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感想初一作文
通过为期十天的学前教育,我学会了坚持,懂得了坚持就是胜利,也对坚持这短短两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从一开始的“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到后来的“坚持就是力量”。我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共同顶着烈日,在操场上一遍遍地吼着口号,让班级让老师让学校感到自豪。
班主任给我们看了一部电影《感动中国》。里面的一位老人使我深受感动,那老人把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贡献给了革命事业。退伍后,他又投身到核工作中。后来他得了癌症,但他却以顽强的意志力,坚持完成最后一项任务,才安然逝去。这坚持尽责的精神着实感动了我,也在我心里烙上了“坚持”二字。
刚刚军训的那几天最难熬,“不适应”这道坎很难跨过去,不适应新环境;不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不适应新同学……但一切的“不适应”都必须克服,我咬着牙,心里喊着“坚持就是胜利。”慢慢地一点一点地适应它,加快自己的生活节奏;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完善自己的自身修养……我听过这样一句话:“你无法适应环境,只能被淘汰”
“加油加油!坚持坚持!”在嘈杂声中,一场拔河大赛正紧张地进行中,班主任在一旁挥舞着红领巾,喊着口号,加油打气。在决赛时,我没力气了,想放手,但眼角看到那抹玫瑰红,“坚持”又在我的脑海里盘旋,顿时又充满了力量,拼命地往后拉。最后,我们班拿了第一名。
十天的光阴就就这样点点滴滴度过了,昔日那热闹非凡的操场,现在却空无一人,人去楼空。仰望苍穹,天空无痕迹,但我已飞过。
【学前教育感想初一作文】
难忘的学前教育初一作文
我缓缓地过户出校门,我拉紧书包带,回过头,依依不舍地看着那幢教学楼,心情五杂全。我知道,当我踏出校门口的那一刻,长达十天的学前教育已结结束了,心里像刹那间轻松了许多,却又像一瞬间失去了什么……,回忆起这几天里与大家在一起的熟悉场景,我仿佛觉得我所拥有的一切都在这一秒消失了。
抬头望着天,刺眼的阳光使我下意识地用手遮挡,让我想起了我们顶着烈日和教官一起训练的时候,我们大家一起训练、休息,一切是那么熟悉,可转眼间,他却已经走了。我多想回到军训的那些日子啊,虽然很辛苦,但大家在一起时的场面是那样的温馨。
除了军训,我们还有学前教育,经过这几天的学前教育,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其中,有领导们的精彩讲话,有交通安全教育课堂,有心理辅导讲座,还知道了许多校规……,这些都让我对学校有了更深的了解。
此外,我还明白了“选择”的重要性。杨澜曾经说过:“决定你的`是什么?不是你拥有的能力,而是你的选择。”是啊,选择很重要,要是一开始就没选择好,也不会有今天的我。在这几天里,我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懂事了很多,也改变了许多。我清楚地知道,初中的学习不能向小学那样随便了,我必须要寻找一套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并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赛场止不断激发潜能!
