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王国维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1 12:03:53
  • 《由王国维之死想开去高中优秀议论文》
  • 由王国维之死想开去高中优秀议论文

    一如鹳鸟,大儒王国维也是短视者。

    人说,现代中国从未产生过走得这般前面又涉猎如此丰富的博学者,所以,王国维是不该沉湖的。关于他的死,有"殉清"说,有"殉文化"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他有走在前面的预见,却还是做了中道弃世的魂。

    仔细想想,王国维该有鹳鸟"洪水将至"的预知本领--也就是他能够知道一个腐朽王朝(包括它的烂了的文化)终将被取代,尽管其过程是万分痛苦的;王国维该有子游"君子善假于物"的聪明做派--也就是他其实不必对曾处身其中的'王朝及其文化作太多的担待;那么他或许就不会在清政权崩毁后选择解脱。

    比起来,同样是一介文人,屈原的死却来得悲壮,他以死成全了个体对浊世的抗争也成全了人生于政治的理想。王国维的死则不同,至今还没有见一种关于其死因的解释,说他的死能脱了有所"殉"的干系。而我要说这种无法解释,正好证明了王国维其实死于他的短视。

    如果王国维没有选择沉沦,以他的睿智,积极作为,也许他会是另一种文化(民主革命)的先驱,会给更多的翘首企盼的人们带来新生活的希望。一如子游有憾于鹳鸟,历史原来总给后人带来无尽的愁思吗?

    涓生,是鲁迅《伤逝》里的人物。他有预见也敢追求,与子君在一起时是快乐的。"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这是涓生说的。他说得很对,于是,我便知道涓生最初是想给子君以幸福的,但他竟没有能吃准在那个封建礼教"吃人"的社会,子君最终会走向死亡的殿堂。他真的没有看到生活是否允许他这样做,社会是否允许他这样做?涓生所见不深,所知有限,所为太少,竟加速了子君的死啊!

    人哪,为什么跳出自己的那个窠巢那个短视就那么的难!鹳鸟预知到了洪水的将临,最终仍逃不过失去家园的痛苦,它的巢实在是沉沦于自己的短视;子游未知洪水的来袭,因鹳鸟搬家而避免了一场大难,他的成功就在于见之远、知之深、做之当。这则寓言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见之远、知之深、做之当,并非很难的事。日前从国家统计局获悉,四川省有一个地区对退耕还林的后续产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致使部分农民的生活失去保障,开始出现"退林还田"的倒反现象。同在四川,泸定县退耕还林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推动后续发展。从1999年至2003年,该县通过退耕还林开发经济林木,桑、花椒、核桃、板栗等均在万亩左右,农民受益,温饱基本得以解决。

    环视我们现实的社会人生,太多的时候,太多的人因为短视,而遗祸无穷。他们每为眼前的浮云所障,看不到未来的发展,事物的必然。他们也像鹳鸟一样,对于骤至的洪水有所知,却所为失当,最终只能在天空中留下哀鸣。

    其实原因只有一个,他们能先见,却还是眼光短浅。

    【由王国维之死想开去高中优秀议论文】

  • 《王国维“三境界”又一喻》
  •     王国维先生毕竟是大学问家。大家都很熟悉,他在《人间词话》和《文学小言》中曾经以三句词来比喻要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这三句词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并且说,一定要经过前两种境界才能进入第三境界。他的比喻已为广大读者所赞同,笔者亦是深表赞同者之一员。王国维无愧为文学大师、大学问家,此可谓大师多年实践之心得也。

        对学问、事业如此,窃以为此三种境界用之比喻对待理想信念亦是非常恰切的,一个人对于信念亦应有这样三种境界。试为之言:当寒冷的西风,把红花绿叶扫得一片凋零的时候,依然坚持着,即使是独个儿吧,仍坚持信念,不惧西风,登上高楼,探寻前路。不知怎的,当说到这句词时,我想起了徐老特立。毛泽东给徐老的信中赞颂说:“当革命失败的时候,许多共产党员离开了共产党,有些甚至跑到敌人那边去了,你却在1927年秋天加入共产党,而且取的态度是十分积极的。”我想,这就是“西风凋碧树”时坚持理想信念的勇气。这种精神当然是十分宝贵的!在前几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的时候,我们又见到这种可宝贵的精神,可钦佩的勇气。当时,一些人肆意攻击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企图用资产阶级的价值观、人生观来取代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人生观。但是,仍有一批同志在艰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这正是疾风劲草,坂荡忠臣!

        诚然,坚持信念单是勇气是不够的,江泽民在鲁迅诞辰110周年讲话中,提倡“韧”的精神,就十分重要。坚持理想信念也会受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攻击的。如鲁迅先生,他受到正而敌人的攻击,也受到同一阵营战友的非议,更受到小人在明明暗暗中的冷箭。此种情景下,鲁迅先生就得“横着站”,在诸多的夹击中坚持自己的信念,进行着韧的战斗。鲁迅先生这种精神确实是进入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了!是的,坚持理想信念,备受种种痛苦,人憔悴了,衣服都因人消瘦而宽松了,但始终不悔,始终坚持着。这种韧性,就更需要勇气。讲到韧性的战斗,我以为《红岩》中的华子良也可算光辉典范之一。试想,他忍辱负重不是半年十月,更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漫长的十数年啊!没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韧性战斗精神,如何坚持得了,没有这种精神,华子良早就成了又一个甫志高啦!当然,为“伊”的“伊”是比喻共产主义信念,这是毋庸饶舌的。

        应该说,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不应有什么磕磕碰碰的吧,但是,这也不能一帆风顺,不能说不会出现令人“憔悴”的事儿了。前几年,偶然的机缘,我老迟到了一家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全国影响很好的刊物编辑部。我真想不到,这个编辑部竟塞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低矮平房里,书桌、书架破旧得不成样,连椅子也不多一把,更不用说沙发了,连电话也没有装……对比起来,寒酸的《人间指南》编辑部,也许可

        说是天堂了。那情那景,真是够“憔悴”的。当时,心里堵得慌:为什么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坚持马克思主义竟会如此艰难!可幸的是,这家编辑部硬是在困境中奋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坚定信念,坚持了下来,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现在,大气候自然是有了转变,但很难保证在某种情况下不会有“憔悴”的份儿了。有“憔悴”也不怕,“衣带渐宽终不悔”!江泽民同志号召学习鲁迅的韧的精神,就给我们指明了榜样。

        有了不怕西风凛冽,有了“衣带渐宽终不悔”坚定的“韧”性精神,再经过“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艰苦努力,那么“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就不难达到了。经过百折不回的努力,终于找到了自己苦苦追求的理想,这种带着胜利喜悦的境界,将是必然的结果。

        比喻也许不是百分之百恰当,但,这三境界说确实给人们很大的启发。故此曰:王国维毕竟是大学问家、文学大师。不知是否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