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笛,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是一种不可抗拒的音乐魅力,是一种高尚的艺术情操。吹笛,让人在世俗中提炼雅致,在噪杂中清净,在音乐中陶醉,我的吹笛艺术就是在学校的体艺2+1活动中,得以发展成熟的。
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落花》《八月桂花遍地开》,如同行云流水之势向人迎面而来,婉约、哀愁、清丽、感叹……尽在不言中。我仿佛看到花开花落,生死离别之景,人们惊叹于大自然的魄力,又感叹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无奈与哀叹——“错过了花期花怪谁,花需要人安慰……”
这就是吹笛的奥妙与乐趣,我的心总是不断地随着笛声在飘,飘到一个莫名的地方,随之翻飞、盘旋。人生可以没有游戏,没有光明,没有高楼大厦,但是不能没有音乐,因为那样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也许有人会说,笛子只是众多乐器中的一种,就像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一样,吹笛也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形式。但是对于我来说,吹笛就像生活的调味品,虽然渺小,但是不可或缺。
一曲悠悠,如同天籁之音,让人无言的释放灵魂中的雅韵。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高适 〔唐代〕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必考名句】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译文】
胡人吹起羌笛响在戍楼之间,戍楼之上景象萧条月光幽闲。
借问悠悠的落梅乐曲有几首?长风万里吹拂一夜洒满关山。
【注释】
王七:指诗人王之涣。
玉门关:地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即小方盘城。
胡人: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
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萧条:寂寞冷落;凋零。
海:一作“明”。
闲:这里有清幽之意。
借问:犹询问。
落梅:指笛曲《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
凡几:共计多少。
从风:随风。
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赏析】
高适的诗有一种苍劲之感,充满了边塞情怀。这与他在边关生活过,心中充满保家卫国的思绪有关。但这首诗展示了他的另一种风格,与其他写边塞生活的诗不太相同。
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近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高适在这首诗中写景就有“虚景”与“实景”之分,他用明快、秀丽的基调,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使这首边塞诗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先却展现出月光下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而是随着一夜风吹渗满整个关山,以可见的壮伟景观的实态体现出巨大的内在显现力与艺术包容力。
全诗开篇就呈现出一作边塞题材诗歌中少有的平和氛围,这主要是通过前两句的实景描写表现的。在笛声和月色中,边塞一片祥和,弥漫着一种柔和明朗的氛围。下面两句写的是虚景。在这里,诗人写到了”落梅“,即古代笛子曲《梅花落》。在茫茫的宁静夜色中,《梅花落》曲子借着风传满关山,构成一种深远的意境。
这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写法独特,文字优美,意蕴无穷。虚实相生,搭配和谐,共同营构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诗中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尽。在诸多的唐代边塞诗歌中,此诗独树一帜,堪称佳作。
【作者】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我不擅长吹笛。我喜欢听别人吹笛。
平日里,漫步乡野,卧于天地之间,从农舍从校园飘来的袅袅笛音,能勾起我心头的恻侧隐隐。尤其,夕阳西下,晨辉初展,宿舍楼里大操场上的笛音飞进耳鼓时,我会陶醉在笛音王国里,精心编织人间真善美的音符,让来来去去的每分钟都充实温馨。
看见俊男靓女们整天拿起笛子潇洒若仙宛转缠绵,我羡慕不已。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一天背着室友,我到街上精挑细选出一根竹笛,回到寝室,自然是中外古今九流三教的曲子曲曲皆试。南来调北来腔,句句离谱,惹得室友们捧腹大笑。连吹几天,简单的多来米发索拉希七个音符都吹不流畅,把自己急傻了,也把室友们笑疯了。
我渴望过作音乐家,可我生来就笨头笨脑。值得欣慰的是我从小就喜欢乐器,当农民的父母亲曾为我买过笛子口琴一类乐器,无奈父母有心栽花无力扶花,我五音难全资质浅陋,又要为生计操劳,我的一点乐感终于荡然无存。岁月,日复一日蚀去我对笛子的偏爱。
长大后,见伙伴们笛子吹得如飞鸟行空如急流冲浪,我自叹朽木不可雕断玉不成器。
我拼命想把笛子吹响。晨起后我吹,午休前我吹,静坐校外山坡上我吹,独钓垂柳之下我吹《妈妈的吻》,尽抒对母爱崇高的赞美,脸上悄然滑过几滴激动的泪珠;吹《说句心里话》,我尽情礼赞人民卫士无私奉献的伟大;吹《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荡气回肠的是那数不尽的浓郁乡情亲情。
一个星期夭,我一个人到市郊的电视塔下,俯视车水马龙、布局有致的城市,远眺青山绿水行迹匆匆的人流,我乐感偶发。拿起笛子,我一个音符都吹不响,一股强烈的意识震动我的心腔,我使劲把竹笛向空中抛去,此时,从山坡上走下一位花发老者,来到我身边,老人和蔼地说:孩子,笛子要用心去吹,生活本来就是支无形的竹笛,你的内心丰富起来,自然会把笛子吹响。
生活无形,竹笛有形,形形相应,虚实相生,难道这不是大手笔的创作?老人的话猛然照亮我眼前的路。
我的事业还是一个零,还是一张苍白的纸,我不知何时能在纸上写出一首笛子奏曲。它,舒畅,浑厚,圆润,属于我自己。
祈盼这夭,我能把笛子吹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