这次学前教育,有苦有泪,有欢有喜,让我终身难忘。它让我们体会到了“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真正意义所在。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一定要更努力,奋发学习,快乐成长。我相信接下来三年的初中生活一定是多姿多彩的。
【难忘的学前教育初一作文】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游戏教学指导与建议论文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陶冶其性情,进行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体育游戏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体育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健身、娱乐的体验中实现个体社会化,而且可以促进其个体心理的发展。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实施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游戏教学,对其进行科学化的指导是十分必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体育游戏在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中的意义,然后针对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游戏教学的实践策略进行了研究,最后则探讨了应注意的事项,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优化学前教育水平提供良好借鉴。
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而体育游戏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其知识掌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在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学中,将学前教育动向作为基准,通过使学生多多关注幼儿身体健康,不断吸收体育教学理念以及技能,使其在多项体育教学观的学习中树立全面的素质教育理念。
一、体育游戏在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学前教育专业以培养幼儿园师资为主要目标,大多数的学生在毕业后选择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愿意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游戏的了解、实践以及组织能力,能够为其今后更好地进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一般地,体育游戏具有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其身体素质,发展其思维能力的功能,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学习中全面且合理组织体育游戏,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竞争以及创造能力,使其获得体力与智力的全面发展。体育游戏不仅仅是一项有关于身体锻炼的活动,也是一种极佳的教育手段,通过设置各种跳跃、奔跑、障碍超越等,可以帮助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而一些添加了特定器械的体育游戏还可以更好地使体育技术与寓教于乐有效结合,在相辅相成中使学生获得体育技术学习的良好兴趣,实现最佳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体育游戏中,创造性、开拓性往往是其胜负的关键要素,而这些能力也是教学的首要目的。通过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开展体育游戏,可以使学生在形式、内容、规则、情节以及要求下获得坚毅、勇敢、果断、机智的精神以及团结协作、热爱集体、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为其今后的幼儿教育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游戏教学的实践策略
1.科学预设,制定切实可行课程目标
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前,需要先制定与课程相关的培养目标,通过设置幼儿游戏开展能力促进的标准,为教学安排奠定基础。只有进行科学预设,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目标,才能使学前教育体育课程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首先,体育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时,需要明确详细、具体的教学目标,以合理、科学的对教学进程进行指导。其次,教师可以借助配套的考核目标以及内容,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参考下来制定训练计划,使得学生在不断学习与考查中激发自身学习主动性,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2.改变观念,树立远大的职业努力目标
学前教育是一个具有独特特征的专业,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大多会从事幼师工作,面对只有几岁的幼儿,学生在学习期间建立一定的幼儿观必不可缺。所以,改变观念,树立远大的职业努力目标是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游戏教学的有效实践策略之一。具体实施步骤可以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利用教学情景向学生展示幼儿生理与心理的发展特点,同时配合指导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使得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不同阶段幼儿的各类表现,以使得体育游戏的创编获得最佳效果。既然学生已经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就应在适宜方法的采取下开展职业教育,鼓励其坚定职业信念,使其能够在具体行动中践行志愿,实现自身目标。
3.提高操作能力,加强课堂教学能力培养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从事幼教工作时,需要一些基本技能的辅助,所以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加强其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首先,借助理论课引导学生清晰把握幼儿的走、跳、跑、爬以及平衡等情况,使得游戏设计能够与幼儿运动速度、灵活性等方面契合;其次,向学生传递教学计划的制定方法,使其能够更加注意游戏选材以及游戏效果。再次,游戏设计需要顾及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强调游戏设计的系统性以及自然衔接,使得幼儿在循序渐进中获得身心健康发展。最后,在学习幼儿游戏设计方案时,学生还应注意游戏设计的几个原则,即针对性、趣味性、竞赛性,使得其在游戏器材的科学使用下获得较强的视觉冲击,较快提升自身素质。
