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水缸已经空了许多天了。我多次问奶奶:“咱为什么有缸不用,而吃水现打呢?”每当奶奶听了我这些话,总是笑而不语,有时,我要为奶奶打水,奶奶也不让。这是为什么呢?真让人琢磨不透。
星期日的早晨,我还没起床,爷爷就已经煮开一壶水了。我醒来,爷爷正在往茶壶里放“引滦香茶”,奶奶已在桌上凉了一杯白开水。奶奶胃口不好,是从来也不喝凉水的,今天是怎么了?我穿好衣服,对奶奶说:“您怎么大早晨就喝凉水?’’“这是滦河水,我尝尝甜不甜。”奶奶笑呵呵地说。哦,对了,今天是九月十一日,滦河水进入天津了。“来,尝尝滦河水。”奶奶把一杯清凉的水送到我面前。我喝了一口,嗯,真不愧是滦河水,还真甜呀!怪不得奶奶这么爱喝。这时,奶奶端起桌上另一杯水,喝了一口,“嗯,这么一喝,觉得还真不是一个味儿。”奶奶对爷爷说。哦,我恍然大悟。原来,桌上一杯是滦河水,另一杯是吃了几十年的苦咸水。
已经八点多钟了,自来水管前仍然挤满了人,有的拿着桶,有的拿着壶,都在抢接“滦河水”。我忽然想起了奶奶的空缸,我想:这回,奶奶总该让我打水了吧。“奶奶,咱的水缸……”我进门便问。“满了,满了。”我还没说完,奶奶就抢着说。我掀开缸盖,果然,缸已经满了。那清凉的水,清澈见底,映得出人影,让人看了心里就甜滋滋的。
我终于知道了,奶奶的空缸是等着盛滦河水呀!奶奶的空缸终于满了!
引滦入津工程是一惊人的壮举,子弟兵十多年的奋战,庆典大会的盛况等子,有许多热闹、壮观的大场面可写,但是作者却选了“扔扔的水红满了”这么一件小事来写。然而,本文巧就巧在这“小”上,因为它能以小见大。一滴水也能映出太阳的光辉。这件小事,从侧面反映了引滦入津,人氏群众的受益情况和喜悦心情。读者从中可以悟出引滦入津的伟大意义。
这篇文幸文笔平实,粗看似平淡无奇,细细咀嚼后,怪慢就会悟出它平中窝奇,颇富匠心。奶奶有水耘却不盛水,吃水现打,“我”追问原因,她却笑而不答,扔奶胃。不好,从不喝凉水,但有一天大清早她却喝了一杯凉水。文章一开头,接连写了这两件“反常”的事,起了愚疑作用,非常吸引人。扔扔将苦氏水与滦河水进行对比品尝,奶仍和爷爷的时话,居民们抢接滦河水,奶扔的水红满了;红里的水“清激见底,映得出人影,让人看了心里就柑滋滋的”。这些小镜头,看似随手拈来,平淡无奇,实则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颇有诗意。
许多天过去了,熊猫妈妈没找到宝宝,可吃的食物也越来越少,她踉踉跄跄地走着,越走越慢,最后走不动了,她又一次昏了过去。
醒来时,熊猫妈妈觉得腿不会动了,整个身子颤悠悠的,好像驾了云。白云在天上飘着,大山在摇晃,所有的大树都往后退。
有人在说话:“这是第6只了。”
熊猫妈妈这才发现自己的四肢被捆着,躺在担架上,有人守在她的身边。
“人!”熊猫妈妈惊恐地睁大眼睛,挣扎着:“放开我!”
“别动,你得救了。”一个戴红领巾的少年说。
熊猫妈妈被抬到山下的村子里,那个少年又端来一盆甜粥,熊猫妈妈全喝了,她立刻觉得身上有了劲儿。
“送她去养护场吧!”一个穿白大褂的人给熊猫妈妈打了针,挥着手说。
夕阳西下的时候,熊猫妈妈被送到了一个风光秀丽的山湾里。
“这是哪儿?”熊猫妈妈很奇怪,她四下望了望,发现这儿很美,有竹林,有大树,有小河,晚风一吹,一股醉人的芳香便悄悄袭来,真是个好地方!
熊猫妈妈突然看见竹林边有一只熊猫在散步,她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那是宝宝!
“宝宝”
“妈妈。”
母子俩紧紧地抱在一起。熊猫妈妈又是抚摸又是舔:“告诉我,你怎么在这里?”
“是人把我救出来的!”
宝宝还告诉熊猫妈妈,保护区为抢救大熊猫,已派出了很多人进山。
“真的?”熊猫妈妈笑了:“那松松一定能够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