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写因缘名人故事
穷少年学艺
那时候穷,穷得像秋田雨雀的俳句所说的和尚那样:“手里握着三粒豆子,不知是煮了好还是炒了好?”手边只有八角钱时,却有两个迫切的愿望:理发或是买木刻板。我决定买木刻板!任头发长到三千丈去吧!
可爱的女朋友说:“如果又买木刻板又理发呢?”
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跟一个女孩子搞“投资合营”,我觉得这个办法实在好。我满脸绯红,不让她跟我一起上理发店,坐上理发椅,心里又怕她说话不算数,到时候不出木刻板钱怎么办?我们才“开始”不久,认真得很,不像40多年后的现在,我天天看着她那样也无所谓。不料一走出理发店,她早已等在门口,笑眯眯地交给我一块用粗纸包好的梨木板。
那块木刻刻出来之后,题目是“春天,大地的母亲!”
雕塑家前辈刘开渠先生在北京的一次便餐上,对人谈起我少年时代画速写人像从脚画起的故事。但只是一次,因为跟版画家王麦秆打赌,碰巧被刘先生看见了。可见我那时的“狂”,总能得到原谅。
有经云:“不重久习,不轻初学。”我两头都占上了。
我几乎换了一个人。自觉长大了。
偷听酒仙对话
回北京时,我才28岁,很快被安排在中央美术学院教书。院长徐悲鸿先生、书记江丰同志都是我景仰的人。
我进学院的时候,恰好徐悲鸿先生提议:所有的教授、讲师都画一画素描。冬天还没有过去,画室里生着大煤炉子。一位裸体男模特儿或女模特儿,老的或年轻的,轮流坐在我们的画室里。徐悲鸿先生由夫人陪着来看我们画画。我的天,他那时候才57岁,比我现在小多了!
一次他来看素描,我站起来,他坐在我的板凳上,从容而亲切地告诉我:“靠里的脚踝骨比外边的高。”没想到他对画的“结构”竟如此关注,我虔诚地道谢。我们还谈了一些零碎的事,他问我的家乡、我的生活。
模特儿是个70多岁的`老头儿。这老头长髯,近干瘦,精神矍铄,尤其是他红润的脸庞让人产生好感。老人知道坐在对面的是徐悲鸿,有几分紧张。当徐先生说他像希腊神话中的酒仙时,老头儿摸摸胡子呵呵笑起来。
“老人家,您高寿了呀……请坐,请坐,不要客气,不要站起来……”徐说。“好!好!74了……”“噢!您以前是干什么活计的呀?”“厨子,大厨房的厨子。”“噢!厨房大师傅啊!了不得!那您能办什么酒席呀?”老头儿眼睛一亮,从容地说:“办酒席不难,难的是炒青菜!”
徐悲鸿听了这句话,肃然起敬。“老人家呀!您这句话说得好呀!简直是‘近乎道矣’!是呀,炒青菜才是真功夫。这和素描、速写一样嘛!”他真是个做学问、用功夫的人。他多聪明!他有一个勤奋、敏于反应的脑子。我几乎是一字不漏地将这段对话记了下来,廖静文女士想必也还记得,那是一番很精彩的对话。
【速写因缘名人故事】
我最近在学习速写,而我正在看的这本书很有意思,书上说速写讲究一种感觉,不用注意画纸就能画出线条且组合成实物的感觉,这是一种需要练出来的手感,所以,我多练习,闭眼写字,但,成果甚微。
速写与素描是不通的,看名字就知道,学速写的,掌握的重点要领不是拉直线‘打明暗与对物体结构形状的观察和固体色的深浅变化,速写,速写,就是用你的笔或是什么都行,把你面前事物以极快的速度展现出来,简单的线条,不一定是直线,不一定百分百相似,但一定务必要画出面前这样事物的感觉,你对它的感觉,或许别人认不出它,不知道这是一家咖啡馆,或是一个街角,或是你家楼下,又或是名胜古迹的一隅,但你一定认识它,不论你的画作有多么凌乱或是简易。