4.加强学生的体育游戏创编能力培养
体育游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增强其身体素质的发展,通过将思想教育与身体锻炼有机融入到游戏之中,以更好地提高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加强学生体育游戏创编能力的培养不可或缺。首先是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教材的搜集,一般包括各项体育运动相关技术资料的整理;日常生活与劳动中动作的提炼;民间流传或者儿童中流行的生活方式参考;动物某些动作的模仿,等等。其次是提高理论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游戏创编的步骤。创编体育游戏的`一般步骤包括选择游戏素材、明确游戏规则、安排游戏过程、为游戏配图文、检验与修改五项,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游戏队形、方式以及运动路线的创新技能,使得体育游戏教学的趣味性以及有益性获得大幅提升。
5.注重培养学生的游戏组织能力
示范性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游戏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通过正确进行分组,判断学生运动负荷,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具体地说,体育游戏教学的实施首先应当放置在课的准备与结束部分,在课前,学生需向教师说明将要组织的体育游戏内容以及教法,并由教师给予指导;之后,在学生进行体育游戏教学时,再由教师给予一定的讲评、打分,并将其融入到学生的体育技能成绩之中。只有将自编、组织体育游戏教学视为学生的一项基本功检测,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于游戏组织的重视度,在不断锻炼中推动学生组织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应注意的事项
1.科学性
在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需考虑学生已有的技能与知识,根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基本原则进行科学组织。通过区别对待不同性别、年龄的学生,使得其身体状况改变在密切观察下,获得运动量以及运动密度的详细记录。
2.安全性
体育游戏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所以在选择游戏时应当格外考虑安全因素,绝对不能选择易发生伤害事故以及危险性大的游戏,而应在游戏进行前充分考虑场地、器材等客观条件以及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安全教育,以确保游戏顺利、安全地进行。
3.针对性
游戏的设计是为了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其内容选择应当与教材紧密相连,以最大限度提升教学质量。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具体要求以及情况,适当进行游戏内容与规则的改进,以更好提高学生兴趣,实现游戏特定目的。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游戏教学具有双重效用,其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身体锻炼以及情绪陶冶的机会,而且可以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其教学组织能力获得提高,为今后步入教育行业奠定坚实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游戏教学指导与建议论文】
二孩政策下学前教育的师资供给建议论文
摘要:“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将为我国每年带来300~500万新增人口。截止到2021年,因“全面二孩”政策所产生的新增人口需增加幼儿园专任教师达49.59万名。因此,“二孩”的到来给家庭和幼儿园教育带来新的挑战,也对教师的知识与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学前师资还存在诸多问题:教师数量整体不足、师资质量参差不齐、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等。为积极应对挑战,我国学前教育师资的供给要重视几点:合理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和拓宽用人渠道以迅速补充师资缺口;提升职前教育培养层次和加强职后培训以确保师资质量;增强幼儿教师职业吸引力和提高待遇水平以稳定师资队伍;实行地区和城乡差异化供给机制以保证师资有效供给。
关键词:学前教育;“全面二孩”政策;师资供给;幼儿教师
“全面二孩”政策是顺应我国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而对我国人口政策作出的重大调整。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我国将迎来新一轮“婴儿潮”。这种人口变化趋势势必对我国的教育产生极大的影响,学前教育将首先受到挑战。庞丽娟教授针对学前教育应对“二孩”的冲击指出: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短板中的短板,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严重不足[1]。另有学者指出:教师质量与学生的成就有着密切关系,因而必须把教师放在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首要位置[2]。可见,学前教育的质量与幼儿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学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探究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现状及挑战并提出建议,在当下显得尤为必要。“全面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影响的相关研究,主要从“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对学龄人口的预测[3]、“全面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的影响[4]、“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5]、“全面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6—7]等方面展开,至今鲜有深入探讨“全面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师资供给影响的研究文献。基于此,笔者结合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现状,分析“全面二孩”政策下学前师资供给所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一、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现状
