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警惕的民兵
深圳经济特区走过了20年的光辉历程。短短20年,深圳由一个边睡小镇,一跃而变成一座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
而在80年代中,深圳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镇。瞧!照片中当年人民所居住的地方,到处是农田与鱼塘。
特区成立初期。安全隐患严重,为防止不法分子的破坏,特区内除公安警察外,还成立有民兵队伍。看!照片正中间那位青年民兵正是我的叔叔。他刚毕业就已经当上了民兵,为深圳人的安居而服务。一身便装、一顶苦帽、挎着一个子弹背袋就已成为他们当年神气的民兵服,连鞋子也没统一,可见他们当时的装备是相当的简陋。虽然如此,但他们是那么地团结,那么地认真。在烈日当空下。他们正在盘查着两位提着提包有些可疑的青年,民兵们神情格外严肃、精神特别专注。
特区要是没有这些时刻警惕着的民兵和公安警察,就不会有今天的繁华都市,更不会有今天的安居乐业。
爸爸不再是“文盲”
我们一家在1980年迁来深圳。那时深圳只是一个小镇,没有宽马路,到处是田地、山林。大部分刚到深圳的人,住的房子都是几块铁皮加几根竹子搭起的窝棚,我们家住的也是这样的窝棚。熬了两年,我们家住进了一套两室一厅的平房。没过几年我们又搬进了一套三房两厅的新房。现在,我家三房两厅的房子已有两套。我们家的变化令我爸爸原来的同事、老乡惊羡,而更令他们惊奇的是我爸爸自身的变化。
我爸爸以前是个“典型”的文盲,只上过几天小学,接着就在生产队劳动。到了17岁便参军去了鞍山、后来转业来到深圳。他自己原本不喜欢读书,但自从有一次他在单位发言,辞不达意,错字连篇,人家笑话他之后,他便开始学习,天天看新闻,吃力地借助字典读各种书籍。以前,他每天要抽两包香烟,后来戒烟了,把节省下来的钱全用来买书和订报纸,一振一探地往家进而搬。妈妈见了唠刃他:“你去把深圳图书馆搬回来算了。”爸爸微笑着来一句:Ok, my dear housewife…
经过几年的苦读,现在,爸爸能读能写,偶尔还能来几句英语,从他身上是不是也能看到特区文化的成长呢?
一个夜萤,
飞西飞东,
飞到近前,
呵,是支书老伴提的灯!
夜巡民兵问大婶:
“三更半夜啥事情?”
“你大叔,
伤了风,
浑身发烧又头痛,
睡醒喊他快吃药,
唉!拉开灯,
床上只有空被筒。”
哈哈哈……
一阵笑声震襄夜空。
“咋?
寸步不离啥体统。
明日一早要浇地,
我查渠道通不通。”
“哼,
这份功不能光你挣,
走,
我在前头照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