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生地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17 18:32:28
  • 《忠犬八公的故事观后感》
  • 倾其一生地等待

    这是一部充满爱与泪的影片,它充分表达了主人公帕克教授与他爱犬小八之间的事,总是让人感到一种深入人心的爱。

    小八是一只秋田犬,但它绝不是帕克教授的宠物,更像是家人,是他的孩子。每次小八都会送帕克教授上班,等到下班时小八立马跑过去拥抱帕克教授。故事的原型在日本,导演将这感人的故事加入了一些生动的使人落泪的情节。

    影片主要以彩色呈现,但导演将小八的视线设计成了黑白色,足见导演的用心,也从侧面充分突出人类复杂思想和小八单纯的爱做对比。影片中也是一环扣一环,为下文做铺垫。之前无论帕克怎么教,小八从未捡过球,可在教授突然离世的那一天,小八才去捡球,证明了之前研究狗的日本专家:像小八这样的秋田犬只在特殊情况下才会捡球。

    最感人的是火车站小八等待不会再回来的教授时,大钟的一次次重复,树上的叶子绿了又黄,黄了又绿,一年年反复交替,可它始终在等它,就这样过了十年,此时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流下来,等到女主人看到它,对它说:“你还在等他吗?”我泪流满面,十年之久,用它将近一生的时间去等他。

    故事虽简单,但却很感人。它垂死之时,最后一次闭上双眼,它终于与教授在天堂重逢。

    我们要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要忘记你所爱的人。

    等待十年的爱,用尽它的一生!

  • 《皎洁的明月》
  • 皎洁,是明月的魅力。

    ——题记

    经历了生地会考的“折磨”后,我们迎来了未知的初三生活。

    昏昏欲睡的早自习变得书声朗朗。步入初三,原来需要背诵的小短文逐渐长成了“长篇大文”,新增加的科目像一块巨石压在头上,将我击入深渊。繁重的学业压得大家喘不过气。

    这就是初三的苦吧!

    试卷的白,是冷酷如零度以下的坚冰,令人不时的感到寒冷与害怕的颜色。秋夜的气温则是冷如秋水的冰凉,交错的辅助线里缠着我模糊不清的思绪。

    窗外,阴沉的天空扯来了一片乌云掩住了自己忧伤的脸,一把把鲜红如血的叉,像把图钉撒在了我的心上,再一个个用力踩了进去。

    回到家中,拿起堆放在角落里的拓展练习册,用手抺去了灰尘。拿起笔,开始奋笔疾书。随着书本的一页页翻动,红勾一点点的增加,心中的成就感与喜悦交织,似泉水一般涌了出来。

    明月正在升起。宁静,明亮,倒映在水中,倒映着乐趣。

    再回首,一页又一页的批注与修改,让这看似百般无味的练习题,摇身一变,充斥着知识的乐趣,文学的精彩。老师曾问道:“学习累不累?初三是最苦的一年。”有一个声音在心底里抑扬顿挫地回答“好似苦中作乐!”

    图书馆里,初三学子遨游在文学的海洋中。运动会上,运动健儿们奔跑在蓝色的跑道上,挥洒着汗水。教室里,同学们奋笔疾书,自行其乐 。

    一轮明月冉冉升起,如水的月光涤净心中的尘埃,如洗的清辉拂去学业的坎坷与困境,洒满前路;让如珠的璀璨划破迷茫,一直伴着我们迎接下一轮太阳!

    苦亦是乐,乐亦是苦。

    (指导老师:陈佳)

  • 《姥姥的花生地》
  • 每天每天,姥姥瘦小的身影和小母鸡细小的爪印,都准时地留在通往姥姥花生地的曲折小路上。

    我常常借着去花生地逮蚂蚱的名义,跟着姥姥走到花生地去。暑假的太阳火辣辣得照耀着,从路旁的草地中不时窜出来懒懒散散的黄鼠狼。

    播种的季节中,姥姥专心地做着一件农活——育苗,她要把一粒粒小小的花生米,变成一株株碧绿的花生苗。一粒粒小小的花生米,舒服地躺在泥土中,等待着姥姥给它们水喝。姥姥把水洒到每一处土壤,让每一粒花生米受到一样的待遇。

    等到花生成熟的季节,成群的鸟儿从无人知晓的地方飞来,似乎农民们每一个动作都被它们瞧见,知道要丰收了,赶忙过来祝贺,来分享农民们一年辛苦劳作的美好劳动成果。

    姥姥停下手中活的时候,会给我讲述她们小时候发生的趣事和小时候的美好回忆。姥姥的美好故事是我最喜欢,且百听不厌的故事。我和姥姥并排坐着,蟋蟀在旁边轻轻地弹着琴,仿佛一伸手,就能把这美妙的琴声牢牢抓住。

    太阳看着农民们努力劳作一天,满意地落了下去。

    晚风拂过芦苇,又拂过无数根细长的柳枝,吹向农民回家的方向,又吹过农民家中的烟囱冒出的轻烟。

    我跟着姥姥往家走,走过猫头鹰的叫声,走过蟋蟀的琴声……

  • 《世界末日》
  • 希望世界末日不会到来,我宁愿苟且偷生地活着。

    现在,我们的生活不仅充满阳光,而且如此幸福美好。没人会把这些和世界末日联系起来。人们为此断定,世界末日不会到来!

    曾经,我也这样认为,可事实一再证明:万事皆有可能!我想,大家对世界末日没有太多的概念,或者会认为世界末日简直是天方夜谭!当你看到汶川地震之后,当你看到电视上接二连三地报道世界各地发生的罕见自然灾害之后,难道就不会有所触动吗?

