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大热天,爸爸几乎天天都戴乌毡帽,戴着它上街,戴着它干农活。爸爸说:“乌毡帽用处很大,戴着它太阳晒不着,大雨琳不进。”
有时爸爸到集镇喝茶,出门不带篮子,回来时总买些水果、点心等东西,放在乌毡幅里用手托着带回来。有时,他还把香烟插在帽橄边上,多的时候有三四支。有时,爸爸去田里劳动。看见地上的麦称,就把它们拾起来放在相子里……
乌毡帽既暖和又实用。这大概就是爸爸天天效它的原因吧。
在我国,笔的家族中的长者当然要推毛笔了,它伴随着我国文明史的发展而发展。为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虽然后起之秀也有出类拔萃的—例如钢笔,在一般书写中十分方便,然而,在汉字书法和绘西艺术所使用的工具中,毛笔仍然是佼佼者。
毛笔的历史十分久远。据历史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毛笔了。在当时一些粗糙的彩肉上,就发现了我们祖先用毛笔描绘的花纹。到了公元前l000多年的商朝,在当时刻有甲骨文的物件上,也发现了毛笔书写的痰迹。为什么毛笔这么早就出现了呢?因为它构造简单,造价低廉,所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毛笔的结构就像“笔”字的结构,上面用竹管制成,下面套一些毛,就成毛笔了。上面的竹子就是笔杆,呈圈柱形,榴光回滑。笔头就是一些毛,呈目帷形。从总体上看去就像一杆倒提的红樱枪。
最初,毛笔的上端是尖的,因为,古代的资士喜欢把笔作替擂在头发上,以显示有文才。诸少孙若的《西门豹治邺》一文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西门豹钾笔磐折……”
经过千百年的改进,毛笔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秦代的象恬在毛笔的侧造工艺和用料上都有很大的改进,后人还传说,某些有关的书也记载,毛笔是他发明的呢。到了晋、隋、唐代,中国书法艺术发展达到高峰,若名书法家有晋的王羲之,唐的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在这种情况下,促使笔毫得到很大的改进,用了鼠须,鹿毫、鸡毫等,其中鼠须笔为最佳。据说天下第一行书王王截之写的《兰亭序》,便是用鼠须笔写成。元代笔奄改进更大,出现了硬毫,软电,兼奄三种笔。明代期州出产的毛笔仍是著名的。
毛笔的种类也十分萦多。若按写出字大小来分,可分为大楷笔、中楷笔、小楷笔。若按笔毫软硬度来分,可分硬毫笔、软毫笔、兼毫笔等。按笔杆用料来分,有竹杆笔、紫植木笔、花梨木笔、象牙笔、犀角笔、玉石笔等。这些,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笔增添了光彩。
毛笔不但是写汉字的特有工具,也是作画不可缺少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