(一)学前教育师资整体数量不足,地区和城乡差异显著
1.学前教育师资数量缺口较大《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规定:“全日制幼儿园每班配备2名专任教师和1名保育员,或配备3名专任教师;小班班级规模为20~25人,中班班级规模为25~30人,大班班级规模为30~35人”。按照以上配备比例,小、中、大班生师比最大限额分别为12.5∶1、15∶1、17.5∶1,平均生师比为15∶1。2012-2015年间,我国幼儿专任教师总量虽然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见表1),但生师比均大幅度高于国家标准基线,远未达到国家要求。显然,学前师资总量不足,且缺口较大。其中,2015年生师比为20.79∶1,师资缺口达79万人。2012年以来,我国幼儿专任教师总量的增幅在2015年达到最大,为11.22%。若专任教师按照每年11.22%的涨幅增长,预计要花3~4年的时间才能补足现需专任教师的缺口。通过对比2015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各省(市)学前教育生师比数据可以看出,2015年我国仅3个省市低于国家幼儿园生师比标准基线15∶1,符合《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的要求。其中,生师比最低的地区北京,为11.58∶1;生师比最高的地区广西,为30.25∶1,约是北京的3倍。由此可见,我国东、中、西部各省市幼儿园生师比差异甚大。2015年全国生师比平均水平为20.79∶1,其中有15个省(市)生师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有1个省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有4个省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西部地区有10个省(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可见,幼儿园生师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主要集中于中、东部地区,不同地区间生师比差异较大,西部地区师资缺口相对较大。此外,同一区域内部生师比差异也较为明显,如同为西部地区的内蒙古生师比为15.93∶1,而广西为30.25∶1。根据2015年幼儿园班级数以及《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规定的每个班级配备2名专任教师的要求,可以计算出2015年应该配备的专任教师数量。通过分析2015年全国幼儿园园数、班级数、实际和所需专任教师数量后发现,2015年我国城、镇、乡实际幼儿专任教师数量均未达到所需专任教师的数量,城区、镇区和乡村都不同程度地缺乏学前教育师资(见表3)。对比城区、镇区和乡村幼儿园实际专任教师与所需专任教师的数据发现,实际专任教师数占所需专任教师数的比例有很大不同:城区最高,约占93%;镇区较高,接近72%;乡村最低,仅有40%。由此可见,我国城乡学前教育教师数量差异较大,乡村幼儿教师严重匮乏。
(二)学前教育师资整体水平偏低,质量参差不齐
幼儿教师质量直接关系学前教育质量,关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的养成。“教师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教师的学历与专业背景。”[8]《幼儿园管理条例》规定:“幼儿园园长、教师应当具有幼儿师范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程度,或者经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合格。”结合2015年全国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学历情况统计得出,幼儿园园长与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为97.89%,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仅占19.75%。世界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澳大利亚、西班牙、葡萄牙、挪威和瑞典等国,都明确规定幼儿教师的学历要达到本科及以上程度[9]。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比重偏低。在专业背景方面,2015年全国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专任教师1346856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65.67%[10]。通过对幼儿教师专业背景与学历的分析得出,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整体学历水平不高,有相当大一部分幼儿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另外,有研究者对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调查,发现幼儿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理念和专业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具体而言:幼儿教师普遍缺乏“在工作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的理念;幼儿教师对幼儿年龄特点的认识不深入,部分教师对幼儿好奇心、想象力不够尊重和重视[11];幼儿教师对通识性知识的掌握较弱,对教育政策、教育研究的最新动态以及特殊儿童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12];幼儿教师的观察能力、家园沟通能力和反思能力有待提高,“教师观察的方法适切性不足,观察记录不够完整”[13];幼儿教师反思较为形式化,途径单一且与实践脱离[14]。我国各地区、省(市)、城乡学前教育师资质量参差不齐。2015年全国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有2303134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有454865人,占总人数的19.75%[15]。通过对2015年我国东、中、西部各省市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1)不同地区的幼儿教师学历差别较大,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占比最高的地区是上海,为68.12%,最低是湖南,仅为9.71%;(2)同一地区的幼儿教师学历差别也较大,以东部地区为例,东部地区省市如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的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比例远高于广东、海南两个省份;(3)城乡之间也有一定的差距,全国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454865人,城区有258819人,占总人数的56.90%,镇区有149865人,占总人数的32.95%,乡村有46184人,仅占总人数的10.15%(见表5)。由此可见,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学历程度整体偏低,各省市间的师资水平差异较大,农村仍是师资力量最为薄弱的地区。
