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锅碗叮当,厅堂飘香,还是秉烛火燃,寄福八方,抑或是远游归乡,父母守望。在我心中,年是鞭炮繁响,福音传遍,只需你听,持手相望,就是这么简单。
年的韵味,在万家的烟火中拉开帷幕。小年清早,家家户户都推开门,烧纸摆宴,以备拜神用。待烟消灰散之时,红红点点的火光现身,还没来得及看,炮响通天。一上午尽是劈里啪啦乱炸,炸出了红纸满地,炸醒犹眠之人,美名其曰:开门红。
人们幡然醒悟,要过年了,便挽起衣袖,招呼着家人,快点快点,来大扫除!贴对联呀!买年货啊!在年的催促下,人们熙熙攘攘,在市场左盼右盼,个个红光满面。到处都是红,都是爆竹喧嚣,听的人心里好生暖意,脚步不禁又匆匆起来。
一晃眼,除夕又拉响了几串炮。一家人站在门边,穿着新衣裳,脸上洋溢着春水般的笑意。大人们小心翼翼地抬出贵宾似的红炮,一圈圈在地上摆着造型,拉直了吗?别太用力,别拉断了!别关门,让福气飘进家里!引线嗤嗤向炮筒窜去,噼噼啪啪,一瞬间,浓烟滚滚,掺着红色的纸屑,伴着虎啸龙咆似的炮响,如一只翩跹飞舞的凤凰传遍大街小巷。人们捂紧耳朵,炮响却还是迫不及待地扒开你的耳缝,乱喊一通,洒得四下飞溅,吼的你耳膜发震,徒添一重欢喜——过年啦!
夜晚,千万簇火花在空中交织,璀璨的流萤红绿繁聚,一束束金光飞升,伴随着划破云霄的呼啸,在空中衍衍点缀,娉娉袅袅地旋转着,撑开裙摆。一粒粒珍珠炸开,落下碎碎的鎏金,为还在吃团圆饭的人奏了一响小曲。看啊,看啊,“勇踏金轮,怒撞玉斗翻晴雪”;听啊,听啊,“夜静谧,炮声迢迢起疾雷”,听着年的步声,年的小唱,欢喜地听着大年初一已经不远的笑声……
年,就这么听着听着,在炮火喧天里,踏着小步,跑来了。
一个“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她,就是我的妈妈。妈妈平时不太出手做美食,但一旦下厨,必出精品。
这一天,我从书房里出来,本以为在厨房里忙碌的会是爷爷,但定睛一看,竟然是妈妈。我惊讶地捂住了嘴,背影熟悉又陌生。我跑进了厨房,发现厨房里都是做蛋糕的食材,心想:难不成,妈妈今天要做蛋糕吗?看来有口福啦!
我激动地问妈妈:“妈妈,你今天要亲自做蛋糕吗?”妈妈转过身朝我笑了笑,说:“是呀,小馋猫!”这一下,我可就更激动了,站在妈妈旁边目不转睛地看她做蛋糕。
只见妈妈娴熟地把蛋白和蛋清分离,然后用打蛋机搅拌着蛋液。妈妈那嫩白嫩白的手在打蛋机上不停地搅拌着,像草原上飞驰的骏马一般,又给人一丝无穷无尽的幻想。紧接着,妈妈再把蛋清蛋黄混在了一起搅拌。蛋夜像变魔术一样,一点点变白,变厚。我在一旁盯着,都快入迷了。
搅拌完后,妈妈拿出了容器,一只手扶着容器边缘转,一只手又扶着装置溶液的容器,绕着边缘再慢慢倒入。妈妈皱着眉头,感觉连一根头发丝都在认真地倒溶液。我在一旁,看得也紧张兮兮,仿佛心都跳出来了。我也紧跟着皱眉头,心里不禁想到:原来做蛋糕也这么费劲啊!接着,蛋糕就被送入了“桑拿房”——烤箱中。
烤箱嗡嗡地旋转着,一分钟,两分钟......我一眨不眨地盯着烤箱看。烤箱里的蛋糕在不停地膨胀变大,一点点变黄,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啦。到第八分钟的时候,只听见“叮!”的一声,烤箱停止了工作。我大声地叫喊起妈妈:“妈妈,蛋糕好啦!”妈妈赶忙跑了过来,打开烤箱门,用湿毛巾小心地裹着盘子。蛋糕出炉啦,金黄色的蛋糕,散发着阵阵带有牛奶的香味扑面而来,让人垂涎欲滴,仿佛所有的烦恼都抛在脑后了。我迫不及待地撕下一块,送到嘴里。嗯,真是美味啊!我竖起大拇指,连连给妈妈点赞!