速写是不会认真涂抹阴影,通常是全涂黑或灰又或是简单地斜打黑竖线,总之,不会太复杂,不过画速写也是没有时间来画有深浅变化、复杂细致的阴影的,因为你只有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你只会在街头坐上一会儿,你不能带上齐全的绘画工具,通常,你只会有一本速写本与一支笔,不需要橡皮。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它快速地展现出来,跃然纸上,橡皮会浪费你大量的时间,你可以选择回到居住地,再擦除一些杂乱的线条。
画速写,一定要先画构图,一个景物或一个细节,慢慢画会导致失败,从你挑出细节的那一刻,你还不如在这儿,你想画的角度拍张照,回去慢慢研磨,但那就不是速写了,速写一定是讲效率的。
当你在画一棵树时,别一片片叶子地去画,枝干也无需与眼前的树一致,只需大致方向相同就好,打个树的外轮廓,画出近枝上的几片大叶子,其余地画些圈,打上下阴影(里线条)就好,如果想要立体,别忘了阴影要顺着光路打哦!还有,一定要画出树上的凹凸感,千万别追求平滑。
以上为我的读后感,可惜我也只能纸上谈兵。
我最近在学习速写,而我正在看的这本书很有意思,书上说速写讲究一种感觉,不用注意画纸就能画出线条且组合成实物的感觉,这是一种需要练出来的手感,所以,我多练习,闭眼写字,但,成果甚微。
速写与素描是不通的,看名字就知道,学速写的,掌握的重点要领不是拉直线‘打明暗与对物体结构形状的观察和固体色的深浅变化,速写,速写,就是用你的笔或是什么都行,把你面前事物以极快的速度展现出来,简单的线条,不一定是直线,不一定百分百相似,但一定务必要画出面前这样事物的感觉,你对它的感觉,或许别人认不出它,不知道这是一家咖啡馆,或是一个街角,或是你家楼下,又或是名胜古迹的一隅,但你一定认识它,不论你的画作有多么凌乱或是简易。
速写是不会认真涂抹阴影,通常是全涂黑或灰又或是简单地斜打黑竖线,总之,不会太复杂,不过画速写也是没有时间来画有深浅变化、复杂细致的阴影的,因为你只有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你只会在街头坐上一会儿,你不能带上齐全的绘画工具,通常,你只会有一本速写本与一支笔,不需要橡皮。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它快速地展现出来,跃然纸上,橡皮会浪费你大量的时间,你可以选择回到居住地,再擦除一些杂乱的线条。
画速写,一定要先画构图,一个景物或一个细节,慢慢画会导致失败,从你挑出细节的那一刻,你还不如在这儿,你想画的角度拍张照,回去慢慢研磨,但那就不是速写了,速写一定是讲效率的。
当你在画一棵树时,别一片片叶子地去画,枝干也无需与眼前的树一致,只需大致方向相同就好,打个树的外轮廓,画出近枝上的几片大叶子,其余地画些圈,打上下阴影(里线条)就好,如果想要立体,别忘了阴影要顺着光路打哦!还有,一定要画出树上的凹凸感,千万别追求平滑。
以上为我的读后感,可惜我也只能纸上谈兵。
今天的速写课,老师带我们去写生。她没有告诉我们目的地,所以我一直在路上猜想着……
突然,老师停下了脚步。我抬头一看,眼前的一幕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是一座灰色的雕像,她的名字叫“妈妈的手”。“妈妈的手”摸起来很粗糙,但是她的手心里紧紧的托着一个可爱小宝宝。那小宝宝躺在妈妈的手心里,睡得很香很甜。这时,飞来了一只小鸟,落在了妈妈的手指上,不停地啄她。妈妈只好忍着疼痛,她怕伸手去赶小鸟,会吵醒沉睡的小宝宝,这是多么打动人心的一幕啊!
