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犯罪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05 12:49:59
  • 《预防青少年犯罪观后感》
  • 犯罪这朵罂粟碰不得

    青少年犯罪不仅屡禁不止,而且所占的比例还在逐年上升。这些少年生活在优越的环境里,倍受家人的关心和呵护,是什么促使他们去触碰犯罪这朵毒花呢?在我们的生活中,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很多,且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人生观尚未定型,对许多事物都充满好奇,都想要进行尝试,因此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

    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与过度信任,不注重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导致孩子形成了孤僻叛逆的心理,严重自闭。这样的孩子易受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诱惑,误入歧途。

    青少年是祖国的明天、民族的未来、世界的希望。而青春期又被称为心理上的“第二断乳期”,许多少年认为做点坏事没关系。因此,他们从14岁起就养成了吸烟、喝酒、打架的不良习惯。步入高中后,他们又有了新的班级、同学,形成了新的人际关系圈,也开始受到身边其他不良少年的影响。

    青少年的犯罪诱因有的来自虚荣,有的来自欲望,有的来自贪婪。生活中,我们要多关心那些性格孤僻的同学,使他们尽快融入集体。帮助那些有不良习惯的同学,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远离犯罪的道路。

    晚风吹过河面最后一波涟漪,夕阳收起它最后一束余晖,秋霜目送走最后一只归雁。我们青少年必须时刻牢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一恶小而为之。犯罪这朵罂粟碰不得。

  • 《杀死一只知更鸟便是犯罪《杀死一只知更鸟》读后感1600字》
  • “杀死一只知更鸟便是犯罪”,这是书中对书名的注解。知更鸟只是哼唱着美妙的歌曲供人们欣赏,它们什么坏事也不做;这世上也有着许多知更鸟般的人们,他们安分守己,在适当的时候与人为善。可同样这个世界上不乏杀死知更鸟的人。

    在阅读完本书之后,我意识到书中有两个“知更鸟模式”的人物,其一是黑人汤姆·鲁滨逊,其二就是怪人拉德利。

    汤姆因涉嫌强奸白人少女被指控。但因为人们对黑人根深蒂固的偏见,即使在被告律师阿迪克斯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汤姆无罪的情况下,汤姆依旧被枪弹射杀身亡。对黑人的歧视一直是美国社会的隐秘的痛:从书中汤姆被小镇上最不耻的白人家庭诬告,到去年爆发的“弗洛伊德事件”,都足以可见种族歧视问题不但是悬在黑人生活中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更是动摇着美国社会安定的根基。从历史原因上来说,美国黑人起源于黑奴贸易,在资本主义体系下,是商品和工具般的存在。这种偏见,即使在美国发表《独立宣言》、奴隶制被废除后仍然存在于美国社会中。而正如书中所显示的那样,美国黑人因为缺少教育和阶级跃迁的空间,只能从事最低层次的工作,从而因固化的阶级地位陷入被歧视的恶性循环。

    幸而有阿迪克斯这样的人来维护公平最后的尊严。在梅克姆这样一个偏远的南方小镇,任何的意识都很容易上升为一种群体性的认知,从而形成不容置喙的原则。对黑人的歧视即是如此。书中阿迪克斯对那些置显而易见地事实不顾的人们评价道:他们原本都是善良朴实

    的人,然而在这件事上,他们却变得残忍而无知。阿迪克斯从“歧视的螺旋”中走出来,看到了诬告事件背后的事实以及家中黑人保姆卡波妮身上的可贵。他发自内心地尊重每一个人的与生俱来的独立性及平等地位,努力发掘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善良。这种为正义发声的态度,是破解歧视螺旋的密码。

