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大家好,我叫张雪霏。”柔柔的声音让我记住了这个名字来自《诗经》的小姑娘。
这是一个流年静好的小姑娘:静静地琢磨文字、静静地听课启思、静静地涂抹画笔,连笑起来也似静水微波。安静的她,对朵朵文字、枝枝诗词、树树文章,似乎有种与生俱来的敏感:她会因为一段忧伤的散文而红了眼眶,也会因为一幅唯美的图画而心驰神凝,还会因为一程山水、一室茗香、一阕古曲、一曲宋词……而让生活、灵魂弥漫着诗意。
小姑娘的文章,“可爱者甚蕃”。钟灵而毓秀,清丽而不雕,丹青妙笔,行云流水,可泛观会意亦可斟酌吟哦。叙事,辞藻雅致;抒情,淋漓真挚,情感细腻……
静女其姝,当如微风中的白色风信子,飘来那袅袅清香,便是文笔初成时的芬芳!
虽然春有杨柳依依,夏有荷花玉立,冬有白雪飞舞,但是,秋天有奇奇怪怪的声音,有硕果累累的景色,还有清香四溢的香味。
看看秋的美景,那柿子像一个个玛瑙,高傲的挂在树上,像厉害的领导。柿子树上的叶子,稀稀落落,一阵微风吹过,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飘飘悠悠。
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发出优美的歌声,他就是田野里的演唱家。它正依依不舍地和舞台告别,好像在说:“再见了,我美丽的舞台!”
闻闻秋的香味,桂花的芳香,弥漫在空中,使人神情气爽,让我想起: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秋天对农民是一首丰收的歌,对小朋友是一首快乐的歌,对大自然是一首优美的歌!
阳春三月,风和日暖;信步城外,看阡陌之上杨柳依依,野花绚烂,身心不由得轻爽而浪漫。
漫步陌上,只因陌上花开;花是自然的那种,朴素而恬淡,不落尘俗。“三月风情陌上花”,是花在其中生命得以璀璨,人在其中心情得以畅然的一种意境。这意境,枝繁叶茂,从古代长到现代,不枯不衰;又如水,岁岁年年,流淌在阡陌之上,不知迷醉过古今几个王公贵族、粉黛佳丽、骚人墨客、凡男俗女,三月陌上花,让人爱让人痴,恍惚人的骨子里头都沉淀了花的影子,花的风韵。
陌上花开,假如没有了从俗累的生活中走出来,悄然伫立阡陌并为陌上风情所陶醉的人,那么花开也寂寞,风情也苍白。于是,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不知被几个人吟颂了几个遍,人归缓缓,那花便有灵性,便开得执著,陌上风情也被撩拨得浓郁而热烈。
那是春天里一幅最美妙的图画:在粉黛佳丽的簇拥下,一位美若天仙、仪态雍容的贵夫人,款摆腰肢,走在一千多年前的江南临安的阡陌上,这时,一骑快马飘然而至,驿者把一封书信递给贵夫人。原来,吴越王嘱爱妃只管消受春色,不必急着回宫,“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缓缓归,缓缓归。多么柔情的一句话!
只是再柔情、再体贴的话,也难以使国家逃脱倾覆的恶运。怜美惜春的柔情敌不了剑戟弓弩的无情。吴越王烟逝,爱妃云去,留下一个美丽的故事游荡在临安的陌上,供人凭吊,在吴越国“国除”的百十来年后的一个秋天,诗人东坡来到了临安。历史似乎特意安排东坡在秋天踏上临安的土地,陌上春天花开,秋天亦花开,只是春天的骨子里透的是柔情,而秋天的骨子里透出的却是萧瑟。东坡怅对古人,一番凭吊,三首《陌上花》于胸中郁结,一吐而快。“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诗人一唱三叹中,浸染着人事胜衰的感慨。陌上花,就这样开在历史的车辙中,栉风沐雨,浸透艳丽与沧桑,令人唏嘘不已。
我几乎要拜倒在陌上花的面前了。我突然觉得这一束束、一丛丛开了又落,落了又开的陌上花,简直就是为了人类的历史与文化而开落。我不敢说可以触摸历史与文化,但我可以觉悟地抚摸陌上娇嫩而顽强的花朵。陌上花开缓缓归,这不仅意味着悠闲、诗意,而更大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的心灵在恬静的陌上花开中恬静如花,回归自然,回归人类的历史与文化。
缓缓归,缓缓归,披一袭“三月风情”,再采一束“陌上花”,缓缓归。
缓缓归,我心已是陌上花开。
夏天来了!天上白云朵朵,杨柳依依,柳树姑娘那细长的叶子随风飘扬,好像在跟夏姑娘跳舞呢!公园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美丽的荷花池了!
