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之根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4 07:24:09
  • 《我们的《大学》我们的文化之根作文800字》
  • 公元1661年,山河破碎风雨飘摇,大明王朝走到了最后的历程,南明永历帝从昆明败走缅甸。昆明书生薛尔望见南明大势已去,叹曰:"吾不惜以七尺躯为天下明大义。"遂携妻儿媳孙侍女十多人投黑龙潭自尽,以此殉节。从此,昆明人多了一个瞻仰英烈的去处,中国人多了一个民族气节的典范。

    357年过去了,也许很多人都难以理解薛尔望一家的行为。当时的情形,薛家一等人并无外力逼迫,与清兵亦无私人恩怨,是什么力量让那些妇孺们可以义无反顾地跟着一介书生放弃生命,毫不犹豫地踏上死路?这就是中国文人的气节,延绵万古、遍及南北,虽历经风雨,却永不衰竭。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千百年来生生不息地翻涌着民族文化传承的不尽的浪花?

    穿越千年的时光,当我们捧起《大学》,吟诵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时候,当我们想到两千多年以来,千千万万中华子民,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是从垂髫童子起就开始诵读着这些深入到前辈骨髓里的名言的时候,我们渐渐明了薛尔望一家内心的大义所在:当一个人对国家的感情和信仰超出一切,而当自己毕生的感情和信仰的依托不复存在的时候,生命,便成为了成全自身信仰的外在之物。

    中华文明历经劫难却屡屡浴火重生,与长期以来中华子民从未间断地深读经典名著密切相关,《大学》系统提出的“修齐治平”思想在中华儿女的心目里根深蒂固,“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的观念早已融入到每个炎黄子孙的血液,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并不断被发扬光大,上至天子皇族文臣武将,下至巫医荆钗贩夫走卒,无一不受《大学》的熏陶,所以才会有沉郁坚定的“苏武牧羊”、慷慨凄怆的“崖山悲歌”和激越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在世界上其他文明古国的古代语言都难寻踪迹的今天,只有中华儿女至今依然吟诵着两千多年前我们祖先用如椽大笔写下的诤诤誓言,这是何等神奇而又何等幸运之事?

    波光粼粼的黑龙潭承续了《大学》的灌溉,“明德、亲民、至善”的精要至今依旧源源不断地滋润着我泱泱大国的精神血脉。我们云附学子,必将“格物”终为“平天下”之大义铭记于心,传诸世人,你我内心笃信:薛公英魂,千古不灭;盛世中华,光泽荣耀,大学之道,历久弥坚!

  • 《朴素之根的梦想作文》
  • 又是一个双休日,这样的轮回,不知已有多少次了。步入大学的校门快一年了,也不时的想起我的家和那曾经的时光。

    我的家,在大西北的农村,经常能看到许多古树苍柏,于山峦之中。由于是双休日,我也跟随母亲在田里干农活,正午时分,火热的阳光炙烤着忙碌的土地,使人眩晕。田间劳作的人们也都纷纷回家了,我和母亲,也走在回家的路上。一棵又一棵,繁茂的古树,为回家的人们遮挡了些许骄阳,让人倍感清爽。夏日里难得的一阵风,也是让人兴奋,即使它还是带着几丝暑意。

    在又一棵大树下,我和母亲稍作休息。驻足在这棵大树前,感受着它带给我们的清凉,看着这繁茂的枝叶、粗壮的茎干、褶皱的树皮,不时还有蚂蚁沿着树干向地下爬,地下,对,地下还有树根啊!树根,你这“隐居”的英雄,幸好没忘了你啊。

    你,有着众多的“胡须”,蜿蜒盘曲,看着高大的树木,就知道你的梦想一一一让幼小的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大树就是你的孩子。

    你,一生一世都生长在地下,足迹亦遍布地下,但你并不是要占据所有空间,只是因为你要辛勤“工作”,努力从地下汲取营养,让树变得更高,让叶变得更绿,让空气变得更鲜。你的朴素,尽显于此。

    当然,你,也是勇敢的。地下漆黑一片,寸步难行,但你从不畏惧,继续前进。因为你要去寻找水源,来滋补大树,哺育其成长,来实现你美丽的梦,来造福这个世界。

    众所周知,你,没有美丽的外形,但你的内在精神与灵魂却无几人能及。你,用自己的朴素、勇敢、无私成就了一棵又一棵参天大树,也实现了自己的梦。

    根如此,人亦如此。

    世上也有朴素之人,也有勇敢之人,也有无私之人。他们,一生也有追求一一一让他们的“树”也成为参天大树;他们,更是勇敢的,因为他们也要去寻找“水源”,来滋补他们自己的“树”。他们,就是背影沧桑但有力,双手粗糙仍有情的父亲、母亲。

    当一曲《乡愁》在除夕之夜唱响时,你是否想起那并不美的故乡;当一曲《牵着妈妈的手》在坚守与亲情之后唱响时,你是否想起那依然站在村口张望你的白发亲娘;当那《叫一声爸妈》再一次唱响,你是否看到那汗流浃背但依然笑口常开的老父亲。