    拉德利由于少时做了坏事,被严厉的父亲幽禁家中与外界隔绝数十年。坊间四处流传关于他的流言:拉德利是个冷酷无情的恶人,会残忍伤害遇到的每一个人。本书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孩子的视角,孩子对他人的评价始终处于不断被外界塑造的过程中,从而更能显示出一个社会系统的偏见对个人的影响。书中的“我”即是律师阿迪克斯的幼女斯库特。尽管父亲让我用平等的目光去看待每一个人,乡人的态度依旧让“我”和哥哥杰姆对这个流言中的人物充满好奇:希望利用各种方式引诱怪人拉德利出来,不断想要窥探拉德利的生活。然而拉德利却始终对这些不怀好意的孩子表示善意,隐秘地给他们留下礼物,甚至在“我”和哥哥被坏人攻击时挺身而出。这一系列事件改变了“我”对拉德利的看法,也让拉德利免于成为“被杀死的知更鸟”。

    是什么杀死了知更鸟?是群体的错误的偏见。勒庞在其社会学著作《乌合之众》中提到:“在群体中,任何一种感情和行动——只要这种感情与行动不合常理——都会很容易传染开来——其程度之强,足以让一个人随时准备为另一个他毫不相干的人做出牺牲。”“乌合之众”的力量让偏见成为暴君,忽视任何不利于暴行的事实。汤姆的胜诉将会威胁梅克姆镇上人们对“白人优于黑人”这一观念的信仰;而拉德利内心的善意,也会破灭人们于谣言中塑造的一个可怖而让人充满刺激感受的猎奇形象。因而在没能改变群体观念的梅克姆镇,汤姆的悲剧会沿着既定的轨道进行,而拉德利的故事依旧会等待机会再次上演。

    而这样的故事模式,不只存在于书中,也不只存在于美国社会。无论是被传谣出轨快递员的杭州女士,还是不断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都在一次次颠覆人们对平等权利的幻想,也在一次次刺痛社会的良知。倘若舆论成为不可动摇的权威,代替司法成为主导公平正义的力量,那么“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故事便会不断上演,社会只能陷入人人自危的境地。然而事实是,我们不断从这些所谓挑战了公理公知的描述中获得感官上的刺激,漠视或是推波助澜,都成为知更鸟悲剧中的一环伤害。公平正义如果只能成为口头的一句漂亮话,而并非切实的行为法则,那么知更鸟的哀鸣定会不绝于耳。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群体错误偏见的过失。要让社会重获公平与正义,需要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人摆正平等的砝码。

  • 《一个女人的完美犯罪《圣女的救济》读后感1000字》
  • 从理论上是可行的,但从现实上却是绝不可能的。

    ──东野圭吾

    真柴绫音,一位有名的拼布师,温柔典雅的魅力女性。她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却也是个愚蠢的女人,为了挽回丈夫的爱,做出了“从现实上却是绝不可能”的事情。

    她对丈夫的救赎,是从最好的朋友润子自杀后开始的。

    绫音的丈夫真柴义孝从小父母离异,在他眼里,恋人妻子都是外人,只有孩子才是能够延续其血脉的家人,所以,他要的只是一个能为他生孩子的女人。

    润子就是他这种思想下的牺牲者。因为润子生不出孩子,所以义孝抛弃了她,与毫不知情的绫音在一起了。

    润子受不住打击,怀着绝望的心情自杀了。自杀前,她给绫音邮寄了一包砒霜,并附上纸条。是的,她在警告她,以朋友的身份警告她:总有一天,你会是和我一样的下场。

    这时绫音隐约发觉润子的死与她和义孝在一起有关。经过调查,润子果然曾和义孝在一起过!那一刻,绫音彻底明白了那句话的意思。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润子还在为朋友着想,润子知道,绫音有先天缺陷──生不了孩子!绫音最后也会像她一样被抛弃的。

    带着润子的恨意,以及自己对润子的愧疚,绫音嫁给了义孝,她将砒霜藏在了厨房净水器中。她决定,若义孝是真心爱她的,能不在乎她生不了孩子的缺陷与她继续生活,那她愿意忘记过去的种种,守护净水器里的秘密。但若义孝到最后也没有爱上她,那绫音会带上润子的恨一并还回去。

    绫音学会了做饭,不肯让义孝踏进厨房一步。在义孝待在家里的时候,绫音就坐在沙发上,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害怕他喝了净水器中的水,误食砒霜。