荷花池里的荷花一朵接一朵竞相开放。有的已经完全盛开,粉红粉红的荷花如同一个个自信的姑娘,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的还只是展开几片花瓣,害羞地歪着她的小脑袋;还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真是美不胜收。
美丽的荷花池边有一座高大的假山,假山上有两只可爱的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唱歌呢!小青蛙听到了,也正在“呱呱”地唱着,好像在给小鸟伴奏,又像是在庆祝这美丽的夏天!
荷花池畔,许多小朋友在自由自由地放着风筝,燕子风筝、金鱼风筝等在空中翩翩起舞,多美呀!
如果你有时间,一定要到美丽的荷花池去看看,去欣赏那美丽的风景,领略那无穷的魅力。
春暖花开,杨柳依依,爱无处不在。
爱是温暖的,就像燕子妈妈不知疲倦地飞来飞去衔着湿润的泥土忙着给小宝宝筑巢。
爱是调皮的,就像满园子关不住的春色一样,因为一枝粉红色的杏花探头探脑地出来迎接回家的人们。
夏日炎炎,热浪滚滚,爱无处不在。
爱是欢乐的,就像顽皮的孩子们来到海边,迫不及待地冲进大海的怀抱,他们大声的笑着、闹着,爱就在这时候随着波涛蔓延到所有人的心里。
爱是热情的,就像池塘里的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互相衬托、交映。整个池塘就变得生机勃勃。
秋高气爽、果实累累。爱无处不在。
爱是美味的,就像秋姑娘吹起了集合哨,香蕉划着弯弯的小船来了,柿子点着明亮的灯笼来了,苹果羞红了脸跑来了。让我们和水果交上了好朋友。
爱是香喷喷的,就像公园里桂花树上一簇簇绽放的“礼花”。一阵微风拂过,那一朵朵“礼花”又化身成了一只只翩翩起舞的彩蝶,纷纷扬扬地落在人们的头顶、肩膀、掌中……像洗了一个桂花澡。
严冬到来,白雪皑皑。爱无处不在。
爱是快乐的,就像孩子们在公园里热火朝天地玩着堆雪人、打雪仗。
爱是热闹的,就像人们在过年时放的鞭炮噼里啪啦,震耳欲聋。大家都团团圆圆吃起了年夜饭。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鲜花盛放,杨柳依依,到处美得像一幅艳丽的画。
今天我和几个同学来到了公园,只见一条长长的跑道环绕整个公园。跑道一侧是一片桃园。满树的桃花盛开着,它们一朵朵、一处处开在枝头上,笑在阳光下。风儿一吹,桃花便像蝴蝶一样,从天空中慢慢地飘了下来。我伸手接了几片桃花,放在鼻子底下一闻,一股清香沁入心脾。这时,一位同学忽然喊道:“哇,那是什么花?真好看?”我带着好奇心赶紧跑过去。哦,原来是紫荆花,一株株紫荆花树枝,根连在一起,从地面上看,就像人的手指一样。它的花长在枝杈上,有五个花瓣组成的,颜色是紫色,形状像小扁豆,密密麻麻地聚在一起,远远地看就像一串串小小的葡萄。我继续向前走,大叶樱花马上展现在我的眼前,一大朵一大朵,层层叠叠,开满了枝头,就像一大片红云飘到了大桥公园。公园里开得最美的要数映山红。角落里、小河边,树底下都有它的身影,一堆堆,一簇簇,一大片一大片火红火红,看得让人入迷。旁边还有蝴蝶兰、茶花、月季花,一些不知名的野花,红的似火,粉的若霞,白的如玉,黄的似金。 公园的中央有一块高高的石头,上面写着“紫气东来”,另一面写着“大桥公园”,旁边是一大块草坪,像铺上了一块绿色的地毯。我们跑上草坪,在上面打起了滚,做起来游戏。
公园真美,我爱美丽的公园!
春风习习,送走冬日的年华;杨柳依依,迎来春阳的温暖。春暖花开阳光艳,百鸟齐鸣人精神。怪不得清朝诗人高鼎也被这二月春色迷恋作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当然,我们也不放松这大好时光,今天,我们就来一场放飞心灵,展望蓝天——放风筝。
午后的校园格外美丽,阵阵的春风吹拂着脸庞,温暖的阳光应和着春意,这般美丽融进了我们的校园。我们怀着怦怦的心,紧紧地搂着顽皮的风筝。风筝就像一个个活泼的孩子,蠢蠢欲试想要放飞自我,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但是每当飞到高空,这个“孩子”就开始害怕;每当飞离地面,这个“孩子”似乎失去了勇气,摇摇欲坠掉了下来。
我不行,飞不起你。我再次放飞它,飞了不一会又往下掉了,重重地摔在地上。一次、两次、再次……都是这样。我十分懊恼,真没劲,真想把风筝丢了。
项老师看到我的风筝几次没飞起来,他笑眯眯地走过来,说,风筝也想参加少先队,戴红领巾哩。啊,风筝戴红领巾,可能吗?老师说,给他戴上试试吧。好,我将胸前的红领巾摘下,递给项老师。只见项老师将红领巾系在风筝尾部。哦,原来是风筝尾巴太轻了,让红领巾伴着这个“孩子”飞。
一阵风吹来,我在老师的指点下,一阵奔跑,风筝往上飞起,越飞越高,越飞越高……啊,我的风筝有着红领巾的陪伴,在天空中有时晃了下脑蛋,眨巴着眼,有时还转了个圈儿……它真快活,红领巾在他身后抖动着,似乎在鼓励他,别怕,尽管飞吧!
