,正是隐居东皋,有时也参加一些劳动;他的朋友王处士,想来也是一位参加劳动的隐士。两位朋友在劳动后的归途中,不期而遇。诗中描写了一轮皎洁的秋月初升天幕,月华如水流泻大地,野外萤光闪闪烁烁在飘动着;两位志趣相投的隐士荷锄携刈,漫步其间;一种飘然潇洒的闲雅逸趣,弥漫于诗的境界之中。字里行间含蕴着深厚的情致,读之令人神往。

        这首诗在语言上朴素无华,不事雕琢,似乎是信笔写来,但却能构置成情趣盎然的画而。这种风格平淡的作品,读之有味,比之专门在词藻上铺金镂玉,徒有华丽词句的作品,自然要高出一筹了。这种朴素而情真的诗风,是很值得提倡的。

        王维的名篇《山居秋叹》,人们最欣赏其中的两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烷女,莲动下渔舟。

        苏轼曾说王维“诗中有画”,这两联确是典型的有画之诗。这两联诗构置的画意是这样的:秋天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在山野上,给大地涂上了一层洁白的银光,清清的山泉溪水在石上潺潺流泻,汇入荷花湖里;竹林里腾起了烷纱归来的少女阵阵银铃般的喧声笑语,湖里荷花动处飘下一叶轻盈的渔舟。这个画面是何等鲜明!

        这两联诗的画面之所以这样鲜明,主要是诗人在诗中出色地运用了映衬的艺术手法。你看颇联所描绘的画而,非常宁静,明月、松林、清泉,是多么的清幽恬静!但是五、六两句所写的喧笑着归来的烷纱少女,飘动着的渔舟,却是动的、闹的。这就使得颇联描绘的静的境界不是死寂,而是跃动着生命,使整个山林显得生意盎然。这跃动着的生命,没有破坏山林幽静的气氛,反而相映成趣,将其衬托得更幽静了。以动衬静,收到了艺术上相反相成的效果。

  • 《欧阳修身后的寂寞》
  •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唐宋八大家身后寂寞的要算是欧阳修。

        这个欧阳修一生半文半官生涯坎坎坷坷,虽然50多岁当了副宰相,最终退隐到安徽卒阳的西湖之滨,66岁股于此,没有葬回老家江西庐陵(永丰沙澳),而客葬他所眷恋的享阳。按宋制,朝中文武官员死后必葬于京都开封500里内,所以迁葬于河南新郑。这并非他生前的意愿。

        从新郑西行10公里,辛店乡欧阳寺村,欧阳修安息在这儿800多年了。

        村边一块荒地,三间破烂的砖房,可能是原先的头门、拜殿、官厅。地上种着红薯、棉花,杂草丛生,一片荒芜。虽然大文豪欧阳修和他的拜夫人、4个儿子、2个孙子以及欧阳修的母亲均安葬在这里,但是,没有一块墓碑,没有一个墓家,只有芭谷、扁豆、芝麻之类的庄稼,默默地陪伴着他们的阴魂,悲凉是够悲凉的了。据说这里曾经是“欧坟烟雨”的新郑一景呢!

        细寻欧坟的遗迹,只在头门的房内,找到两块碑,一块是道光二年立的,记载这欧阳坟面积4亩半、7间房子,房内有暖阁、位牌、神慢、供桌、桌裙、锡香炉、锡烛台等等,规定“不得典卖”。

        另一块是宣统三年的小碑,奇怪的是竟有人恶作剧,把“我先祖文忠公”改为“白丈文光公”,据文物所薛文灿说:在旧社会,性欧阳的与性白的,族姓矛盾激烈,所以才出现这不应该出现的怪事。

        欧坟,据说河南通许县还有一座。这座是真坟吗?老薛说:从考古眼光看,现在出土了长子欧阳发和薛夫人的墓碑。苏轼在这里立过神道碑。欧阳修一家3代埋在这里,可以断定是真坟。去年,欧阳修故乡沁西永丰举行900周年诞辰的学术讨论会上,断定理葬在这儿。现在差一块欧阳修的墓志铭,估计是修水利时埋了,正悬赏1000元寻找呢。

        “欧坟烟雨”的景点名称倒很迷人,但眼前名不副实。欧阳修的后代欧阳国印说:“解放前,这儿古柏苍苍,欧阳修夫妇象高5米,搓峨肃穆,每月欧家庙会,熙熙攘攘,热闹异常。1957年,建小煤窑,把‘柏树’伐了当坑木,1966年文革破四旧,造反派勒令四类分子平坟,直到今天没有修复。”

        欧阳修身后寂寞如此,生前也是宦海浮沉。他4岁丧父,寡母画获教子。他17岁考进士落榜,23岁礼部考试。名列14,一步一步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他为罢官的范仲淹鸣不平,被赶出开封,降为宜昌县令,又写《朋党论》,被告与外甥女“关系暖昧”而坐牢,再次赶出开封,降为滁州太守。由于政敌伪造他的“澄汰内巨”的札子,又差点赶出开封,贬逐同州。几上几下,几起几落。虽然年遗半百升为副宰相,又被诬告与长娘“关系暖昧”。他的棱角磨光了!胆子小了!退了!幸好留下《秋声赋》、《醉翁亭记》、《祭石曼卿文》等千古杰作,否则这颖明星在历史天空就永远熄灭了!

