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寓言说,一只秃鹭听着夜莺欢唱,就想:唱得这么好听的鸟,吃起来味道一定不错。又据说,一个和尚在江边游玩,江上千帆竞发,百炯争流,有人问:“江上有多少条船?”和尚抬眼一扫:“只有两条,一条装着名,一条装着利。”这秃鹜的想法真令人忍俊不禁。如何以一只鸟的歌声,判断其肉的滋味?那和尚的答法似乎很巧妙,但未免偏颇了些。难道世人都如他所说的只在追求名和利么?这一句“看破红尘”的论断是否太武断?由此,我想到我们生活中的有些青年:他们看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就消极埋怨,心灰意冷;遇上不如意的事情,就愤愤不平,怨天尤人,甚至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怀疑,他们的口头禅是:“我算看透了。”
仅仅因为自己的失败和挫折就断定“社会主义制度不见得优越”。这与那只可笑的鹜有什么两样?那一声“我算看透了”和那和尚“看破红尘”的叹息又何其相像!这位青年不仅一与前两位一样以偏概全,而且还带有某种“失落感”。在这里,我想问一句:“你看透了什么?”是的,理想和现实是有很大差距的。我们心目中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发达、富强、具有高度文明的社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却是国家经济的落后,文化水平的低下。但能因此就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吗?看看中国的历史吧!几百年的“闭关锁国”,近百年的列强侵略,内乱纷争。当
中国踏上社会主义道路时,贫穷、落后和众多的人曰,使国家每前进一步都极其艰难。在哀叹祖国落后的同时,你是否体会过她的艰辛?而且,我们所有的建设(经济、政治、文化)都需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怎么能企望国家在短时期内一步登天。既然这样,又怎能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没能立刻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出来,就“看透”了它?如果说那秃鹜与和尚的想法还只是令人好笑的话,那么这些青年故作老成的“我算看透了”的论调就不仅可笑,而且必须予以驳斥。这种片面地看问题的方法有着极大的危害。在“看透了”的招牌下,是一张张消极疲惫的脸,是一颗颗玩世不恭的心。
这样怎能为我们的建设尽心尽力呢?如果停留于埋怨和牢骚、指责与叹息,那么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能缩短吗?不合己意的事会减少吗?秃鹜的臆想是因为想吃夜莺,和尚的武断是因为偏颇,而这些青年的论调则是出于坐享其成的奢求。他们的错误有着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利己的思想。若世人都如和尚所说的追求名和利,那么国家一定会裹足不前。如果我们希望现实与理想差距缩短,希望生活在如意的环境,希望我们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那么首先要消除利己主义思想,把自己的行动融入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潮流中。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遇上艰难困苦,我们必须有这种精神;遭到失败挫折,我们必须有这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会昂扬斗志,振奋精神地苦干。谁还会有时间说:“我算看透了”?!
【点评】习作以寓言和故事做引论,通过秃鹜富有趣味性的想法与和尚富有艺术性的答话引出所要论述的问题,莫定了文章轻松、幽默的风格,避免了枯燥,把严肃的问题谈得很深刻而又不失风趣。分析深刻,有破有立。生活中“我算看透了”的实质就是秃鹜与和尚所犯错误的翻版,是纯主观地以一斑代全豹似的盲人摸象般的议论,是武断,是以偏概全。作为艺术,可以给人启迪;在实际生活中,则非但不可取,而且有极大的危害性。故习作对此加以剖析、批驳,并开出一剂“药方”,提出“医治”方法,由于说理有据,故观点很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