    他们,寻找水源,亦使我们成为参天大树。终有一天,他们变成了依然站在村口张望你的白发亲娘和那总是想儿的老父亲。此时,我们需成为“参天大树般的树根”,去寻找“水源”,来浇灌那“树根般的参天大树”。因为,他们年轻时有一个梦,年老时也有一个梦。

    总有一天,我们会像父母年轻时那样,去寻找水源,来浇灌那“树根般的参天大树”和那依然是小树苗般的我们的后代。

    朴素的根,有着美丽的梦。驻足在大树前,沉思、回想,也似乎忘记了时间。

  • 《以生命为话题的作文》
  • 生命之根

    当你控制泪水,忍受悲伤的时候,

    当你毫无怨言,忍受痛苦的时候,

    当你不做辩解,默默忍受批评的时候,

    当你抑止愤怒,静静忍受屈辱的时候,

    你的目光会变得更加深邃,

    命运之根会扎得更加深远。

    —摘自相田光男《因为是人》

        无意拿起一本书,漫不经心地读到这首诗时,不知为什么,我的心是那样异常的平静。

        无法言喻的沉重悲伤,无法诉说的愤怒与屈辱。不做辩解,不吐怨言,不甘气馁,毅然地活下去。这是大人世界的诗。十四岁的我,用自己的感觉读了它。十四岁的我,伤心时会掉下伤心的泪,受批评时会以批评反击,别人愤怒时自己也会以愤怒相对。当然,人各有志,思维和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

        读完这首诗后,浮现在我脑海里的是那些受欺侮的人。被人欺侮时,有人理直气壮地反抗,有人却逆来顺受。常听说:“欺侮人的人固然可恶,但受欺侮的人不表明态度、不坚决反抗也不对。”

        可是,我认为欺侮人的人是绝对令人憎恶的。对没有做错事的人,对没有抵抗能力的人,无情地伤害他们做人的尊严,这种行为只能用“卑鄙”二字来形容。如果结成团伙欺侮人,那更是丧尽天良。毫无道理去伤害他人的人,别忘了有朝一日自己也会得到同样的下场。

        不能理解他人心中悲伤的人,是十分孤独可怜的。“欺侮”这两个字里,不知包含着多少人的痛苦申诉!包含着多少人难以启齿的话语!包含着多少人无可奈何的沉默!尽管我们早晨高高兴兴地走出家门,尽管我们现在正愉快地和同学打电话聊天,但我们心中真正想叙说的“语言”却已被封住,无法倾诉衷肠。

        因为有很多好朋友,所以我非常喜欢学校。拥有好朋友是很幸福的,把朋友比做最珍贵的财富也并不过分。在日常生活中,我时常会感到朋友的存在是多么重要。  

        我参加了学校的排球俱乐部。打排球时,即便自己出现失误,队友们都笑着说:"Don't mind,没关系”,并向我伸出热情的双手。当我感到烦恼,感到消沉的时候,朋友们像亲人一样,听我唠叨,听我诉苦,陪伴我左右。友情让我重新振发,让我感受到朋友的珍贵,让我认识到自己的生活离不开朋友。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人和讨厌的人,这是自然之理。如果一个人能爱所有的人,那当然最好不过,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一个人不能以讨厌和看不惯为理由来欺侮他人。只要一个人能稍许体谅他人,什么事都是可以解决的。

        “欺侮”离我们是如此的近,但这种现象总是很难消灭。按理说,“欺侮”本来是大家制造出来的,只要大家努力就可以解决。这并非一件难事,只需在欺侮他人之前稍微动脑筋思考一下就行。

        我再次高声朗读了《生命之根》,感觉到作者那深深的悲伤、愤怒和痛苦一点点地渗透到我全身。偶然读到的这首诗,震撼了我心灵,给了我力量。我希望自己能和他人分享这份力量,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坚强的人,希望自己能牢牢把握住自己,永不迷失方向。

  • 《生命之本》
  •     生命之根是一种纯洁美好的向往,是激情迸发闪出的火花,是冰山下沉积的火热,是探求“柳暗花明”无穷的力量,是舍生取义爱的寄托,是牺牲自我希望的延续……
        在凄风苦雨的洗礼下,树木只要有根,就有了希望;在广阔无边的大海上,水手只要有舵,就掌握了航向;在人生的长河中,不论水流迂回曲折,还是急流直下,不论是细流潺潺还是惊涛拍岸,请把握住生命之本,抓住人性之根的每一缕光辉,让每一缕光辉都绽放出最夺目的光彩,在生、义“二者不可得兼”时,舍生取义,将生命献给世界,将信心留给自己,赢得鲜花,赢得掌声,赢得光彩人生。
        “生命之本”是什么?本文给出了鲜明的答案,“生命之本”是人的闪光的精神,坚定的信仰,是舍生而取义的崇高境界。小作者描摹人生百态,从容而不迫,全面而丰富,以事实为例证,托举起了这一重大命题。让人不但不觉得刻板枯燥,而且会感受到一种让人振奋,催人进取的力量。可见本文的感染力和鼓动性之强。此外,本文语言凝炼而厚重,虽为说理却文采飞扬。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小作者驾驭语言以及用艺术化的语言来写说理文的高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