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忽晚,芦花已秋。这份温暖,从未改变。——题记
阳光透过树影的罅隙折射下来,抖落在斑驳的人影中。思绪飘飞,想起那碗芦花粥和如芦花般的爷爷。这份温暖,从未改变。
爷爷是颇爱芦花的老中医,总爱采一丛丛芦花做装缀,或是当作药材,熬芦根粥。犹记儿时,每当我问起爷爷:“这不就是一团团白白的东西吗,有什么好?”爷爷总是笑笑,不解释。
当有人来访时,他会给病人诊脉、开药,或是给老人、小孩熬上一碗芦花粥。香飘四溢,温暖人心。
家住在小溪旁,每到秋天就开满了芦花。a爷爷常乘一叶扁舟,在无人来访的时刻,闲地晃出一池秋色潋滟。他小心地将芦花清洗、晾干、炒水、熬制,芦花的清香自小院蔓延开来。
浅尝一口,芦花的清香在口中四溢。那空气中的芬芳、泥土的清香、天然植物的药用功效,还有这份贴心的温暖。爷爷笑眯眯地拍拍我的肩膀:“有点烫,慢点喝。”“没有,只有温暖。”我调皮地朝爷爷做了个鬼脸。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
国庆节回到老家,小院里有几丛芦花。爷爷总爱在这儿守望,等待着我们归来。
爷爷朝我们挥了挥手。我快步走向小院。秋风起,芦花扬。爷爷的白发被风吹起,沧桑却不改往日的矍铄。我笑道:“爷爷,怎么感觉您的发型和您的神态特别像芦花了呢。
爷爷爽朗一乐:“又贫嘴。听爸爸说你又感冒了,在车上咳个不停。赶紧把这碗粥喝了。不过,你说我像芦花我就像芦花,听乖孙女的准没错。”
我轻呡一口,粥温刚刚好。奶奶说:“老头子知道你们还有10分钟到,就盛好粥,不停地搅拌。”那一瞬间,眼泪夺眶而出。一位一米七三的背已微驼的老人,心竟然这么细。入口微苦、稍涩,却有回甘和淡淡的香,伴着草本植物的清凉,抹去喉咙的干痛。我咂了咂嘴,爷爷问:“苦吗?新鲜摘的芦花,还行吗?”我不住地点头,任由泪花闪烁。
爷爷的笑在脸上漾开来,一轮两轮的皱纹充满了阳光,微咪的眼里闪烁着慈祥的光。
我端起碗一饮而尽,隐隐的芦花香在舌尖跳跃。不张扬,不浓烈,刚刚好。我知道,那个如芦花般的爷爷,就笑眼盈盈地陪在我身旁,那么朴实,又是那么的善良。我知道,粥的温度和人的温暖,从未改变。
爷爷侧头向我:“爸爸说你最近有些失落?”终归没能瞒到爷爷。爷爷最近身体是不太好,但心态很好。也算是有一半是健康的,“呵。是不是升上初中后学习的压力大了?正常。低头是题海,抬头是前途。少年,正是经历举重若轻的历练和笑对生活的豁达的时候。加油!少年。”“好嘞!”我做了个比心的手势,随后与爷爷击掌,一如小时候。
那个尚存稚气却心怀梦想的少年和那个如芦花般干枯却内心世界无比丰富老人之间的约定是世间最美的风景,定格在内心的最深处,永恒……
晚云收,夕阳挂。一川枫叶,两岸芦花。美好的回忆中,满是那如芦花般的爷爷和特别的芦花粥。这份温暖,从未改变。
日月交替,四季更迭,时间在流逝,可感恩的心却从未改变过。
春天的细雨温润着感恩的心。
为什么那个农村娃能够放弃许多人都梦寐以求的深造机会?为什么亿万中国人中只有那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能够感动中国、感动2004?
仅仅因为母亲那句朴实无华的话!仅仅因为大山里的那份渴望!仅仅因为那沉甸甸的报答!
他,叫徐本禹.认识他的人都亲切的称呼他—小徐老师。
他的大学学业是靠特困生补助、奖学金和自己勤工俭学完成的。但当他做出去偏远大山援教的抉择时,竟也破碎了老父亲望子成龙的夙愿;对于儿子的选择,父亲当时的态度是挂断了电话……电话,虽然挂断了,可徐本禹的心依旧执著。“我愿意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微小,但是当爱的阳光照射我身上的时候,我愿意毫不保留的反射给别人。”他为自己的抉择作了这样的注释。
春天的细雨在他质朴的话语中静静的下着,感恩的心在春雨的滋润下愈发灼热起来。2004年,无数的人因为徐本禹而感动;2004年,无数人因为感动而行动。
萧瑟的秋风过后,感恩的心在大雪中飞舞。
任长霞,一名普通的公安局长。她维护着整个登封市的安宁,她用人民赋予她的权力昭雪了多少冤案,维护了多少正义,设释了多少作为人民公仆的真正含义。“我的权力是人民赋予我的,我唯一能够报答他们的信任与深恩的就是做好我的工作,别伤他们的心……”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伸张正义”和“心存感恩”永远是她执法的天平。就是这样一名好干部,在2004年冬天的第一场雪中静静地化作片片雪花,安详地飘落在她深爱着的这片土地上,让那些还未来得及感激她的人们带着遗憾、洒着泪水追逐着漫天的雪花。
秋风无语,苍天无泪,唯有飘飘洒洒的鹅毛飞雪,诉说着一份忠诚倾诉着满腔悲愤;可是,当春暖花开的时节再次来临时,感恩的心怦然依旧……
春花,秋实,夏雨,冬雪,周而复始的变化中,让感恩的心化永恒;用自己的行动去帮一帮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吧,温暖别人,快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