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盒马鲜生品味波士顿龙虾,想起来我都不由自主地要舔舔嘴,那龙虾的香辣味至今让我意犹未尽。
来到海鲜区,那里的海货真是“琳琅满目”。我兴奋地张大了眼睛,东张西望。放着波士顿龙虾的大水池吸引了我,我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去。只见“全副武装”的大龙虾虎视眈眈地环顾着四周,青灰色的身子一节一节的,像是火车的大车厢,壳子上还布满了凹凸不平的小疙瘩。三角形的头上,一对眼睛像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头顶的一对触须更使得龙虾神气活现,它就像齐天大圣孙悟空一样,摇头晃脑有趣极了!大龙虾的尾巴是扇形的,层层叠叠。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它那对强壮有力的大钳子,青色的钳子上布满了黑色的小点,边缘的锯齿十分锋利。它们挥动着大钳子,向你示威,真令人望而生畏。波士顿龙虾的威武之名果真是名不虚传啊!
我们精心挑选出一只巨大无比的龙虾,等着厨子下锅了。
我坐在桌旁,心里早已是迫不及待了,这时一阵香味钻进我的鼻子,我使劲嗅了嗅,回头一看,只见妈妈端着一大盆烧得金灿灿的大龙虾走了过来。我搓了搓手,吞了口口水,抓起筷子就狼吞虎咽地“干”了起来。
波士顿龙虾的味道真是一流啊!我掰开坚硬的外壳,就露出了乳白色的虾肉,一股香辣味向我迎面扑来,我用嘴咬住龙虾肉,用力一抽,整块都出来了,口感十分润滑,很有韧性。那股麻辣劲儿早已飘进我的全身,感觉是鲜、香、麻、辣,咸……五味俱全,令我久久回味。
鲜嫩的虾肉、紧致的口感,波士顿龙虾真是既好吃,又使我回味无穷,久久不能忘怀。
带着一股苍凉感再看波士顿的Chinatown时,第一感觉就是热闹但也许是由于波士顿是美国的发祥地,第一批移民就是乘着“五月花”号轮船从波士顿登陆美洲大陆的原因,这里的建筑古老而又壮观,文化气息浓厚而又神秘;现代的车流和人流与古典的街道和景致,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
人多的地方,中国人就多;中国人多的地方就有Chinatown。
波士顿的Chinatown座落在市中心繁华的街道旁。
由于我在此地停留的时间长,加上有中国亲戚开车带路,故在白天、晚上都光顾过几次。
即使我对“唐人街”进行褒贬,因此患得患失,忽而感觉“唐人街”是中国人的骄傲,忽而觉得“唐人街”的衰落是华人的悲哀。其实,“唐人街”的景致也因地而宜,只是在华人多的地方多了一份兴隆而已。
波士顿的华人就是喜欢到“唐人街”去买东西,不管是已经打人美国主流社会的人,还是正在挣扎地寻找着自己前途的人,他们都喜欢在下班后或周末到“唐人街”买些在美国店里绝对买不到的卤猪头、猪耳和咸棕、糕饼之类的小吃。
就是这些小吃又让我光顾了多次波士顿的‘唐人街”。
不过,晚上的唐人街却是一个让华人法步的地方。有一天晚上,我和亲戚到一位朋友家“卡拉Ok",兴之所至,竟唱到午夜一点多钟。当大家准备驱车回家的时候,才发现歌鹿最大的那位“台山”老兄住在Chinatown,从歌兴中回到现实世界,这位老兄胆突突地告诉众人,两天前还有人在深夜的“唐人街”被“干掉”......于是,大家决定结伴驭车送他回家。到了“唐人街”,“台山”老兄一下车就往家里跑的情景,让我感受到了“唐人街”在白天喧哗热闹的繁荣后面有许多不被人知的无奈。准确地说,这不是感受,而是事实。回来的路上,我们看到街边有三五成群的人在黑暗中闲逛,亲戚说这里已经成为帮派、吸毒贩毒及同性恋者聚集的地方,住在“唐人街”里的人没有几个敢在深夜出出进进的。
我怀着复杂的心情告别了波士顿的“唐人街”,来到费城的“唐人街”。
费城曾是美国宣布独立后的第一个首府所在地,所以,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文化气息使Chinatown也不乏大家风范—巨大的牌楼丝毫不比旧金山的逊色,“费城华埠”四个大字在古色古香的大牌楼的衬托下格外醒目,使得不识中文的外国游人也要驻足一望。
由于“唐人街”上行人不多,街道宽阔,加之大小店铺井然有序,比起波士顿的“唐人街”显得安适、千净。于是,我拍下许多照片留念—虽属“走马观花”,但是,毕竟也算是到此一游啦!