看着“妈妈的手”,我不知不觉地想起了我妈妈的手。我妈妈的手虽然不是很美丽,上面还有切菜时留下的伤痕。但是就是这双手是我心中最美丽的手。
就是这双手给了我第一次温暖的拥抱。
就是这双手第一次牵起我的小手,教我学会走路。
就是这双手擦去我委屈的泪水。
就是这双手抚摸我疼痛的伤口。
就是这双手为我烧出一盆盆香甜可口的饭菜。
就是这双手把我的脏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就是这双手每晚一次又一次给我盖上踢开的被子。
就是这双手给我买了各种书籍带我畅游课外知识的海洋。
就是这双手……
妈妈的手是我心中最美的手。
多年前看《白鹿原》的情景历历在目。那时,我在乡下教书,白天忙完,晚上一有闲暇,就急不可待地扑向《白鹿原》。乡下老停电,看着看着电灯灭了,就点上蜡烛接着看。当我正在为田小娥的不幸默默流泪时,嗅到了一股什么烧焦了的味道,猛然才发现蜡烛烧了自己的头发。
2009年的一天,在西安某校的一幢普通的家属楼里,见到了《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陈忠实尽管名气大得西安放不下,但他的工作室还是极其简陋的。屋子不大,桌上,椅上,地上,摆满了乱七八糟的书,人在里面成了多余。不少书,让灰尘读着,没留下一点手印;手印也许有,不过被灰尘遮盖了。
陈先生上身穿一件不新不旧的衬衫,下身穿一件皱巴巴的短裤,随便得像一位见过世面的乡村老农。他很瘦,瘦得只剩下一串皮,但形体不显得瘦弱,因为他的大骨骼撑着那串皮。他一脸黄土高原的表情:满脸深浅不一的皱纹,像黄土地上纵横交错的沟壑,又像被风吹日者晒的牛皮——如果敲他的脸,定会发出牛皮鼓的声音;眉毛灰白,颜色如同落着一层薄霜的青瓦;眼睛则十分精神,贼亮贼亮的——如果他子夜跟着黑娃(《白鹿原》中的人物)打劫,他会准确地发现哪儿藏着金哪儿藏着银;双眼下面的几粒小硬疖,像眼睛走热了流出的汗凝结成的小白豆;鼻尖上有整张脸唯一的光滑,如同被风雨打磨过的小黄石。他的脸,简直是一幅黄土地的缩影,远比西安的古城墙老。
他从烟盒里抽出一支大拇指那样粗的雪茄,递过了,我说不抽,他自个点着抽起来。没抽够几口,就开始咳嗽,咳得上气不接下气,且一声比一声厉害,震得整座房子都颤动,身体也弓在了一起,紧张得我站起来,不知所措;他则用手示意,没有什么,这是老病。他终于咳嗽完了,我长长松了一口气,心想:他的咳嗽跟《白鹿原》一样漫长、沉重。
我和他聊起了文学,聊起了《白鹿原》。我说《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中我最喜欢田小娥,深深感动了我。我说着,他认真听着,很少插话。我说的对的地方,他点头赞许,说得偏激的地方,他只是宽容地一笑。我劝他能不能再写一部《白鹿原》那样的力作时,他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江郎才尽,好作品就看年轻人了。我开玩道:“您不写不行,你不怕我超过您。”他仰一笑,说:“希望你超过我。”我又打量了一下皮包骨的他,暗想:他的心血确实被《白鹿原》掏空了,富得只剩下《白鹿原》,穷得也只剩下《白鹿原》了。
告别时,我虽从皮沙发上起了身,但扭头发现,自己的屁股还坐在那里,不想走:沙发上清晰地印着我的屁股印,周围满是纤细的灰尘。而陈老的脸上也流露出不舍之情,并叮咛我有啥帮的忙,随时给他打电话。
回天水的路上,我悟到了什么是陈忠实:黄土地上的一头牛加一匹驴等于陈忠实,他有牛的艰忍,又有驴的犟劲。这不就成了一匹骡子了吗?对,他确实是文学界的一匹好骡子,为我们驮来一驮沉甸甸的麦子——《白鹿原》。
2011年6月
汪渺自画像
头发虽曲,心肠却直。左眼阅世,右眼觅诗。舌头,偶尔跑到牙齿外,说句怪话。惜金钱如手足,视挚友为肝胆。君子气不多,还有三分,剩下的全是驴脾气。骨头,虽被岁月磨损,但还能做根针,拨亮心灯。
作者简介
汪 渺,天水市艺术研究院院长、《天水文学》主编。在《十月》《飞天》《北京文学》《诗选刊》等发表百余首诗歌。长篇小说《雪梦》被《十月》推出;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诗集《创世纪》。散文《诗人老乡》获全国孙犁散文奖一等奖;长诗《创世纪》获第二届《飞天》十年文学奖;长篇小说《雪梦》获第三届黄河文学奖。
陈洛祁比我们小两岁的陈洛祁高二时考取了上海复旦大学少勺班,我们都为这个沉默寡言但又稚气可爱的小弟弟感到高兴。他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乐趣。当我们还在焦头烂额地应付各门功课时,他早已学完了数理化大部分课程,在看大学的书了。他真是天才。欢送会上校长问他:“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超前学习吗?”一向反应迅速的陈洛祁苦思冥想了半天,脸涨得通红,嘟嚷着说:“嗯,嗯,超前有意思。”说完自己先不知所措地笑了。
谁也没让他超前学习那么多,是他自己觉得需要。上课他总在看自己的书,老师也允许。有时候他在桌子下面研究棋谱,也俨然是一本正经的样子。男生们把他当作需要保护的小弟弟,还常逗他玩。他也随叫随到,帮他们解难题或者听他们吹牛。他有个亲切的外号“小微”,因为他一上高中就已经学过微积分了。
也许看书太多的人,难免有点书呆子气。陈洛祁去上海时,我们去火车站送他。他跟着爸爸,径直往人口处走,头也不回,他爸爸用手捅捅他提示他回头示意,他这才慌忙回过头来,冲我们招招手,又挠挠头,咧嘴含糊羞涩地一笑……不多久接到他给全班的信。他说非常非常想我们的班级,恨不得快些放暑假。相信他回来时,一定又长高了。因为十四五岁,正在蹿个子呢!