这就是我的妈妈,一个“大厨”妈妈。(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 602班学生,指导老师潘建峰)
妈妈是持家能手,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我堂堂小男儿,也喜欢往厨房里钻。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吃;二是为了学做菜。寒假开始了,我请妈妈再教我一个拿手“绝活”——土豆鸡蛋饼。
妈妈在厨房对我进行一对一“教学”。第一步,准备食材。我拿出一个土豆,嘿嘿,感觉自己很像一个正在干活的可爱农民小哥。我拿起削皮刀,帮土豆脱下“外衣”,然后拿起菜刀小心翼翼地把土豆切成丝。但严格来说,我切出的是块。我又取了两个鸡蛋,往灶沿轻轻一磕,小心掰开,把蛋液慢慢倒在了碗里面。接着,我把土豆“丝”也倒入碗中,再加入了鸡精、盐和一点辣椒面。
第二步是搅拌均匀。妈妈告诉我,搅拌时力度不能过大,要让蛋液均匀地粘在所有土豆丝上。搅拌完后,锅也已经热了,我直接把搅拌好的食材倒进了锅里。这才突然发现没有放油。唉,第一次尝试失败了,可惜了这些土豆和鸡蛋,还得把锅刷干净。
我重新准备,削皮、切豆、磕蛋、搅拌。打开灶火,往锅里倒入油。一分钟不到,锅中油烟已起,我把搅拌好的食材轻轻倒了进去。这下不得了,油锅里顿时像嗨翻的音乐会,油是个劲爆歌手,“劈劈啪啪”地唱着歌;土豆丝也不安分地发出了阵阵“嘣嘣”声。大约过了两分钟,我把它翻了个面,“音乐”声小多了。渐渐的,锅里只传出油煎的“滋滋”声了。我又撒上少许食盐,翻了几下,确定熟了,才把土豆鸡蛋饼盛入盘中。
细细品尝我第一次做的土豆鸡蛋饼,感觉味道还可以。相信多练习几次,就是一道 “绝顶美味”了!
(小作者是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南关小学五年级学生)
后 记
做菜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只有反复实践才能熟练掌握。
家长感言
我们欣赏的是孩子的成长和执着。没有多次的磨练,哪有深切的收获。做菜的真谛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教师赏析
男孩子动手学做美食,难得!小作者把学做土豆鸡蛋饼的过程写得细致有条理,语言轻松活泼,写出了内心的快乐,真好!(潘祥虎)
不用厅堂桌椅
勿需美酒佳肴,
建筑工的酒会呀,
别有风趣——
月亮辅开了桌布,
大楼顶上划地为席,
几杯生啤洒,
一包花生米。
莫说“遍插茱萸少一人.,
班长啊,还和我们在一起,
他正在北疆站岗放啃,
可身影儿映在咱工地。
望着咱,两眼笑眯眯,
手握枪,向咱建筑工们行军礼,
战友们,,我提议,
上座应该是班长的.
每蓬佳节倍思亲,
来,班长请举杯,
年年酒会不为酒,
为把战斗的风帆高升起
我的爸爸是个上裸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好爸爸。每次我要帮爸爸做饭炒菜时,他总嫌我碍手碍脚的。今天经过我的再三请求,爸爸终于让我帮他捣蒜。
我伸手抢过爸爸手中的棒子,信心十足地对准钵子里的蒜捣了下去.可那些滑溜溜的蒜瓣却纷纷蹦到一边,一个也没有捣着,真气人!一次不行,来第二次。我定了定神,瞅准了“毫发无损”的大蒜,又是狠狠的一棒子。劲儿倒够大,可棒子只挨了一下大蒜,大蒜又一蹦,照旧安然无恙地躲到一边儿去了。我气得不知说什么好,只得铆足了劲儿再用力一捣。这一次,蒜瓣依旧,钵子差点儿成了替死鬼,而且有两瓣蒜居然跳到了桌子上,好像在向我示威哩!
我一急,便不管三七二十一,乒乒乓乓地乱捣起来。突然,一个大蒜瓣像长了眼睛似的,噢地一下射到我的脸上,吓了我一跳。我连忙用手一抹,一丝蒜汁钻进眼里,顿时眼睛又辣又涩,一行眼泪流了出来……
爸爸看到我这副狼狈相,哈哈大笑起来。我只好向爸爸请教捣蒜的“绝招”,经他一指点.我才明白应当把蒜拍破了再捣。
于是,我赶紧把所有的蒜倒在菜板上,侧握菜刀,眯缝着眼睛,使劲儿拍了几下,然后把拍破的蒜装进钵子里,拿起棒子,没费多大功夫,就让刚才那些不驯的家伙纷纷成了“蒜泥”。
事后,我认识到,捣蒜虽然是一件极平常的小事,但如果方法不对,仍然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
那幽静的厅堂、高脚的青铜灯、宽大的椅子、精巧的木器…为了那些令人神往的事物,我曾苦苦地梦想过,追求过。也曾为了一条用玻璃制作的、仅值400法郎的“项链”而耗费了整整10年的青春。空虚、无聊、寂寞像幽灵一样地纠缠着我,生活失去了生机。于是我的名字成了“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代名词。
今天我来到这21世纪的中国,才发现原来世界如此美好一—丰富的知识、勤劳质朴的中国人、挚诚纯洁的友谊....
走在喧嚣的大街上,随处可见高科技的结晶:激光电筒、全自动洗衣机、全数码电视机……哦,还有那些用机器制作、镶嵌着各种花边的晚礼服,做工极其精细的首饰。真是琳琅满目,包罗万象,比起青铜灯、木器、椅子简直有趣多了。令人奇怪的是虽然他们有了丰富、充裕的物质,可他们并不像佛来思节夫人那样整天活在吃喝、跳舞、享乐之中。
在工厂,只有轰隆隆的机器声、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干劲及脸颊上、背脊上的滴滴汗珠。
在学校里有教师伏案备课的身影,有学生刻苦努力、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有老师爱“生”如“子”的浓浓师生情,也有同学间团结友爱的真挚友情。
看来美就在生活中,只是缺少发现。这个世界如此美丽。回去后我得把这一伟大发现告诉所有人,包括佛来思节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