    这就是绫音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矛盾的地方了。按理说,凶手总是处心积虑想要对方死,但她却费尽心思不让对方死。

    对绫音而言,“所谓的婚姻生活,就是守护站在绞刑架上的丈夫的日日夜夜”。当义孝决定抛弃她的那一刻起,她对丈夫的救赎就彻底结束了。

    绫音回了老家。

    没有绫音为义孝做家务,义孝只能自己走进厨房,用净水器为自己煮了杯咖啡,结果喝下砒霜而亡。

    因为绫音拥有强大的不在场证明,而且她确实什么都没有做,所以警方虽然知道她是凶手,却没有任何证据,一切只能算是猜测。

    是什么造成了这场完美犯罪?是厌倦?是失望?不,更多的,是无法抑制的爱。绫音有多爱他,绝望时就有多恨他。爱让她丧失理智,甘愿将一生砸在他手中。爱也让她冷酷无情,下定决心没有丝毫犹豫。

    我欣赏她的美丽智慧,敢爱敢恨。你爱我,我定不负真心,对你全心全意。你不爱我,我也不多挽留,潇洒转身,任你自生自灭。

    也许女人往往依赖男人而生存,但一旦女人失去依赖,男人则死得更快。

    我对你救赎的结束,便是你死亡的开始。

    这是一场完美犯罪,大多数人只看到这个女人的心狠手辣,冷酷无情。但有谁看到,这场犯罪的背后,其实是一颗千疮百孔的柔软的心呢?

    这颗心里,是无尽的,如深渊般的孤独啊!

  • 《西游有感》
  • 始源于仙石,显身于猴王。犯罪于天庭,跟随于三藏。

    先现玉龙马,再带猪八戒。末再收悟净,师徒人丁兴。

    谁能知取经?前路未有平。历经八一难,换得真字经。

    先显黑风洞大王,猴王高明立首功。

    白龙误食取经马,八戒悟净皆归名。

    金角银角窃灵宝,白骨被杀赶悟空。

    宝象国里救公主,大圣归来斩黄袍

    红孩被收借芭蕉,车迟国里来斗妖。

    历经种种八十难,叹得无字经归来。

    恰得老龟发愤怒,长老食言丢下河。

    最终归得八一难,真经得到归功名。

    西游之记叹艰难,磨经坎坷方得经。

  • 《大义灭亲的故事》
  • 解释:

    指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杀死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驱使百姓去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臣石厚商量办法。

    石厚就去问的父亲——卫国的大臣石碏(que),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碏对儿子说:“诸侯即位,应得到周天子的许可,他的地位就能巩固。”石厚说:“州吁是杀死哥哥谋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许可,怎么办?”石碏说:“陈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任,陈卫又是友好邻邦。”石厚没等父亲把话说完,抢着说:“你是说去请陈桓公帮忙?”石碏连连点头。

    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却被陈桓公扣留了。原来,这是石碏的安排。 卫国派人去陈国,把州吁处死。卫国的大臣们为石厚是石碏的儿子,应该从宽。石碏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杀了。史官认为石碏杀了儿子是“大义灭亲”。

  • 《以人为本》
  • 当今社会,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犯罪猖獗、疾病爆发等一系列问题层出不穷,同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与进步,人们的伦理道德意识也在不断减弱,这时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无疑是一项重要任务。只有协调好人文科学与生活的关系,社会才能得以稳定健康地进步。

    想必大家都知道克隆羊多莉,这个震惊世界的发现为人们在科学发展方面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材料,但是在科学家与世界人民的兴奋过后,接踵而来的却是问题与麻烦,有些不法分子从中觅得了商业良机甚至是改变人类社会进程的缝隙,于是克隆人的问题浮出水面,科学家们之间不断地纠纷,各执一词,至今此事仍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

