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课改课程设置建议论文
【摘要】英语教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学生英语学习带来了新的动力,但同时也对一线的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课改环境下,教师如何应用好现有的教学材料与教学工具,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对于整个课程改革教学效果的发挥有着显著的影响,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开展以及继续教育课程的有效设置对于现阶段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又有着显著的影响。文章在这一背景下,以实际的教学管理经验为参考,结合英语新课改的实际要求,对新课改下英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以从教师层面为促进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提供相关的参考。
【关键词】英语新课改;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教师培训建议
教师继续教育是在某一教学环境下,为了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提升教师个人素质与教学水平,强化教师专业水准而开设的教师岗位的培训工作,教师继续教育往往采用课程培训的形式来开展。英语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对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应用性以及学生的综合发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进而其对于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整个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过程中,课程的有效设置又对教师学习的实际收获以及综合素质的强化有着直接影响,所以现阶段在新课改背景下探究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时,应当重点对继续教育课的课程设置进行探究,进而以科学的课程设置来与英语新课改工作相结合,实现以教师素质的提升带动新课改教学效果的有效发挥。
一、英语新课改对英语教师提出的`新挑战
文章在本节首先探讨英语新课改对英语教师提出的新挑战,进而从教师提升的新要求方面切入,探究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以为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提供相关的参考,进而提升文章整体分析的有效性。
(一)教学内容的丰富化与应用性对教师英语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
英语新课程改革对于英语教学内容的拓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英语教师不能按照应试的要求进行照本宣科,课程知识的有效传授需要借助丰富的教学内容的拓展,进而指导学生对于知识进行深入理解,以保障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有效掌握,进而改变传统机械化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课程教学新内容对于教师专业知识的储备以及对知识的研究深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不仅要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更要根据自己对于知识的研究找到教学内容与课程教学知识的有效结合点,进而保障新课改英语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方法的开放性与课堂的优化组织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英语新课改对于传统机械化教学方法提出了许多优化的要求,进而英语教师在开展英语课程授课时,应及时的改革传统的机械化教学的方法,进而构建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课堂,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还能获得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能力方面的优化,进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这一要求同样对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继续教育应当对教学水平的二次提升重点关注。
(三)教学内容的讲授与教学方法的采用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标准
英语课的有效授课以及英语教学方法的有效采用又对传统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仅要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学习,还应当积极的在课后与学生就相关的英语问题进行探究,因此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乃至于教师职业道德与修养都应当进行强化教育,进而进一步的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保障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进行。
二、科学规划英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推动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
根据文章之前的分析,英语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对于英语教师专业知识储备、知识探究深度、教学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继而一线的英语教师又将面对新的挑战。因此现阶段为了综合提升英语教师的素质,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在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应当充分重视课程改革对于英语教师的新要求,进而从英语教师专业素养、教学水平以及教师素质方面来再次的提升英语教师的综合能力,最终以教师的力量推动英语新课改的有效进行。
(一)以英美文学为载体开展英语教师专业培训课程
在开展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过程中,相关的培训组织人员首先应当以英美文学的教学内容为载体,开展英语教师的专业培训课程。一方面,以英美文学的再次学习来增强英语教师的英语知识储备,进而保障英语教师在开展新课程教学时能够充分的引入丰富的英语知识,保障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充分解释,引导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通过组织教师对于课程知识的充分探究,再次强化教师对于知识的探究能力,进而保障英语教师以新角度开展课程教学时能有效的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深化研究,找到教学内容与课程知识的最佳结合点,进而保障新课改英语的有效进行以及教学内容的充分讲授,最终从专业教学层面促进新课程改革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进行。
(二)课程指导与小组探究同步进行,再次强化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
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学方法以及课堂组织方式的新要求又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指导与再强化课程也有着显著的必要性。这一课程的设置要注重实际的应用性,即以课程教学带动教师教学能力的直接提升。因此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教学组应当积极的将课程指导与小组探究结合,一方面借助专业教师的研究成果传授最新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则是以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来让教师对各种实际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和演练,继而保障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英语教师能够直接获得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以为后期英语课程的有效开展提供技术方面的保障。
(三)重新开设教育学基础课,提升教师基本素养
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开展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师生关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开展继续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基本素质教育仍然需要受到高度重视。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时,教师基本素质教育仍然应当作为继续教育的重点课程被安排入相关的课程设置过程中,例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规范等需要再次的进行重点的讲授,进而使得英语教师在进行继续教育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重新的梳理自己的对于英语教育教学的认识以及对于教师职业的认知,以保障在英语新课程改革以及教学新要求的环境下,英语教师能够继续坚持自我,既处理好教学与自己日常生活的关系,又能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保障更好的精力与水准投入到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推动英语教学再次获得层次上的提升。
结束语
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对于教师专业知识储备、知识探究能力、教学方法以及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开展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过程中,相关的教师培训部门应当以新的教学要求为参考,对课程的设置做出有效的探讨,进而设立以英美文学为载体专业培训课程,设立课程指导与小组探究结合的教学技能培训课程以及教师基本素质再次提升的课程,以从教师的角度对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提供最佳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苗宁.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0:158-159+162..