一群一年级的同学齐声欢呼着:风筝也爱红领巾啦,风筝也戴红领巾啦!是的,风筝戴上红领巾后,稳稳地在天空中俯视着操场上奔跑的同学们,有时与空中的伙伴打着招呼——我也是“红领巾队员了”!
杨柳依依,芳草葵婆,春风十里柔情。生活中,人们总愿意把春与柔和温暖的意境联系起来。比如,雷锋同志那句名言:对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实际上也是在宜扬一种人际间春风和暖般的关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人们的潜意识里,现实的人际关系较之过去的年代,似乎复杂了一些。常听一些朋友说,现在的人际关系更讲究实惠了,说得白点,也就是变得庸俗了。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一些人只是一门心思认权认钱,似乎眼睛都长到了头顶上,成了大蛤蟆眼,只会向上看。
其实,这种看法,只是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看作了本质。这些现象说到底,无论如何也反映不出现实人际关系的本质的。
现在,在人际关系上有那么几种理论,一种是所谓的黑色理论,它认为人际关系是一种赤裸裸血腥气十足的关系。在这种理论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你死我活的争斗过程,人们为了各自的生存,必然要以损害他人为前提。显然,这是一种野蛮的背离现代文明的理论,所以,即便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里,这种理论也是没有多少市场的。
还有一种人际关系理论,人们称之为灰色理论,虽然它并不把人际关系看得那么血淋淋的,但是,它强调的是人的自私本性,一种人际交往的实用主义。这种理论,有一定的迷惑性,它的本质与刚才我们所谈到的黑色理论是“同工异曲”。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
有一些人对这种理论还是推崇备至的。
有位青年朋友对田园说,您总是在强调以诚待人,我参加工作后,就照您的话去做了,结果,我太天真了,我以我的真诚换来的只是同事的欺骗和嘲笑。现在我终于看透了,这人的本质就是自私的,人不为己,就是要天诛地灭。
其实,像这位朋友提出的问题,许多青年朋友都曾经遇到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付出了自己的真诚,为什么总是得不到相应的回报,甚至还要碰钉子呢?
依田园看,这个问题,应该从多方面来分析。不能否认,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庸俗化倾向。而且,从人的自身素质上讲,我们很难要求生活中人人都有极高的思想境界,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中,我们只能以社会的总体道德水平来衡童、要求人的基本素质。五六十年代参加工作的老同志都非常怀念那时候的人际关系,为什么?“因为那时候的人际关系比较单纯,大家考虑更多的是工作。如果某个人表现的比较自私,那他就等于把自己的前途、人生当成了儿戏,会被周围的人所排斥,被社会所淘汰。这是一种社会风气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到了文革时期,人际关系就开始复杂了。在那种白色恐怖中,人与人,甚至夫妻子女之间,都不能说点真话,人与人彼此戒备提防到这种程度,也实在是人间一大悲剧。它对于正常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强烈地冲击。当然,田园并不是在揭我们过去的伤疤,因为作为普通群众来说,这也是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一个特定的影响,大家都是受害者。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冲击下,原本正常的人际关系,自然就要受影响了。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过去人们不能涉及的一些问题,现在只要是不违背四项基本原则,大家尽可以畅所欲言,再也不用害伯被人揪辫子打棍子了。按说,这人际关系应该是恢复到五六十年代的状况甚至比那时候还要好。但是,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因为人的思想状况不能和切面条似的,一刀下去,齐刷刷一般齐。在各种思想的影响下,人际关系必然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仍以一个标准来要求众多的人都达到统一的认识水平,这在目前阶段显然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就有了我们那些青年朋友的困惑。
当然,从根本上讲,绝大多数人还是向往一种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的,可以肯定地说,现实生活中没有人愿意生活于一个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人际关系中。既然大多数人都有这个良好的愿望,那么,人际关系协调的基础就有了。所以田园说,只要把您的真诚奉献出来,您终归会获得真诚回报的。当然,如果您把真诚奉献给那些骗子、那些犯罪分子,您得到的当然只能是痛苦和懊悔了。
收音机前的朋友,冬去春来,时序交替,昭示着世间万物的兴衰。但是,只要我们的心里、我们的心坎上的那一道真善美的印迹是永恒的,这世间就将永远充满春的气息。