二、“全面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的挑战
伴随“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我国学前儿童数量激增,这势必对学前教育师资的数量提出挑战。同时,“二孩”时代新的教育需求也对学前教育师资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全面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师资数量上的挑战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首先会影响我国学前儿童的数量。人口统计学专家黄文政认为“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为我国每年带来300~500万的出生人口[16]。另有学者分析,“全面二孩”政策效果将于2016年开始显现,且政策实施后新增学龄前儿童将在2019-2021年迅速增多,并在2021年达到顶峰。其中,2019年因“全面二孩”政策新增适龄儿童接近600万人,2020年接近1100万人,2021年达到1500万人左右,之后增速开始回落[2]。根据专家学者们的研究与预测,从2019年开始,“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将对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园规模产生影响,到2021年,学前教育新增适龄儿童数量将达到顶峰。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适龄儿童学前毛入园率为75%[17],若2019-2021年间保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5%不变,那么到2019年,我国将有225~375万名“二孩”进入幼儿园。以此类推,到2020年,又将有225~375万名“二孩”进入幼儿园,此时幼儿园“二孩”人口数量将达到450~750万人。此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到2020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5%。截至2021年,新增225~375万名“二孩”,加上已在园的450~750万“二孩”以及由于2019年未能进入幼儿园而将于2021年接受为期一年的学前班教育的60~100万名学龄前儿童,我国在园“二孩”人数累计将达735~1255万人按照《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中提出的幼儿园大、中、小班班级规模幼儿园教职工配备要求,结合在园的“二孩”人口数量,可以推测出,2019年需要配备11.25~18.75万名专任教师,2020年需配备20.25~33.75万名专任教师,2021年需配备29.75~49.59万名专任教师(见表7)。由于“全面二孩”政策对学龄前儿童数量的影响将在2021年达到顶峰,只要保证达到2021年幼儿园专任教师的配备要求,2021年之后,幼儿园专任教师基本可以满足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要求。结合我国当前师资供给现状,如果按照以往师资供给增长率,2015年的师资缺口需要3~4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补充,而“二孩”对学前教育师资数量的要求会在2019年显现,这将对学前教育师资带来巨大挑战。因此,2018年既要快速补充目前学前教育师资缺口,又要应对“二孩”对学前教育师资数量的挑战。“实施‘全面二孩’人口战略后人口的刚性增加无疑将进一步加剧学前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5],这对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供给提出了巨大挑战。
(二)“全面二孩”政策对学前师资质量上的挑战
伴随“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单孩”家庭变为“二孩”家庭,致使家庭教育方式和幼儿园的教学、科研以独生子女为重点的思维模式发生转变。由于学龄前儿童处于发育不完善阶段,从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变为长子女,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出现不适应,从而产生心理或行为问题[18]。这些由“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所带来的问题,要求幼儿教师转变教育模式及唯智化的教育倾向,多关注儿童内心世界,既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家园沟通能力及自主反思与发展能力。1.学前教育教师要具备正确的、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是引导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的基础,主要包括对幼儿的认识与态度、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与态度以及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识与理解。具体要求教师尊重、关爱儿童,关注“二孩”时代下儿童的心理状态及发展需求。例如:当儿童面临家里增添弟弟或妹妹时,他们往往不希望弟弟妹妹的到来突然打破他们的生活,这时教师要给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呵护,帮助他们顺利度过缓冲期或调整期。面临“单孩”和“二孩”家庭的孩子,幼儿教师更要注重因材施教,需联合家长共同创设有利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人际心理环境及所需的物质环境。“二孩”时代,部分儿童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暴露出来,幼儿教师要转变教育方式,走进孩子的世界并观察他们的变化,研究他们的心理,寻找合适的教育方式,发挥好观察者、研究者、促进者等角色的重要作用。2.学前教育教师要具备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其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包括儿童发展知识、教育知识以及通识性知识。面对“二孩”的教育问题,幼儿教师还要具备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首先,要具备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储备相关心理辅导知识,以更好地因材施教和找出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症结并对症下药;其次,要具备专业的教育知识,对儿童的教育要遵循启发诱导、尊重儿童年龄特点及个性差异、均爱勿偏等教育原则,运用解释与说理、榜样与示范、陶冶与潜移默化等方式影响儿童,消除他们因家中“二孩”的到来所产生的消极情绪;最后,掌握与“全面二孩”政策相关的知识及信息技术等通识性知识,以利于幼儿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和家园沟通工作。