最后一站是纽约。
如果说纽约市的都市风情让世人所仰目,那么,设在市政府后面的“唐人街”实在是有碍观瞻。可以说,我对纽约的“唐人街”抱得期望值最大,结果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夸张一点说,纽约的“唐人街”是大而乱、脏而臭、挤而吵、凶而险。不夸张地说,纽约的“唐人街”占地面积很大,一共有几条街、几条巷,我到离开时也没弄明白;街道两旁的三四层公寓本来就有被主流社会的近百层高楼大厦压迫得有些难以支撑的感觉,加之街道狭窄,店铺见缝插针,大小牌匾把有限的空间塞得满满的;矮楼下,店里店外都是叫卖声,蔬菜、水果、海鲜、肉类干脆当街摆放,由于天热,放冰的、浇水的,使马路上真的是臭水四溢;地摊上,小到玩具、领带,大到衣物、电器,买卖双方讨价还价,就如中国大陆的农贸市场一样,让人以为说中国话的人都嗓门大。最让我受不了的就是路边的小贩: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跟拉着一双塑料拖鞋,汗湿的背心和皱巴巴的短裤,然后操着高频率的广东话兜揽着顾客—这不影响咱们中国人的形象嘛!
其实,后来才知道大喊大叫的小商小贩里面有许多是越南难民,他们的势力正在“唐人街”上壮大,仅中餐馆就经营了许多家。
不知道中国人经营的餐馆历来如此,还是越南人改变了“和气生财”的准则,总之,走进几家餐馆都有被“冷落”的感觉,大有爱吃就吃,不吃走人的架式。起初我还真的起身就走,后来走了两家都一样,只好无可奈何地在一家餐馆匆匆地吃了一顿午饭,结账时我赌气一般地没给一分小费—这在美国还是头一次!
后来,我又到过西雅图的Chinatown、夏威夷州府植香山的Chinatown,盐湖城的Chinatown、拉斯维加斯的Chinatown"Chinatown-…可以说,大小ChinatownChinatown,我见过二十多个。如果说我从走访这些Chinatown中捕捉到什么精神实质的话,我倒感觉Chinatown翻译成“中国城”不尽准确,倒是“唐人街”更有耐人寻味的意思—现在在Chinatown做生意的人已不再都是中国人啦,朝鲜人和越南人正在向里面扩张,他们大有取代中国人在,’唐人街”做生意的架式。
祸兮?福兮?
美国的一项社会调查表明,早期移民来美的中国人大多是经营长馆、洗衣馆等之类的体力劳动活,而现在的中国人正在靠着自己的智力触进美国的主流社会;医生、教授、工程师、以及科研人员正在日益增多,他们是餐馆的座上客、洗衣馆的新老顾客!
视野宽了,我便不再对圣地亚哥没有Chinatown耿耿于怀—既然这个城市是高科技汇聚之地,既然这里住着那么多的中国人,在这样现实的社会里,华人不一定要在“唐人街”里求生存,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我仍然相信移居国外的华人都会给后人留下一段故事、一段情事,但是,未必这些故事和情事一定要发生在“唐人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