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是登骊山,登骊山的目的是为看“捉蒋亭”。
骊山的“骊”字,我原来不懂是什么意思,查《新华字典》注释是:纯黑色的马。我想,骊山的名字大概是人们根据它的形象和颜色起的吧!
从山脚往上望,山并不高,上面绿茵茵地长满了树木。我左看右看看不出马的样子来,但我却感觉到它有着骏马那样的生气。
上山有汽车路和小路,我们图近,从弯弯曲曲的小路往上爬。大家一口气爬到半山腰,在“捉蒋亭”下停了下来。
“捉蒋亭”背靠着山,四根水泥柱子支撑着个平顶的水泥亭盖。亭子前面聚集了很多游人,有的忙着照相,有的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捉蒋介石时的情况: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为了迫使蒋介石抗日,包围了蒋介石所在的华清池。蒋介石抱头鼠窜,爬到山上,钻进了亭子后的一个石洞中……
我从叶圣陶爷爷的《游临渡》一文中知道:“捉蒋亭”原来叫“正气亭”,是国民党为给蒋介石贴金而修的,解放后才改名为“捉蒋亭”。
蒋介石躲藏的那个石洞,由于上上下下的人很多,我挤也挤不到前面去,只好站在旁边着急地等着机会……
“同学们,下山了!”约定下山的时间已经到了,老师在催促我们呢!这时,我猛然想起人们常说的一句话: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匆忙中,我三步并做两步地跑到“捉蒋亭”旁边的山坡上向下望去,呀!漫无边际的绿色田野一方一方的,好像一个大棋盘。棋盘上红一片,白一片,可能是桃花、梨花,美得比图画还好看!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这时,一个旅客背着的半导体收音机里响起了(歌唱祖国)的雄壮歌声,这歌声使我把兵马俑、“捉蒋亭”和眼前的美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我情不自禁地跟着收音机高唱起来,快步奔下山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