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我们去横店旅游了。
前几次的旅游我都去过,所以清楚地记得,车子到横店的途中要经过七个山洞。
刚到达明清宫苑,就下起了小雨,不过一会儿就停了。进了明清宫苑又下起了雨,等导游来了,雨才渐渐停下来,导游像雨的指挥师一样指挥着雨。
接着,导游带我们去看八旗战马,还告诉我们呆会儿会有炮响。大家入场后,看见一个骑士拿着一根火把,把灯点着,宣布八旗入场后,他就跑了。
没过一会儿,主持人就出来主持了。他先说:“让八旗为大家表演特技,大家掌声有请。”八旗表完精彩的特技后就开始比赛了。激烈的比赛结束后,我们就去吃饭的地点了,地点是:明星见面会。当时,有人说:“为什么明星不来呢?”我们正谈得高兴时,饭来了。
老师叫了几个男生去拿饭,吃过后,老师说:“可以自由活动。”我们就各自分头玩了。
下午大概两点多钟,我们乘车回去,当时,我的脚都酸得快走不动了。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雄伟建筑之一。那么,它到底有多雄伟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一番吧。
首先是故宫三大殿。其中,最令人难忘的宫殿还是太和殿。一是因为它是三大殿中面积最大的宫殿;二是因为它还是做工最精细的宫殿。在湛蓝的天空下,金黄色的琉璃瓦片房顶非常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彩色,十分漂亮。朱漆门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与台基上的白色栏杆相互映衬,色彩鲜明,雄伟大方;三是因为这里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每到重要节日或大典都在这里举办,自然也就增添了一种肃穆之氛。
“前三殿”往后就到了“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这里虽然结构与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的气息犹为减少,彩色图案也以龙为主变成了以凤为主,这是因为内廷由皇后掌管,所以就有了很多凤的彩画。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让我感到无比震撼。
再向后走,就到了御花园。这是皇子与公主玩耍的地方,虽然面积不大,却毫无违和感,这里的景色非常美,步入其中,仿佛是走进了苏州园林。
再看课本上故宫平面图,房间是那么多,数不胜数。故宫建筑是那么雄伟壮丽,一切井然有序,我再次为劳动人民点一个赞。
故宫建于北京市中心的紫禁城内,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伟的皇宫之一。
北京故宫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外朝可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呢。
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太后、皇帝及皇妃们居住过的地方。
明清故宫,始建于1406年,面积约有725000平方米,相当于900个操场那么大。故宫建成后,到1911年清帝逊位的约500年间,历经了明、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个皇帝,是明清两朝最高统治核心的代名词。
明清故宫旧称“紫禁城”。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最后一位皇帝)逐出了紫禁城,同时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了故宫。于1925年10月10日宣布故宫博物宫正式成立,对外开放。自此以后,紫禁城才被称为“故宫”。
其实,故宫不仅有着很多的历史,还有着许多的故事。当时,故宫被敌人入侵,后来赶走敌人后,皇帝却发现有一把箭立在了故宫的重要通道牌上,直到现在,那支箭还立在牌上呢。
北京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故宫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总之,还有许许多多的东西,我就不一一介绍啦!
故宫,是中国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给我们的历史点上了耀眼之笔。
故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宫,是现存最大的木制宫殿。
我们从午门进入的故宫,首先看到的是内金水桥,桥柱是用汉白玉做成的,上面雕着龙的图案,过了桥往前走,就是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个殿是皇帝办公的地方。再过一道红墙,就是皇帝生活的地方,里面有:乾清宫、坤宁宫、御花园等。
走出故宫,我赞叹道:“故宫太雄伟、太壮观了!古代的人在没有吊车起重机的情况下还造出了这么宏伟又精美的建筑群,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让祖国更美好,更强大!”
