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上任: 【解释】:旧指官吏到任。现比喻接任某项工作。 【拼音】:zǒu mǎ shàng rèn 【拼音码】:zmsr 【近义词】:下车伊始、加官晋爵 【反义词】:削职为民 【灯迷会】:千里来宫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讽刺 【英语】:go to take office
马到成功,指战马一到,立即成功。比喻成功容易而且迅速,一开始就取得胜利。语出 元•张国宾《薛仁贵》楔子:“凭着您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自 金田 起义以来,由 湖南 、 湖北 、 安徽 诸省直抵 金陵 ,战胜攻克,马到成功。”
杀害封建官吏和“忠心报答赵官家”,这本来是互相矛盾的思想,在他们看来,却是统一的。而且这种矛盾而统一的思想,一直贯串在他们的斗争行动里。这和宋江的悲剧思想矛盾—一方面和封建王朝作斗争,一方面又寄希望于皇帝的招安—是相一致的。这种“忠”“义”观念,在水浒英雄的精神面貌里,虽然表现得如此矛盾而复杂,但它却反映了这支农民义军思想的历史真实性和历史局限性。拥护皇帝,反对贪官污吏、土豪恶霸,这正是初期起义的普通农民的思想,这是和小生产者所处的环境的分散性和闭塞性以及保守观念有密切关联的。
在封建统治下,农民有句俗话,叫做“天高皇帝远”,皇帝究竟是什么样子,他们是不了解的。他们身受其害的,是酷吏贪官、土豪恶霸。在他们的心目里,这些酷吏、贪官、土衰、恶霸,并非封建制度的产物,只是个人品质的好坏,而皇帝仍然是好的—“朝廷不明”,乃是“奸臣闭塞”的结果。正是这种“忠”“义”观念的悲剧矛盾,最终把这支农民起义军引上了妥协失败的道路。不过,在分析水浒义军失败结局的时候,也必须看到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民族矛盾,宋江在《满江红》里所唱出的“忠心愿平虏,保民安国”,并非只反映了他个人的思想,实际上也反映了唐末五代以来备受异族蹂躏的人民要求反抗的思想。
从《水浒》产生的时代背景来看,这种反抗异族侵略的愿望,当然也概括了宋元以来的思想,但它也是符合北宋时期的历史真实性的,尤其是宋徽宗王朝,北宋在辽金异族强邻的打击下,巳经衰弱下去,因此,身受其害的水浒农民义军,有同心报国扫除边患的要求,也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不能由于受招安的结局全部否定它,何况《水浒》作者也并未因此而掩盖受招安的最后悲剧结局。
水浒这支农民起义军,兼有了妥协、投降和遭到封建统治者残酷镇压的两种结局。既有血的教训,又有血的控诉。这说明了《水浒全传》的作者们是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深刻地描写了这支起义军的生成、发展、失败的历史—逼上梁山、大聚义、受招安、征方腊、魂聚蓼儿洼的革命的历史悲剧。从艺术形象的真实里,表现出水浒义军的复杂的精神面貌。这就使得《水浒》不仅具有思想艺术上的巨大成就,而且具有了巨大的历史价值,应该说,这是《水浒全传》的最主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