3.学前教育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综合能力“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是其专业化发展在教育实践中的集中体现”[19],是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关键,包括行为观察和指导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及自主反思与发展能力等。了解孩子是教育的前提,幼儿教师只有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发现儿童不明显的异常行为,并对其行为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开创家园共育局面的重要因素,更是“二孩”时代幼儿教师需具备的基本能力。幼儿教师通过主动与家长交流孩子的教养方式、心理变化等情况,获得家长的信赖和支持,从而促进家园合作。自主反思与发展能力是提高幼儿教师综合能力、做好家园共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包括对家园合作工作的反思,以及幼儿教师对自身理念、知识、相关能力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再思考。“二孩”政策引发的相关教育问题从应然层面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凸显了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即要求幼儿教师具备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素养、全面的学前知识理论体系以及综合的教育能力。然而,我国当前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幼儿教师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65.67%,现阶段有1/3左右幼儿教师非科班出身,有很大一部分幼儿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理论素养有待提升。一定程度上,教师学历反映了教师队伍的理论知识、业务基础以及科学研究的水平,而时代的发展无疑对当前幼儿教师的学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全面二孩”政策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挑战,进一步对其专业背景、学历层次以及职前教育、职后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优化学前教育师资供给
(一)增数量,多措并举补充学前教育师资力量
截止到2021年,因“全面二孩”政策新增幼儿所需配备的专任教师就达29.75~49.59万人,加上我国目前尚缺的幼儿教师,学前教育师资缺口数目之大令人震惊。当前,快速扩充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尤为紧迫。为此,需要打开思路,运用多种途径增加学前教育师资数量。1.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加强高校与幼儿园的合作“全面二孩”政策对师资数量的挑战在2019年开始显现,所以,当前扩大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规模很有必要。各地要加强师范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合理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支持具备办学条件的本、专科高等院校增设学前教育专业。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一毕业即将投身到一线教育,为了使其能快速融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要加强高校与幼儿园合作,加大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实习力度,本、专科学生在接受两年学校教育后,可以鼓励学生进园见习或实习。一方面,可以缓解师资紧缺的压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2.拓宽学前教育师资补充渠道,把好入口关由于本、专科高等院校职前培养模式需要3~4年的周期才能产生一届毕业生,不能满足当前快速增长的师资需求。为了快速补充学前师资缺口,应对“全面二孩”政策所带来的师资储备不足问题,需要运用多种形式补充师资来源,与此同时还要把好师资质量入口关。可通过以下途径快速补充师资:一是从中小学富余教师中遴选出有意愿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教师,进行一定时限的、有针对性的转岗培训,通过考核且能胜任学前教育工作后进入幼儿教师队伍;二是实行弹性招考制度,一方面积极面向有教育专业背景的师范毕业生和辅修过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招考,通过培训使其成为合格幼儿教师,另一方面面向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和有志从事学前教育且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社会人群招考;三是根据招考人员的专业和相关基础进行适宜性、差异化的培训,待其达到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获得幼儿教师准入资格后,进入学前教育师资队伍[5]。
(二)提质量,加强职前教育、职后培训
1.提升职前教育培养质量师范生教育阶段是幼儿教师储备专业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奠定其专业素养的重要阶段。各地开办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还需保证职前培养质量。《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指明了合格的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是引领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标准[20]。本、专科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培养优秀学前教育师资的重任,课程设置应贯彻《专业标准》的精神,着重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以及专业能力3个维度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展开培养。