    同样的,“超级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不断地实验终于发明能够养活无数世界人民的水稻,目前全国2.3亿亩左右,约占水稻总面积的50%,产量占稻谷总产的近60%,年增稻谷可养活6000万人口,显然,他的发明很大限度地解决了全国甚至全世界的饥饿问题,明显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多莉羊的出生,超级杂交水稻的发明都令世界自豪,这些先进的科学发明都给社会带来了健康的进步,但是多利羊的出现衍生出了像克隆人这样有反伦理道德的问题,因此遭到人们的强烈不满及反对,由此可见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仍然是人文,全世界都遵守着“以人为本”这样的基本准则,不敢越界一步。

    我认为人文、科学与生活的关系其实是很明了的,简单的来说,就是以人文为中心,为轴,将科学与生活串联起来,而科学与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大概地可以说成是成正比关系的,就是说科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推动了生活的进步,人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也是越来越感觉到方便与幸福,但是这两者不管怎么变化,都要以人文为中心,要以人为本,不然的话一切都是徒劳,科学,生活都是为人而服务,它们不能大于人文,更不能伤害人文。

    显然,现在我们的社会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的,其实一切问题多的根源都在于它们都忽视了人文的重要性,忽略了伦理道德意识的重要性,因此才有了社会的种种矛盾,所以人们如果想要解决这样的麻烦与困难,在重视科学与社会的发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重视人文,重视道德,这样社会才能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那些不法分子的企图终将无法实现,社会的发展趋势是良性的健康的,任何想要破坏这种潮流的行为都是不用的,不仅受到世人的唾骂还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科学与生活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愈发地幸福,但是人文始终是最重要的,是不能侵犯的,尊重人文,重视科学与生活的发展,社会才能更加稳定,世界才会更加繁荣。

  • 《眼见未必为实》
  •  东北某地最近破获了一起迷犯罪案件:罪犯假借佛祖附身,诈骗钱财和诱奸妇女达四年之久,竟使一些共产党员、国家干部上当!令人吃惊的是,一位医生也热衷其事。事后,人们问其原因。他说:“罪犯一说佛祖附身,就大口吐血,能不信?”看到从牙缝里挤出一点鲜血,就认定是佛祖附身,这种 “眼见为实”的说法,对一个搞科学的人来说,确乎有点荒唐。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眼见为实”,这并没错。

     然而,在科学上,许多事情眼见未必为实。一根直棒插进盛满清水的玻璃杯里,从杯子外面看,直棒被折弯了;在漫无边际的茫茫大海上游弋,隐隐约约看见有一座城市,这是海市厦楼。稍有科学知识的人都知道,这些都是光的折射欺骗了你的眼睛。因此,古人说:“目犹不可信。”如果硬要把眼见的一切肯定为事实,单凭简单的观察就得出结论,就难免要上当。 自然科学研究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用眼睛等感觉器官同研究对象进行接触,得到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仅是开始而已。感性认识只是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不是本质。

     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即对得到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推理、判断,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如果人们把认识停留在感性阶段,以为眼见的就是科学结论,而过去经过无数实践反复验证的常识都靠不住,那么难免要犯经验论的错误。科学史上鼎鼎大名的华莱士就是笃信眼见为实,上了江湖术士的当,把灵学当成了科学。前面提到的那位医生也是如此。他看到口吐鲜血就信以为真,也不想想这血是从哪里来的?人在不断大吐鲜血之后能不能活蹦乱跳? 他把这些起码的医学常识都抛之脑后,让封建迷信钻了空子,哪有不上当受骗之理。所以,仅仅把眼睛看见的表象作为唯一的根据,就认定某种现象是科学发现,是靠不住的。一些脱离实际、鄙薄理论或人云亦云的同志有必要以此为戒。写于1983年2月7日

  • 《不怕家访了》
  •     咳!我五岁就死了爸爸,不久,妈妈又犯罪银档入狱。我只有依靠七十多岁的外祖父母供养。我渴望得到他们的,可不知为什么,姥姥常常指着我鼻子骂我是“妨人的孽种”、“命里注定的灾星”。 上学后,我学习不好,身上还长虱子,不敢接近小朋友。特别是老师家访之后,我总免不了挨一顿“胖揍”,还要被罚不给饭吃。唉,我真怕老师家访……。 上了五年级,潘玉洁老师当了我的班主任。她高高的个子,身材魁梧得象个运动员,说话声、笑声非常爽朗,还真有点男子汉那种粗拉劲呢。潘老师象其她细心的女老师那样也爱家访,不到一个月,她便家访了全班大多数同学。我天天忐忑不安地盘算:“快轮到我了吧?”果然,有一天,潘老师说:“刘波,放学后在教室等我。”完了!我的心“格登”一下。