[2]张玉姣.新课改下提高英语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策略[J].海外英语,2015,03:34-35.
【英语新课改课程设置建议论文】
关于艺术类高等院校声乐教学课程设置的建议论文
摘要:艺术类高校的声乐教学中,一直以来沿用的都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结构和课程设置上都存在很多不足,作为一名声乐教学工作者,多年来的学习及教学经验和实践,对声乐教学有着更深的了解和体会。本文从根据当今就业形势而调整课程的设置与教学的变革等方面论述,提出了个人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声乐教学 课程设置 就业
当今社会就业压力大,并不是每个从象牙塔走出的学子都能找到与其专业对口的工作,特别是艺术类高等院校宽进宽出的今天。高校的声乐教学基本分为声乐表演及音乐教育声乐方向,顾名思义,前者是为了培养表演类人才,如歌舞团的合唱或独唱演员;后者是为了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及少量高校专业教师。那么真的是每个相关专业的学生走向社会就学有所用了吗?其实不然。在这两个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要更加地有针对性才有利于学生把握方向,从而在社会上寻找到适合的位置。声乐表演专业主要侧重学生的演唱及表演技巧。既然是在舞台上为取悦大众的艺术审美寻求一片天地的专业,首先声音条件及形象两大客观因素得具备,这就需要高校招生选拔学苗时下一番苦功。在课程设置上继续沿用传统声乐教学“一对一”的教学模式,除了声乐演唱技巧的教学,还应设置其他相关课程,比如形体、正音朗诵、歌剧排练、合钢伴。形体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表演欲望及肢体表达的能力,使学生站在舞台上大气丰满———既然是表演就不能像木头一样站在台上。除了用声音去传达感情,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也会增进与观众之间的交流,并带动歌唱经过使表演达到听觉与视觉的和谐。正音朗诵的课程设置很有必要。大部分艺术类高等院校是全国招生,而我所接触的大部分学生都在演唱中存在乡音问题,如前后鼻音分不清楚,不能自如地演唱儿化音等,这大大影响了演唱上咬字吐字的表达。就在去年的情歌赛上我还听到了某些选手存在相关问题。而正音朗诵课程不但可以解决此类问题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知道对于一个声乐表演者而言,语言表达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大声的朗诵不但有利于学生去体会歌曲的创作情感,也有利于学生巩固正确的发声位置。如果说这两种课程安排在学生打基础的大一和大二阶段,那么歌剧排练课可以在各方面水平相对成熟的大三安排。将学生按照唱法分成小组,每组都有相关教师负责并选取歌剧片段,由浅入深。根据学生的表演及声音特点安排不同角色,可以先从歌剧片段排练,随着学生演唱技巧的提高及表演能力的进步,可以排练整部歌剧。学生在排练中学习,在实践中找出不足从而各个击破。歌剧排练课程的设置既能把学生的演唱技巧与表演能力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也可在适当的时候为学校创收。合钢伴的课程大多院校都没给予重视,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一个好的歌唱者不但会唱还要会听,更重要的是与乐器乃至乐队配合,才能体现自身的艺术修养。学生只有与钢伴配合,才能更深入地处理歌曲,使演唱具备歌唱性、表演性、艺术性。
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方向的学生除了会唱,更重要的是会听,会分辨声音的对错与否。这就不能单单沿用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了,除了必要的教授基本声音技巧,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还应在每周设置1~2“1+X”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让学生互相找出演唱技巧的不足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提高学生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及解决声音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个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此种能力。