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出自唐朝诗人罗隐的古诗作品《西施》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译文】
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罗隐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就是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闪射出新的思想光辉。
【鉴赏】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一上来,诗人便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反对将亡国的责任强加在西施之类妇女身上。这里的“时”,即时会,指促成家国兴亡成败的各种复杂因素。“自有时”表示吴国灭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这无疑是正确的看法。有人认为这里含有宿命论成分,其实是出于误解。“何苦”,劝解的口吻中含有嘲讽意味:你们自己误了国家大事,却想要归罪一个弱女子,真是何必呢!当然,挖苦的对象并非一般吴人,而是吴国统治者及其帮闲们。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后面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一个事理上的推论: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幸女色,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尖锐的批驳通过委婉的发问语气表述出来,丝毫不显得剑拔弩张,而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坚强的逻辑力量,读来仍觉锋芒逼人。
勾践
(?—前465)春秋末越国国君(前497—前465)。又称菼执。曾败于吴,屈服求和。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重用范蠡、文种等治国,10年生聚,10年教训,终成强国。公元前482年灭吴。
越系古代越人所建之国,越王允常时其国渐强,故楚国乃联越以制吴。前四九六年,当越王勾践(前四九七年 -- 前四六五年)即位不久,即打败吴国。两年后,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臣事吴王,后被赦归返国。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卧薪尝胆,反躬自问『汝忘会稽之耻邪?』。他重用范蠡、文种等贤人,经过『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使越之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可是吴对此却毫不警惕。前四八二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杀吴太子。夫差仓卒与晋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议和。
前四七三年,越军再次大破吴国,吴王夫差被围困在吴都西面的姑苏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杀,吴亡。越王勾践既平吴,声威大震,乃步吴之后尘,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县南),周天子使人命勾践为『伯』(霸)。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但这时,春秋时代行将结束,霸政趋于尾声,勾践实乃春秋末期最后的一个霸主。
当勾践刚刚灭吴称霸,其手下最大之功臣范蠡被封上将军,然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难久居』、『久受尊名不祥』,故功成立即隐退,『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传其改名陶朱公,后以经商而致富。范蠡曾遣人致书文种,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啄,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未能听从,不久果被勾践赐剑自杀。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越国被吴国打败,越国勾践被夫差俘虏。后来,吴王夫差释放了勾践,让他回到了越国国都会稽。勾践在坐卧的地方吊了个苦胆,夜里躺在柴草上,面对苦胆。每天吃饭时都尝尝苦胆。总扪心自责:"你忘了会稽大败之辱吗?"就这样勾践跟同甘共苦共同命运,经过十年发展生产,积聚力量,又经过十年练兵,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夫差,灭掉了吴国。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吴王夫差兵败出逃,连续七次向越国求和,文种、范蠡坚持不允。夫差无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营中,信上写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猎狗没有用处了,就被杀了煮肉吃;敌国灭掉了,为战胜敌人出谋献策的谋臣没有用处了,就被抛弃或铲除。两位大夫为什么不让吴国保存下来,替自己留点余地呢?” 文种、范蠡还是拒绝议和,夫差只好拔剑自刎。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觉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可是过了不久,有人给文种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 文种此时方知范蠡并未死去,而是隐居了起来。他虽然不尽相信信中所说的话,但从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践疑忌。一天勾践登门探望文种,临别留下佩剑一把。文种见剑鞘上有“属镂”二字,正是当年吴王夫差逼忠良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剑。他明白勾践的用意,悔不该不听范蠡的劝告,只得引剑自尽。
鸟尽弓藏的含义:飞鸟射尽,打鸟的弹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成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或加以消灭。
说春秋时候,越国有个名叫西施的姑娘,她非常美丽、漂亮,一举一动也很动人。他有心口疼的疾病,犯病时总是用手按住胸口,紧皱眉头。因为人们喜欢她,所以她这副病态,在人们眼里也妩媚可爱,楚楚动人。 西施的邻村有个丑姑娘叫东施,总是想方设法打扮自己。有一次在路上碰到西施,见西施手捂胸口,紧皱眉头,显得异常美丽。她想难怪人们说她漂亮,原来是做出这种样子。如果我也做这个姿势,肯定就变漂亮了。于是她模仿西施的病态。结果人们见了原来就丑的她,现在变成这种疯疯癫癫的样子,象见了鬼一样,赶紧把门关上。
“东施效颦”故事说的是越国丑女东施效仿西施的病态,以为这样很美丽.结果更丑了。我细细品味.颇有感触,现在不是还有许多“东施”吗!何谓“东施”乃不切实际,盲目效仿,生搬硬套者也。
比如,一个同学打探到别人有好的学习方法:早睡早起早读书,他便如法效仿。岂料天不遂人愿,不知是因生理原因还是因为什么,这位同学晚上早睡睡不着,早早上床,瞪着两眼看天花板,在床上磨时间;到了早上,又起不来,两头丢了时间.学习成绩下降了。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只是一味地模仿,往往事倍功半,或把事情弄得更措。
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的两眼总盯着西方,是为了学习人家的先进技术,人家的高效率呜?不是,他们看到的只是西方优越的物质生活。正如东施只看到了西施的“轻捧胸口,微皱局头”,便以为美,却忽视了西施的其他方面。于是乎,这些90年代的“东施”们,穿起牛仔,戴上蛤埃镜,烫起怪发型,嘴里哼着流行歌曲,偶尔还胃出两句半生不熟、半土丰洋的“哈罗”、“古得拜”·等,摇摇芜晃地东走西辛,自以为多有风度,多有派头。哪里晓得,他们此时的“效颦”正如东施一样,自以为得意的风度派头,其实并不令人赞赏,只能招来人们的反感和厌恶。对他们,大人小孩皆“敬”而远之,以为是土生土长的洋怪物来了。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东施。生搬硬套,个人出丑,贻笑大方还不十分要紧.如果是领导,特别是身居要职的领导干部,当了东施,那给我们的“四化”事业带来的损失可就十分严重了。花高价交学费,而只买回来教训的事情,不是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了吗?
所以,我们要冷静,不能只搞单纯模仿,而应抓住本质,并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出自己的正确方向,应该“东施效本”。例如烟台的开放,管而不死,活而不乱,这就是结合本市情况“效”的广州、深圳的本,使本市的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
一切长得丑的“东施”们——学习差的学生,生产上不去的企业,连年亏损的厂家......若要变五为美,多效本,少效颦,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