小朋友,你来故宫的时候记得带上滑板车,故宫真的太大太漂亮了!一定要来哟!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参观南社明清古村落,我是你们的导游刘创宇,大家可以叫我小刘。
南社明清古村落,它始建于1215年,距今已有843年的历史。这个美丽的古村位于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所以又名为南社古民居。
大家请跟我来,我们一起参观古村落的景点。这里是古村落的大门。大门有2米宽,7米高,是古代的城门,固若金汤,可以用来抵御土匪,保护村庄的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据说曾经发生过土匪攻打古村落的事件,一大群的土匪用了8天8夜都没有攻下。大门上方有“西门”两个字,还有一个旗子上写着大大的“谢”字。在午后的阳光下,这些字闪闪发光,很是耀眼。
走进大门,就可以看见古村落的整体了,民居,祠堂,店铺,家庙,古榕,阁楼,村墙,古井,巷道和古墓一一展现在眼前。
我们现在走进的是谢氏大宗祠。在这里面可以看到一个1565年的碑建雕刻,还有现存的始建时的香炉,整个宗祠都是木雕和精美的画,十分别致。大家看,这里虽然有460多年的历史,仍然保存得很完整。
谢氏大宗祠参观完了,我们继续往前走,来到“百岁坊”。百岁坊建于1592年,也就是明朝建的。大门旁边的记载说,“百岁坊”是为了纪念百岁老人谢彦誉夫妻而报上朝庭,官府给他们建了一座宗祠,居民把这栋宗祠叫作“百岁坊”。坊内存有神台基座及碑座。红石雕刻具有明代风格,木雕工艺精巧,造型独特。1993年,“百岁坊”被列为东莞特级保护单位。
再往前走,我们来到古榕底下。它很粗,4个小朋友用手拉手都围不住它,榕树郁郁葱葱,不分春夏秋冬常年枝繁叶茂。它有530多岁,是整个古村落的景象代表之一,称为南社村的风水宝树。南社古村为合掌型对居船形的大村庄,前面是船头,这颗大榕树位于南社村的中间位置,就是船中的风帆。
南社古村落特别美,特别神秘,如果下次有时间,我再继续给你们当导游,再详细说给你们听。
“天坛是明清帝王祈谷祭天的地方,这里的古建筑多跟数字‘九’有关系。”《北京日报》一篇短文中的这句话引起了很多同学的兴趣。有的说:天坛那么多古建筑怎么能都和九有关系呢?有的干脆说:我不信家住天坛附近的马涛说:我常去天坛公园怎么没发现这个秘密啊。于是,好奇和求知的欲望促成了一次“天坛寻九”的中队活动。
星期三下午,我们来到春光明媚的天坛公园。在鲜红的队旗下,中队长作了简短的讲话,一声令下,我们象一群小鸟四下飞开了。
朱红色的宫门前,刘剑同学正凝神地看着那两扇敞开的大门。忽然,他喊了一声“真的!你们快看,这金黄色的门钉横着数是九个,竖着数也是九个。三座门洞,六扇大门共四百八十六个门钉,又恰恰是九的五十四倍。”
在红墙蓝瓦前后,苍松翠柏之间不时传出红领巾的声音:“这里的台阶是九级。”“这里的画柱整九根””二同学们四处奔走,细心寻找,手指不停地数,本子上不停地记,九的数字在不断地增加。
宽阔古雅的长廊,直通祈年殿。平时不知有多少人赞叹着从这里走过,今天,最爱发表议论的马涛同学却一声不吭。只见他迈着平稳的步子,扬着手,念着数:“二六十九、七,一卜、七十一、七十二,啊!到头了。长廊是由七十二间联接而成的。正好是九的八倍。他高兴地跳了起来,接着又一板一眼地向莫名其妙的游人述说长廊的秘密。
圆丘坛是封建帝王祭天的地方,也是著名的古建筑。据说这里和“九”联系最多,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汇聚到这里。不知谁第一个跑上坛顶,发现围绕中央圆石铺就的地面第一圈刚好是九块汉白玉石。为了弄清每一圈汉白玉石的数字,大伙儿进行了分工,每人数一圈。王强腿最快,很快报道:第九圈八十一块。记录员飞快地记着。妙极了,每一圈都是九的倍数。小胖子喘着粗气跑回来了。“我·一我数的最外一圈,共有……有二百四十三块,是九的二十七倍。”欢呼、赞叹和愉快的谈笑声象一支优美的乐曲回荡在古祭台的上空。
金碧辉煌的祈年殿在落日的余晖中显得更加端庄绚丽。一声清脆的集合哨声,我们的寻“九”活动结束了。一小队寻“九”三百八十七个、二小队五百四十个、三小队三百五十一个。几乎在报数结束的同时,“小数学家”王林高声说:全中队共寻“九”一千二百七十八个。巧得很,这个数恰是九的倍数。
啊里这是我们寻的“九”,它凝结着少先队员对祖国古老文明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