七月十五日星期日晴
日记写法与体裁的讨论
今夭,我与同学们讨论的主要内容是,日记的写法与体裁的问题,
日记是一种灵活而独特的写作形式。因为它的内容包罗万象、生活的片断,读书的心得,知识的摘抄,新人新事新气象,各种所见所闻,如风景,动植物,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一种物件,一个场面,一件事情等等,几乎什么内容都可以记,所以在文字表砚上,.可以是炭画式的速写,可以是线条分明的素描,也可以是烘托渲染的水彩画,哪种形式都可用:这一篇可以偏于记事,那一篇则注重说明,另一篇又着意写景,再一篇就侧重抒情,还可专就一个问题发发议论……体裁多样,不拘一格。
就以我们日记中的片断练习来说,写作体裁和方法就丰富多采。
如写向日葵:向日葵是生命力很强的一种植物,腰干挺直。它的干,一般比我们普通人的个子高上许多。它的叶,一片片长得整整齐齐,宽大的叶面向着天空,想尽量获得阳光的抚爱,尽量吸收新鲜的空气,使自己长得更好、更结实。它的脸,时时刻刻向着太阳。它的葵子,紧密靠拢,仿佛经过人工整理似的,成为圆圆的一盘。
〔本篇日记,做了一个片断练习,写的是植物,标题是《向日葵》,作者依次记叙了向日葵的干、叶、葵盘,轮廓清楚,线条明晰,采用了素描的写法—按顺序记叙描写,属记叙文。〕
如写观金鱼:今天,我兴高采烈地和爸爸一起去中山公园看金鱼。这里的鱼真多啊!有金头的,有紫檀的,有大眼泡的,有双尾巴的,真是形态万千,令人眼花缭乱。这里的鱼真活泼啊,它们一会儿在水底游动,一会儿在水面追逐,拨动鱼尾,吹起水泡,真招人喜爱。这里的鱼真美啊!色彩明丽,千姿百态,披着绸缎般的外衣,表演着优美的舞蹈。多少小朋友围在这里看啊,看啊,妈妈拉都拉不动呢!