    看过灾难电影的人,内心肯定会波澜起伏,甚至会害怕那一天的到来,然后自我安慰一番:“那只是一场电影而已,不可能变成真的!“但仍然心有余悸。

    其实,我并没有看这部灾难电影,因为我害怕自己幼小的心灵受不了那严重的打击。对世界末日,我还抱有一丝新奇,它离我们很遥远,也许永远不会到来。那就让我们一直这样每天幸福美好地生活下去吧!

  • 《游玉龙雪山》
  • 最近这几天,我来到了云南,来到了沈石溪的写生地之一-------玉龙雪山。

    站在雪山脚下,眺望远方,整座雪山都是翠色欲流。山尖之上云雾徘徊,朦朦胧胧,宛若仙境一般。仰望蓝天,显的格外高远、纯粹,也仿佛离我们更加遥远。云朵则显地更加洁白无暇,压得更低,离我们更加近了;山腰上的古树,颜色深沉,如同墨绿,更像国画大师笔下的浓墨重彩;山脚草甸上长着一些不知名的小黄花格外引人注目,给夏日冰凉的雪山增添了一丝暖意!

    穿好羽绒服,坐上缆车,极目远眺,远处的主峰之上,白雪皑皑,宛若一朵晶莹剔透的皇冠戴在了山峰之上。云雾在山腰之间环绕,像是给山加了一条如玉的腰带。在近距离观察眼前的这座山峰,许多参天大树高高地耸立在山腰之上,如同巨人一样矗立在那里守卫着玉龙雪山,满山的青翠,令人心旷神怡。清新的空气让人浑身舒畅!

    哇!终于到达了山顶!站在顶峰之上,俯看整座玉龙雪山,远处的人早已不见了踪影,山脚下也只是一些熙熙攘攘模糊的小点。脚下不时一团云雾飘忽不定。难道,我们来到了云端仙境?一时神情恍惚,感觉人突然更加渺小了,大自然更加辽阔了,眼前的景象无与伦比……

    第一次游玉龙雪山就让我大饱眼福,见识到了许多都市里没有的奇异景象,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限风光在险峰!

  • 《作文如何学会使用通感的手法》
  • 妙趣横生地讲,轻松惬意地听,触类旁通地写。这就是周东飞老师的“作文旁通”。每次周老师会讲一首诗、一个典故或者一个人物,然后启发孩子们从中领会写作文的一个小妙招。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黄鹤楼闻笛》,意思就是在黄鹤楼上听笛子演奏。全诗不长,我们读一遍: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翻译成现在的话,是这样的:突然遭到贬谪去往长沙,站在黄鹤楼上我西望长安,却看不到自己的家。耳边传来名曲《梅花落》的笛声,我顿时觉得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一为迁客去长沙。读过《岳阳楼记》,我们应该知道,这里的迁客就是“迁客骚人”的迁客,指的是因为犯了错误而被贬官流放的人。突然成为被流放的人,诗人李白要去长沙。经过武昌的时候,有朋友邀请他到黄鹤楼上游览散心。大诗人李白怎么成了被流放的人呢,这事儿说来话长,咱们长话短说。

    安史之乱,让唐王朝从鼎盛走向衰落。唐玄宗在这场变乱中威风扫地,儿子们开始争夺王位。太子李亨自行宣布自己登上皇位,他的弟弟永王李璘很不服气,准备在长江以南壮大势力。要当皇帝,除了兵将打仗,也需要像李白这样的人才。于是,永王找到了长期没有被重用的李白,李白呢就答应了。结果,永王很快就被镇压,李白也被判流放夜郎。

    现在李白站在黄鹤楼上,想起了曾经被贬谪到长沙的贾谊,心里觉得特别的委屈。也许他觉得永王并没有谋反,自己也只是在替国家出力。西望长安不见家,皇宫当然也看不见,皇上也看不见。自己就这样成了一个罪人。

    黄鹤楼中吹玉笛。玉笛是对笛子的美称,吹的曲名是什么呢?根据上下文,我们知道吹的一定是著名的曲子《梅花落》。《梅花落》的曲调悠远悲凉,闻之令人断肠。心情低落的李白在笛声里,仿佛觉得五月的江城到处都在落下纷纷扬扬的梅花,就如同下雪一般。今天的武汉自称江城,这个名字就来源于李白的这首诗。

    有同学会说了,不对吧,梅花在冬天开放,农历的五月正是夏天,怎么可能落梅花呢?李白在这里使用了通感的手法,本来是听觉的笛声,它的悲凉意境跟诗人的困顿命运融合在一起,让诗人仿佛真的看到梅花落满了武昌城。以视觉写听觉,这是通感的一种。

    我们对通感并不陌生,朱自清写《荷塘月色》,说“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花的清香居然可以用耳朵来听,这是以听觉写嗅觉的通感。北宋词人宋祁的名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寒冷居然也有轻重,而春意居然可以是闹哄哄的,一句词里两处用到了通感。

    我们平时在写作文的时候,常常会为修辞手法的单调苦恼。读了李白的这首《黄鹤楼闻笛》,我们一下子知道了通感的秘密。通感,就是打通所有的感官,用视觉写听觉,用触觉写视觉,用听觉写嗅觉。

    古人用通感的手法,都是灵感突现,一直到大约50年前,钱钟书才第一次在中国引入了“通感”这个概念。我们比古人厉害,因为我们在练习写作文的阶段,就已经知道了通感的秘密。只要加以练习,我们一定能够写出“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样优雅的句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