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家久经风霜却经久不衰的店铺,它位于市中心的一条小巷——红墙巷与东城根街的交界处,一个拐弯抹角的地方。
车照样停好在路边,一路走进去,人们的嘈杂声与菜碗的碰撞声响成一片。那瑠璃制成的五彩吊灯散发着炙热的光。角落里,收银台边,大叔穿着净白的制服,一面收钱,一面吆喝:“一两素椒——!二两排骨——!”这声音贯穿于店内外,不仅厨师听得见,我们也听得清清楚楚。
这里常挤满了人,可也从没排过队,空的两桌被占了,立刻就有人吃完,再空两个出来。
找到位子,拿着几块薄似片的牌子,上面简洁地印着“2排”“2素”“1海”……
想起爸爸妈妈第一次带我来到这里时,我刚两岁,还不会用筷子。妈妈找来一个小凳子,把它放在大椅子上,让我坐在上面,才够得着桌子。她又找服务员拿个小碗,把面夹进去。我就用叉子挑起一根根面条,吃得津津有味。
多来几次,店员们都认识了我们。爸爸再去点面的时候,大叔已经准备好了牌子,不用爸爸说,他就会对着厨房大喊一声:“一两海味——!二两排骨——!二两素椒——!”并拖着声音加上,“软面!”
今天照旧,不一会儿,面就上来了,汤先到,然后是热气腾腾的面。霎时,浓郁的辣香席卷而来,虽然还没到流口水的境界,但已贯通整个身体。菜汤汤汁是乳白色的,散发着淡雅的香味。素椒里的豇豆稍有点含蓄,紧紧地拧成一团;海味里的玉兰花片脆之如苹果,却又嚼得清爽,令人回味。不知何时,我早已把它消灭干净,大步流星地走出店铺。看着人来人往的东城根街,眼前再次浮现出了儿时的情景,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大碗面承载着我的童年记忆,它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面。现在,我们已搬到城外,但我们的心却从未远离它,无论多远,我们总会驾着车再次光临。在我心里,永远有大碗面的位置。
铺路工叔叔:
您好!
我是枣庄市市中区红旗小学的一名学生。我们素不相识,给您写信,您一定感到十分惊讶吧!
去年我去蒙山游玩,路上我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树末郁郁葱葱,满眼是绿,一裸挨着一探的松树,在山风中轻轻打着嗯哨。有的树皮斑驳,像历尽沧桑的老人;有的树冠针披着地,好像开屏的孔雀;有的直播云霄,仿佛李把大伞。满山那红灼灼、娇艳艳的小花,映红了我的脸甚至我的心。
我们不一会儿就爬上了山顶。这时我遇上了您,山风呼呼地吹着,可您的短袖褂却已湿透了,一颗颖晶营的汗珠从您古铜色的脸上滑落下来,您肩上担着石板,艰难地向上爬着,一阵汗突味叙来,我情不自禁地捂着弃子躲开了……
自从学习了(峨嵋道上)一课后,我自责,我惭愧,“无限风光在险峰”,没有你们,我怎么能领略美好风光,真没想到当时的我竟会有那样一种表现。
当我知道是你们在十里外开山、取石,凿成石板,再把一块块百十斤的石板背上山,铺成通往山顶的路时,我的心快要碎了。夏天,你们受着烈日的炙烤,冬天受着严寒的鞭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流下的汗水汇成了江河,磨坏的衣服堆成了小山,您的肩膀是否还肿得老高,您的手掌是否还裂得流血··…‘
亲爱的叔叔们,如果没有你们的辛勤劳动,你们的栖牲,哪有脚下的路,哪有我们游人的欢乐?我多么怨给您擦擦汗,为您做个不压肩的背篓,给您送止可口的矿来水,来表达我对您的敬意。
真的谢谢你们—“无名英雄”,你们辛苦了!
敬佩您的朋友:xxx
2002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