〔本日记观察、描写的是动物—游动着的金鱼。作者摹仿课文《桂林山水》中写漓江“静、清、绿”三个特点,着意描写了金鱼的“多、活、美”三个特点,采用了象画水彩画的写法,作了色彩点染和烘托,活现了“金鱼是水中的花”这一特色。象这一方法—仿写,摹仿课文的结构或写法,作写作练习,不是很好的方法吗?〕
再如写大海:在那晴朗的日子里,海水象天色一样蔚蓝,浪花闪着银色的光辉。瞧,那茫茫的大海上,滚滚滔滔,一浪高似一浪,撞到礁石上,“唰”地卷起几丈高的浪花,猛力冲击着海边的礁石,礁石全身被打湿了。海浪涌到沙滩,镶上一道雪白的花边。海涛拍击着船沿,微微地作响,船儿恰似摇篮。啊!多么美丽的海洋。
这是侧重写景—写海水,写海浪,写海涛。描写的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然现象。在素描中又点化了几笔水彩,使海的形象风景化了。〕
又如写人物外貌:
王大伯六十多岁了,花白的胡,须,紫铜色的脸。那饱经风霜的脸上,一条条皱纹深深地刻在他那宽阔的前额上,两鬓斑白,两条剑眉下的眼睛,炯炯有神,眼角己有许多辐射出去的小皱纹,在深深的皱纹,里常常藏着慈祥的微笑。
〔写人物外貌,同写人物语言、行为、心理活动一样,必须抓住特征,不能面面俱到。这则日记的片断练习,重点写皱纹:额头上的皱纹,眼角的皱纹,以及皱纹里藏着的微笑—一个饱经风霜的王大伯的特点。这是一种画肖像画的写法,不平均使用笔墨、只着意刻划突出特征的部分。〕
写人物动作(跳绳):徐老师一声令下,只见王中帆手里的绳子象彩环一样飞舞起来,小辫子在她肩头来回飞动。她轻轻一抬腿,绳子就从她脚下一闪而过,她跳得飞快,那姿态似雄鹰展翅,轻如燕飞。又一声哨响,这项比赛结束了‘
〔这是写人在短暂时间内一种动作的变化,这种描写廖廖几笔就把跳绳的特色勾勒出来了,就象美术中速写的方法一样。〕
以上几篇片断练习的日记,从体裁上看,都属记叙文,但既不是简单地记事,也不是单纯地写景,也不是单调地抒情,而是把三者有机地揉合在一起,有所侧重。这种写法就生动、活拨。
如果你写一件工艺品,要描绘它的造型特点,性能、用途,那就可写成说明文;如果要就一件事,一个问题,或一部电影,一本书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感想,那就采用议论文,把书信、决心书或检讨书写作日记,就是应用文。当然也可采取诗歌、快板等形式,这要由内容决定。
日记的内容各异,形式多样,但无论什么内容,采用什么形式,为每篇日记命个题目,可以概括内容,提示中心。爱好美术的,还可结合内容插个图,加以形象化的补充,一举两得:练了笔,又练了画。
在我给同学们讲了片断练习及日记的各种写法后,我问大家:“暑假开始后,你们计划怎样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啊?”
大家的发言可热烈了:有的要去参加夏令营,有的要去逛家乡名胜,有的决心学会游泳,有的要学会钓鱼,有的要做个生物迷,捕做昆虫标本,有的要去采集草药,学做个小“李时珍”,有的要管好小队的植物园、蓖麻地,有的要每天练写毛笔字,有的计划读几本课外书,做几个科学小实验,有的要为解放军和烈军属做好事,有的要回老家帮种责任田,有的……
我听后很高兴,他们的署假生活有计划有安排,一定会是很有意义的,我想:那日记的内容,也一定会是很丰富的。
金黄的月亮爬上了远处的屋顶。
教室里亮堂堂的,座位上坐满了家长,像学生听课似的专心听着讲台上老师的讲话:
“为了孩子,我们老师、家长走到一起来了,大家为着一个共同的心愿,为了孩子们的将来……”
老师从学校说到班级,从学习讲到身体,从态度讲到习惯。家长们“沙沙沙”地做着笔记。他们认真得仿佛在画粉一幅伟大的蓝图。培养下一代,不是伟大的蓝图,又是什么呢?
金黄的月亮爬上了窗外高大的水杉树。
家长会结束了,不,办公室里才刚刚开始。“憋”了好长时间的家长疾步来到办公室,团团“围攻”各门学科的任课老师。
“老师,阿拉小人数学还能提高吗?”
“老师,我是A同学的家长,这孩子就是不喜欢语文,您说怎么办?”
老师的脸永远含着笑,回了这个,又答了那个,嘴也干了,舌也燥了;刚想举杯润润喉咙,又一位家长“见缝插针”地凑了上来。老师、家长的话,说了一茬又一茬,滔滔不绝,铺成一条又宽又长的道路,让学生向着远大的目标跑得更快更欢。
金黄的月亮终于跳上了碧蓝的天空。
窗外秋虫卿叨,窗内絮絮叨叨。说不完的话语,流不完的心血。许多问题豁然开朗。老师终于抓住机会,匆匆地灌了一大口水,可一半呛到了衣服上。家长笑了,老师也“咳咳咳”地笑了。
家长们一个一个地走了,带着欣慰和欢喜。这时的月亮也忙了,化成了好多好多个,伴着他们踏上回家的路。还剩下一个,仍然悬在办公室窗外碧蓝的天空上,伴着我们的老师,整理着明天上课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