具体而言:首先,注重课程设置的'全面、合理,优化课程结构,合理设置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其次,关注社会的需要,“二孩”时代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掌握更多的心理学知识,高校可适当增设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如“育婴师”及“心理咨询师”等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最后,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学校可将教育实践纳入课程体系中,但教育实践要避免形式化。2.保证职后培训的有效性“二孩”时代,新老教师都将面临“二孩”政策对其专业素养的诸多挑战,职后培训是幼儿教师掌握先进理念、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的重要举措。为了保证职后培训的有效性,要注意3点。第一,将终身学习的思想渗透到培训中,促进幼儿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知识观念、增强家园共育意识以及探索适合“二孩”时代的新教育思维和教育方式。第二,培训的内容要涵盖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对相关政策的解读。具体包括:(1)解读“全面二孩”政策,将宏观政策具体化,深刻领会政策对幼儿园、家庭的影响以及对家长和幼儿教师提出的挑战;(2)重点分析“全面二孩”政策对幼儿教师提出的要求;(3)了解儿童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在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并分析“二孩”家庭中长子女的心理以及掌握疏导儿童心理的有效策略、方法;(4)了解当前家园沟通的现状,分析“二孩”时代对家园沟通的要求,并提出家园沟通的具体策略。第三,培训的方式要多样化。由于部分教师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外出学习培训,可采用面授培训、网络培训以及园本研修等混合培训方式,整合各种培训方式的优点,使培训效果达到最优化。
(三)留人才,增加幼儿教师职业吸引力
增加幼儿教师职业吸引力既是稳定现有师资队伍的良策,又是吸纳更多专业师资、高质量师资的重要举措。待遇差、地位低是导致幼教职业失去吸引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匮乏的重要原因[21]。当前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毕业后,由于幼儿教师的待遇差、地位低等因素而选择从事其他职业,导致大量专业师资流失,加剧了目前学前教育师资匮乏的现状。由此,增加幼儿教师职业吸引力、提高幼儿教师待遇水平、给予幼儿教师更多物质保障和精神关怀,是刻不容缓的教育大计。首先,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学前教育教师的地位和身份。其次,完善幼儿教师的工资和待遇保障机制,增加幼儿园教师编制。公办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参照当地小学教师的工资标准,逐步缩小在编幼儿教师和非在编幼儿教师的收入差距。确定非公办幼儿教师的最低工资标准,保证非公办幼儿教师工资按时发放。新增编制应面向公办幼儿园、普惠性质民办幼儿园,以激励幼儿教师进入不同性质的幼儿园。再次,呼吁社会更新教育观念,改变社会和家长视幼儿教师为“保姆、阿姨”的观念。最后,对在贫困地区、乡村工作的幼儿教师的工资和待遇实行适当倾斜政策,从而调动当地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稳定学前教育师资队伍。
(四)因地制宜,实行地区、城乡差异化供给机制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供给在不同地区数量和质量都存在较大差异,“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不同地区新增“二孩”数量也不尽相同。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有必要实行地区、城乡差异化供给机制。首先,农村地区和中西部部分省市师资数量缺口相对较大,且师资水平相对较低,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和相应省(市)的扶持力度,向农村和师资严重匮乏的地区定向培养、定向输入师资,在保证“量”的同时,更要注重“质”。其次,为了缩小区域、城乡间师资数量和水平的差距,还可积极探索建立区域间、城乡间、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师资的合理流动机制,鼓励部分师资富余地区的教师向相邻区域或农村流动。再次,针对部分地区师资数量缺口相对较小,而师资质量不高的情况,要重点抓教师的“质”,加强对教师的各种培训,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学历进修等。再次,同一地区内还可建立城乡间师资流动学习站,流动学习站要定时组织交流会,在交流会中城乡教师各抒己见,相互学习。最后,由于“二孩”数量存在地区差异性,学前教育师资配置要基于各省(市)对新出生人口合理、科学的动态监测,各省(市)要根据所预测的学前教育发展规模来合理配置师资资源。
参考文献:
[1]庞丽娟.“全面二孩”时代学前教育如何补短板[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6(6):96-104.
[2]李玲,杨顺光.“全面二孩”政策与义务教育战略规划———基于未来20年义务教育学龄人口的预测[J].教育研究,2016,37(7):22-31.
[3]赵佳音.“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全国及各省市学龄人口预测———2016至2025年学前到高中阶段[J].教育与经济,2016(4):64-69,91.
[4]郑益乐.“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的影响及建议———兼论我国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的现状与前景展望[J].教育科学,2016,32(3):83-89.
[5]庞丽娟,王红蕾,吕武.对“全面二孩”政策下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的建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12-21.
[6]李佩.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及措施[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4):83-87,92.
[7]毛乐,曾彬,李阳.基于“全面二孩”情况下的家庭教育误区及对策[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6(6):89-92.
[8]赖昀,薛肖飞,杨如安.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教师资源配置问题与优化路径———基于陕西省X市农村学前教师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J].教育研究,2015,36(3):103-111.
[9]李敏谊,程旭.论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的困境与突围———基于第一期三年行动计划后的数据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5(4):65-69.
[10]刘乐.幼儿园教职工数[EB/OL].(2016-10-12)[2016-11-12].
