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谬误的好处是一时的,真理的好处是永久的;真理有弊病时,这些弊病是很快就会消灭的,而谬误的弊病则与谬误始终相随。——狄德罗(法国)
2、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示而作出的。——戴维(英国)
3、我坚持奋战五十余年,致力于科学的发展。用一个词可以道出我最艰辛的工作特点,这个词就是“失败”。——汤姆逊
4、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牛顿(英国)
5、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6、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伽利略(意大利)
7、我赞美目前的祖国,更要三倍地赞美它的将来。
8、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9、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英国)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以理入诗只要写得好,不仅不是弊病,而且还给读者以理趣,获得读者的喜爱。譬如苏东坡的《题西林壁》。这首诗是诗人观赏庐山后,题在西林寺壁上的。“不识庐山真而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耐人寻味的哲理千古传诵,成为格言。但单是这两句,作为诗歌还构不成艺术境界。这首诗的好处在于这一哲理的获得,是和形象结合在一起,是在描叙诗人观赏庐山的过程之后得出的结论,所以它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赞赏。
且看:诗人进入庐山,一下子被它的奇观吸引住了。他先从正面看庐山,看到的是横亘着的连绵不断的山峦。这一雄伟的景象使诗人惊奇不已。他又跑到山峰的侧而一看,庐山又以峻峭挺拔的山峰的面貌出现在诗人的眼前。这一变化万千的情景给诗人很深刻的印象,而且远近、高低不同角度都使人有不同的感受,使诗人始终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形象来。所以他感叹了,在感叹中他悟出了这样一个哲理来。
这样,哲理就和形象的描绘(包括诗人自我形象的描绘)结合在一起,构成了鲜明的艺术境界,不仅不显得枯燥,倒增加了耐人寻味的诗的理趣。
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大概产生于汉代,这以后,关于牛郎织女的诗词不知写了多少!在众多的诗词中,秦观这首《鹊桥仙》却卓然独立,不同凡响,获得人们广泛传诵。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词好,好在立意翻新。过去一般的咏牛郎织女的作品,大都从同情牛郎织女的遭遇立意;而秦观却越过传统的主题,转而歌颂他们之间爱情的坚贞。
词的上阅一开始就布置了一个情深意浓的境界;初秋七夕之夜,星繁月淡,片片彩云,像是巧手织就的云锦;那一颗流星划过夜空,似是传递着沉郁的离恨。在这诗一般的夜,渡过迢迢的银河相会,虽然每年只是在金秋时节相逢一次,也胜过人间无数次相会了。深挚的情感洋溢于字里行间,显示了新的意境。下闽写他们之间的柔情甜蜜,不忍回顾分离的归路。这自然是难分难舍的,但词人不停留在这种柔情的渲染上,而是推开一层,翻出新意:真挚的爱情不在于朝暮相见,它不会被时间的流逝、空间的阻隔所冲淡。词人就这样歌颂了这种天长地久刻骨镂心的爱情,“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就成了流传千古歌颂爱情的名句。
明朗的格调则是这首词获得人们喜爱的艺术上的原因。含蓄风格的诗词固然是好作品,但明朗的诗词又何尝不能成为传诵千古的作品呢?秦观这首《鹊桥仙》就是以明朗的风格取胜的。词人的情感完全流泻纸面,就像出闸的水一般,毫不遮拦,滔滔而至,使读者从中获得情感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