       不一会儿,老师来到我身边间:“刘波,我去你家家访行吗?’’ 什么?老师要家访,我怎敢说不行?我低头吭了一声: “行。”话音刚落,我便强咽下就要流出的眼泪。老师轻轻抬起我的头,慈祥地注视我,好象在我脸上找什么,突然,她果断地说:“不!今天我不去了。”“您真不去了吗?” “真的。” “以后您什么时候去?’’ “你什么时候进步了,高兴我去我才去。” 我感动得急忙说:“明天上午我要进步了,您去家访吗?” “那我一定去。”老师笑着回答。 我真恨不得一晚上不睡觉,把落下的功课都补上来。老师象看透了我的心思,激动地说:“我今晚教你读课文吧。”

       于是,她一字一字地教给我念,还帮我把长句子画上停顿符号。直到我把一段文章念得滚瓜烂熟,还帮我写好了作业。第二天我在课堂上读得很好,得了两朵小红。到了放学时,我真怕老师忘了家访的事。不一会儿,老师来到教室,我主动问:“老师,家访吗?”老师点了点头,我们手拉手一同走。到了我家,老师好一顿表扬我。老师走后,姥姥的“长”脸居然也变“短”了,还有了几丝笑容。以后,老师常给我开小灶,也常家访,我在家的欢乐越来越多,在学校里的进步也越来越大了。

       【简评】 孩子在刚刚学会思考问题,认识问题的时候,最需要一的是正确的引导和启迪,这也是一个十分迫切和明显的问题。而文中的家长采取的却是和老师截然不同的态度,是无助于孩子的成长的。文章叙述了由于一次家访给小作者所带来的变化,赞扬了潘老师对学生认真负责、细致关心的工作精神。全文朴实简练,入情入理,可读可

  • 《小哑巴的变化》
  •     “犯罪的小哑巴回来啦!”

        这消息就象一股祸水冲进了辽宁丹东针织一厂,人们远远地向妙张望着。

        小吸巴且出一副蛮不讲理的样子。这姿态告诉人们:老子过去是这样,今后还是这样—破雌子破摔啦。

        夜幕降临了。劳累一天的工人都返回家,唯有小哑巴还低着头,在院里脚角。这时,一双手紧紧地握住了他那度骨峨峋的双手。他眼前站着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女人。她,中等个儿,匀称端庄,脸上浮现出一种慈祥可亲的面容。她是车间工会主席马秋兰。

        小哑巴象电击了一下,立刻抽回双手,转身要跑。马秋兰拦住了他,用双手拍拍自己的心,又拍拍他的心。这样反复多次,意思是够明白的了:以后,我要把你当做自家人那样帮助你!

        小哑巴疑感地看了她好长时间,猛然转身跑出了工厂大门。马秋兰深一脚浅一脚地猛追着:“徐泽江——!快回来——!”

        徐泽江生长在黄海口鹿岛上,十多年前,为谋生计,他稀里糊涂地来到丹东。民政部门把他收留了,并安排他当了熨烫工。新的生活给徐泽江带来了莫大的希望。他天天总是乐呵呵地干,拼命地干,谁见了都翘大拇指。他独身一人,月工资三十多元,日子满不错了。可是,工厂没有食堂,要到街上买着吃。他不会筹划生活,不到半月,工资就花得净光。剩下的半月怎么过?于是,他把车间里的布头、成衣旅在搜间带出工厂,换得丰盛的一顿。从此,他走起下坡路,渐渐的变成行窃的里手,接着又和外地的坏人挂上钩,工厂的物品就顺粉他的渠道往外流,终于被公安局关了进去。如今,他劳教期满被放回来了,细于观察的马秋兰担心他又在旧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