另外,大多数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从事的`是中小学音乐教育,还应添加舞蹈编排、钢琴副科、合唱指挥与排练及合钢伴的课程。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侧重的是综合,也许不需要音乐教师培养出一个歌唱者,但更多的是需要音乐教师编排一台晚会、排练大型舞蹈或排练合唱。这就需要高校在音乐教育声乐方向的课程设置上侧重于综合。舞蹈编排课程设置可以培养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及舞蹈编排能力,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虽不能独立编制舞蹈动作,但可通过大学所学,根据音像资料组合一套舞蹈动作。钢琴副科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毕竟大部分中小学音乐课还是传统的教师弹学生唱,所以具备一定的演奏技能很重要。合唱指挥与排练是大部分高校的必修课,作者此处提及的原因是认为应该掌握授课的侧重点,从我入学至今所接触的是更加侧重让学生去演唱而不是教会学生如何排练。此门课程应教授学生如何分声部、如何处理歌曲、如何控制声音。应多锻炼学生的独立排练能力。合钢伴的课程再次提及是因为会有少数本专业学生进入高校教授专业课程,这不但需要学生有较高的演唱技巧、较强的声音分辨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更需要学生掌握与钢伴的配合并驾驭钢伴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学以致用,使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方向的学生具备教与演的综合技能。
以上均为个人在学习与教学中总结的经验,有的旧的教学模式逐渐制约和阻碍了声乐教学的发展,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指出现状并提出新的声乐教学方案,构建新的声乐教学课程理念,以促进声乐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建民,赵世兰,赵燕.20世纪中国民族声乐文化引论[M].万卷出版公司,2004.
[2]郭建民.声乐文化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3]俞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4]俞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关于艺术类高等院校声乐教学课程设置的建议论文】
三、关于课程设置的几点意见
1。人口专业课的设里,可以采用两个体系的办法
在师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分门别类地开设各种人口专业课,这个系列有六门课,即“人口经济”、“人口地理”、“人口社会”、“人口生态”、“人口图表”、“人口统计”,“人口思想”和“人口理 论”,可分别列入各课中进行讲解;另一种办法是开设五门课,即“人口理论”、“人口思想”、“中国人口”、“世界人口”、“人口统计”。我们的这一认识是在实践中碰到一些问题后产生的。前面已述,“人口学基础”第一次与学生见面时,矛质不大,但在第二学期开设的“人口地理”及往后开设的“人。经济”、“人口生态”、“人口社会”等课,将不可避免地会与“人口学基础”的讲授内容重复。此外,“人口地理”、“人口经济”、“人口生态”和“人口社会”的授课内容,又与“中国人口”、世界人口”有部分重复。如果我们采用上述两个体系中的任何一个,则不仅条理清晰,环环紧扣,又不易重复。至于各课的总学时,可由各办理单位和任课教师商定。
2。政治类课程的要求,以作为人口专业基础课要求为宜
我们开设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总授课时数分别为90学时和144学时(每学时为45分钟),与政教系、经济系同学合在一起上课。作为政治和经济专业的基础课,要求教师除讲清一般概念和原理外,还要介绍各种流派的观点。但时于人口专业的学员这样的要求,显然是过高了一些,学员的兴趣不大。通过一年的教学,我们认为这两门课的课时可以适当减少,要求可以适当放低,初步设想,哲学以72学时为宜,政治经济学以卯学时为宜。
3。充分认识“专题讲座”的重要意义,积极安排文化艺术修养方面的课程