        在座谈中,我们问:“欧阳修是大文豪,你们不能把自己祖先的坟修修吗?你们村里,欧阳修的后代有多少呢?”现任支书欧阳玉芝说:这村原叫刘村,后来改为欧阳寺村,2000多人,有性欧阳、性白、姓赵、性周、姓贾的。但欧阳修的后代200多人。在河南襄县,有欧阳营,400多人,全村都姓欧阳。平顶山、密县、安徽率阳、国外都有欧阳修的后代。坟,我们想修,但不知道是否真坟?修了不知道有没有价值?要‘修旧如旧’不敢随便动,办不好还耽误睦睡!”

        “修复欧坟得一步一步来!”县委宣传部长戴宇林说:“很多工作,你们作为欧阳修的后代可以干嘛!比如种。点柏树,或别的什么树,把原来两个大家堆起来,这不都可以干吗?欧阳修是祖国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你们的祖先!这不仅是你们家族的光荣,也是全村的光荣!”

        看来。不虚此行。欧阳修的后代答应把墓地整一整,县里再拿出修复规划。其实。堆个墓家,立块大碑,树个生平介绍牌,种些树就可以了,何难之有?

        鸣呼,欧阳修!

  • 《安陆读李白》
  •     记得念大学本科时,给我们讲唐宋文学的老师是安陆人,他对李白在安陆的行踪与创作,讲得格外细致格外动情,恰好同班的周君也是安陆人,周君为在安陆的李白也为讲李白的安陆籍老师很是得意,热烈地邀请全班同学到安陆寻访诗仙之遗迹遗风。去年春天,在安陆工作的周君,带来几瓶安陆产的损酒,把我也把他自已灌醉之后,指着我屋子里四壁的书橱大叫:“你这书呆子,不能只关在书斋里读李白,你要到我们安陆去读李白。”半年后的一个飘雨的下午,当我在安陆火车站与周君重逢时,很自然地想起了那次二人大醉的盛况。

        李太白“酒隐安陆,磋跄十年”,究竟醉了多少回,不得而知;而李白“斗酒诗百篇”的习性却永远留在了安陆。比如我们这位同学,酒量诗才都不小,酒助诗兴,诗比酒醇。又比如安陆人劝酒,方式很独特。刚一落座,各位东道主便向我这位客人敬酒,一人一杯;然后,我必须回敬,也是一人一杯。一时,下火车还不到七分钟,我就有了八分醉意。

        安陆人对李白是很有感情的。80年代初,安陆就有了考证研究李白的专门机构。县里的财政并不宽裕,却拨出专款,保证考证工作顺利进行。老同学带我去拜访李白纪念馆的张馆长。张馆长是周君的中学语文老师,周君说他自己对李白的理解和崇敬,全是他的这位老师培养出来的。我曾经拜读过张先生关于李白研究的文章,很是钦佩他的史学功底和文学才情。他的那篇《十年风尘—李白在安陆十年行踪》,深得傅玻踪先生赞赏。

        李白纪念馆尚在修建之中,我们在县委大院内找到了张馆长的临时办公室。这是一间简陋而略显阴暗的房子,进门后,我眼睛一亮:这里居然有李白文集的明代刻本!斯是陋室,竟藏着如此珍籍,何陋之有?张馆长如数家珍地向我们展示李白诗文作品的各种版本(其中包括数种外国语译本),并叙述他多年来在全国各地寻觅这些版本的艰辛历程。我问张馆长,这么宝贵的东西,就锁在这间没有保安设施的房子里,不怕丢失?张馆长笑曰:前几天有小偷夜人县委大院,已经偷到了隔壁,就是不肯光顾我的办公室,不知道是“不经心”还是“不忍心”。我察觉,张馆长的诙谐中藏着几丝优虑。李白纪念馆的主楼虽然已竣工,配套工程却因资金短缺迟迟不能上马。陋室里这些珍籍善本,不知何日能搬进纪念馆陈列展出。周君在一旁感叹:张老师为了李白纪念馆,为了筹办“国际李白文化节”,没少费心血。

        就在这个飘雨的傍晚,我们去游太白公园。这是埙水边上的一个半岛,幽深、静谧,透着一股子神秘的灵气。进公园大门,便看见李白的全身塑像,大诗人在雨中对我们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