[11]单清清.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12]宾晓亮.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13]吴亚英.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基于江苏省常州市的调查[J].中国教育学刊,2014(2):89-94.
[14]陈敏.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及促进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15]忠建丰.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学历、职称情况(总计)[EB/OL].(2016-10-18)[2016-11-12].
[16]王羚.学者预计全面二孩政策后每年最多多生600万人[EB/OL].(2015-07-24)[2016-02-16].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6-07-06)[2016-12-11].
[18]沙莎.浅析二胎家庭中长子女的心理困境及出路[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5(6):84-86.
[19]刘占兰.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3-9.
[20]高闰青.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7):122-127.
[21]张婉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幼教师资补充研究———以甘肃省为例[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二孩政策下学前教育的师资供给建议论文】
没来美国之前,便听许多人说美国是“儿童的乐园,青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坟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到了美国虽不敢对“老年人的坟墓”一说加以苟同,但是对“儿童乐园”里的轻松、“青年人战场”上的拼搏却深有感触,并且偶尔产生一种幻觉:如果我是美国总统,我一定下令改革美国的教育体制,缩小两极分化给生活在美国的青少年造成的那种无形的重创!
在美国,儿童六岁上学前班(Kinder Garten)玩!七岁上小学(Elementary School),接着玩!当然,学校的玩法是美国人多年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任由孩子在有图案的纸上涂抹(Colour),在无拘无束的胡涂乱抹之中学习ABC和一加一等于二。因此,二年级接着Colour,所不同的是学生们在涂抹之中记住了美国的不同节日,知道“圣诞节”多用红色和绿色、“万圣节”多用黑色和桔黄色。好在美国节日名目繁多,每个月总能找出一个到两个,所以,学生们在期待一个又一个的节日中学会了写Christmas等许多名词,并且有了每星期十个单词的家庭作业。当然,也就是从这时起,开始“循序渐进”地让这些永远也玩不够的孩子们学习加减乘除法。
儿子来美国时已在中国读过小学一年级,所以直接上了美国学校的二年级。起初我很担心不懂英语的儿子能否跟上班级的学习进度,后来才发现儿子在中国学的那点儿算术到三年级都用得着,不费劲就名列前茅!习惯了在中国上一天学之后回到家里还要做作业到深夜的儿子,这下可高兴坏了—学校玩完了,回到家里接着玩,一点也不介意初来乍到的距离感。
我开始怀疑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是否是“误人子弟”,所以试着和几个有孩子读书的家长探讨这个问题。结果,多数中国人有与我相同的情结,认为美国学校实在学不到太多的东西;与之相反,绝大多数的美国人认为我提出了一个不该质疑的问题—儿童,就应该有一个愉快的童年,此刻不玩,更待何时?
本来我一直认为近几年中国的教育制度给小学生带来了太多的心理压力,使孩子过早地失去了活泼可爱的天性,反对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盲目地强迫那些本来已被学业压得直不起腰的孩子们再去学钢琴、学画画、学跳舞,让孩子们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然而,此刻我却后悔没有让儿子在中国多读几年书再来美国!
一不做,二不休。我把儿子又带回中国,希望他能吃一点“小灶”。结果是用了三十天才联系妥一所学校,他只读了三天就病了,退学了。医生说,儿子的病根是因为不适应这种紧张的学习环境造成的,如果想让他复原也不难,就是不要给他学习压力。没办法,我把儿子又带回到美国,送进了“乐园”。果真,儿子又如鱼得水地在“乐园”里活蹦乱跳起来。
儿子今年已经五年级,下学期就要上初中了。可是,来找他的孩子们对我说的第一句话都是“Can Owen Play?(欧文可以玩吗?)”我总不能每次都说“No”,因为儿子需要朋友。然而,许多时候,当儿子兴致勃勃地从外面玩回来之后,我又总是忍不住地要在饭桌上数落儿子几句:“你这一生就这么玩下去吗?你不趁爸爸、妈妈给你创造的这么好的条件好好学习,长大了你能拿玩当饭吃吗?"说归说,于事无补—周末学校不留作业,别的孩子都在外面玩,你能让他安心在家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