人口学在我国恢复研究的时间不长,但发展迅速,无论在内容还是方法论上,都有很多新东西。这些科研动态,应尽可能多向学员介绍,使其了解信息,开阔视野,活跃思想。为此,在每学期的教学计划中都作有积极的安排。
专题讲座有零星和系列两种,如“我国农村人口问题”、“中外人口思想史”需连续讲多次,属于系列讲座的性质;“世界人口”原列为选修课,现因有些内容在“人口地理”中已作讲解,有些内容将在“人口经济”、“人口社会”和“人口生态”中讲解,若仍列为一门正式课程,将其他学科讲过的章节不讲,体系不完整,故改为专题讲座。这些讲座基本上由我所科研人员承担,零星的专题讲座,以我所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介绍为主,同时邀请校外专家,一般说来,有一定深度,起到提高的作用。一学年来,已安排的专题讲座有“生育率分析”、“城市调查的方法”、“上海的兴起和发展”、“中国人口长期预侧研究”、“国外人口学教育情况”、“人口迁移最优化问题探讨”、“我国的人口区划”、“农村人口转移和城乡人口控制”等十多次,其中邀请校外专家三次,本所科研人员六次。此外,我们还搞了二次“我国生育政策研讨会,’;参观上海老区城险庙和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各一次。由于专题讲座只讲不教,学员无精神负担,每次活动,不仅听得认真,还能提出较多问题,积极性很高,反映强烈,希望多作安排。当然,这一切与专题报告本身是否新颖、精彩有关。
除安排与专业有关的专题讲座外,作为大专生还应该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为此,我们打算在书法、演讲、绘画、音乐、舞蹈等方面作出积极的安排,使整个学习生活更丰富多彩,同时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第一学期因课时太紧,没有安排,学习生活比较单调枯燥。第二学期,我们搞了一次“演讲学基本知识介绍”,学员大开眼界,反映非常强烈。一堂课,打开一人知识的窗口。学员在艺术类课程方面表现的浓厚兴趣,促使我们在第三、第四学期要作更好的安排。
一、什么是课程设置意见
课程,学校教学的科目和进程;意见,对事情的一定的看法或想法。
课程设置意见是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在分析对所设课程的认识时,所使用的一种应用文样式。各类学校特别是中高等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应该会写此种应用文。
二、怎样写好课程设置意见
其一,执笔人要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必要时还要进行调查研究。这是写好课程设置意见的起码条件和准备工作。
其二,要了解上级和用人单位对招生对象毕业后的政治和业务要求。
其三,要收集好有关的文字资料,以备选用。
其四,要掌握课程设置意见的写作方法。
此种应用文,多由标题、正文、署名和日期组成,必要时还要有一些附件。
下面,我们选一篇范文,题目是《关于“人口学专业”大专班课程设置的初步意见》,是华东师大人口所伍理同志写的。它不同于一般意见的地方是:它是在总结前段教学实践基础上提出来的有很大参考价值的主张或看法。请看原文:
关于“人口学专业”大专班课程设置的初步意见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受国家计生委和上海市计生委委托,于1985年9月首次开办“人口学专业”大专班,学制两年,目的是为各省、市、自治区计划生育战线培养人口学方面的师资。经过国家教委命题的全国统考,录取48名,另招8名进修生,现有学员共56名,入学考试的总成绩,居全国成人高考的中等偏下水平,其中数学成绩最差,平均为19。5分,详情见“计划生育干部文化考试初析”一文。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在课程设里方面谈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我们的指导思想和原定的教学计划
在制仃教学计划前,我们曾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并参考已办学单位的教学计划,结合我校我所的特点和优势,总的指导思想是:公共课要少而精,可有可无的课都应取消;专业基础课要尽可能加强,给学员打下扎实的基拙;选修课应按照需要和可能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到教和学两个方面;为了扩大学员的知识面,及时了解新的科研动态,积极安排各种专题讲座和参观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