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语文老师叫“牛”老师。你想知道为什么吗?是因为她很牛,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我们的“牛”老师。
“牛”老师上课时特别严格,要是有同学开小差,她就会目光紧紧盯着那个同学,直到那他坐直身子,认真看黑板,专心听讲。你看,我们的“牛”老师一句话都没有批评同学就专心了,你说,她是不是很牛啊?
“牛”老师的皮肤很白,体型有点胖胖的,讲课声音很响亮。语文课特别有趣,让我们学得开心,因此我们都很喜欢上她的课。我们上课认真了,成绩有进步了,她还会奖励小零食给我们吃。她教学特别好,她给我们班的还有九字要求呢:放学早,作业少,成绩好。因为有了“牛”老师,所以我们班的同学也很牛。
我喜欢我们的“牛”老师,非常非常喜欢。
蜗牛,蜗牛,
请你告诉我:
为什么大伙
都把你叫“牛”?
一阵春风吹过,
你会拉车?
你会耕田?
你身上
可有像星星一样数不清的细牛毛?
可有像勇士一样会“斗”的大牛角?
可有会驱赶蚊虫的长尾巴甩呀甩呀?
可有会唱“哞—哞—哞”歌曲的金嗓子?
你能不能
一边吃草,
一边快乐地春耕?
蜗牛啊,
蜗牛,
请你告诉我。
我们傣家有一种风味很独特的食品,叫牛撒撇。
说它独特,是因为它的佐料非常独特,当然味道也是独特的了。
牛撒撇的主要原料是牛肚子。把牛肚子放在开水里烫两分钟,捞出快速刮洗干净,切成条,然后放进佐料。有一种佐料大家可能不会相信:牛的胃里正和胃液混合,但还没被消化吸收的食物!就是这种东西,才使牛撒撇成其为牛撒撇。
在杀牛前一个多小时,给牛喂一些我们傣乡特有的野草:五加叶和香辣葬草。五加叶因为周边长村,所以也叫树五加,是一种清凉、解毒、味苦的中草药。香辣芬草叶形似辣椒叶,味道又辣又苦,具有杀菌的功效。把牛开膛后,再从牛胃里把这些东西取出,留待做佐料。
其他佐料还有辣椒面、花椒面、花生末、八角、苹果面、替油、味精,盐当然是不能少的了,还要再放些新鲜的切细了的五加叶和香辣葬草,拌上从山上采来的野香葱—牛撒撇就制成了。
牛撒撇的气味很特殊,是一种野草混合着泥土的芳香。闻到这种气味,你只会联想到躺在草地上放牛的情景,或是感受到清晨去草地上散步的气息,决不会往吃的方面去想。
牛撒撇的颜色也不很好,绿巴拉叽,带点枯黄。乍一看,像一盆子刚从地上扫起来的还没有来得及发黄的秋叶。
要把这种东西吃进嘴,确实得有点第一次吃螃蟹的英雄气概。可是当你皱着眉、苦着脸、壮着胆夹一条放进嘴里,那苦、凉、香、辣、麻的滋昧,正像大著天渴极了时喝进一瓶冰镶汽水那样,一股辣味一不,应该说是一股苦味从弃腔直冲脑门,你会顿觉神清气爽,屠气全消!
我们傣乡气候炎热,清凉消署的牛撒撇成了傣家人夏季不可或缺的食品,牛撒撇具有的药用价值,使得常吃的人很少生病。在最闷热的时候,你常会看到屋格下一家老小坐吃牛撒撇的情景,小孩子们则用芭蕉叶包上一包跑出去边玩边吃。
如果你到了我们傣乡,有勇气和我们一起品尝牛撒撇吗?
【点评】读罢此文,一种感受油然而生:我国真是福员辽阔,各地的气候条件、自然景致、历史沿革真是千差万别,由此而出现的各具特色的食品真是不一而龙。“牛撒撇”这个食品不要说没有吃过,甚至听也没有听到过,它太“独特”了。
小作者紧扣这一食品的“独特”为我们介绍了“牛撒撇”的原因和佐料—牛肚子和“牛有胃里正和胃液流合但还没被消化吸收的食物”,还有辣椒面等;还介绍了它的特殊的气味和颜色—“一种野草混合着泥土的芳香”“绿已拉呱,带,点枯黄”;还介绍了它的特别的俏舟的药用功能。说明层次分明、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