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下一句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出自《战国策》
作者:刘向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个人买了许多的羊。于是,他把这些羊圈在羊圈里。羊圈坏了,生个洞,他没有马上把羊圈修补好。结果,晚上跑了一只羊一第二天当他发现少了一只羊后,依旧没有把羊圈补好。到了晚上,又有几只羊跑了。这时,他才意识到应该修补羊圈,此后他再没有丢失羊。这则寓言用来比喻出了问题后,只要及时进行补救,可以防止再受损失。 我觉得这则窝言对搞好我们的学习很有帮助。现在,我们上了初三,面临着中考。就在中考前的这段时间内,我们要对初中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复习。这时,一些知识中的漏洞都会显露出来。
于是,他们有的人及时复习,把漏洞补上了;相反,有的人却说,“没关系,到中考前再补吧,还来得及”。这样,他们之间的距离拉大了。及时补漏的人,学习有了明显进步,而那些等待来日再补的人,差距拉得越来越大,学习也就跟不上了。 可见,遇到问题就应当马上补救,绝不能拖拖拉拉,等待明天。 记得,有一次物理考试,我对影子的形成没有回答正确,结果被扣了分。放学后,我又没有及时对这个问题进行复习。我认为,考过一次这道题,下次不会再考了,等期中考试前再说吧。没想到,第二节物理课,老师又考了这道题。结果我又答错了。从此,我认识到,只要有了漏洞就要及时补上,决不能拖拉。 许多老师都教育我们,要及时查缺补漏,缩短差距。而有的同学,由于学习不太好,就说:“反正现在快中考了,差距那么大,哪里还追的上呢?
于是他们干脆就不补了,等考试时混个及格就行了。可我要说,即使差得很多,现在补也还来得及,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必能后来居上。 上初三后,多了一门新课—化学。开始,我学得十分糟糕,第一次考试险些不及格。后来期中考试也很不好,只得了85分。班里比我考得好的人有很多。可我并没有泄气,及时地把前面学习上的缺点不足都给补上了,并且,每天都要复习或预习化学。终于,经过我的努力,化学成绩有了飞跃。第二章的单元侧验得了班里第一,在化学用语竞赛中也取得了好成绩。 可见,我们从现在就开始补漏洞并不晚,只要努力,一定会有很大进步。由此,我想到,我们不仅现在需要做到及时改正缺点,而且,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也要争取做到这一点。这样,我们才会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所以说“亡羊补牢,扰未为晚”。
[简评】 这是一篇议论文,原稿的优点是:观点正确,层次清楚,针对性强。文章从一则寓言(应为一个成语,这里看成一则寓言,亦可。但情节是个人杜撰的)说起,然后指出这则寓言的寓意。下面进一步展开论证,论证中既有自己的体会,也有其它方面的事例。原稿的不足之处是在内容上缺少自己的正面体会,改稿针对这一点作了改进。增写了学好化学的体会,这是正面事例,与前面的物理未及时查缺补漏因而未能学好形成对比,更有说明力,并且切近学生生活。 为了避免篇幅过长并使文章更集中,删去了篮球比赛的例子。这样,文章更显得精炼、贴切。
成语“亡羊补牢,扰未为晚”,众所周知,大意是丢了羊后,再补好羊圈,尚不算晚。它比喻犯了错误后,应及时纠正,以弥补损失。
然而,我却认为,“补牢”岂待“亡羊”后?
没丢“羊”之前,总认为“羊圈”固若金汤,万无一失,可以高枕无忧。“补牢”的工柞嘛,一定得“亡羊”之后才能做,一定得造成损失了才大吃一惊。这就是某些官僚主义者头脑中僵化的模式和刻板的逻辑。
既要养“羊”,就得护“羊”,就得经常检查“羊圈”牢不牢,就得经常做修补工作;否则,亡一只两只“羊”,再补“牢”尚可,若亡一群“羊”或“羊”几乎跑光呢?其损失就惨重了,付出的代价也就太大了。
看一看发生在前些年的事实吧。我国的森林人均面积少得可怜,但总要等到大兴安岭的大片森林化为灰烬后,才来惩处官僚主义分子;我国的科技人才奇缺,但总要等到罗健夫、蒋筑英等中年知识分子命归黄泉后,才懂得呼吁全社会来关心他们;我国国民的文化素质和发达国家本有差距,但总要等到我国已形成两亿多文盲的大军之后,才意识到教育战线上存在着危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是一项战略任务,但总要等到青少年犯罪率急剧上升后,才担忧起思想教育方面存在着隐患来……“牢”虽然补了,有些正在补,可“羊”亡得何其多,损失何其惨重啊!
从哲学的高度看,树立长期的“补牢”思想,是内因,而“亡羊”诚然能对“补牢”工作敲响警钟,但它毕竟只是外因。如若没有树立先“补牢”防“亡羊”的思想,就等于放弃了内因的主导作用,这必然会受到历史的惩罚!其实,“亡羊补牢”是损失造成后一种消极的补救办法.何不防患于未然呢?这正如吃一堑,固然可以长一智,但长一智不一定非要以“吃一堑”为前提呀?!
我们的“羊”亡了一次又一次,紧接着“牢”也补了一回又一回。我们的教训太多,损失不小。“亡羊补牢”的惰性思想不除,我国前进的步伐就会受到严重的阻碍!
祖国要富强,民族要振兴。炎黄的子孙们,猛醒吧!“补牢”岂待“亡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